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60篇“ 社会互动“的相关文章
- 亲社会行为:社会互动和社会发展中的人性光辉(序言)
- 2024年
-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者在探索之旅中一直高度关注亲社会行为,因为它在涉及人们处理社会生活中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眼下与未来、物质与精神、个体与集体的利益等心理学核心问题(林崇德,2020)时,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张庆鹏,寇彧,2020)。它不仅关乎个体成长与社会和谐,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谢晓非,娄宇,2023)。在灿若星河的心理学研究中,不难发现亲社会行为始终是研究热点之一,居于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Bierhoff,2002)。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动荡年代或经济转型时期,还是在社会和平发展阶段;也无论是针对成年人,还是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研究。当然,延展到关于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讨论,亲社会行为都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因而探讨亲社会行为发生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心理和神经生理机制,以及干预促进手段,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谢晓非寇彧
-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互动人性光辉心理学
-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课堂信息反馈的缺失表征及重构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课堂信息反馈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手段,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普遍采用的以行为主义等传统理论为指导的课堂信息反馈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并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社会互动理论为教学中的课堂信息反馈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基于该理论分析发现:课堂信息反馈是师生基于一定社会符号交往的互动过程,这种师生互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保证课堂信息反馈的发展性;审视反馈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提升课堂信息反馈的适切性;重视课堂内容的预设与生成,呈现课堂信息反馈的灵活性,以改善教学中课堂信息反馈的效果。
- 高杨陈恩伦
- 关键词:社会互动理论教学过程课堂内容符号互动理论师生互动
- 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社会形象的话语生成逻辑被引量:1
- 2024年
- 话语作为创造性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现实相互构建。探析职业教育社会形象的话语生成逻辑,需要以话语分析为切入点。以社会互动理论为基础,分析发现职业教育形象包括三重话语样态:正面形象下的积极性政策话语、负面形象下的标签化民众话语以及双面形象下的冲突性媒体话语。不同话语样态背后存在不同动因,政策话语基于国家战略发展对职业教育进行价值引领,民众话语基于自身利益对职业教育形成价值贬抑,媒体话语作为中介工具对职业教育进行价值复制。为改变职业教育形象的话语空间错位现状,需要以社会互动理论为视角,以职业教育话语主体的自我互动、他我互动及群体互动为基础,探讨职业教育社会形象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
- 孙欣欣孙芳芳
- 关键词:社会互动理论职业教育社会形象话语生成
- 拟社会互动视角下超写实虚拟偶像与粉丝的互动研究——基于AYAYI微博文本的分析
- 2024年
- 为探讨超写实虚拟偶像发展过程中与粉丝的互动关系,采用爬取微博内容样本及评论数据对虚拟美妆博主AYAYI进行分析,在拟社会互动视域下探究以虚拟博主为代表的超写实数字人互动方式以及粉丝情感特征。研究认为超写实虚拟偶像互动关系成因有虚拟偶像发展需求和粉丝情感期待等,虚拟博主主要借鉴真人网红营业方式,粉丝多呈现正向情感态度。拟社会互动也体现出理想化互动关系、双向性互动行为、互动仪式待完善等新特征,虚拟偶像在技术建构和粉丝交互方面仍有待完善。
- 黄欣媛
- 关键词:互动关系
- 晚明北宗禅与“公安三袁”的社会互动研究
- 2024年
- 北宗禅自唐末以降渐已式微,但并未“绝迹江湖”。宋至清初,北宗禅依然有相应的法脉传承,并在晚明时期达到又一发展高峰。晚明北宗禅僧无迹正诲、宝方、玄彻及任乘舟居士等,均与“公安三袁”有交流互动,其中以正诲为最。以正诲、宝方等为代表的北宗禅僧与“公安三袁”的社会互动,呈现出晚明北宗禅乃至晚明佛教与士大夫及文学流派之间的密切关系。
- 韩传强
- 关键词:社会互动法脉传承晚明时期公安三袁唐末互动研究
- 社会互动理论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问题与对策
- 2024年
-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前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研究表明,社会互动理论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问题:对幼儿教育符号意义认识不一致使其职业认知不清晰;互动模式影响其对所属群体的归属感,继而影响职业认同;角色扮演失调引起的职业认同危机;劳动与交换不平衡影响其职业接纳;功利性的社会交换影响职业认同建构;参照群体的行为与态度影响职业认同感。在此基础上,提出建构职业认同的路径为:运用有意味的符号与多元主体互动;在多重角色扮演中保持平衡;实现高质量的社会交换;在与参照群体的比较评价中提升职业认同感。
- 张艳
- 关键词:社会互动理论幼儿教师
- 社会互动理论视域下家校合作的内涵、特征及策略
- 2024年
- 从社会互动理论的视域出发,家校合作可以理解为以符号为媒介的互动过程、社会角色间的互动过程、合作与冲突并存的互动过程、交换奖赏和惩罚的互动过程。同时,家校合作表现出以平等尊重、相互协商为前提;以协同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为目标;以深化协同、形成家校共同体为方向等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学校应丰富家长和教师的互动形式,提高双方的沟通效率;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尊重家长的个体差异;家长和教师应改变对冲突的固有认知,妥善处理冲突;教师应提高家长的参与度,形成合力育人的家校合作策略。
- 党昱翔汤允凤
- 关键词:社会互动理论家校合作
- 基于拟社会互动理论的品牌虚拟代言人创新思考
- 2024年
- 品牌虚拟代言人是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自诞生以来,因具有超长在线、风险可控、边际成本低等优势而受到众多品牌方的青睐。随着网络技术进步和品牌沟通模式的升级,虚拟代言人从被称作“吉祥物”的2D卡通形象升级为数字化的3D虚拟偶像。本文对品牌虚拟代言人的迭代、虚拟偶像的文化逻辑以及升级的拟社会互动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拟社会互动理论探讨了虚拟偶像如何从二次元走进现实,进而在与受众的拟社会互动中为品牌带来经济效益,旨在为品牌虚拟代言人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 姚远
- 关键词:虚拟代言人
- 基于社会互动理论的小学低段数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 2024年
- 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当下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上不乏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学,但“热闹非凡”的表象背后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鉴于游戏教学的交互性、合作性等特质内在地契合了社会互动理论,本文尝试从社会互动理论视角来探讨小学低段数学游戏教学的问题,以便为进一步改进小学低段数学游戏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 曹倍
- 关键词:社会互动理论数学教学游戏教学
- 康德“自主启蒙”与现代社会互动机制被引量:2
- 2024年
- 现代启蒙已非等级共同体的精英单向灌输,而是社会主体的自主启蒙。这一转型奠基于康德,其“自主启蒙”提供了施动型转变为自主型的现代社会互动机制原理与完整实践路径。个体对现状的理性反思与承担社会责任的自由人格发育同步,自主启蒙完成于理性交往的社会互动。交往在信息化时代已成为生产方式变革枢纽,启蒙从而成为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现代演进的内在机制。
- 尤西林
- 关键词:社会互动
相关作者
- 吴玉锋

- 作品数:63被引量:623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资本 实证研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互动 农民
- 李涛

- 作品数:447被引量:5,705H指数:36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稀土 经济增长 土壤腐蚀 数字经济 2A12铝合金
- 陈前恒

- 作品数:54被引量:512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幸福感 农户 互动效应 社会互动 主观幸福感
- 卢德平

- 作品数:120被引量:39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语言大学
- 研究主题:互连网络 皮尔士 符号学 语言 留守儿童
- 何疏悦

- 作品数:68被引量:160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城市 景观 风景园林 生产性景观 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