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14篇“ 社会学方法“的相关文章
社会中介论:来自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启发
2024年
构建中国自主社会学知识体系,需要对社会学方法论体系进一步反思和构建,充分理解和发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作用。中介论是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从黑格尔的认识中介论到马克思的实践中介论,再到阿多诺的社会中介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得以重构社会事实、代表性、价值中立等社会学方法论核心要素。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视角下,社会事实是被“中介”过的,不能被当作直接的“物”来对待。个别之物对一般规律的贡献也不是来自于其“代表性”,而是源于其作为“具体总体”所具有的丰富性与独特性。面对受到总体中介的个别事实,价值中立原则不意味着真正全面客观的认识。以社会中介论为基础的方法论,有助于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克服在多个维度上的二元对立。但这不是简单的折中与调和,而是以中介性思维找到双方相互影响的具体媒介和这一动态过程中的过渡环节。
程士强
关键词:实证主义
鹦鹉秘授的社会学方法
2023年
本文是一次课堂教实验的转录,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探讨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这些特殊性给我们的理论建构、调查方法、田野观察、知识验证、研究评估和知识传承所带来的独特挑战。
夏传玲
关键词: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基于体验的理解 从社会学方法论视角重探狄尔泰的“理解”概念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外部世界”这些具有共同性的精神性内容参与构成的关联体。基于此,狄尔泰认为,他人理解不仅仅是对他人动机的揣测,还是对客观精神系统的构建。它与自身理解有密切的联系:二者同样是基于“体验—表达—理解”的关联体,并借由生命表现而实现的对于体验的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进一步与韦伯的理解概念进行比较,以阐明狄尔泰的路径所蕴含的可能性。
马志谦
关键词:社会学方法论
从异国庙堂建筑到本土民间建筑:陈志华的术转向与社会学方法的承续
2023年
回顾陈志华的术历程,分析其术研究从异国庙堂建筑到中国乡土建筑之转向背后的深层原因,梳理其在两个领域的研究中社会学方法的顺承关系。通过整理1989—2018年间陈志华有关乡土建筑的书籍文章,总结其在社会学研究体系下有关乡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遗产价值认知等多方面的主要关注内容和重要观点,以期对现今中国乡土建筑研究有所指导与启迪,同时纪念陈志华先生为中国乡土建筑做出的巨大贡献。
谭刚毅薛淼
关键词:外国建筑史社会学
编织人与物的创造力:一个探索生活秩序形构历程的社会学方法被引量:3
2022年
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更新和扩展的契机。如果能善用此契机,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将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方法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儒家的天人合德思想都认为:生活秩序是由人之创造力与物之创造力交织而成的。天人合德思想的秩序形构观还能够为行动者网络理论添加三项要素:对持久存在之宏观秩序(态势)的强调、对人际间凝练与传播之方法的凸显、对先驱者修为境界的重视。因此,天人合德思想为行动者网络理论已有的研究方法准则再增设三条建议。当社会学者追踪某些代言人建造网络的过程时:(1)者应该探究这些代言人在追求理想新生活秩序时所感知和援引的宏观秩序(态势);(2)者应该挖掘这些代言人与其他合作者一同开发的通向理想新生活秩序的方法;(3)者应该展示这些方法导致的先驱者(代言人及其合作者)修为境界提升及群体生活秩序转变。
卢崴诩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天人合德民族志
论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视域
2022年
在思想政治教育科交叉研究及方法论研究逐步推进的思想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亟待深化方法论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循此思路,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社会学方法需要遵循如下准则:将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现实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塑造的一种社会事实;发挥社会学方法描述、理解及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完整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价值性、实践性等特征;关切“现实的个人”,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普通人”视角;以社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的逻辑。
叶方兴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方法实践逻辑
论法方法社会学方法的界分
2022年
社会学与法之间的方法论对立是实然与应然的对立,产生于观察方式的差异。混同规范性和阐释性观察方式的典型进路有三个,即自然法契约论以及同属于实证主义法的承认理论和意志论。法家和心理家所研究的“意志”并非同一个客体,无论是现代国家法中的国家有机体说,还是私法法律行为说中的意思说,抑或是刑法罪责概念中的意志说,都存在与某种心理意义上的“意志”联系起来的虚构。作为规范性联结的“归属”概念说明,应然客体与应然主体之间不存在阐释性关联,作为伦理-法术语的意志在本质上有别于被同样称呼的心理事实,后者为解决意志自由问题提供了超出法建构之外的意义。
雷磊
关键词:方法论意志论
运用社会学方法探析李嵩《货郎图》
2022年
货郎是宋代风俗画中常见的描摹对象,历代都有众多画家创作《货郎图》,其中以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最为典型。多数人在欣赏《货郎图》时更多地关注绘画作品本身,较少联系艺术作品背后的产生因素。运用社会学方法对《货郎图》的作者李嵩艺术生平、政治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深刻理解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观念。
袁晶晶涂彦
关键词:社会学方法政治环境社会现状
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分析——再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被引量:1
2022年
社会与个人、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方法论的根本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学的研究问题、理论发展、方法选择和科地位。为了确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而确立社会学科地位,涂尔干和韦伯分别针对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提出了不同的社会学方法准则;但是,他们也都持有“结构—行动”二元论,虽然没有系统地考察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机制。针对客观结构主义和主观建构主义两种决定论的不足,吉登斯和布尔迪厄更加关注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机制;但是,由于关心的问题是结构再生产,走向了“结构—行动”一元论,不能解释结构变迁问题。为了更好地解释结构再生产和结构变迁的性质和发生机制,我们需要重回“结构—行动”二元论的本体论立场,并重构“结构—行动”一元论对结构和行动之间关系机制的分析,从而建立“结构—行动”互构论,强调结构的多样性和结构变迁的绝对性,具体说明行动者的能动性及其对结构变迁和结构再生产的影响机制。
徐法寅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二元论一元论
吉登斯文集 社会学方法的新准则 阐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第2版
本书主要由“批判”和“建构”两部分组成。前者体现在对20世纪中期“解释社会学传统”的批判性反思上,后者则体现在对“社会学方法”的新构想上。本书在吉登斯的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吉登斯对于社会学方法的贡献主要体现...
(英)安东尼·吉登斯作

相关作者

风笑天
作品数:308被引量:5,542H指数:4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独生子女 青年 生育意愿 城市 生育
王东
作品数:451被引量:1,813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哲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资本论》 RFID
邵华
作品数:29被引量:13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调解 权利救济 弱势群体 社会整合 私力救济
石军南
作品数:74被引量:41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GIS QUICKBIRD影像 土地利用
李其瑞
作品数:43被引量:134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法治 法学 法学研究 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