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40篇“ 碳同位素记录“的相关文章
- 杞麓湖孟氏螺蛳(Anularya mansuyi)壳体碳同位素记录的水体溶解无机碳变化
- 2024年
- 湖泊中腹足类壳体碳酸盐的碳同位素与水体溶解无机碳密切相关,是研究区域湖泊水体碳循环的重要材料之一。滇中地区湖泊众多,然而该区域湖泊中水体溶解无机碳的变化特征仍不清楚。孟氏螺蛳壳体为滇中湖泊特有属,本文通过对杞麓湖现生孟氏螺蛳壳体采集,并对其壳体沿生长方向开展碳酸盐δ~(13)C测试,尝试利用孟氏螺蛳壳体δ~(13)C分析杞麓湖水体溶解无机碳变化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孟氏螺蛳壳体δ~(13)C与壳体生长环境密切相关,QLH-A与QLH-B在母体环境中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3.78‰与-5.55‰,变化幅度分别为2.07‰与3.03‰;在湖泊水体环境中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2.90‰与-3.28‰,变化幅度分别为1.81‰与1.74‰。(2)孟氏螺蛳在湖泊水体环境中生长时,壳体δ~(13)C记录了湖泊水体DIC的δ~(13)C_(DIC)变化特征,揭示出杞麓湖水体DIC主要受大气交换和湖泊中生物系统共同影响,其δ~(13)C_(DIC)在季节尺度变化不显著。(3)杞麓湖湖泊中大量水生藻类的死亡引起的有机质分解将导致湖泊水体δ~(13)C_(DIC)发生显著偏负变化,据此推断壳体δ~(13)C记录的偏负变化与云南2013年大旱期事件吻合,揭示出孟氏螺蛳壳体δ~(13)C具有记录湖泊生态系统自身重大变化的潜力。孟氏螺蛳古螺壳在滇中湖泊广泛分布,本文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基于地层中的壳体识别地质历史时段滇中湖泊水体DIC特征及其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
- 江戈平雷国良朱芸张文翔于源许丽红杜垚华李全聪孙婉婷
- 关键词:碳同位素
- 东北及邻区过去两万年来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特征
- 2024年
- 末次冰盛期(LGM)距今大约21ka,两万年来气候演化是过去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关键。基于湖泊、泥炭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和土壤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SOM)记录,重建了LGM以来东北及邻区区碳同位素时间演化序列。结果表明,从LGM至早全新世δ^(13)C值增加至最大值(-23‰),中全新世下降后趋于稳定。对比古气候记录,揭示LGM以来有效湿度可能是东北及邻区δ^(13)C值变化的主导因素。
- 勇心意张瑞张硕于梦晴
- 关键词:末次冰盛期碳同位素
- 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末期碳酸盐台地死亡事件的沉积学与碳同位素记录
- 2024年
- 华南板块在早二叠世时期位于赤道附近,发育了以栖霞组为代表的浅海碳酸盐岩,随后被孤峰组黑色页岩和硅质岩所取代,代表一次碳酸盐台地死亡事件。文章对下扬子区安徽巢湖平顶山剖面和江苏句容正盘山剖面上栖霞组与孤峰组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微相、碳同位素地层学等研究,试图探讨早二叠世末期栖霞组碳酸盐台地死亡的机制。分析表明,栖霞组顶部可划分为9种微相,属于碳酸盐内缓坡—中缓坡沉积环境;孤峰组底部可划分为5种岩相,属于深水盆地环境。栖霞组与孤峰组界处沉积环境和古水深发生突变,代表了下扬子地区早二叠世末期的碳酸盐台地死亡。栖霞组与孤峰组之间的碳酸钙含量突然降低、碳酸盐碳同位素快速负偏、有机质碳同位素明显正偏,指示碳酸盐台地死亡的突发性和事件性。观察显示,无机碳δ^(13)C_(carb)与有机质δ^(13)C_(org)存在镜像关系。文章认为,导致有机和无机碳解耦的原因可能与陆源有机质输入有关,而碳酸盐台地死亡可能为相对海平面上升所导致。
- 张逍姬胡修棉李娟许艺炜
- 关键词:栖霞组孤峰组早二叠世下扬子区
- 内蒙古西碱海子正构烷烃及单体碳同位素记录的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气候变化
- 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气候变化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其古气候演变的历史不仅经历了从冰期向间冰期(全新世)的巨大转变,而且发生过一系列百年-千年尺度的古气候突变事件,例如,B?lling-Aller?d、新仙女木以及全新世期间...
