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篇“ 硬头黄竹“的相关文章
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2024年
黄竹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使用CodonW、CUSP以及R语言等软件分析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平均GC含量为39.59%,且GC_(1)>GC_(2)>GC_(3),表明密码子偏好使用以A/U结尾的碱基;(2)黄竹大多数有效密码子数(ENC)在35以上,适应指数(CAI)为0.166,说明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3)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和PR2-plot分析表明,自然选择对黄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产生重要影响;(4)最终筛选出黄竹叶绿体基因组有GCA、GCU、GAU、GGU及AAA等14个最优密码子,多数以A/U结尾。本研究结果可为黄竹叶绿体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提供依据。
龚明贵白娜李影姜霞
关键词:硬头黄竹密码子偏好性叶绿体基因组
采伐方式对黄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分配特征的影响
2024年
以优良纸浆用丛生竹种黄竹(Bambusa rigida)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处理下丛生竹生长变化、快速生长过程母竹和新竹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动态变化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探究母竹对新竹NSC的供给规律,从而优化林分结构和采伐方式,揭示丛生竹快速生长的内在规律。设置保留1年生母竹(处理Ⅰ)和保留1、2年生母竹(处理Ⅱ)两种采伐模式,并以不采伐处理的黄竹丛为对照(CK),分析不同采伐方式下竹丛的出笋、成竹和生物量特征,比较3种采伐模式竹丛生长的数量和质量变化。研究黄竹快速生长过程中5个关键时期的母竹叶、枝、秆和根NSC含量、含水率动态变化,探究不同年龄母竹与新竹NSC的供求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采伐处理黄竹的繁殖率为处理Ⅰ>处理Ⅱ>CK,成竹率为CK>处理Ⅱ>处理Ⅰ,新竹生物量为CK>处理Ⅱ>处理Ⅰ,且均表现为处理Ⅰ与CK和处理Ⅱ差异显著(P<0.05), CK与处理Ⅱ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的1年生母竹上发出的新竹胸径最大,其出笋、成竹数和新竹生物量占总数的90%以上。新竹快速生长期从笋芽萌动到高停止生长,新竹NSC含量总体上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节间快速生长时期达到最大,不同年龄母竹各器官NSC含量均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处理Ⅰ母竹枝、叶、秆、根NSC含量分别下降49.70%、 54.05%、 39.85%、 60.86%,均高于处理Ⅱ中1年生与2年生母竹各器官NSC含量下降幅度,处理Ⅱ中1、 2年生母竹各器官下降幅度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处理Ⅰ中母竹的叶、根和秆的淀粉含量与新竹的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处理Ⅱ中1年生母竹的叶、根和枝,2年生母竹的根和秆的淀粉含量均与新竹的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黄竹采伐经营中,伐除3年生及以上的母竹,保留1、 2年生母竹能有效提升竹林生产力及�
石会宇蔡春菊范少辉王一
关键词:硬头黄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采伐方式
黄竹带状皆伐更新恢复的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黄竹林,设置4个带状采伐带(D1、D2、D3、D4),调查并分析采伐后竹林的笋期特征(成竹数和退笋数)、成竹特征(平均胸径和生物量)以及保留带竹林的生长情况,分析带状皆伐对黄竹更新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伐带及CK的黄竹成竹数逐年下降,2018、2020年各采伐带的黄竹成竹数均以D4采伐带最多,分别为9787、2688株·hm^(-2);2019年D4采伐带的黄竹成竹数则略低于D3采伐带。采伐后3 a间,4个采伐带的黄竹退笋数皆少于CK。2018年各采伐带的黄竹平均胸径皆显著小于CK(P<0.05),2020年各采伐带的黄竹平均胸径和CK间无显著差异。2019年D1~D2、D2~D3、D3~D4保留带的黄竹生物量与2018、2020年差异显著(P<0.05),而成竹数与平均胸径则是2020年与2018、2019年差异显著(P<0.05)。采伐后3 a间,保留带黄竹的成竹数和生物量先上升后下降,平均胸径则逐年递增。采伐带的黄竹成竹数相比保留带变化幅度大,2020年采伐带的黄竹平均胸径达到保留带水平,但总生物量仍远低于保留带。带状皆伐宽度显著影响了黄竹林的恢复更新能力,其中采伐3 a后D4采伐带的黄竹总体恢复质量较好,D2~D3保留带的黄竹生长质量最佳。
江涵宇蔡春菊王一王路君范少辉
关键词:硬头黄竹生物量
梁山慈竹和黄竹秆形结构和地上生物量分配特性被引量:5
2023年
以赤水市主要竹浆竹梁山慈竹和黄竹为试材,对梁山慈竹和黄竹竹节变化规律、地上生物量分配规律、构件生物量与调查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山慈竹和黄竹竹节的分布都呈现“短-长-短”的分布规律。梁山慈竹和黄竹地上部分各构件含水率平均值呈叶>秆>枝的趋势,叶的含水率分别是62.80%和54.77%。梁山慈竹和黄竹两个竹种地上部分生物量随竹龄的增大而减少,表现为1 a生>2 a生>3 a生;同一竹龄两个竹种都表现为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枝、叶,两个竹种地上部分不同构件生物量占地上生物量的比值都表现为秆占比例最大,分别为67.58%和73.54%,枝和叶构件的比例无显著差异。
姜霞周华晏玉莹侯贻菊杨永艳谢涛
关键词:梁山慈竹硬头黄竹秆形结构生物量
施肥对丛状采伐黄竹恢复生长的影响
江涵宇
一种黄竹的采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竹的采伐方法,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用小型采伐机对竹株进行采伐,至少包括1/2丛采伐,至少包括如下步骤,依据竹丛的分布与数量采伐一半数量竹株,其中,对于圆状分布的竹丛在竹丛的下坡位进行标记并采伐;和...
