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3篇“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文章
一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装置及其成像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技术领域,一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装置,包括信息采集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与信息处理模块连接,用于将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并进行相应的分配;信息处理模块,所述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各种信息进行分析、...
张雪芹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在ASD中应用价值及DTI在评估针刺效果中作用。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AS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进行12周的干预治疗,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12周)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孤独症疗效评价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TEC)及DTI检查。比较两组间各项量表评分变化,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分析两组间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的差异,继而比较FA有差异脑区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径向弥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 RD)和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 AD)的不同及量表评分与DTI参数相关性。结果 与假针刺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各项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值两组间在左下纵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SD患儿ATEC评分与右扣带回的FA值呈负相关,与右额枕下束、右下纵束、右扣带回的RD值呈正相关,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CARS评分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P<0.05)。右下纵束的FA值与ASD患儿的语言问题、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RD值与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右扣带回的FA值与语言问题、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而RD值与上述临床症状呈正相关,AD值与社交障碍、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双侧额枕下束FA值与感知觉异常存在负相关,右额枕下束RD值与其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
李予欣党伟利马丙祥邢威周荣易孔亚敏荆振昊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弥散张量成像神经纤维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儿童神经功能发育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在神经功能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轻-中度增高、重度增高、极重度增高和对照组患儿的神经功能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采集各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并进行测试,采取核磁共振成像的DTI扫描记录患儿的神经功能,并对ROI的FA值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基本资料比较中,各组患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和DTI扫描日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分布也无显著差异(P>0.05)。ROI的FA值比较,各轻-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增高组以及对照组之间,除小脑齿状核外(P=0.84),苍白球、内囊后肢、内囊前肢的F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障碍组与非神经功能障碍组间,除内囊前肢和小脑齿状核(P=0.810)外,苍白球和内囊后肢的FA值依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FA值作为核磁共振成像的一种重要指标,在神经功能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对于评估患儿的神经功能具有显著作用。此外,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与苍白球和内囊后肢的FA值密切相关,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于此展露了其在神经研究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姜磊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FA值神经功能障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价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化价值研究
2024年
为了证明DTI这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可用来评估新生儿脑白质髓鞘化状态,拟采用 DTI技术,将早产婴儿和足月婴儿的 DTI指标进行对比,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然后基于这些指标的不同,探索早期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化症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2020.12~2022.12于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检查的早产儿组(胎龄≤ 32 周、根据预产期重新计算胎龄后将胎龄纠正为32-36周)30例及足月分娩的新生儿组(入围标准为胎龄大于或等于40周)30例,,在这60例中,女婴数量为36例,男婴数量为24例,60例新生儿均接受磁共振扫描,将数据详细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 早产儿组的双侧内囊后肢、双侧侧脑室后角旁脑白质、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胼胝体膝部及双侧胼胝体压部的FA 值和ADC数值均要比足月分娩的新生儿要低,数据相差比较明显,可以认定为具有一定的统计学参考价值。结论 DTI技术评价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化价值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早产儿脑白质髓鞘化发育过程的理解,早期识别和预防神经发育障碍,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以及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赵文会赵宗亚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早产儿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究
2024年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为损伤组,以同期就诊的80例伴有膝关节不适无关节软骨损伤的健康成年人为未损伤组,均进行DTI检查,比较两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统计膝关节软骨Recht-MRI分级结果,比较不同Recht-MRI分级组FA值、ADC值,采用Spearman分析FA值、ADC值与Recht-MRI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损伤组FA值低于未损伤组,ADC值高于未损伤组(P<0.001)。80例患者中,膝关节软骨Recht-MRI分级以Ⅱ级占比率最高。Ⅳ级患者FA值低于Ⅲ级、Ⅱ级、Ⅰ级患者,Ⅲ级患者FA值低于Ⅱ级、Ⅰ级低,Ⅱ级患者FA值低于Ⅰ级;Ⅳ级患者ADC值高于Ⅲ级、Ⅱ级、Ⅰ级患者,Ⅲ级患者ADC值高于Ⅱ级、Ⅰ级,Ⅱ级患者ADC值高于Ⅰ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值与Recht-MRI分级呈负相关,ADC值与Recht-MRI分级呈正相关。结论:DTI通过定量检测FA值、ADC值,可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作出准确评价,指导临床及早给予针对性治疗。
李俊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膝关节软骨损伤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小血管病的评估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脑小血管病(CSVD)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宜兴市人民医院2022年1—12月治疗的SLE合并CSVD患者82例,根据常规MRI检查结果分为急性期梗死组(16例)、慢性期梗死组(26例)和慢性缺血灶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DTI检查,获取患侧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的平均弥散系数(DCavg)和各向异性分数(FA),分析DTI对SLE患者CSVD的评估价值。结果82例患者病灶患侧DCavg显著高于健侧[(11.10±3.48)10^(-3)mm^(2)/s比(8.18±2.42)10^(-3)mm^(2)/s],患侧FA显著低于健侧(0.28±0.05比0.4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梗死期组、慢性期梗死组、慢性缺血灶组DCavg分别为(11.88±3.50)、(9.69±3.24)和(8.52±2.3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梗死期组、慢性期梗死组、慢性缺血灶组FA分别为0.28±0.04、0.33±0.06和0.4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DCavg、FA单独及联合评估急性期梗死组和慢性期梗死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756和0.820,评估慢性期梗死组和慢性缺血灶组的AUC分别为0.772、0.776和0.813,联合评估的AUC值相对较大。结论DTI对SLE患者CSVD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可准确判断CSVD类型。
