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2篇“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相关文章
球囊阻断联合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破裂主动脉瘤
2024年
目的:探讨球囊阻断联合腔内注射凝血酶在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破裂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EVAR术且术中全程球囊阻断联合腔内注射凝血酶救治的16例rAAA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42~85岁,中位年龄70.5岁。记录其术前急救(到院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平均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救治成功率、围手术期(30 d)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期体最大直径及体积变化。结果:技术成功率100.0%(16/16),1例术后6 h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救治成功率93.8%(15/16)。术前急救时间平均(53.3±6.2)min,手术时间(89.9±17.1)min,ICU停留时间(1.7±0.8)d,住院时间(7.8±1.3)d,术中球囊阻断时间27~41 min,平均(32.4±4.1)min,术后存活15例患者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恶化。术后1例出现腔间隔室综合征,经CT穿刺引流好转。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术后第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余14例中发生Ⅱ型内漏1例,无其他类型内漏发生。14例患者的体最大直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44.6±8.0)mm vs.(66.0±15.5)mm,P<0.001],12例有完整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结果的患者中,体体积均较术前明显缩小[(311.7±170.3)mm^(3)vs.(168.6±68.1)mm^(3),P<0.05]。结论:EVAR术中全程球囊阻断联合腔内注射凝血酶能降低腔间隔室综合征及内漏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赵世录栾景源冯琦琛刘启佳杨广鑫贾子昌庄金满
关键词:破裂腹主动脉瘤球囊阻断凝血酶腔内修复术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筛选破裂主动脉瘤的关键基因
2024年
目的:应用机器学习的方法筛选破裂主动脉瘤(rAAA)的关键基因。方法:首先从基因表达谱(GEO)数据库中下载GSE98278数据集,根据7∶3将数据集分成训练集及验证集。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算法筛选500个特征基因,之后分别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VM-RFE)以及随机森林(RF)算法筛选特征基因,并取交集得到关键基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在测试集和验证集中评价关键基因对rAAA的诊断效能。之后进行差异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重启随机游走分析(RWR)筛选与关键基因相关(得分>0.02)的节点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LASSO、SVM-RFE、RF方法分别筛选出16、10、34个特征基因。通过取交集本研究共筛选出5个关键基因,分别是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F2R样凝血酶或胰蛋白酶受体3(F2RL3)、CC趋化因子配体8(CCL8)、2’-5’-寡腺苷酸合成酶3(OAS3)、金属硫蛋白1X(MT1X)。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训练集中,5个基因诊断rAA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0.97、0.94、0.95、0.95;在验证集中,AUC分别为1.00、0.90、0.78、0.90、0.90。RWR分析共得到27个节点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节点基因富集于矿物质吸收、病毒蛋白与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互作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节点基因要富集于病毒反应、细胞金属离子反应等通路。结论: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获得的关键基因可能是rAAA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
刘仕睿焦周阳程帅单金涛夏磊化召辉李震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生物信息学
规范急诊流程下破裂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近、中期疗效
2024年
背景与目的:主动脉瘤破裂(rAAA)是主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极其关键,目前腔内治疗作为一线选择。本文分析探讨规范急救流程下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rAAA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4年10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EVAR的22例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6例,年龄(67.2±10.0)岁,体最大径(70.6±9.2)mm,均为肾下型rAAA,颈角度(107.9±54.3)°。所有患者术前均通过全动脉+冠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所有患者在规范急救流程下行EVAR。收集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术后1周与1、6、12个月及之后每年1次随访CTA资料,分析腔血栓化率、支架形态、内漏形式及发生率、髂分支通畅率等。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支架植入后造影发生Ⅰ型内漏6例,通过球囊扩张、植入短支架及弹簧圈+生物蛋白胶填充腔等技术处理,再次造影内漏消失或明显减少。平均手术时间(162.1±63.6)min,输悬浮红细胞(736.4±532.3)mL,术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时间(8.76±1.0)h,平均住院时间(8.1±4.5)d。术后30 d死亡6例,2例患者术后1周复查CTA发现少许Ⅱ型内漏,未予特殊处理,术后1个月复查内漏减少,术后3~6个月,内漏消失;1例患者于术后2年发生Ⅰb型内漏,遂二次干预,内漏消失;其余患者支架无内漏,无髂支闭塞,腔血栓化程度满意。结论:规范急救流程下EVAR治疗rAAA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满意,对于Ⅰ型内漏可借助球囊扩张、植入短支架及弹簧圈+生物蛋白胶填充腔等技术予以处理,疗效安全可靠。
肖悦郭媛媛郭修海陈澄
关键词:主动脉瘤内漏
多中心近10年(2013—2022年)161例破裂主动脉瘤临床分析
2024年
背景与目的:破裂主动脉瘤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需要快速诊断、紧急手术,且手术难度极大,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目前,国内针对破裂主动脉瘤(rAAA)的报道极少,给rAAA的防治带来了诸多困难。本研究收集了多中心、大样本量rAAA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资料,分析近10年国内rAAA手术的现状与趋势,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五家大型血管外科中心收治的161例rAAA病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0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例、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3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31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8例)的临床与随访资料。结果:161例患者中,男性124例(77.02%),女性37例(22.98%);平均年龄68.27岁;男性与女性的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70岁与71岁。全组平均动脉瘤直径为7.11 cm,其中男性为7.72 cm、女性为6.82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要合并症为高血压、冠心病。超过80%的患者首发症状为痛,以腰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占比为15%,有8例患者因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就诊。161例患者中,行传统开放手术(OSR组)86例,行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组)75例,EVAR占比在逐年增加,近5年接近70%,且70岁以上患者中高达90%。所有OSR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而EVAR组20例采用局部麻醉,55例采用全身麻醉。此外,OSR组与EVAR组患者在手术时间(231.77 min vs.162.49 min)、术中输血量(1578.56 mL vs.843.87 mL)、住院时间(21.21 d vs.15.34 d)、ICU住院时间(8.28 d vs.5.49 d)、住院费用(10.85万元vs.13.28万元)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VAR组与OSR组在总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围术期死亡原因要包括呼吸循环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等。92例患者术后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0~142个月,生存
