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篇“ 硬化性肠系膜炎“的相关文章
- 硬化性肠系膜炎被引量:2
- 2008年
- 硬化性肠系膜炎(sclerosing mesenteritis,SL)又叫肠系膜脂膜炎(mesenteric panniculitis,MP)、肠系膜脂肪营养不良(mesenteric lipodystrophy,ML)或回缩性肠系膜炎(retractile mesenteritis,RM),这是一类累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见于小肠系膜根部,也可累及结肠系膜,少见于胰周、网膜、腹膜后(如输尿管、髂静脉等区域)。
- 张启龙代文杰
- 关键词:硬化性肠系膜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肠系膜脂膜炎脂肪营养不良肠系膜根部结肠系膜
- 硬化性肠系膜炎CT诊断价值
- 2017年
-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确诊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及CT图像,评价CT诊断价值。结果 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00例住院患者腹部CT,发现8例硬化性肠系膜炎(8/2000=0.4%),发病率为0.4%;男5例(62.5%),女3例(37.5%);年龄:46~68岁,平均年龄(57.8±6.2)岁。5例患者可触及腹部包块(5/8=62.5%);2)影像资料:CT主要表现为卵圆形脂肪密度病灶,位于结肠的侧方或前方,周围系膜可见炎性渗出环形包绕,呈明显的高密度边缘征象,少数中央可见点状、条状高密度,为栓塞的血管或出血。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强化,内可见包绕走行血管影。邻近的肠壁此时可见增厚或受压,周围出现不成比例的脂肪绞缠征。CT平扫时正常腹膜后脂肪组织的CT值为-85^-121(-106±-12.5)HU,硬化性肠系膜炎病变处CT值为-54^-38(-48±-7.6)HU,正常部位脂肪组织明显低于病变部位密度(2=18.67,P<0.05)。结论硬化性肠系膜炎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CT征象,CT为其首选的检查手段,可对该病做出明确诊断。
- 胡卫东梁冰王秀荣朱记超谢尚煌鄂占森
- 关键词:硬化性肠系膜炎脂膜炎腹膜
- 硬化性肠系膜炎的典型及非典型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的典型及非典型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9例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的CT和MRI资料。结果:(1)典型表现(27例):病变均起自肠系膜根部,包绕肠系膜血管,其中15例呈雾状系膜,12例显示假肿瘤征,21例可见假包膜,17例可见脂肪环征。CT平扫表现为肠系膜密度增高,CT值为-66^-38HU,明显高于腹膜后正常脂肪密度(-160^-100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表现病变呈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假包膜呈等T1、短T2信号。CT、MRI增强扫描病变呈轻度强化,假包膜呈轻度延迟强化。(2)非典型表现(2例):1例表现为肠系膜周围多发小结节,1例表现为肠系膜周围散在钙化灶。结论:硬化性肠系膜炎具有典型和非典型影像学表现,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
- 彭玉李仕红王甜林光武
- 关键词:硬化性肠系膜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第402例 腹痛、腹胀—回盲部溃疡—硬化性肠系膜炎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男,33岁,因"间断腹痛6年,加重伴腹胀6个月"于2016年4月24日入院。2010年10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左中腹胀痛,无发热、停止排气、排便,体质量下降20 kg。至我院查红细胞沉降率(ESR)24 mm/1 h,C反应蛋白(CRP)29.6 mg/L。钡灌肠提示:回盲部变形,盲肠缩短,
- 韩欣欣李玥周炜洵刘炜王莉瑛朱丽明钱家鸣
- 关键词:回盲部溃疡硬化性肠系膜炎腹胀痛腹痛红细胞沉降率停止排气
- 广泛硬化性肠系膜炎一例
- 2016年
- 患者女,54岁,因突发下腹疼痛10h余于2014年7月7日入院。10h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伴肛门坠胀感,稍感尿痛;无发热、寒战、恶心、呕吐,无腹泻、便血等不适,未排气、排便。
- 冀静静王学建李兰廖薇薇李小维项一宁朱键
- 关键词:硬化性肠系膜炎下腹疼痛持续性胀痛肛门坠胀感阵发性
- 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影像学特征与伴发病变的相关性
- 2015年
