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99 篇“ 硝态氮分布 “的相关文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预测 土壤硝 态 氮 作为植物生长的重要氮 源,在农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其过量积累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 风险,因此其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关键。在现代农业实践中,土壤硝 态 氮 的合理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施肥过量、土壤退化等问... 陈辉关键词:土壤硝态氮 土壤PH 覆盖模式对冬作马铃薯根层土壤剖面硝 态 氮 分布 特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覆盖模式对冬作马铃薯根层土壤剖面硝 态 氮 动态 变化及分布 特征的影响。[方法]以费乌瑞它马铃薯一级脱毒种薯为供试植物,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布置3个覆盖处理:无覆盖(T_(1))、6 000 kg/hm^(2)稻壳覆盖(T_(2))和黑膜覆盖(T_(3)),进行田间试验。[结果]稻壳覆盖处理与黑膜覆盖处理的根层剖面硝 态 氮 动态 变化基本一致,但均与无覆盖处理的动态 变化存在差异;在冬作马铃薯生长前期,无覆盖处理的土壤硝 态 氮 含量高于覆盖稻壳处理与黑膜覆盖处理,后期覆盖稻壳处理与黑膜覆盖处理土壤硝 态 氮 含量高于无覆盖处理;在收获时,稻壳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硝 态 氮 含量低于20~40cm土层,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他采样时期和处理的土壤硝 态 氮 含量均表现为0~20cm的数值高于20~40cm。[结论]除稻壳覆盖收获时20~40cm土壤硝 态 氮 含量高于0~20cm土壤外,不同覆盖模式下,不同时期0~20cm土层的土壤硝 态 氮 均含量高于20~40cm土层。 管大伟 官利兰 刘涛 谭微 邓伟 张新明关键词:冬作马铃薯 土壤硝态氮 密度和灌溉定额对76 cm等行距棉田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和氮 素利用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76 cm等行距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和氮 素利用对密度和灌溉定额调控的响应机制,为优化76 cm等行距机采棉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基础上,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度M_(1),13.5×10^(4)株/hm^(2);中密度M 2,18×10^(4)株/hm^(2);高密度M_(3),22.5×10^(4)株/hm^(2))和灌溉定额[重度亏缺W_(1)(50%ET_(C)),3150 m^(3)/hm^(2);轻度亏缺W_(2)(75%ET_(C)),4050 m^(3)/hm^(2);充分灌溉W 3(100%ET_(C)),4980 m^(3)/hm^(2)]。研究其对76 cm等行距机采棉田土壤无机氮 含量、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及氮 素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灌溉定额下,密度对土壤铵态 氮 含量、硝 态 氮 分布 的均匀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密度的升高,土壤铵态 氮 含量降低,上层土壤硝 态 氮 占比呈先升高后降低,而硝 态 氮 分布 的均匀性则完全相反。在相同密度处理下,随灌溉定额的增加,土壤硝 态 氮 含量、分布 的均匀性、上层土壤硝 态 氮 占比、表聚性显著降低。密度和灌溉定额及两因素交互对棉田氮 生产效率、氮 素偏生产力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密度的升高,氮 生产效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氮 素偏生产力则逐渐降低;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氮 生产效率逐渐降低,氮 素偏生产力则相反。以低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氮 素生产效率最高,而氮 素偏生产力则以低密度、中密度与充分灌溉处理组合最高,但与高密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组合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氮 素偏生产力以低密度、中密度与充分灌溉处理组合最高,分别为13.56、13.54 kg/kg,与高密度与重度亏缺灌溉处理组合没有显著差异。 程少雨 林涛 吴凤全 侯培珂 张丽莹 汤秋香关键词:灌溉定额 硝态氮分布 氮素利用 不同降水年型滴灌玉米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淋失量及氮 素吸收利用特征 被引量:8 2023年 为寻找满足宁夏地区滴灌条件下不同降水年型的科学施肥模式,缓解不合理施氮 导致的资源浪费、黄河水质下降和地下水污染等问题,于2018—2020年在宁夏平吉堡农场开展氮 梯度试验,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不同施氮 处理土壤硝 态 氮 残留和淋溶量以及对滴灌玉米氮 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 态 氮 含量峰值与降水量密切相关,丰水年(2018年)硝 态 氮 残留量峰值在40~60 cm土层,枯水年(2019年和2020年)在20~40 cm土层;不同降水年型土壤硝 态 氮 残留量和淋失量均随施氮 量的增加而增加,且降水量显著影响硝 态 氮 淋失量;丰水年由降水因素导致的硝 态 氮 淋失量占总淋失量的50.62%,枯水年占总淋失量的34.82%。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玉米产量随施氮 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3处理(施N量为270 kg·hm^(-2))下达最高产量,且N3处理的产量和吸氮 量与N4处理(施N量为360 kg·hm^(-2))无显著差异;丰水年N3处理的氮 肥利用率、氮 肥农学效率和氮 肥偏生产力比N4处理分别提升11.38%、6.16 kg·kg^(-1)和13.85 kg·kg^(-1),枯水年分别提升12.10%、5.06 kg·kg^(-1)和15.00kg·kg^(-1)。