蔡春菊范少辉王路君刘广路王一
文献传递
黄竹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模型构建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探究黄竹不同龄级、径级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建立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准确估算黄竹的林分生物量。【方法】选取了黄竹全径级(1.0~7.0 cm)分布的1、2、3年生黄竹各50株,测定各器官和总生物量。采用11种常用生物量模型,分别对黄竹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量进行拟合,筛选最优生物量拟合方程,并应用模型估算不同龄级、径级林分总生物量。【结果】黄竹地上竹秆、竹枝、竹叶生物量占比分别为84.82%、10.84%、4.34%;不同龄级单位面积林分总生物量差异显著,竹龄为1、2、3 a竹生物量占比分别为31.92%、47.15%、20.93%;4.6~5.5 cm径级各器官和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径级,占林分生物量的62.60%。11种生物量模型均可以较好地模拟黄竹地上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优选出全竹龄黄竹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量模型6个,不同竹龄的黄竹地上单株和各器官生物量模型19个(1 a的6个、2 a的7个、3 a的6个)。【结论】黄竹不同龄级、径级各器官生物量占比均为竹秆>竹枝>竹叶,林分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龄级、4.6~5.5 cm径级的竹株。全竹龄和不同竹龄地上单株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模型中幂函数的拟合效果最优,其次是多项式函数和指数函数;地上单株与竹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受胸径、株高的影响较大,竹枝、竹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与胸径关系更密切。全竹龄黄竹地上单株和竹秆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不同竹龄的模型,不同竹龄黄竹地上竹枝、竹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全竹龄模型的。
王路君蔡春菊唐晓鹿范少辉
关键词:硬头黄竹龄级径级生物量模型
黄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2021年
黄竹为西南地区特色丛生竹品种。为了增加黄竹产量,应该注重科学栽培管理,这样才能实现黄竹的优质速生高产。文章对黄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究;针对幼林管理、竹笋保护、合理砍伐、开花竹林恢复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促进黄竹经营水平全面提升。
罗合萍
关键词:硬头黄竹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技术
黄竹花的形态与结构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黄竹花(Bambusarigidd)的基本形态结构及胚胎发育规律,为其胚胎学积累原始资料,为育种工作打下基础。[方法]通过解剖与形态观察的方法,对黄竹生殖器官、抱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黄竹小穗为假小穗,簇生,基部具潜伏芽,平均长度为3.75 cm,有3~7朵小花。小花内外稈各1片,浆片3枚,雌蕊1枚,雄蕊6枚。雌蕊为三分枝羽毛状柱。子房长卵圆形,具明显纵向三棱。子房单室,侧膜胎座、倒生胚珠。正常发育的花粉粒为二细胞花粉,花药壁造抱细胞时期为四层药壁,花药成熟时只剩两层药壁。绒毡层为分泌型,花药成熟时,绒毡层完全退化。花药易见发育异常现象,形成不同的败育类型。[结论]黄竹小穗基本结构发育正常,但花药发育后期会大量出现异常现象,这是导致黄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李娟王一方初彩华詹卉张月高王曙光
关键词:硬头黄竹花药子房败育
黄竹丛/带状采伐生长恢复特征研究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当前,竹林经营普遍面临竹产品原材料价位下跌和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是提升竹林经营效益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针对竹林采伐经营中传统择伐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的现状...
王路君
关键词:硬头黄竹生物量模型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蒋瑶
作品数:48被引量:151H指数:8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
研究主题:慈竹 硬头黄竹 梁山慈竹 CBF1 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文元
作品数:118被引量:653H指数:15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毛竹 油茶 山地草甸 施肥 毛竹林
陈其兵
作品数:488被引量:1,800H指数:2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慈竹 丛生竹 风景园林 观赏竹 日光温室
何川
作品数:13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硬头黄竹 欧美杨 物理力学 AS-AQ浆 复合板
张旭东
作品数:164被引量:2,366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研究主题:钉螺 滩地 植被恢复 小流域 植被恢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