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90篇“ 神经免疫“的相关文章
FcRn拮抗剂在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研究进展
2025年
新生儿Fc受体(neonatal Fc receptor,FcRn)通过与免疫球蛋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延长其半衰期并促进再循环,是维持血清IgG稳态的重要受体。然而,致病性IgG的异常积累与多种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FcRn拮抗剂通过阻断FcRn与IgG的结合,可显著降低致病性IgG水平,从而有效地缓解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FcRn拮抗剂作为一种新兴的靶向治疗药物,展示了其治疗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潜力。本文对FcRn拮抗剂的作用机制、种类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IgG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的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药物的长期安全性、适应证拓展及个体化治疗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其临床应用价值。
朱晓欢曾文双肖海兵林慧婷李黎娜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
合并其他神经免疫抗体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
2025年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虽然是抗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但MOG-IgG本身在疾病诊断的特异性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临床上,MOG-IgG低滴度MOGAD患者临床异质性显著,低滴度的MOG-IgG甚至可以在无症状人群中被检测到。同时,MOG-IgG阳性者常合并多种其他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因此,MOG-IgG与MOGAD的关系错综复杂,MOGAD的发病机制可能存在MOG-IgG以外的免疫因素参与。文中综述合并其他神经免疫抗体的MOGAD的研究进展,为将来临床医师对这类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提供帮助。
钟晓南王霞邱伟胡学强陆正齐
关键词: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生物学标记双阳性
隔药饼灸干预TLR4/MyD88/NF-κB通路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神经免疫炎症的作用机制
2025年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转录因子-κB(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探讨经方逍遥散为药饼进行施灸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神经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6~8周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药饼灸组、中药灌胃组、隔药饼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进行持续21 d的造模,造模后进行行为学检测,隔药饼灸组与假药饼灸组对“神阙”“关元”“足三里”“期门”穴进行干预,中药灌胃组给予逍遥散悬浊液灌胃干预,连续干预10 d后进行行为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NF-κB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的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LR4、MyD88、NF-κB mRN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TLR4、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旷场实验直立次数显著减少(P<0.01),运动总距离、静止时间及中心区域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1);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挣扎次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海马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海马组织NF-κB水平及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旷场实验运动总路程及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静止时间及中心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挣扎次数明显增加(P<0.05);血清、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海马组织NF-κB水平及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假药饼灸组比较,隔药饼灸组旷场实验中心区域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直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悬尾实验不动时间
翟春涛侯亚薇史林娟王一晓李玮田岳凤
关键词:隔药饼灸慢性疲劳综合征逍遥散
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164通过调节菌群-肠神经免疫互作缓解泻剂结肠
2025年
泻剂结肠是一种伴有严重肠神经和肠屏障损伤的泻药依赖性便秘,益生菌干预有望成为其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文应用番泻叶提取物处理构建了泻剂结肠动物模型,研究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164对泻剂结肠的缓解作用,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结果表明,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164能缩短泻剂结肠小鼠排首粒黑便时间及增加5 h内粪便粒数以缓解便秘,其缓解泻剂结肠的可能途径是通过增加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产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菌的相对丰度而提高粪便中SCFAs含量,增加结肠乙酰胆碱的含量进而促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以达到修复肠神经系统的效果,进一步降低肠道炎症,修复肠道机械屏障。该研究为益生菌缓解泻剂结肠提供了理论基础。
卢慧敏程婷张童王琳琳王刚赵建新陈卫
关键词:泻剂结肠肠神经系统肠道屏障
肺的神经免疫互作被引量:1
2024年
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在器官内部或跨器官之间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互动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得到证实,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当组织损伤或者感染时,常见的红肿、疼痛等症状即为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肺炎或肺部感染等疾病情况下,患者常出现嗜睡、疲劳以及食欲减退等现象。肺作为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通过其独特的结构和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同时肺也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对于肺的功能和稳态维持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影响多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本文着重关注近期肺相关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互动研究进展,以期启示干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网络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戴亦馨倪鑫波曾文文
关键词:神经免疫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呼吸道疾病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稿约