-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影像学特征与伴发性疾病尤其是腹部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例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20例患者中有恶性肿瘤病史8例,诊断出硬化性肠系膜炎之后再发现恶性肿瘤的患者有3例,研究分析显示肠系膜脂膜炎与肿块内结节灶大小>10.5mm,"脂环征"及伴发恶性肿瘤具有明显相关性。本研究存在样本数量较少的局限性。结论硬化性肠系膜炎通常伴发潜在恶性肿瘤,若同时出现硬化性肠系膜炎,其腹部恶性肿瘤发生率会有提高。
- 李俊晨谈炎欢李国华胡春洪
- 关键词:硬化性肠系膜炎腹部恶性肿瘤
- 硬化性肠系膜炎并消化系出血1例
- 2013年
- 硬化性肠系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肠系膜炎症疾病,其病变是脂肪坏死、慢性炎症及不同程度的纤维化组成的炎性假瘤.硬化性肠系膜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免疫功能紊乱、腹部手术、缺血、感染及药物等与其发病有一定关系.硬化性肠系膜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是诊断的关键,确诊后没有最佳的治疗方案,大多数都是经验治疗.本例男性患者60岁,以消化系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确诊硬化性肠系膜炎后因无有效治疗消化系出血症状反复发作,3年来腹部包块进行性增大,消化系出血症状逐渐加重.
- 史燕妹常江黄华
- 关键词:硬化性肠系膜炎
- 硬化性肠系膜炎多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
- 2012年
-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硬化性肠系膜炎患者的完整的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资料,其中7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平扫,所有图像均行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后分析。结果 13例SM病变均起自肠系膜根部,且包绕肠系膜血管,有明显占位效应,平均大小约45mm×113mm,平扫呈雾状系膜,增强后强化不明显,9例有假包膜,6例肿块内可见血管周围脂肪环征。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硬化性肠系膜炎的首选工具之一,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金跃兵
- 关键词:硬化性肠系膜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和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和MRI表现。结果 6例硬化性肠系膜炎均起自肠系膜根部,包绕肠系膜血管。CT表现为肠系膜根部密度增高,边缘模糊,CT值-10~20HU,明显高于腹膜后脂肪组织密度(-120~-100HU)。MRI表现为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呈轻度延迟期强化,肠系膜血管无浸润。结论硬化性肠系膜炎具有一定的CT和MRI表现特征,确诊需依赖病理。
- 陆春法
- 关键词:炎症磁共振成像
- 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诊断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CT对硬化性肠系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硬化性肠系膜炎的CT表现。结果:11例硬化性肠系膜炎均起自系膜根部,围绕系膜血管,肠系膜密度增高,平扫CT值为-45^-35 HU,明显高于腹膜后正常脂肪密度(-120^-100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示肠系膜无明显强化。9例肠系膜周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8例病变内可见小结节、有明显强化;6例肠系膜血管周围有脂肪存在,形成脂肪环征(6/11),5例无此征象;肠系膜血管被软组织包绕;8例可见到假肿瘤包膜。结论:CT检查是诊断硬化性肠系膜炎非常有价值的影像手段。
- 庞涛张经建马祥兴柳橙邓凯
- 关键词:炎症
相关作者
- 蒋振善

- 作品数:10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 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 静脉疾病 硬化性肠系膜炎
- 金梅

- 作品数:110被引量:512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 研究主题:CT 脑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复习 磁共振成像
- 全冠民

- 作品数:335被引量:83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病变性质 X线计算机 CT 体层摄影术
- 王莉瑛

- 作品数:20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炎症性肠病 慢性便秘 腹泻
- 朱记超

- 作品数:34被引量:131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术前评估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