吴恺迪任占云史一雯王文云钱振宇汤武装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
正常椎间孔段颈神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相关参数研究及纤维束重建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讨正常人颈椎间孔段颈神经根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特点;运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DTT)技术重建显示颈神经根神经纤维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 收集50名健康志愿者(男25名,女25名)行颈神经DTI。测量双侧C5至C7神经根椎间孔近中远段颈神经根FA值及ADC值,C5~C7不同节段神经根FA值及ADC值采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C5~C7相同节段神经根左右侧FA值及ADC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C5~C7相同节段神经根椎间孔近中远段FA值及ADC值,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检验。同时对双侧C5~C7神经根进行神经纤维束重建。结果 C5~C7不同节段神经根椎间孔近中远段FA值及ADC值均无明显差异。C5~C7相同节段神经根椎间孔段相同层面左右两侧神经根FA值及ADC值无明显差异。C5~C7相同节段神经根三个不同层面神经根FA值及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用DTT技术可以连续完整地重建并显示出C5~C7椎间孔段颈神经根神经纤维束。结论 运用DTI及DTT技术可以定量评估颈椎间孔段颈神经根并直观地重建显示出颈椎间孔段颈神经根神经纤维束,可以为临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提供椎间孔近中远段颈神经根定量参数及直观重建影像。
李丙萱时寅丁洪园邹月芬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椎间孔颈神经根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可行性
2024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n=100),通过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将其以1:1比例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模仿正常人行走时肌肉收缩的时序刺激患侧下肢的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及腘绳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通道FES治疗仪,将电极置于患肢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两组肌群的肌肉点上进行刺激。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接受脑部3.0TMRI检查,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经DTI检查的相关参数,同时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定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最后探讨观察组患者BBS、FMA-LE评分与DTI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的FMA-LE、BBS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FMA-LE、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容积比(VRA)显著高于对照组,衰减指数(Exa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观察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FA、DCavg、VRA呈正相关,与Exat呈负相关。观察组的BBS评分与FA、VRA呈正相关,与Exat呈负相关,与DCav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DTI可以对四通道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其各项参数与BBS、FMA-LE评分呈现明显相关性,提示可通过MRI协助医生认识神经功能缺损与神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为准确评估预后及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法提供参考。
潘同亮张宪亮王亚超胡川王欣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后遗症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联合补阳还五汤对自发性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8例基底区自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8例)。对照组被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并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DTI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总体治疗效果,以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8%(33/38)比56.7%(17/30),P<0.05〕。治疗4周后,两组FMA、BBS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FMA评分(分):74.21±9.07比66.73±12.76,NIHSS评分(分):15.16±3.73比20.27±6.15,MBI评分(分):69.29±14.68比60.63±19.10,BBS评分(分):43.55±4.30比36.90±3.86,均P<0.05〕。结论基于DTI的康复训练结合补阳还五汤能改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张磊宋杰谢晶军钟兴明蔡勇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基底节区出血补阳还五汤肢体康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相关性及其对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ACI患者(设为研究组)的临床资料,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18例、中度30例、重度34例;依据脑水肿严重程度分为轻度53例、重度2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TI参数[患侧相对剩余皮质脊髓束各向异性分数(FA)、梗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及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分析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患者入院后予以静脉溶栓治疗,依据治疗7d内是否发生恶性脑水肿分为发生者27例、未发生者55例,比较其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3d后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对恶性脑水肿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FA、ADC低于对照组,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程度加重,FA、ADC呈降低趋势,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FA、ADC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恶性脑水肿发生者治疗3d后FA、ADC低于未发生者,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高于未发生者(P<0.05);DTI参数、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联合预测恶性脑水肿发生的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ACI患者FA、ADC降低,血清sdLDL-C、Beclin-1水平升高,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水肿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对恶性脑水肿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王新南赵永利孙志帅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脑水肿

相关作者

姚旭峰
作品数:47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健康医学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
姜兴岳
作品数:175被引量:624H指数:11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DWI DTI 扩散张量成像
宋志坚
作品数:136被引量:240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医学图像处理 手术导航 三维重建 配准 神经导航
刘新
作品数:950被引量:165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 存储介质 磁共振图像 图像 欠采样
郑海荣
作品数:1,732被引量:35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 存储介质 图像 超声 磁共振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