2024年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双月刊)是全国惟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学术性期刊,由国家卫健委主管,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分会主办,国内外发行。本刊以服务于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神经免疫学工作者、神经科临床和科研人员等为宗旨,并兼顾普及与提高。本刊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关键词:神经免疫学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和增殖诱导配体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2024年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两者有较强同源性。作为淋巴细胞共刺激因子,能调节多种生物学功能,可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存活和效应功能,特别是在调节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BLyS/APRIL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神经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提升对BLyS/APRIL及其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作用的认识。
丁婕管阳太
关键词:B细胞活化因子增殖诱导配体神经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
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以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实施时间为分割点,将2020年11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流程;将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收治的6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优化的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比较2组候床时间、住院时长、入院到开始用药时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复诊及时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男27例,女69例,年龄(39.5±1.4)岁;试验组男20例,女44例,年龄(39.9±1.4)岁。试验组候床时间、入院到开始用药时长、住院时长、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复诊及时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24.3±10.6)h、(4.5±1.4)h、(18.9±17.2)h、4.7%(3/64)、96.9%(62/64)、(99.50±1.14)分,对照组分别为(105.3±35.2)h、(36.1±18.7)h、(78.3±63.8)h、14.6%(14/96)、82.3%(79/96)、(95.74±2.39)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21.17,χ^(2)=7.80、3.96,均P<0.05)。结论优化的日间神经免疫治疗病床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候床时间、入院到开始用药时间、住院时长,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复诊及时率和患者满意度。
陈金花李晶马雅英吴肖飞姚梅琪
关键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利妥昔单抗
神经免疫疾病近十年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2024年
近年来神经免疫学的快速发展, 以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自身免疫性脑炎和副肿瘤综合征为代表的神经免疫疾病, 已经成为神经病学领域的一大类疾病, 发病机制不同, 临床表现复杂、致残性高。单细胞测序、高通量和空间转录组等分子研究手段促进对病理生理的认识, 免疫诊断技术和影像学检查促进了该类疾病的诊断, 新型单抗药物研发和多中心临床试验推动疾病修饰疗法进入临床应用。本文对神经免疫疾病领域近十年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列举了我国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成果, 并预测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和迈向分子医学疾病诊治的必然。
苏磊苏磊王维治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
长链非编码RNA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神经免疫炎症及相关信号通路被引量:3
2024年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可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炎症-脑串扰机制,具有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障碍的潜能。目的:将长链非编码RNA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免疫炎症级联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的相关信号通路进行分析总结,指出长链非编码RNA具有调节缺血性卒中后炎症的潜力。方法:以“ischemic stroke,long non-coding RNA,neuroinflammation,immune function,signal pathway,microglia,astrocytes,oligodendrocyte,mechanism”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纳入63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死亡激活大脑先天免疫应答,促进炎症因子的分泌,诱导血脑屏障损伤及一系列炎症级联反应的发生。②神经免疫炎症级联反应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已被证实严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需要在发病早期及时抑制。③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炎症通常诱导大量长链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这些长链非编码RNA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极化介导一系列神经-免疫-炎症串扰机制,发挥脑卒中后神经保护作用。④长链非编码RNA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通过调控核转录因子κB、长链非编码RNA-miRNA-mRNA轴、Rho-ROCK、MAPK、AKT及ERK等信号通路抑制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免疫炎症级联反应,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⑤大多数长链非编码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中是基于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或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的,并未进行临床试验,所以关于长链非编码RNA是否可以安全应用到临床治疗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⑥目前有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有许多,但是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应用长链非编码RNA及外泌体等移�
万俊白艳杰王岩陈淑颖陈丽敏肖雨倩孙可心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神经炎症信号通路神经胶质细胞

相关作者

左丽君
作品数:255被引量:287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伴发 帕金森病患者 神经免疫 认知功能障碍
余舒扬
作品数:239被引量:222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伴发 帕金森病患者 神经免疫 免疫炎症
张巍
作品数:699被引量:2,980H指数:2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伴发 帕金森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 新生儿
王方
作品数:105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 伴发 免疫炎症 神经免疫
曹辰杰
作品数:91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主题:帕金森病 伴发 帕金森病患者 免疫炎症 神经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