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4049篇“ 社会研究“的相关文章
社会研究方法的典型性与等价性之辨——知识生产的方法生态系统
2025年
社会科学研究核心任务之一是“通过社会现象研究社会本质”,即从社会现象(实证研究资料)中获取对社会本质的知识过程。在此知识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两个方向的分野。一是典型性研究,以微观过程与深度分析为核心特征(解剖一只麻雀),侧重行动与过程分析;二是代表性研究,以局部对总体的推广性、代表性为要求,侧重结构性分析,核心是追求等价性。从典型性到等价性,不同的方法存在各异的二元属性权重配置,现有方法集合形成了一个谱系生态相位图。相关方法的理论效力与相对位势分析,部分得到了1998—2024中文CSSCI数据库的科研大数据的实证支撑。智能体模拟(ABM)能够兼顾研究的典型性、代表性,有机整合并均衡两个维度的知识生产能力,助力社会行动—结构对流分析。方法系统不是一成不变,存在演化的动力学逻辑。展望未来,随着新技术持续涌现,研究方法必将走向新的生态,助力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与高质量发展。
吕鹏陈典涵
关键词:社会研究等价性
计算社会科学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与启示
2025年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一系列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研究方法的创新,计算社会科学应运而生。从基础应用的角度来看,计算社会科学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型社会数据计算、社会网络分析、社会仿真模拟、社会复杂性分析、虚拟社会实验等。计算社会科学的革命意义在于突破传统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大幅提升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效率,深刻揭示人类行为与社会发展的规律。计算社会科学无疑推动了社会系统的“计算”和“量化”进程,但也面临原有学科框架的知识制约、数据获取和处理的困难、研究对象的隐私和伦理问题等一系列挑战。在新一轮的范式嬗变中,必须关注“计算”和“量化”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加强社会计算工具的研制与开发,增强学科间的跨界创新和多维数据分析能力。
章长城方晖玥
关键词:社会研究
西方学界奴隶制社会研究的路径与趋势
2025年
西方学界有关奴隶制社会相关问题的研究在路径上经历了变化的过程。启蒙时期知识界的主流趋势是从法律和经济等角度表达反奴隶制的意识。19世纪受废奴主义思潮影响,西方学者往往将奴隶制视为“道德毒瘤”,从伦理道德角度抨击奴隶制。20世纪前半叶,受冷战影响,奴隶制问题成为意识形态对决的工具,西方学者倾向于否定奴隶制在古代社会普遍存在。20世纪70年代,摩西·芬利构建的概念框架扭转了基于道德判断和意识形态语境下的奴隶制研究路径,成为研究古代奴隶制的基本模型。近年来,西方学界开始倡导奴隶制社会研究的全球转向,出现了以去中心化和动态化研究奴隶制的新倾向。
郭玉飞
关键词:奴隶制全球史观
对“具体的总体”的前提性批判——论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的深层结构与科学性特征
2025年
马克思从“抽象的规定”上升到“思想的具体”的社会研究方法,长期受到“实证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多重误读。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成果是以“具体的总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从“现实的具体”蒸发到“抽象的规定”的研究形式却无法同时显示出来。因此,需要在区分“现实的具体”“抽象的规定”“具体的总体”的基础上,批判性地揭示“具体的总体”的前提、形式与限度,以提炼与论证马克思社会研究方法的深层结构及其科学性特征。马克思的社会研究方法既是解构“资产阶级社会”的理论武器,又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王时中
《经济导报》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广州社会研究
2025年
《经济导报》是1947年1月在中共香港组织领导下创办的一份兼具宣传与统战职能的经济类刊物。在解放战争期间,《经济导报》将广州社会作为其重要的观察对象,向工商界乃至广大民众揭露国民党剥削民众的种种罪行,宣传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此外,《经济导报》部分同人还深度参与了广州解放前的情报收集与解放后的社会治理工作,贡献显著。因此,深入剖析《经济导报》在1947-1949年的发展历程及其文本特征对于研究解放战争时期的广州社会发展状况,以及中共解放广州前后的部分问题都有着一定的意义。
肖辉栋
关键词:社会
王阳明与赣南社会研究的几个问题
2025年
王阳明是赣南区域社会研究无法绕开的大关节。文章就赣南社会研究中如何评述王阳明平乱对象、王阳明允准建峰山城与客家围屋兴建、王阳明与赣南宗族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指出,王阳明的平定对象复杂多元,大多均无关儒家意义上的正义与否,宜用“民乱”“平定民乱”等不带价值判断的中性词进行指称;具有赣南客家象征符号意义的围屋,其发生历史并非客家学界普遍认为的那样可以追溯到很久远,王阳明允准建峰山城,突破了国家对民间建筑的制度规限,为赣南土城及围屋的大量建造开了先河,提供了合法性依据,是赣南围屋的缘起;在后阳明时期,赣南相关宗族将王阳明创造性转化为一种资源与符号,用以谋求其宗族的建设与发展。
