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7篇“ 社会福利制度“的相关文章
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目标与实现途径
福利保障制度社会的安全阀,是保证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党和国家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提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
侯为民
关键词:福利制度改革共同富裕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福利保障福利水平福利体制
刍议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社会福利制度困境及对策
2023年
城乡二元体制和快速城市化的长期存在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对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没有城市户口,难以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福利权益。农民工社会福利在就业、子女教育、职业教育、住房等方面存在着制度困境,分析这些制度困境,提出构建和完善农民工社会福利制度的对策,实现社会福利均等化,维护农民工社会福利权益,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
周以瑞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社会福利
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型升级被引量:2
2023年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指针,是实现我国未来社会福利制度转型升级的不竭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五位一体”的概念内涵为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长期发展赋予了“本土性”“方向性”“引领性”“适度性”“共享性”五方面的时代要求,为我国在借鉴已有现代化国家普遍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基于国情国力的道路选择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中,我国遵循“小福利”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不但是特定时代的合理产物,也带有典型的历史局限性,其突出问题表现为既有制度所造成的“家庭照顾赤字”。在未来转型升级过程中,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应当紧密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以夯实家庭照顾能力为目标、以稳定公共部门福利供应为抓手、以优化社会保障内部结构为基础、以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构建自主知识体系为支撑,多措并举推进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完善。
万国威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福利社会保障
宪法福利学: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目标
2023年
2021年是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新时代元年。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制度建设、现代社会福利共识、科学精准疫情防控、重塑国家形象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需要共同聚焦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宪法福利学议题应运而生。文章首次探讨宪法福利学内涵外延、主要构成要件与基本特征;界定宪法福利学、财税制度福利国家制度范式历史发展四个阶段与时代特征;简述宪法福利学纵向研究的全球、地区、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社区和个人家庭福利体系七个层次;探讨政治福利,宪法福利,立法、司法与法律福利,政府与行政福利,财税福利,公共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活化福利八大领域;探讨现代宪法福利学理论范式、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国家目标之间的社会制度逻辑,以期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宪法化福利制度福利化宪法制度基础。
刘继同
关键词:福利国家家庭福利
北欧社会福利制度对创新的影响探究
北欧地区一直以来的创新表现异常优异,尤其是瑞典,长期位居世界前三。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浪潮的兴起,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北欧地区的高社会福利制度也备受关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曾提到过,“劳动力在自由状态下才能产...
吴倩婧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构建的目标选择被引量:3
2022年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从补缺型转向适度普惠型是一个涉及中国福利制度改革的宏观目标与方向的重大问题。要彻底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公平与效率、生存与发展、稳定与调节以及传统与现代四个维度对社会福利制度目标定位进行重构。这与以往仅从单一维度或两维度探讨社会福利制度目标定位有着明显的差异。
张军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
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与现代社会需要理论体系——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化目标与原理被引量:3
2022年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首次明确提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首次成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以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满足为主题的社会需要理论体系,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要功能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议题形成。在中国美好生活新时代和“社会生活革命”背景下,首次简述由个人需要、社会福利服务需要、共同需要、基本需要和社会福利需要组成的社会需要理论体系和社会需要满足过程,主题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满足社会需要的“中性化、制度化”目标、过程和制度原理。最后聚焦如何实现由“市场社会主义”向“福利社会主义”制度转型,创建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实质是构建以中国特色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福利社会为目标的现代版社会主义“美好社会”。
刘继同
关键词: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服务、专业社会工作与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目标被引量:9
2021年
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住房与家庭、义务教育、医疗健康照顾服务共六个亚体系组成。社会福利服务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最重要、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部分。国家福利性质、公民法定权利、以长期照顾依赖和弱势群体为主,去商品化服务、国家福利财政,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要服务人员等制度特征明显。因政治本质属性,儿童与家庭福利服务处于国家福利服务体系基础和最高层次。福利服务国家性主要体现为社会福利财政制度,“去商品化”服务状况最能反映国家福利责任承担状况。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一体化背景下,社会福利立法、以公民权利保护为基础福利服务和社会福利法治社会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最重要的是,现代、“中性”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最基本制度和本质要求,又是现代、开放、多元、民主、高风险社会最佳的社会安全阀和社会稳定器;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最佳的制度体现。
刘继同
关键词:福利服务社会工作社会福利制度
工业4.0时代我国劳动者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被引量:2
2021年
工业4.0时代已然来临,智能制造、大数据、物联网是这一时代的主题。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手段,促其扩张市场势力,甚至垄断市场,而作为个人的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生产方式的改变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就业市场的分化、就业方式的改变、失业风险的增加,会影响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因此,在拥抱工业4.0时代的同时,保障劳动者的劳动就业权和社会福利,成为当下的现实课题,需要我们从教育体系、弹性劳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人文关怀社区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完善劳动者福利制度,以保障劳动者劳有所获、老有所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詹花秀
关键词:失业风险就业方式劳动权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福利制度的空间分化——以城乡社会变迁为分析中心被引量:6
2021年
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社会福利资源配置和供给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表现为社会福利制度的空间分化现象。从本质上说,社会福利制度也具备空间性特征,是国家权力在不同社会空间中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表征,具有空间符号表征意义。因此,对于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可以与“空间”相勾连,使“空间”成为理解这一变迁的重要视角。而且,传统有关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制度视角展开,“空间”视角在其中具有一定的理论适用性,建立空间研究范式能够开拓新的理论维度,弥补现有社会福利理论的不足。此外,空间社会学与社会福利学两个学科之间也存在着学术对话的可能性,有必要在这两个学科之间建立跨学科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之间的“交互界面”。
陆影
关键词:权力

相关作者

刘继同
作品数:353被引量:2,505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学系
研究主题:社会福利 福利 社会政策 儿童福利 社会福利制度
吴舟桥
作品数:39被引量:19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医生 旁观者 社会福利制度 并发症
李艳艳
作品数:33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福利制度 社会分层 社会保障 残疾人就业 社会管理
彭华民
作品数:119被引量:1,479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福利 社会工作 社会政策 福利 抗逆力
陈银娥
作品数:129被引量:1,217H指数:18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普惠金融 微型金融 经济发展 社会资本 反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