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4篇“ 社会歧视“的相关文章
社会歧视感知、社会公平感与青年生育意愿
2024年
引言面对老龄少子的人口结构,中国自2013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全面三孩”等生育政策,用以防范“未富先老”和克服“银发危机”。然而,政策预期的生育堆积现象并未出现,生育率反而持续下降。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育友好政策,但当前社会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职业歧视和家庭背景歧视等,总体的社会歧视氛围不仅可能加重青年的生育焦虑,而且还会削弱青年对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情况的公平感知,进一步对青年的生育意愿产生挤压。
聂伟风笑天
关键词:生育意愿年龄歧视社会歧视职业歧视
社会歧视感知、社会公平感与青年生育意愿
2024年
笔者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对社会歧视感知、社会公平感影响生育意愿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三点研究发现,第一,社会歧视感知显著抑制青年高生育意愿的形成。随着总体社会歧视程度加深,青年的高生育意愿逐渐弱化,然而并不是所有歧视感知都会对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总体抑制效应,只有性别歧视感知和年龄歧视感知对青年的高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总体抑制效应。
聂伟风笑天
关键词:生育意愿青年实证分析
浙江省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及社会歧视的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高校低年级大学生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及社会歧视现况,为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校园结核病歧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2年5月1—20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浙江省20所高校的低年级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共发出442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414份,分析对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对结核病患者歧视态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所高校大一、大二大学生对肺结核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1.6%(28804/35312)。学生对“得肺结核后应到指定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看病”这一核心信息的知晓率最高,为96.2%(4248/4414),而对“肺结核(肺痨)是慢性传染病”的知晓率最低,为51.0%(2251/4414)。全部调查对象中有641名(14.5%)对结核病患者持歧视态度,3773名(85.5%)对结核病患者持非歧视态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男生而言,女生对结核病患者不易产生歧视态度(OR=0.606,95%CI:0.497~0.739);相比于月均生活费≤500元的学生,月均生活费501~1000元(OR=0.514,95%CI:0.282~0.935)、1001~1500元(OR=0.459,95%CI:0.267~0.789)、1501~2000元(OR=0.436,95%CI:0.254~0.747)和>2000元(OR=0.492,95%CI:0.283~0.857)的学生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相对更低;知晓“肺结核(肺痨)是慢性传染性疾病”(OR=0.801,95%CI:0.671~0.956),“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OR=0.608,95%CI:0.448~0.825),“在校期间,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OR=0.405,95%CI:0.332~0.494),以及“早睡早起、饮食均衡、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OR=0.639,95%CI:0.503~0.811)的调查对象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低于其他人群。结论:浙江省高校大一、大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结核病防控知识,但对肺结核的认知还不全面,且仍存在对结核病患者的歧视态度。学校应进一
李洋陈彬彭颖陈馨仪蒋健敏
关键词:结核偏见
社会歧视对我国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在流动人口遭受的社会歧视与其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为改善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法分析流动人口所受社会歧视、健康状况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之间的关系,并用KHB效应分解法检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中介作用。结果:流动人口所受的社会歧视影响其健康状况,社会歧视对健康状况的直接效应为-0.010,其95%CI为(-0.030,-0.019);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在社会歧视与健康状况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7%。结论:流动人口所受社会歧视能直接影响其健康状况,又可以通过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间接影响健康状况。因此应在减少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受歧视机会的同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张环宇冯亚杰刘俊萍刘智新邹丹丹王晨赵娟梁立波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会歧视流动人口
艾滋病病人社会歧视感经历和体验的质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理清艾滋病人社会歧视感的来源,帮助病人重回正常的生活轨道。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二院汤山门诊进行抗病毒治疗随访中的18例病人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提炼汇总出六大主题:无助与沉重、就医就业的困难和不公平、自卑和孤独、内心不安与坐卧不宁、悲伤与沮丧、烦恼与易激怒。结论:超过90%的艾滋病病人存在孤独、易怒、不安、消极、被歧视等负面心理感知。艾滋病社会歧视是病人负面情绪的主要诱因。歧视来自多方面,包括公众对艾滋病的错误认知和过渡排斥、社会风俗和道德舆论的无形压力以及在就业和就医等方面的障碍。推广宣传“U=U”科学认知,缓解公众“恐艾”情绪是降低艾滋病社会歧视的基础。建设包容友爱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社会歧视感。
柏春琴胡志亮杨雪梅徐兴莲
关键词:艾滋病