- 董浩伟
-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
- 基于华南钻孔碳同位素记录制约埃迪卡拉纪海洋可溶性有机碳储库
- 2022年
- 地球历史时期大气氧含量的变化是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关键。在寒武纪之前,地表至少发生了两次氧化事件,其见证了生物的革新和环境的根本变化。然而,在新元古代时期,深海中存在的大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可能延长了两次氧化事件之间的间隔。为了验证DOC假说,我们对埃迪卡拉系钻孔样品(王集钻孔)进行了详细的微钻碳酸盐碳同位素(δ^(13)C_(carb))分析,该钻孔的全岩δ^(13)C_(carb)和有机碳同位素(δ^(13)C_(org))记录已被报道。本次研究表明,微钻和全岩的δ^(13)C_(carb)结果相对一致,这排除了自生碳酸盐大量混入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王集钻孔中的多次δ^(13)C_(carb)负偏移可能与海水上涌事件相关,DOC在此过程被大量氧化。通过箱式模型计算,我们认为,在维持数百万年的两次δ^(13)C_(carb)负偏移中,约有3.6×10^(19)mol和2.0×10^(19)mol的DOC被氧化,这规模大约是现代海洋DOC总量的1000倍。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支持如下结论:在埃迪卡拉纪早期,地球表层环境已具有相对较高的氧化能力(高大气氧气浓度和/或高海水硫酸根浓度)。
- 高云佩龚逸哲陈小妍
- 关键词:埃迪卡拉纪碳同位素可溶性有机碳
- 柴达木盆地中新世-早上新世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和植被演化历史被引量:4
- 2022年
- 晚中新世C_(4)植被扩张的过程和驱动机制是全球古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问题。然而,这一生态格局的转变在亚洲中纬度地区的扩张范围尚存在争议,阻碍了对中国北方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其与高原隆起关系的清晰认识。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河湖相沉积保存了晚新生代连续的古生态演化记录,是研究这一科学问题的理想载体。本研究选取柴达木盆地已具有古地磁年代的、厚度约6200 m的大红沟剖面河湖相地层,通过有机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分析,恢复了高原东北缘约20.5~4.4 Ma的植被演变历史。结果发现,大红沟剖面典型样品正构烷烃C_(27)、C_(29)和C_(31)组分含量占总含量的绝大多数,且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指示陆生高等植物是该剖面河湖相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大红沟剖面有机碳同位素记录指示中新世-早上新世青藏高原东北缘生态系统以C_(4)植物为主且晚中新世没有出现C_(4)植被的大规模扩张,这与低海拔的中国北方晚中新世C_(4)植被大规模扩张的观点不同。晚中新世较低的大气CO_(2)浓度和高原隆升引发亚洲夏季风降水增强有利于晚中新世C_(4)植被的扩张,而晚中新世C_(4)植被的大规模扩张并没有发生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据此推测这可能是晚中新世高原东北缘构造抬升造成植物生长季温度较低,限制了C_(4)植物的生长。这一研究为晚中新世高原东北缘构造隆升提供了间接的生态学证据。
- 苏庆达聂军胜李祥忠高鹏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晚中新世
- 磷脂脂肪酸碳同位素记录的泥炭地微生物对干旱条件下碳循环的影响
- 陆地生态系统是大气CO的重要碳汇,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和调控机制,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泥炭地是单位面积碳储量最大、碳密度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其只占陆地面积的3%,却储存了约6000亿吨碳。这一碳储量相当...