李晓方
关键词:围屋宗族建设
格律恩贝格与早期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
2025年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早期的发展是一个学界有所关注但未系统展开研究的领域。社会研究所在其首任所长格律恩贝格领导下开展的理论工作的贡献及其影响,长期以来并未得到应有重视。事实上,格律恩贝格时期社会研究所不仅确立了作为科学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向和原则,还在培养以格罗斯曼、波洛克和魏特夫为代表的标杆性理论研究者,继续编辑理论刊物《格律恩贝格文库》,加快推动MEGA1的出版与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格律恩贝格时期社会研究所的理论工作值得深入研究,它对于我们完整把握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史、系统推进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编辑和传播史研究,以及持续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云鹏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
基于CDIO教学理念下“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4年
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进行教育体系建设,对驻足于立德树人的宗旨,助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有着深远意义。文章基于CDIO教学理念,以项目驱动为主轴,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四个方面与“立德树人”的目标相融合,从思想意识、价值情感、行为举止上耳濡目染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冯琦黄莹
关键词:社会研究方法教学设计社会实践
中国本土特色农村社会研究:主要取向、反思与创新
2024年
农村社会研究长期以来作为社会研究的主要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和成果,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研究主题,体现出一定的研究取向和中国特色,当然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进行总结与深入反思的问题。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研究主要取向1.以学术取向为主的农村社会研究。国内关于农村社会研究的学术取向具有自身的传统和特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早期的很多社会学家都重视农村社会研究
林聚任
关键词:学术取向社会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农村
“礼俗”的社会研究:以燕京大学《社会研究》周刊为中心的考察
2024年
由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生创办的《社会研究》周刊,比较集中地呈现了燕大社会学系的学术动态和学术成果,该刊物是了解该系学术主张和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面貌的重要窗口。与礼俗相关的调查报告和研究成果在《社会研究》周刊中占有一定的分量,社会学者或基于实地调查对不同地区的礼俗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记录,或以社区理论为指导重视礼俗与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之间的密切关联等,这些研究反映了当时社会学者对礼俗的关注。通过社会学视角来看礼俗,可以增进对社会学与民俗学两个相邻学科互补所长的认识,同时,也为考察20世纪30年代燕大社会学系从社会调查到社区研究这一学术旨趣的转向,提供更为具体细致的观察对象。
吴丽平

相关作者

风笑天
作品数:310被引量:5,712H指数:4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独生子女 青年 生育意愿 生育 城市
行龙
作品数:104被引量:729H指数:18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社会史 社会史研究 中国社会史研究 总体史 区域社会史
丁元竹
作品数:355被引量:1,382H指数:18
供职机构: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社会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社会组织
林聚任
作品数:96被引量:1,066H指数:19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学 科学社会学 社会 城乡 乡村
李力研
作品数:44被引量:486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体育总局
研究主题:体育运动 体育 体育锻炼 奥运会 社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