综合考量不同降水年型0~100 cm土层硝 态 氮 分布 特征和硝 态 氮 淋失量及施氮 处理下的产量、氮 素吸收利用,推荐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不同降水年型下施氮 量在270 kg·hm^(-2)时较适宜,丰水年施氮 最大阈值为275.59kg·hm^(-2),枯水年施氮 最大阈值为320.20 kg·hm^(-2)。 翟勇全 马琨 贾彪 魏雪 运彬媛 马健祯 张昊 姬丽 李稼润关键词:硝态氮淋失 氮素利用 大棚黄瓜滴灌水肥一体化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特征 被引量:3 2020年 为探究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土壤硝 态 氮 的空间分布 特征,以大棚黄瓜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不同灌溉下限(田间持水率的65%、75%、85%,分别记为W1、W2、W3)、施氮 量(产量理论需氮 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N1、N2、N3)和施钾量(产量理论需钾量的70%、100%、130%,分别记为K1、K2、K3)对硝 态 氮 分布 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滴头正下方存在低土壤NO^-3-N含量区域,NO^-3-N在垄坡和垄沟区域累积,并有明显的表聚特征。随着灌溉下限的增大,土壤剖面NO^-3-N含量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灌溉下限越低,滴头附近NO^-3-N含量越小,灌溉下限越高,NO^-3-N越集中于中下层土壤。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施氮 量增加而增大,水平和垂直方向各点NO^-3-N含量均会增加,高施氮 量提高硝 态 氮 含量更为明显。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水平方向上,NO^-3-N含量的增加主要在15 cm以外,而垂直方向主要在0~20 cm土层。试验3因素对土壤剖面NO^-3-N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施氮 量>施钾量>灌溉下限,N3K3W2组合条件下土壤剖面NO^-3-N含量最高。 窦超银 郭海瑞 孟维忠 陈伟 延玮辰关键词:施氮量 施钾量 硝态氮分布 风沙土不同滴灌水量对玉米根系水分和硝 态 氮 分布 的影响 被引量:7 2020年 为了探究风沙土内水分和养分分布 ,合理的利用风沙土资源。采用田间试验,以不同灌溉水量为试验因素,其中灌溉水量设置需水系数0.4(IR1)、0.6(IR2)、0.8(IR3)、1.0(IR4)、1.2(IR5)5个水平,施肥量采用推荐施肥量(纯氮 )225 kg/hm^2,通过测定不同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和土壤硝 态 氮 含量,研究风沙土玉米膜下滴灌不同灌溉条件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 的影响。在风沙土上增大灌水量不能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反可能增加土壤水分分布 的不均匀性。水平方向上,0~20 cm范围内灌水量越大,水分运动距离越远;在垂直方向上0~30 cm土层是土壤水分主要分布 层。风沙土中硝 态 氮 含量分布 不均匀,有明显的集聚。水平方向上,灌水量越大,硝 态 氮 含量峰值距离滴头位置越远;垂直方向上,硝 态 氮 有明显的表聚现象,灌水量增加有利于提高各层硝 态 氮 含量。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硝 态 氮 除表现为以正相关为主,在垂向分布 上相关性较高外,空间分布 的相关性并不大,且改变灌水量并不能提高两者相关性。在风沙土地区利用滴灌灌溉玉米时,为了更好地将土壤水分和养分控制在根系分布 层内,推荐灌溉制度计算公式中的需水系数取0.8。 王鼎新 窦超银 仲志成 周诗源 孟维忠关键词:灌溉水量 风沙土 滴灌 土壤水分 硝态氮 调亏灌溉和施氮 对春玉米根区土壤水分、硝 态 氮 分布 及产量的影响 2020年 为探明调亏灌溉对黄土高原区典型作物的适用性,本文以春玉米为例,设置不同水氮 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调亏灌溉和施氮 对根区土壤水氮 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灌溉显著影响根区土壤水分和硝 态 氮 含量,随施氮 量增加,能削弱调亏灌溉对根区土壤水分的影响,但也增加了硝 态 氮 淋失的风险;调亏灌溉会显著降低黄土高原区春玉米产量,但在不施氮 条件下,苗期和灌浆期亏水会严重影响玉米产量,而随着施氮 量的增加,苗期和灌浆期亏水对产量的影响减弱,但中氮 和高氮 处理下抽穗期亏水将显著降低玉米产量。该研究可为提出北方地区春玉米合理灌溉模式提供依据。 成一雄关键词:调亏灌溉 春玉米 土壤含氮量 畦灌与施肥时机对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2020年 为探究不同畦田规格与施肥时机对土壤NO3--N分布 规律及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优化选择具有较高灌水施肥均匀度和储氮 效率及产量的最佳灌溉施肥模式,于2017-2018年在冬小麦季选取畦宽、畦长和施肥时机3个试验因素,传统撒施灌溉作为对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设置12个处理。结果表明:1)与灌水前相比,灌水后各处理土壤不同层次NO3--N浓度均增加,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NO3--N浓度逐渐降低。在液施处理下NO3--N在有效根系层的累积较撒施处理高出0.27%~27.97%。2)畦宽、畦长和施肥时机显著影响NO3--N的分布 。在返青期,畦长对灌水施肥均匀度的贡献率最高,为91.64%;施肥时机对储氮 效率的贡献率最高,为44.22%。在扬花期,畦长对灌水施肥均匀度的贡献率最高,为92.67%;畦宽对储氮 效率的贡献率最高,为53.6%。在60 m畦长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灌水施肥均匀度。3)畦宽、畦长和施肥时机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7.2%、37.3%和23.9%,畦宽3.2 m、畦长60 m和全程液施的处理下达到了最高产量,为7869.2 kg/hm2。因此,液施可以提高土壤NO3--N分布 均匀性,有利于NO3--N在小麦根系层的累积,减少氮 素的淋溶损失;综合对土壤NO3--N分布 均匀性、积累及作物产量来看,畦宽3.2m、畦长60m和全程液施的处理为该研究处理下最优模式。 