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63篇“ 磁敏感成像“的相关文章
基于定量敏感成像的重性抑郁障碍与双相情感障碍脑区测量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定量敏感成像(QSM)技术分析重性抑郁障碍(MDD)与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基底节与边缘系统脑区铁沉积情况及其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搜集MDD、BD患者与健康对照(HC)组各20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抑郁严重程度,采集受试者全脑QSM图像。测量尾状核、苍白球外侧部、苍白球内侧部、壳核、黑质、丘脑底核、直回、眶部内侧回、眶部后回、梭状回、海马旁回、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的感兴趣区(ROI)内平均化率值,并计算各脑区偏侧化指数(LI)。采用多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组间比较,Spearman相关性分析化率值与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组间比较结果显示,MDD组左侧海马旁回化率值低于BD组(P=0.047);MDD组眶部内侧回LI高于BD组(P=0.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DD组右侧尾状核化率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69,P=0.009),BD组右侧颞中回化率值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545,P=0.013)。结论:MDD、BD患者间存在铁沉积区域性与偏侧性差异,特定脑区铁沉积水平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
刘歆怡于爱红贾秀琴刘悦王刚
关键词:重性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磁共振成像铁沉积
1.5T共振敏感成像评估原发性高血压脑微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1.5T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原发性高血压脑微血管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永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微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常规成像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SWI序列检查。比较不同序列对原发性高血压脑微血管病患者检出率以及脑微血管病出血灶检出情况。结果:SWI序列检测结果为9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脑微血管病,检出率为100.00%;DWI检测结果为76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脑微血管病,检出率为84.44%;常规序列检测结果为64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脑微血管病,检出率为71.11%。SWI序列检出率高于DWI和常规序列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检出的出血灶为23个、微出血灶为126个,检出率均为100.00%,均较DWI、T2WI检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序列检出皮质及皮质下微出血灶36个、基底节微出血灶25个、丘脑微出血灶41个、小脑微出血灶9个、脑干微出血灶15个,检出率均为100.00%,对皮质及皮质下、丘脑、小脑病灶的检出率高于DWI序列与常规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脑微血管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采用1.5T SWI序列检测的诊断价值较DWI、T2WI检测价值高,有助于提高检出率,可较好地显示出血病灶的范围和出血量,可作为早期检测高血压脑微血管病的方法,对评估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朱晓琴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1.5T共振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4年
脑出血性病变临床安排1.5T共振敏感成像(SWI)诊断,对其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对象为脑出血性病变,抽取其中62例,以临床综合诊断最后得出的结果作为参考,将62例患者分别安排常规MRI诊断、SWI诊断,两种不同影像学技术比较,探讨对脑部出血病灶检出率、影像成像的特征分析。结果 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常规MRI与SWI诊断技术,其中SWI检出率更高,扫描出血面积、出血量更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种不同影像技术区分,其中常规MRI信号于发病6-24h内,可以对血肿边缘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模糊,SWI技术则可以一直保持比较清晰的状态。结论 为脑出血性病变患者临床诊断时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其中SWI诊断技术用于临床,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出血病灶具体情况,包括出血范围、出血量等指标都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结果,为脑出血在小病变发病时,可以及早诊出,开展准确的检测干预,及早实施治疗,预防救治时间被延误,引起不良后果,用于临床具有推广价值。
田旭东
关键词:磁敏感成像
1.5T共振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24年
探讨基于临床脑出血性病变患者,进行1.5T共振敏感成像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开始于2023年1月,截止时间则为2023年12月,挑选南京市溧水区中医院50例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为阅览目标,所有相关病员都在接受1.5T共振敏感成像检查(SWI)事宜、常规序列扫描(T1WI\T2WI\FLAIR)事宜,比拟各种扫描方式对出血灶检测状况,影像特点和出血缘由辨析,呈现1.5T共振敏感成像检查下的出血灶测量水平参考值、微出血灶测量水平参考值、出血面积测量水平参考值、出血量测量水平参考值均高于常规序列扫描的数据(P<0.05)。SWI下,脑部出血的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片状、斑点状、边缘清楚,血肿面积比常规序列扫描更大、更为清晰。显示1.5T共振敏感成像检查对特殊病因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扫描(P<0.05)。结论 1.5T成像技术在临床上用于脑出血的诊断,比常规序列扫描有更大的优点,得到较高的可行性,增加了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利于对出血面积、出血量进行评估,对于出血病因分析更为全面,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李颖
