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3篇“ 硬斑病“的相关文章
- 大疱性硬斑病一例报告
- 2024年
- 大疱性硬斑病(bullous morphea,BM)是硬斑病的一种罕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在局部硬化部位出现水疱,约占所有硬皮病的7.5%[1],可导致严重的畸形和残疾。本例患者发病年龄较小,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诊断明确,其化验结果提示此患者有发展成系统性硬化症的风险,值得关注。1病例摘要患者女,17岁,因“周身皮肤色素沉着、变硬1年,发现水疱2个月”就诊。1年前,患者出现左下肢局部皮肤颜色异常、萎缩变硬,伴活动后酸胀。后皮疹进一步蔓延累及四肢远端、腹部,表面粗糙、变硬、萎缩,左腿活动受限。
- 徐亦慧孙亚楠罗素菊齐蔓莉
- 关键词:皮肤色素沉着病例摘要系统性硬化症硬斑病大疱性病理结果
- 深在性硬斑病1例
- 2024年
- 深在性硬斑病属于硬斑病中的少见类型,临床医生往往经验较少,易被误诊、漏诊。本文报告1例深在性硬斑病,患者女,59岁,双小腿红斑、肿胀、硬化4个月余。抗核抗体谱示ANA 1∶160,抗着丝点抗体(+),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阳性(+),抗线粒体抗体(+)。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深层胶原束增粗、硬化,皮下脂肪间隔增宽,间隔内及部分脂肪小叶内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深在性硬斑病。予甲泼尼龙、硫酸羟氯喹抗炎治疗,皮损好转,随访1年未见复发。
- 姜蔚蔚张峻岭王磊郭涛马秀亮
- 巴瑞替尼联合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幼年线状硬斑病
- 2024年
- 报告1例口服巴瑞替尼联合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的幼年线状硬斑病。患儿女,8岁,额部纵行硬化条带2年。皮肤科检查:额部及头皮可见2条纵行硬化条带,周围可见红斑、充血,头皮受累部位毛发脱失。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硬斑病。诊断:幼年线状硬斑病。予口服糖皮质激素、中药及外用他克莫司软膏等治疗效果欠佳,后予巴瑞替尼口服联合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后患者皮损面积缩小,无明显不良反应。
- 张姗刘洁
- 硬斑病合并外阴扁平苔藓1例
- 2024年
- 1例面部萎缩性硬化斑合并外阴糜烂性白斑的患者,既往被作为皮炎湿疹予以治疗,症状难以缓解,通过综合临床症状、皮肤镜特征及组织病理学表现,明确诊断为硬斑病合并外阴扁平苔藓,治疗上给予梅花针、艾灸、围刺、他克莫司乳膏等中西医治疗方法,最终患者症状缓解.
- 陈沛泽张艳晖
- 关键词:硬斑病艾灸他克莫司软膏
- 以硬斑病样皮损为表现的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是一种罕见的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临床类型,发病年龄<15岁,常伴有低滴度的抗核抗体,其预后相对良好。本文报道了1例以硬斑病样皮损为表现的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的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系统回顾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案,为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的诊疗提供参考。
- 张晓岚刘霄霄耿龙
- 关键词:硬斑病BLASCHKO线
- 基于单细胞测序的硬斑病样型基底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的研究
- 陈傲
- 大疱性硬斑病1例
- 2023年
- 报告1例大疱性硬斑病。患者男,69岁,因后背部出现硬斑1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后背见一硬币大小红色斑块,中央萎缩,边缘隆起,少许出血、结痂,触之质硬。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表皮下水疱形成,真皮浅层水肿。真皮全层胶原纤维增生、致密。胶原纤维束间、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Van Gieson胶原纤维特殊染色及弹力纤维特殊染色显示,真皮网状层弹力纤维无明显减少。诊断:大疱性硬斑病。治疗: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天3次,每次2片;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每天2次。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背部硬斑软化,无新发皮损。
- 胡强常建民
- 关键词:硬斑病大疱性
- 乳房部位硬斑病12例临床及组织病理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累及乳房部位硬斑病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科确诊的12例乳房部位硬斑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女11例,男1例,中位年龄为35.5(22,47.3)岁,中位病程为12(4.5,33)个月。临床表现为乳房部位暗红色、黄白色或褐色萎缩性或硬化性斑片,部分皮损表面有蜡样光泽。皮损累及右乳8例(66.67%)、左乳3例(25.00%),1例为累及双侧乳房;皮损位于乳房外上象限3例,外下象限3例,内上象限3例,内下象限1例,其余2例广泛累及全乳;12例患者中乳晕受累者共4例(33.33%)。皮损组织病理示:水肿期主要表现为真皮胶原增生伴明显炎症浸润;硬化期及萎缩期则以真皮胶原增生均质化为突出表现,皮肤附属器减少或消失,血管周围炎症浸润较轻。患者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论乳房部位的硬斑病早期不易察觉,容易误诊或漏诊,提示乳房部位出现无症状性局限性皮肤颜色改变应警惕乳房硬斑病。
- 陶康王惠芬张恋宋志强翟志芳
- 关键词:硬斑病乳房硬皮病局限型组织病理
- 以周身水肿性红斑为早期表现的硬斑病1例
- 2023年
- 66岁女性患者,周身红斑6个月,伴痒1个月。6月前无明显诱因周身出现红斑,无明显症状,未到医院就诊,周身红斑逐渐增多。自行外用吡美莫司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约2月,红斑颜色较前稍变淡,皮疹仍有新发。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萎缩,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血管周围可见灶状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真皮网状层与皮下组织交界处可见小灶状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真皮网状层胶原束增厚。诊断:硬斑病。
- 孙跃华褚丹李玲辉张晓东牛军
- 关键词:硬斑病
-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40例稳定期线状硬斑病疗效回顾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稳定期线状硬斑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皮肤医院进行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的40例稳定期线状硬斑病患者,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2~36(18.2±4.82)岁。皮损累及前额16例,口周4例,下颌2例,面颊9例,躯干5例,下肢4例,皮肤凹陷缺损量3~24 cm^(3)。随访分析自体脂肪移植后患者的主观满意率、皮损凹陷缺损量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40例患者术后6个月评估,患者皮损凹陷的缺损量均得到明显改善。填充1次后外观改善满意率60%(24/40);35例行2次填充,2次填充后满意率88.6%(31/35);17例行3次填充,3次填充后满意率94.1%(16/17);术后总满意率87.5%(35/40)。3例患者术后填充区出现局部皮肤凹凸不平,2例术后吸脂区出现局部皮肤凹凸不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2.5%(5/40)。结论自体脂肪移植治疗稳定期线状硬斑病临床效果显著。
- 王俊霞郭伟楠陈慧郝军峰李冰卫静宜赵涛
- 关键词:皮下脂肪干细胞
相关作者
- 王雷

- 作品数:118被引量:144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组织病理分析 组织病理 黑素瘤 硬斑病 皮肤
- 吕小岩

- 作品数:32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系统性硬皮病 硬斑病 硬皮病 成纤维细胞增殖 成纤维细胞
- 高天文

- 作品数:813被引量:2,770H指数:21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白癜风 黑素细胞 黑素瘤 恶性黑素瘤 皮肤
- 赵涛

- 作品数:127被引量:174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电磁脉冲 小鼠 电离辐射 电磁脉冲辐照 面部年轻化
- 王刚

- 作品数:637被引量:1,72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银屑病 角蛋白 银屑病患者 大疱性类天疱疮 噬菌体抗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