谷少委 高剑民 邓忠 吕谋超※ 刘杰云 宗洁 秦京涛 范习超关键词:灌溉 施肥 土壤硝态氮 冬小麦产量 节水减氮 对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和冬小麦水氮 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9 2020年 针对当前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中氮 肥投入过量、灌溉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研究节水减氮 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籽粒产量、水氮 利用及硝 态 氮 淋失情况,能为确定冬小麦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生产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2019年在陕西杨凌开展冬小麦节水减氮 田间栽培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施氮 量为主处理,灌水量为副处理,设施氮 量处理N300(300 kg hm^–2)、N225(225 kg hm^–2)、N150(150 kg hm^–2)、N75(75 kg hm^–2)、N0(不施氮 )和灌水量处理W2(1200 m^3 hm^–2)、W1(600 m^3 hm^–2)、W0(0),分析小麦产量、水氮 利用效率及土壤硝 态 氮 淋失情况。结果表明,2017-2018年和2018-2019年小麦季灌水处理较不灌水处理分别增产14.88%~15.01%和4.11~4.16倍,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土壤硝 态 氮 淋失风险显著降低。在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处理下,2017-2018年施氮 量150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2018-2019年则是施氮 量225 kg hm^–2处理产量最高,但2018-2019年施氮 量150 kg hm^–2处理在较高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氮 肥利用效率,土壤硝 态 氮 淋失量也较施氮 量225 kg hm^–2处理2个年度分别降低了15.87%和10.20%。因此,施氮 量150 kg hm^–2配合越冬期灌水600 m^3 hm^–2,能够在保障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水氮 利用效率,降低硝 态 氮 淋失风险,实现关中平原冬小麦生产节水减肥环保增效的目标。 雒文鹤 师祖姣 王旭敏 李军 王瑞关键词: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氮肥利用效率 长期施氮 与灌溉对毛白杨人工林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与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研究灌溉和施氮 对硝 态 氮 在毛白杨林地土壤中积累与分布 的影响,为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科学精准施肥和减少硝 态 氮 淋失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毛白杨适生地河北威县,利用"十二五"毛白杨大径材培育研究长期试验地,研究了通过灌溉保持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田间持水量45%、60%、75%)和施氮 量(0.0、101.6、203.2、304.8 kg·hm^-2)对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与积累的影响。[结果]土壤硝 态 氮 分布 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0~200 cm土层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S"型变化趋势,且施氮 量越大,硝 态 氮 在60~100 cm土层累积的趋势越明显。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硝 态 氮 的淋洗峰所在土层深度分别在40~60、60~80、80~100 cm。土壤硝 态 氮 累积量随施氮 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氮 交互作用对硝 态 氮 的分布 与积累影响显著。林地不同水氮 组合土壤硝 态 氮 积累量为86.11~259.29 kg·hm^-2。[结论]施氮 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对毛白杨林地土壤硝 态 氮 的分布 与积累影响显著,在0~200 cm土层内,随着施氮 量的增加,硝 态 氮 的积累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硝 态 氮 积累峰所在的土层呈逐渐下移的趋势。与农田生态 系统相比,试验林地0~200 cm土层内硝 态 氮 积累量较低,林地生态 系统庞大林木根系对硝 态 氮 吸收作用值得重视。同时,为了减少硝 态 氮 的淋失,建议减少氮 肥的施用,并将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75%。 张润哲 朱嘉磊 王江 聂浩亮 黄梦遥 宋连君 聂立水关键词:硝态氮 施氮量 田间持水量 毛白杨 农田生态系统
相关作者
杨路华 作品数:118 被引量:779 H指数:16 供职机构:天津农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水资源 水资源 微喷头 硝态氮 影响因素 高惠嫣 作品数:59 被引量:177 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夏玉米 硝态氮 冬小麦 灌溉制度 张明星 作品数:11 被引量:54 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计算流体力学 二沉池 数值模拟 水流 CFD模拟 刘小刚 作品数:263 被引量:1,044 H指数:17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小粒咖啡 灌溉 水分利用 小桐子 干热区 张坤 作品数:9 被引量:84 H指数:6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 研究主题:草莓 加工番茄 基质 理化性质 硝态氮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