搜索到416篇“ 石油醚部位“的相关文章
- 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2024年
- 采用CCK-8法从沙旋覆花中筛选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研究了其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增殖的抑制作用,并通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法探究了其对Eca109细胞抑制作用的方式。结果表明,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除23^(#)外)对Eca109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71^(#)组分的抑制作用最强,对Eca109细胞的IC_(50)值为8.19μg·mL^(-1);沙旋覆花石油醚部位洗脱组分可通过诱导细胞裂亡和凋亡发挥抗食管癌作用,为后续开展旋覆花属植物抗食管癌活性成分筛选与药效评价奠定了基础。
- 赵婷婷高瑞娟郭君婷叶斯木·塔拉甫别克刘桂花
- 关键词:石油醚部位体外抗肿瘤活性
-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在大鼠血浆中的成分
- 2024年
- 目的:分析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在大鼠血浆中的成分,为磨盘草有效成分的分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在大鼠血浆中的成分,选取不同时间点的血浆确定成分入血时间。结果:60 min抽取的血浆里具有明显的药物入血成分,与磨盘草石油醚部位样品的UPLC-QTOF-MS的比较,共有5个成分吸收入血,可将其归为4类,分别是葡萄糖苷酸类化合物、鞘脂类化合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和类似于环氧千金-二萜醇-二乙酰苯乙酰酯的化合物。结论:运用UPLC-QTOF-MS技术鉴别磨盘草石油醚部位在大鼠血中移行成分,不仅得到了分离度良好的色谱峰,还可以节省时间及试剂的消耗。
- 李健陶志娟张靓
- 关键词:磨盘草液质联用入血成分石油醚
- 九牛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 2024年
- 研究九牛草Artemisia stolonifera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从九牛草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7S,9S,10S)-9-hydroxy-7-allyl acetate-1-one(1)、1β,4β,7α-trihydroxy-8,9-eudesmene(2)、oplodiol(3)、10α-hydroxycadin-4-en-15-al(4)、loliolide(5)、香兰素(6)、香草酸(7)、甲氧基丁子香酚(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0)、(E)-4-hydroxy-3-methyl-2-butenyl benzoate(11)、(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12)、hydroxydihydrobovolide(5-hydroxy-3,4-dimethy-5)-pentyl-2(5H)-furanone(13)、(R)-2-ethylhexyl 2H-1,2,3-triazole-4-carboxylate(14)、圣草素-7,3′-二甲醚(15)、黄体酮(16)、spinasterol(17)、schottenol(18)、α-tocospiro A(19)、3-[3′-(nona-1″-en-3″,5″,7″-trynyl)oxiran-2′-yl]propan-2-ol(20)。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7~2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6、19具有MCF-7和B16的细胞毒活性,其中MCF-7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20.94±1.72)、(77.45±0.35)μmol·L^(-1),B16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33.89±2.98)、(23.42±0.31)μmol·L^(-1),化合物11、15、20具有B16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88.13±6.38)、(68.05±10.28)、(58.89±10.29)μmol·L^(-1)。
- 王秉基李君仪王彦多赵梓邯刘大会杨健丁刚牛树彬白瑞斌
-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
- 大叶黄精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2024年
- 目的:对百合科植物大叶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var.grandifolium)干燥根茎石油醚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大叶黄精药材经提取、萃取得石油醚部位,用硅胶、ODS柱色谱法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化合物,运用NMR技术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甲基麦冬二氢黄酮B(1)、白及内酯(2)、十五烷酸(3)、豆蔻酸(4)、天竺葵酸(5)和十三烷酸乙酯(6)。结论:化合物1~6首次从大叶黄精中分离得到。
- 马庆东董玉婷易思荣张宏静陈春宇王文祥易东阳
- 关键词:化学成分
- 长胜七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
- 徐浩南
- 白花泡桐叶石油醚部位的GC-MS指纹图谱
- 2024年
- 为了评价不同产地白花泡桐叶的质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白花泡桐叶石油醚部位进行了定性分析,以角鲨烯为对照,测定了19批不同产地白花泡桐叶样品,并借助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A版)作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评价白花泡桐叶的质量.结果表明,建立的白花泡桐叶GC-MS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2个共有峰,分别为二氢猕猴桃内酯、植醇、乙酸十七酯、2-甲基二十八烷、角鲨烯、二十九烷、三十烷、三十六烷、α-生育酚、三十九烷、四十烷、β-谷甾醇;聚类分析将19批白花泡桐叶分为3大类;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725%,S12号样品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 李雨虹郭洪伟黄佳阳丽丽李明龙国清魏华
