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9篇“ 磷素积累“的相关文章
对不同基因型谷子生长、积累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不同基因型谷子适应低条件的能力,采用盆栽试验,选取长农35、济谷13、济谷11、晋谷21、豫谷18、豫谷35共6个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正常施(P_(N),100 mg/kg P_(2)O_(5))与不施(P0)两个处理,比较两种水平对各基因型谷子拔节期植株生物量、积累转运、根系形态及根际微生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处理下,济谷11植株鲜重和地上部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及正常施处理下的所有品种,其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均高于P_(N)处理,且前2个指标值差异显著;长农35、济谷13、晋谷21、豫谷18及豫谷35的生物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值基本低于各自P_(N)处理;长农35、晋谷21、豫谷18植株积累总量较各自P_(N)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2.99%、28.13%、50.27%,济谷13、济谷11、豫谷35植株积累总量两种水平处理下差异不显著;济谷13地上部分配比例P_(0)较P_(N)处理显著降低4.04%、根部显著增加18.97%,其他品种地上部及根部分配比例较各自P_(N)处理差异不显著;济谷11和豫谷35在P_(0)处理下对叶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大,而对茎的分配比例显著减少。不同基因型谷子在两种水平处理下根际可培养微生物数目存在较大差异,不施处理下长农35、晋谷21根际土壤的细菌及真菌数量较高且显著高于各自P_(N)处理,而济谷11的细菌及放线菌数量两种水平下均较低。综合而言,济谷11和济谷13对低环境的适应性较好。
梁颖颖周俊江卿桂霞张富厚孟超敏
关键词:谷子品种低磷磷素积累根系形态根际微生物
不同处理对谷子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低胁迫对谷子株型及肥利用和分配的影响,为谷子肥料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基因型谷子相关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量、分配规律的差异,并结合大田实验进行验证。【结果】(1)低处理时,在盆栽条件下,晋谷21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积累总量均低于正常处理,在大田条件下孕穗期及以后植株积累总量显著低于正常处理,穗部分配比例显著降低,晋谷21的吸收效率较低;(2)低处理时,在盆栽条件下,与正常处理相比,济谷13的植株积累总量孕穗期差异不显著,成熟期低条件下的植株积累总累量较其它品种高,大田条件下,与正常处理相比,孕穗期和抽穗期植株积累总量差异不显著,穗部分配比例显著增加,济谷13的吸收能力较高;(3)低处理时,在盆栽条件下,豫谷18的地上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积累总量在孕穗期以前低于正常处理,但在孕穗期以后高于正常处理,大田条件下,正常处理谷子植株积累总量高于低处理,豫谷18的穗部积累量高于其它品种。【结论】低处理与正常处理条件下,谷子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植株积累总量的差异表现为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前后不同,不同基因型谷子由于对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前后也不相同。低处理下,成熟期较高的积累总量是耐型谷子吸收效率高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为耐型谷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梁颖颖周俊江周佳敏张富厚孟超敏
关键词:谷子低磷磷积累生育期
施氮活化根际土壤促进粗齿冷水花的积累
2023年