陈可查斌山曾家琪赵文鹏杨志浩刘昭周敏乔彤赵鑫周为民陈智勇李文东李晓强
关键词:主动脉瘤动脉瘤多中心研究
纤维蛋白胶在处理破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Ia型内漏的疗效
2024年
目的观察应用纤维蛋白胶填塞技术处理破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Ia型内漏的疗效,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0年10月至2022年1月主动脉瘤破裂患者47例,完成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45例,其中男36例,女9例;年龄28~93岁(70±4)岁,13例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填塞术治疗Ⅰa型内漏。术后3、6、12个月复查患者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13例术中使用纤维蛋白胶填塞治疗,术中造影提示内漏均消失,患者病情稳定出院。随访1年,13例患者,3例非动脉因素死亡,其余10例术后3、6、12个月复查动脉CTA结果均未发现内漏。结论纤维蛋白胶填塞在治疗破裂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Ⅰa型内漏中是安全有效的。
倪建琦沈兰金琴王国亮许浏沈一峰
关键词:破裂腹主动脉瘤纤维蛋白胶
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动脉瘤腔血栓机化术治疗巨大破裂主动脉瘤1例
2024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73岁。因“突发下部疼痛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增强CT示,主动脉瘤13.37 cm×11.58 cm,体周边可见大面积血肿(图1①);主动脉瘤颈直径1.96 cm,颈长度2.2 cm,诊断为破裂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
李卫校张恒徐如涛崔明哲张克伟王恒田琨史云霞翟水亭李天晓
关键词:破裂腹主动脉瘤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内漏
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技术在破裂主动脉瘤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对2010年1月~2022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的破裂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对比腔内修复技(E...
金麟
关键词:破裂腹主动脉瘤传统开放手术
基于曲率的破裂主动脉瘤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分析破裂和未破裂主动脉瘤(AAA)曲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探讨AAA破裂相关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35例AA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破裂13例,未破裂22例。依据患者CTA影像资料,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解剖学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参数间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破裂组AAA破裂处壁剪切应力(WSS)显著小于最大血流冲击处WSS[0.025(0.049/0.018) Pa比0.549(0.839/0.492) Pa,P=0.01]。未破裂体最大血流冲击处WSS显著大于破裂组[(1.378±0.255) Pa比0.549(0.839/0.492) Pa,P<0.01]。破裂组与未破裂体最大直径[(79.847±10.067) mm比(52.320±14.682) mm,P<0.01]、曲率[(0.139±0.050)比0.080(0.123/0.068),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最大直径与颈直径呈负相关(r=-0.732,P<0.01),与曲率呈正相关(r=0.492,P=0.003)。结论 解剖因素曲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WSS可影响AAA破裂,对AAA破裂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滕碧云王哲周治军赵渝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曲率计算流体力学血流动力学
开放手术与腔内修复治疗破裂主动脉瘤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open surgical repair,OSR)与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治疗破裂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系统性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万方数据、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使用RevMan 5.3软件对患者采用OSR与EVAR的早期结局、中远期结局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14700例患者,其中7357例患者行EVAR,7343例患者行OSR。Meta分析结果显示,EVAR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OR=0.55,95%CI=0.49~0.60,P<0.001)和并发症发生率(OR=0.42,95%CI=0.32~0.56,P<0.001)比OSR组低,但术后1年(OR=1.32,95%CI=1.20~1.44,P<0.001)和术后3年(OR=1.15,95%CI=1.04~1.28,P=0.006)的生存率亦比OSR组低;两组患者二次手术干预率(OR=1.55,95%CI=0.59~4.07,P=0.370)和术后5年生存率(OR=1.04,95%CI=0.92~1.19,P=0.5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VAR治疗破裂主动脉瘤的短期疗效较好,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但长期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张克丁杰玲续慧民杨涛郝斌张文沛孙磊
关键词: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腹主动脉瘤META分析
腔开放减压术处理破裂主动脉瘤术后腔间隔室综合征一例
2022年
腔间隔室综合征是破裂主动脉瘤术后常见的致命并发症,死亡率极高。腔开放减压术(OSD)是处理该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本文报道1例破裂主动脉瘤开放修复术后预防性行OSD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病例。
钱华张业鹏周敏
关键词: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破裂腹主动脉瘤

相关作者

赵纪春
作品数:320被引量:1,571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肝移植 外科治疗 血管外科 腔内治疗
黄斌
作品数:177被引量:624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2型糖尿病患者 外科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马玉奎
作品数:145被引量:600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腹主动脉瘤 活体肝移植 外科治疗 活体供者
杨轶
作品数:81被引量:239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外科 主动脉瘤 手术治疗 腔内修复术
陈忠
作品数:346被引量:1,644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颈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