- 关键词:指纹图谱气质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 光叶兔耳风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和抗菌活性研究
- 2024年
- 为了解兔耳风(Ainsliaea glabra)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90%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分离了10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松柏烯醇二异戊酸酯(1)、3β-hydroxy-11α,13-dihydro-costunolide(2)、matricarin(3)、乙酰伪蒲公英甾醇(4)、白桦脂醇(5)、27-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6)、morolic acid acetate(7)、异黑麦草内酯(8)、苯甲酸丁酯(9)和E-phytenal(10),其中化合物1为新结构化合物,化合物3和7首次在兔耳风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9均为首次在光叶兔耳风报道。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2、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31.2、25.0、21.8μg/m L,化合物1和3对白色念珠菌有潜在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1.9和3.9μg/m L。
- 姜国东张森雨刘亚凤安振宇吴秀丽王芳江志波马晓莉南泽东
- 关键词:化学成分抗菌活性
- 尖尾芋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其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研究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尖尾芋Alocasia cucullata(Lour.)Schott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及小鼠乳腺癌4T1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从尖尾芋根茎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1)、苯甲酸(2)、香草酸乙酯(3)、没食子酸乙酯(4)、7-羟基香豆素(5)、肉豆蔻酸甲酯(6)、角鲨烯(7)、齐墩果酸(8)、熊果酸(9)、香紫苏醇(10)、香紫苏内酯(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二十八烷醇(14)和没食子酸(15),化合物2~15为海芋属首次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尖尾芋首次分离得到。乳腺癌细胞毒活性研究显示:化合物4、8和9对3种乳腺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王鹏陈娅彭兰淳郑青竹彭江丽彭求贤
- 关键词:化学成分乳腺癌细胞毒活性
- 一种迷迭香石油醚部位的提取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迷迭香石油醚部位的提取方法,包括:对迷迭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来提取得到迷迭香石油醚部位。本发明提供的迷迭香石油醚部位的提取方法,对比迷迭香精油提取,可以看出迷迭香石油醚部位的提取不仅有提取过程简单、成本低、...
- 姜薇薇杨生超徐俊驹赵明沈晓静郭振宇马骁王飞飞
- 柔弱斑种草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活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 探讨柔弱斑种草石油醚部位(PB)的抗菌和抗肺癌活性。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PB化学成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PB对4种细菌活性的影响;采用MTS法筛选PB对5种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其抗肺癌作用机制。结果 共鉴定出30个化学成分,主要包括亚油酸(20.13%)、十六酸(19.87%)、α-亚麻酸(13.60%)等。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亚种、肠沙门氏菌肠亚种、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对肺癌细胞A549和肝癌细胞SMMC-772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6.43±11.33)μg/mL和(47.20±7.67)μg/mL;网络药理学分析共筛选出肺癌疾病靶点23 727个,PB成分靶点513个,两者共有靶点504个,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到343个条目、163条信号通路,涉及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神经递质受体活性,以及钙信号通路、T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等通路。结论 PB主要含有脂肪酸、脂肪醇类等化学成分,无明显抗菌作用,其抗肺癌活性可能与钙信号通路、TRP通道的炎性介质调节等信号通路有关。
- 夏炎商勋赵小超廖承谱丁美婷王勇
- 关键词: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网络药理学
相关作者
- 康文艺

- 作品数:698被引量:2,689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化学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Α-葡萄糖苷酶
- 尹震花

- 作品数:138被引量:382H指数:10
- 供职机构:黄河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石油醚部位 乙酸乙酯部位 补骨脂 促凝血 Α-葡萄糖苷酶
- 张伟

- 作品数:140被引量:44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黑莓 补骨脂 石油醚部位 挥发性成分 提取分离方法
- 魏金凤

- 作品数:85被引量:26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石油醚部位 萃取 乙酸乙酯部位 挥发性成分 黑莓
- 李园园

- 作品数:30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萃取 石油醚部位 急性肝 损伤小鼠 保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