敏感成像对脑淀粉样血管病导致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探讨
2024年
分析敏感成像在脑淀粉样血管病中脑出血诊断价值。方法 本次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作为案例,选取其中100例进行CT扫描检查,在CT扫描检查之后,行敏感成像扫描,在扫描过后发现25例疑似脑淀粉样血管病导致的脑出血患者,对比分析头颅CT和敏感成像诊断出血灶检出率,同时在电话随访中进行观察。结果 在疑似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中,共显示10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症状,在整体比例中占据40.00%,在进行CT扫描成像当中,发现15个出血灶,其中未发现脑微出血灶症状,在敏感成像分析中得知,检验结果同CT结果相似,但是其中共发现96个脑出血灶,所以结果显示敏感成像检出率较高,同样随访过程中,患者出现3例有问题患者,其中包含失访、复发和情绪波动较大等因素,共占比12.00%。结论 患者在出现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症状,在敏感检验中可详细探查出其病症状态,并且敏感度得到提升。优于颅脑CT扫描,可有效帮助临床对脑淀粉样血管病导致的脑出血进行早期诊断。
吴虎猛
关键词:磁敏感成像脑淀粉样血管病脑出血
敏感成像联合经颅黑质超声对帕金森病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共振敏感成像(SWI)联合经颅黑质超声(TCS)在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就诊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PD患者42例作为PD组,选取同期4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SWI及TCS检查,观察中脑黑质部“燕尾征”消失情况,TCS中黑质高回声面积、中脑面积、黑质高回声/中脑面积比(S/M),分析组间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列线图进行可视化。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 PD组与正常组黑质高回声面积(P<0.001)、黑质高回声与中脑面积的比值(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SWI、TCS在鉴别PD组、对照组中的AUC值分为0.80(95%CI:0.716~0.886)、0.857(95%CI:0.774~0.9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黑质高回声面积、燕尾征是预测PD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素构建PD风险预测模型,AUC值为0.94(95%CI:0.896~0.984),校正曲线显示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较单一模型,体现出更高的净获益。结论 联合SWI和TCS定量指标的预测模型对PD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预测效能高于任意单一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成东亮段振鹏吴耀忠王航马锦成黄淑英文戈丁楠赵海
关键词:磁敏感成像列线图帕金森病
1.5T共振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评价
2024年
评估1.5T共振敏感成像在脑出血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纳取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自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了100例脑出血性病变患者,所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共振检查与敏感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出血检出情况与病因检出情况,并分析图像特征。结果 敏感成像的出血灶检出率与微出血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出血面积与出血量检出结果更大(P<0.05);敏感成像检查的图像较常规共振检查更加清晰;敏感成像检查的病因检出表现由于常规共振检查。结论 1.5T共振敏感成像在临床诊断工作中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出脑出血患者的出血灶情况,对评估患者脑出血面积、出血量以及病因具有积极影响,可为诊疗、预后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主晓磊
关键词:磁共振磁敏感成像
1.5T共振敏感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探讨
2024年
进一步探讨研究在自发性脑出血性病变中1.5T共振敏感成像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分析研讨目标主要以2020年1月-2022年1月154例自发性脑出血性病变病人为主,探讨不同诊断成像手段的临床效果。依托随机法将154例自发性脑出血性病变病人均分2组,77例空白组病人接受常规序列扫描,77例探讨组病人接受SWI扫描(1.5T共振敏感成像),观察比对154例自发性脑出血性病变病人检出结果(出血范围、微出血灶、出血量、出血灶)、病因检出结果、成像特征;结果 缺77例接受常规序列扫描的空白组病人出血范围、微出血灶、出血量、出血灶等诊断检出结果,不及77例接受SWI扫描的探讨组病人(p<0.05)。同时,较MRI,SWI血肿范围面积更清晰、更大,出血灶主要呈现极低信号斑点状、片状边界清晰(P<0.05)。结论 1.5T共振敏感成像对疾病精准检出具有积极影响,可科学指导病人后期临床治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程飞
定量敏感成像在帕金森病与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运用定量敏感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与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atypical parkins...
李翼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模型驱动的深度学习敏感成像方法研究
张政

相关作者

朱文珍
作品数:317被引量:2,058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MRI 影像学 MR 脑肿瘤
张蔚
作品数:60被引量:219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针刺 肘关节 针刺治疗 帕金森病
严慎强
作品数:128被引量:131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溶栓后 静脉 静脉溶栓 出血转化 急性缺血性
王晓明
作品数:210被引量:1,16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新生猪 新生儿 缺血 磁共振
王承缘
作品数:472被引量:3,239H指数:2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MRI MR 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