- 张一鸣
- 关键词:泥炭地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碳循环
- 河北黄金洞石笋氧碳同位素记录对南北半球千年尺度事件的差异响应
- 石笋以其定年精确的优势成为除冰芯、黄土、海洋这三大支柱载体之外古气候重建的第四大支柱,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千年尺度气候事件是末次冰期时期典型的气候变化特征,这些事件被记录在冰芯、石笋等载体中。通过探究末次...
- 王金玉
- 关键词:石笋末次冰期氧碳同位素氧同位素
- 文献传递
- 冀北四岔口盆地早白垩世大型恐龙化石赋存地层的有机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依据化石产出地层沉积物的古环境重建可为相关古生物的研究提供较详细的背景支撑,但目前有关早期热河生物群的上述研究较少。河北省丰宁县的四岔口盆地早白垩世花吉营组地层埋藏有大型恐龙化石,本文对其中一处化石赋存层位的沉积物进行了有机碳含量(TOC)和总有机碳同位素组成(δ13CTOC)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TOC和δ13CTOC值显著负相关,且δ13CTOC值整体显著偏轻。这表明当时冀北地区植物的δ13CTOC特征可能是受火山活动影响,即火山喷发释放CO2导致大气CO2的δ13C值变轻且CO2浓度增加,从而使植物的δ13CTOC值整体变轻;且随着植物生产力的增大,δ13CTOC值相对偏轻的陆生植物和/或挺水植物对湖泊沉积有机质的相对贡献量增加,δ13CTOC值相对偏重的沉水植物的相对贡献量减少。
- 孙志超赵艳刘贺任咣营郭颖邵凤丽王金玲阎作均王朝民张福成
- 关键词:古环境热河生物群
- 我国全新世泥炭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记录的对比与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宝贵材料,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δ13Ccell)是泥炭古气候研究的常用代用指标。我国已有数个地点报道了全新世泥炭全样或单种植物δ13Ccell记录,对这些记录的古气候解译存在明显冲突。结合相应的孢粉和植物残体证据,对这些记录进行综合对比,结果发现:高山草地植被带和内陆干旱区荒漠草原植被带当中的泥炭地,全新世期间的原地植物种属构成相对稳定且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其δ13Ccell记录具有较为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其古气候解译也更为可靠;森林植被带和林草交互带当中的泥炭地,全新世期间的原地植物种属构成发生过显著变化(如木本植物入侵),这可能是造成其全新世δ13Ccell记录长期趋势不明显或其古气候指示意义复杂难解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显示了泥炭地的原地植物种属构成,对相应δ13Ccell记录的古气候解译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表明,无论是泥炭δ13Ccell研究地点的选择,还是泥炭δ13Ccell记录的古气候解译,都需重视其来源植物种属构成和变化。对于全新世泥炭δ13Ccell古气候研究,建议开展针对性的现代过程研究,尤其是优势泥炭植物种属的δ13Ccell在时间序列上的现代过程研究,以提供可靠的古气候解译基础。
- 郭海春田怡苹魏士凯易嘉慧杨敏欧阳睿张东良饶志国
- 关键词:泥炭全新世稳定碳同位素古气候
相关作者
- 张美良
- 作品数:202被引量:1,510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 研究主题:石笋 古气候 洞穴石笋 洞穴 石笋记录
- 周厚云
- 作品数:115被引量:85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川东北 石笋 地质灾害 夏季风 古气候
- 米小建
- 作品数:24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川东北 石笋 夏季风 全新世 碳同位素记录
- 杨亮
- 作品数:14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川东北 石笋 夏季风 碳同位素记录 氧同位素
- 洪业汤
- 作品数:128被引量:1,948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泥炭 全新世 煤 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