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564篇“ 社会技术“的相关文章
惊讶、恐惧与工具箱:国际传播中人工智能的多重社会技术想象
2024年
本文将国际传播作为研究社会技术想象的一个中观视角,分析讨论了多元行动者对人工智能的多重社会技术想象。研究发现在国际传播中,对人工智能存在正-反乌托邦与工具箱的想象,这些技术惊讶论、渗透适应论与有机建设论又会作用于国际传播的创新再生产,形成新的身份认同并形塑社会技术议程。
方师师
关键词:人工智能
社会技术想象”的概念边界与适用范围辨析
2024年
社会技术想象”(Sociotechnical Imaginaries)概念被引入国内人文社科领域已逾十年,相关研究频现。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社会技术想象”进行概念溯源与涵义辨析,认为学者应用此概念时不应偏离其被提出时的理论关切,应遵循“imaginary”学术路径规定的四个特征:集体持有、经共同社会实践确认、未来取向和排他性竞争,否则易造成混淆与误用。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社会技术想象”阐释功能的不足:无法覆盖新技术进入社会初期阶段、要求技术的高可见度、研究议题逐渐窄化,以及有限批判性——这些导致“社会技术想象”分析的技术对象有明确边界,也体现了泛“技术想象”理论领域尚有可探索空间。
陈秋心
当代社会技术焦虑形成与对策研究
2024年
在当下社会中,技术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深刻影响着人在现实生活世界的境遇,形成了一种由技术而引发的负面性情绪--技术焦虑。产生技术焦虑的根本原因是现代主体对技术的抵抗和内在不安感,技术焦虑揭露技术作用于人本身的深层机制及其联发效应。技术焦虑的基本特性即无对象性和风险导向性。为了应对技术焦虑,现代主体应当对技术使用的价值规范以及对技术价值负载性进行重新评判,从当代哲学家所剖析的技术的本质出发,在技术源初的解蔽功能之上进行美学的审视。
苏梦熙严梓嫣
关键词:风险社会
智能社会技术信任机制构建探究
2024年
信任原本属于主体间的依赖关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推进,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了信任危机。人工智能技术信任问题的源头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技术风险、对人类主体性的侵害和对社会的威胁等。在运用人工智能构建美好生活的进程中,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信任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明确主要参与者及其责任,努力提升技术的安全性、公平性、透明性、可解释性等,将伦理道德规范渗入技术,形成有效监管的环境,增强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信心。
程海东陈凡欧阳清清
关键词:信任机制
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众包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2024年
众包创新作为企业突破组织边界、获取和整合外部知识、破解创新难题的新型创新模式,却因组织形式松散、参与主体自由自愿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弊端而使得知识产权风险日趋凸显。从众包创新一般运作流程出发,识别出侵权、流失和归属三类众包创新知识产权风险,结合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探索众包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影响因素,并运用Fuzzy-DEMATEL方法,以一品威客(www.epwk.com)的“智能家居设备外观设计”为对象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众包创新参与主体交流反馈程度的中心度最高,是影响众包创新知识产权风险的关键因素。此外,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用户机会主义道德风险、信任程度、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完善程度和用户知识产权意识都是众包创新知识产权风险的影响因素。
孟庆良蒋华明
关键词:知识产权风险
社会技术融合:政策信息学的由来、范畴与框架
2024年
政策信息学是涉及政策科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从情报学视角去观察和梳理政策信息学的由来、范畴与框架,能为政策信息学提供学科发展的土壤,并增强情报学的话语权和生命力。首先,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从社会技术两方面系统阐述了政策信息学的缘起由来,并阐明其研究范畴,对代表性概念及研究进行总结和辨析。其次,从社会技术融合视角构建了面向政策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信息学分析框架,梳理政策信息学分析的研究问题、方法和工具。最后,对政策信息学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认为未来政策信息学将继续进行社会技术融合,并围绕全流程分析、全数据挖掘、全主体服务、全方位评价、全时空推演等五个方面深化拓展。图5。表3。参考文献66。
吴江王凯利
一种面向复杂、动态的社会技术系统环境的团队沟通行为量化评定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复杂、动态的社会技术系统环境的团队沟通行为量化评定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可以实现团队信息采集、团队沟通语音转录,并从沟通结构和沟通内容两个方面对团队沟通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等特点,...
闵雨晨刘双完颜笑如周拓阳党予卿王鑫李宁邓野张贝蒋璐璐
职业教育知识观的价值转向:从技术社会技术系统
2024年
职业教育知识观是对职业教育活动中课程与教学相关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职业教育知识是关于技术的知识,对于技术的认识影响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知识筛选、传递和组织。传统技术观以技术本质为单一视角,其需求性、功能性和技术发展单线性等观点映射在职业教育知识观之中,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呈现出知识筛选市场化、知识传递标准化和知识组织离散化等问题。当前职业教育已从“立身”迈入“提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知识观也需要从“职业教育知识是什么”的本质论转向“什么样的职业教育知识最有价值”的价值论。技术人类学从传统的技术一元导向发展到社会技术系统导向,这为职业教育知识观转型提供了反思空间。社会技术系统导向的职业教育知识观应兼顾人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实现从需求性到文化性、从功能性到行动性、从单线性向系统性的价值转向,为职业教育文化育人、行动赋意和系统耦合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认识论基础。
袁梦琦谢长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化
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的影响因素与实现机制——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2024年
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为转变政府监管范式提供了新动能与新思路。然而,政府监管涉及众多领域与行业,不同领域的监管对象与模式各异,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的核心要素与机制亟待探索。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通过多案例分析从金融、交通、环境与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的典型案例中提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分析,构建起任务、结构、人员、技术、规则、文化环境六个关键影响因素的整合型框架,归纳出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的六个具体实现机制,即组织协同机制、人机交互机制、技术驱动机制、智能监管机制、顶层设计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政府监管在数据安全、人才培养、监管责任界定和监管模式革新等方面面临的困难与风险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了未来如何使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政府监管。
段永彪董新宇徐文鹏
关键词:人工智能政府监管智能监管
基于社会技术层面的反思: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2024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其教学效果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时代任务的实现。不断优化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需要我们从社会技术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反思,探寻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社会技术是与自然技术、思维技术并列的技术形态,它具有系统性、变革性、可检验性等特点。人们通过社会技术的建构与应用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运行,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作为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社会技术的属性,表现在其作为政府的思想教育工程,构成了社会管理的手段之一,同时又与社会技术进步的基本目标一致,都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环节。从社会技术层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系统性、变革性和可检验性三个层面深入反思,以“大思政课”建设支撑制度构建,以智能技术拓展创新空间,以文化自信明确价值指归,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
宋洁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技术变革性

相关作者

田鹏颖
作品数:149被引量:42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工程 社会技术 社会工程哲学 自然技术 马克思主义
沙德春
作品数:42被引量:22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技术 硅谷 社会 协同创新 气质
王伯鲁
作品数:146被引量:54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技术哲学 技术化 技术进步 社会技术 世界4
吴卫东
作品数:24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学院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技术 实践教学 新建本科院校 内涵升本
李勋琼
作品数:10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共营口市委
研究主题:社会技术 社会工程 和谐社会 异化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