【目的】施氮可增强富集植物的积累能力,研究施氮对富集植物根际生物化学特性的影响,为解析氮营养促进富集植物修复过剩土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富集植物矿山生态型粗齿冷水花(ME)为试验材料,以非矿山生态型(NME)为对照。采用土培盆栽试验,分别设施氮(N)0和140 mg/kg,施(P)0、400、800、1200 mg/kg,共组成8个氮组合处理。分析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含量,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组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1)在高处理下,两种生态型粗齿冷水花的生长和吸收受到抑制,而施氮提高了两种生态型植株对高的耐性,增加了其生物量和积累量;相比不施氮,施氮处理下ME地上部生物量和积累量最大增幅分别为72.5%和78.7%,NME最大增幅分别为80.1%和125.6%。施氮处理下,ME地上部生物量和积累量在施800 mg/kg时最大,分别为27.2 g/plant和193.8 mg/plant,且显著高于相同处理下的NME,分别是NME的1.18和1.24倍。2)施氮可提高两种生态型植株根际土壤水溶性和NaHCO3提取态无机含量,降低根际土壤NaHCO3提取态有机含量,对土壤NaOH提取态、HCl提取态和残渣态含量无显著影响。施氮处理下,ME根际土壤水溶性和NaHCO3提取态无机含量均低于NME,分别为NME根际的90.13%和81.34%,而其它组分在生态型之间无显著差异。3)施氮增加两种生态型植株根际土壤酸性酸酶、碱性酸酶和植酸酶活性,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呼吸强度,表明施氮可提高粗齿冷水花根际土壤酸酶和微生物活性。施氮处理下,ME粗齿冷水花根际土壤酸性酸酶、碱性酸酶和植酸酶活性均高于NME,较NME分别增加7.50%、15.05%和8.93%,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呼吸强度在生态型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不施氮时,粗齿冷水花的生长和积累
唐瑞蒲勇戴文颖余海英李廷轩叶代桦
关键词:施氮磷积累磷组分土壤微生物活性
积累导致马铃薯疮痂病加重及高效拮抗菌筛选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由致病性链霉菌(Streptomyces)引起的疮痂病在全世界各马铃薯产区普遍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病原菌土传和种传,难以防控,已成为威胁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本研究发现,肥施用量与疮痂病危害程度高度相关.在土壤中大量沉积不仅诱发致病性链霉菌的快速繁殖,也显著降低了拮抗菌的丰度和拮抗功能.平板和盆栽实验结果表明,疮痂链霉菌(S.scabies)对Ca_(3)(PO_(4))2吸收具有喜好性,基质中Ca_(3)(PO_(4))_(2)含量越高,病原菌繁殖速度越快,马铃薯块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亦越高.代谢组学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疮痂链霉菌可通过分泌有机酸,将难溶性的Ca_(3)(PO_(4))_(2)转化成可溶性的HPO_(4)^(2-)供其生长繁殖所需,过量的H_(2)PO_(4)^(-)不利于其生存.实验证明,具有解功能的拮抗菌防控效果更好.我们筛选到一株具有溶功能的拮抗菌DX-9,可将Ca_(3)(PO_(4))_(2)转化成H2PO4-,有效降低土壤中Ca_(3)(PO_(4))_(2)的含量,对马铃薯疮痂病的田间防效可达70%.DX-9的规模化应用,将有望实现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防控.
曹晶晶汪志琴吴家和赵盼李成晨李小波刘璐赵永龙仲乃琴
关键词:马铃薯疮痂病繁殖速度磷肥施用量马铃薯块茎拮抗菌
有机肥替代减施化肥对玉米积累和产量形成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裂区试验,以“鑫鑫1号”玉米为研究对象,研究有机肥替代减施化肥对玉米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施化肥20%配施高量有机肥(M3+F1)处理中玉米茎秆和叶片积累量比常规处理(M0+F)分别高3.30%~43.17%和10.98%~84.95%,玉米产量比M0+F处理高9.53%;综上,本试验M3+F1处理有利于提高玉米积累和产量形成。
杨志远宋秋霞王殿尧
关键词:玉米有机肥
水平对玉米积累及土壤酸酶活性的影响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在农业生产与环境安全中具有重要影响,玉米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充足的可以促进生长、成熟,提高产量。肥多作基肥施用,但由于其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弱,易被土...