近20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及社会歧视的态度变化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比较2019年较1999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态度及社会歧视看法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地区的精神专科医院,选取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999年入组225例,2019年入组216例,用精神病态度调查问卷及精神病患者社会歧视问卷调查患者本人对精神病的态度及社会歧视的看法。结果:2019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态度的量表得分整体较1999年调查的量表得分有降低,在“患者无社会价值”及“患者常有暴力与攻击行为”两项分量表得分明显降低,与1999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019年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社会歧视问题的看法量表得分均低于1999年(P均<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住院时间、受教育年限以及年龄是患者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而社会歧视问题量表得分主要受总住院时间、受教育年限的影响(P<0.05或P<0.01)。结论:2019年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感受到社会歧视以及歧视对生活的影响较1999年改善。患者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住院时间长,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更为悲观,感受到社会歧视对其的影响更大。
范宁李丽赵文暄白璐源赵妍高士元杨甫德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耻感
身份认同和社会歧视对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了解桂林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身份认同与遭受的社会歧视情况,并分析其对MSM不同情形下安全套使用的影响。方法2021年4月-6月采用滚雪球抽样对桂林300名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身份认同、社会歧视对安全套使用影响的分析。结果近1年以来,有28.90%(63例)与临时性伙伴发生口交者坚持使用安全套、有64.71%(154例)与临时性伙伴发生肛交者坚持使用安全套、有28.46%(72例)与固定性伙伴发生口交者坚持使用安全套、有50.54%(141例)与固定性伙伴发生肛交者坚持使用安全套。被调查的MSM中三维度身份认同得分的上四分位数分别为17、15与17,有40.00%的MSM表示至少遭受过一种类型的社会歧视。控制人口学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份认同总得分越高,近1年以来与临时性伙伴肛交、固定性伙伴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越大(OR=1.053,95%CI:1.014~1.093,P=0.007;OR=1.062,95%CI:1.023~1.101,P=0.001);遭受歧视类型越多,近1年来与临时性伙伴口交、与临时性伙伴肛交、与固定性伙伴口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越小(OR=0.645,95%CI:0.443~0.938,P=0.022;OR=0.588,95%CI:0.435~0.975,P=0.001;OR=0.642,95%CI:0.436~0.947,P=0.025)。结论桂林市MSM自我身份认同感相对不高,部分MSM仍遭受一定的社会歧视,MSM身份认同与社会歧视对其不同情形下安全套使用存在显著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升该群体安全套使用率。
马婧怡周建芳孙志明刘岳龙周芸周玲米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身份认同社会歧视安全套使用
为什么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态度比男性农民工更加积极? ——基于社会歧视相对差异视角的解释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群体已逐渐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体。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态度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大量的以性别作为解释变量或控制变量的经验证据显示:在社会态度的几乎所有维度上,女性农民工相对于男性农民工均要表...
杨梽桢
关键词:身份歧视性别歧视社会态度女性农民工
长沙市唐氏综合征患者经济负担及女性照护者心理与社会歧视评估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对长沙市的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疾病负担进行估算,从女性角度对DS患者主要照护者的心理负担及受社会歧视程度进行评估。方法2020年3月,对居住在长沙地区且志愿参与的DS患者家庭进行深度访谈及问卷调查。DS的经济负担测算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福利保障性收入。使用斯坦福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量表分析DS患者主要照护者的心理负担及受社会歧视程度。结果基于对81位DS患者的主要照护人的系统调查,我们发现长沙地区DS患者例均生命周期经济负担为498.57万元,其中患者及照护者的劳动力损失为主要的经济负担来源。此外,DS患者主要照护者绝大多数为女性。由于需要照护患者,女性照护者一方面面临显著的生产力成本损失,另一方面也面临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社会歧视。结论由于目前对DS无有效治疗方法,仅能通过生活照护和教育来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因此,提高患者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增加对女性照护群体的社会支持,对减轻DS家庭社会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持续加强DS的产前筛查与诊断,积极预防患者的出生,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对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与不良影响。
王楠周世豪王顺尧旷洋祖月娥解若彬杨梦月彭欢欢刘激扬贺骏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疾病负担产前筛查
社会歧视对进城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8
2021年
农民工在流入地定居关乎城镇化质量和市民化水平,是促进经济内生性增长以及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综合运用Probit、有序logit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剖析了身份认同视角下社会歧视对进城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社会歧视对农民工定居意愿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其内在逻辑是"社会歧视→身份认同→定居意愿"。进一步研究发现:教育水平、住房性质、福利保障及社会关系等因素是社会歧视产生的重要来源。提升农民工身份认同能促进其城市定居,而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社区活动建设等措施则有助于解决农民工受歧视问题,进而提升其定居意愿。
艾小青程笑李国正
关键词:进城农民工社会歧视身份认同定居意愿

相关作者

曲凯音
作品数:25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歧视 传统村落 留守女童 文化安全 村落文化
王景权
作品数:204被引量:409H指数:14
供职机构: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麻风 麻风病 麻风患者 麻风病院 麻风病人
谭又吉
作品数:79被引量:173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麻风 麻风患者 麻风病 足底溃疡 麻风病人
聂伟
作品数:48被引量:274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出租车 互联网 土地利用 数据包络分析 门控
潘美儿
作品数:65被引量:248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
研究主题:麻风 麻风病 麻风患者 影响因素 麻风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