田静芬
关键词:玉米酶活性施磷量磷素积累
文献传递
玉米秸秆还田后肥减量对冬小麦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旨在探究玉米秸秆还田后秸秆肥替代化学肥的适宜比例,为秸秆还田后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配方施肥及肥减量10%、20%、30%处理对小麦吸收累积量、产量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19、2020年,土壤中速效含量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中净投入量随着肥投入量的递减而递减。2019、2020年,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与配方施肥肥处理(P100)相比,肥减量20%处理(P80)分别使小麦成熟期的总累积量提高了43.11%、22.42%,分别使小麦增产7.68%、4.90%;与配方施肥肥处理(P100)相比,肥减量10%处理(P90)分别使小麦成熟期的总累积量提高5.55%、6.75%,分别使小麦产量增加1.60%、1.65%;与配方施肥肥处理(P100)相比,肥减量30%处理(P70)分别使小麦成熟期总累积量降低8.11%、9.07%,分别使小麦产量降低5.44%、10.89%。2019、2020年,在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与配方施肥肥处理(P100)相比,肥减量20%处理(P80)能够显著提高肥的农学效率(5.73%~39.87%)、偏生产力(20.07%~20.85%)和吸收利用率(32.78%~42.11%)(P<0.05)。可见,玉米秸秆还田后肥减量20%以内对后茬小麦产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并且能够提高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实现减肥增效。
单旭东石琳田帅王擎运郜红建
关键词:玉米秸秆还田小麦产量
植物有效与水溶性对土壤积累的响应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以浙江省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和丘陵山地等4类地貌的耕地为例,探讨了植物有效和水溶性随土壤积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物有效和水溶性均随土壤积累呈现明显的增加,它们随土壤积累的增加量存在转变点。当土壤全达到0.80~0.95 g/kg以上时,植物有效随土壤积累的增幅明显地增强;而当植物有效分别为42~62、165~265 mg/kg以上时,土壤水溶性水平发生了明显的2个递增过程。总体上,河谷平原土壤中植物有效和水溶性发生明显变化时土壤积累的临界值相对较低。由于易释放态占土壤的比例随积累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控制土壤的过度积累可有效降低土壤的流失。
童文彬邱志腾章明奎
关键词:有效磷水溶性磷
对棉花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肥用量对海岛棉和陆地棉2个栽培种各主要生育阶段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分析棉花对营养的利用特性和肥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钾用量相同情况下,设置4个不同肥用量处理。【结果】2个棉花栽培种全生育过程的积累趋势相似,积累量随增施肥用量而增加,吐絮成熟期,生殖器官的积累量远大于营养器官。从各生育期积累量看,陆地棉对的吸收量要明显大于海岛棉。施对棉花增产,主要是增加了棉花单株铃数。海岛棉和陆地棉P2处理分别比P0处理增产11.16%和16%。由肥效应方程:海岛棉推荐施P2O5量为118.6 kg/hm^2,陆地棉推荐施P2O5量为80 kg/hm^2。海岛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O5平均为3.7 kg,陆地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O5平均为4.21 kg。【结论】施可以增加棉花对的吸收和积累,合理施用肥可以显著增加棉花产量。陆地棉的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都高于海岛棉,陆地棉较海岛棉对肥的吸收能力更强。
张炎姚银坤姚银坤胡伟高媛
关键词:海岛棉陆地棉磷肥利用率
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积累特征与模型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基于模型定量描述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积累动态特征。【方法】以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和甬优1640为试材,常规粳稻扬粳4038和扬粳4227、杂交籼稻新两优6380和扬两优6号为对照,研究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移栽后植株积累特征及比较不同类型品种栽后植株吸收利用特征差异。【结果】籼粳杂交稻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籽粒吸量较高,籽粒生产率则较低。籼粳杂交稻花后叶片转运量低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花后茎鞘转运则介于二者之间。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积累动态以Gompertz方程拟合较好,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则以Logistic方程拟合较好。籼粳杂交稻最大积累速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籼粳杂交稻、常规粳稻、杂交籼稻达到最大积累速率的时间大致在栽后50~52、59~60和61~63 d。籼粳杂交稻在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积累量显著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渐增期的积累量则低于对照。籼粳杂交稻在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积累速率和积累时间均高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结论】与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相比,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在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积累量上均具优势,其积累优势主要体现在快增期和缓增期,这主要是由于在此两阶段较高的积累速率和较长的积累时间。
孟天瑶葛佳琳张徐彬韦还和周桂生戴其根
关键词:籼粳杂交稻磷素积累

相关作者

黄庆海
作品数:106被引量:1,073H指数:20
供职机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长期施肥 红壤 红壤性水稻土 红壤旱地 水稻土
何园球
作品数:119被引量:2,094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红壤 红壤旱地 磷 旱地红壤 磷素
韩旭
作品数:4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菜园土 风险分析 磷素积累 不同磷水平 磷形态
冯国良
作品数:3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菜园土 风险分析 磷素积累 不同磷水平 磷形态
贾澜
作品数:3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菜园土 风险分析 磷素积累 菜园 土壤磷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