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1篇“ 神经刺激仪定位“的相关文章
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定位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定位。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运动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完成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皮温差低于对照组,操作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神经刺激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够减轻手术疼痛,增强麻醉效果,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陈文凯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对比研究
2024年
对比超声引导和神经刺激定位开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80例患者均为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在本院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神经刺激定位进行阻滞麻醉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超声引导进行阻滞麻醉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操作产生的效果。结果 两组之间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操作用时更短、麻醉起效更快、镇痛持续时间更长,同时麻醉优良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臂丛神经阻滞可以产生更理想的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孙庆田刘宏达张叶庞宇腾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定位并发症发生率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骨科手术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统计两组应激反应、MMSE评分、VAS评分。结果T0,两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P>0.05,T1~T4,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P>0.05,术后第1d、第3d、第7d,观察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定位髂筋膜联合腰骶丛神经阻滞在高龄骨科手术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和疼痛,提高患者认知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张梦陈明松余小鸣
关键词:高龄骨科手术椎管内麻醉
神经刺激定位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予以神经刺激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按照不同的定位方式分组,观察组为神经刺激定位法(35例),对照组为异感定位法(35例),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总满意率、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平均动脉压(MAP)指标。结果:从麻醉总满意率上分析,观察组为97.14%(34/35),对照组为71.43%(25/35),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从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上看,观察组的T_(0)为(3.01±2.12)分钟、T_(1)为(3.13±1.22)分钟、T_(2)为(13.78±2.30)分钟、T_(3)为(5.21±1.80)分钟、T_(4)为(17.76±2.33)分钟,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从MAP指标上看,观察组麻醉前为(103.11±23.63)mmHg,注药后30分钟为(100.35±19.44)mmHg,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35例患者中,优患者为29例,良好患者为5例,差患者为1例,麻醉总有效率为34例(97.14%);对照组35例患者中,优患者为18例,良好患者为9例,差患者为8例,麻醉总有效率为27例(77.14%),相比之下,观察组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而言,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予以神经刺激定位,能够明显提升麻醉总满意率,并缩短神经阻滞时间,进一步改善MAP与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赵鑫
关键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仪定位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定位改良侧入法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T2DM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定位改良侧入法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 94例老年T2DM下肢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定位改良侧入法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定位改良侧入法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神经阻滞前(T0)及神经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时点的心率(HR)、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aO_(2))及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维持镇痛作用时间,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时的血清肾上腺素(E)、血糖(GLU)、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术后第1、3、7天时的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7 d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2、T3时点的DBP、HR低于对照组患者,阻滞起效及完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维持镇痛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3及7天时的血清E、GLU、AngⅡ水平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定位改良侧入法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T2DM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神经刺激定位改良侧入法坐骨神经阻滞,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应激因子水平有关。
陈爱鸾陈健吴勇李成洁张植兰
关键词:下肢骨折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坐骨神经阻滞应激因子
比较神经刺激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与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与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接受神经刺激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麻醉见效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R(t=0.0355)、DBP(t=0.0135)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术毕时,观察组HR(t=4.3667、2.3402)、DBP(t=11.9013、3.623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运动神经见效时间和维持时间(t=14.8110、165.3203)、感觉神经见效时间和维持时间(t=41.1462、36.3128)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CA(t=0.0134)、Cor(t=0.0061)、GLU(t=0.1536)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A(t=22.7813)、Cor(t=320.6364)、GLU(t=13.251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6%(x2=0.2105),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确定老年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方案时可选用神经刺激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理想,并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安全性高,尤为适用老年手术患者.
孙圆圆马文辉张江龙
关键词:下肢骨科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神经刺激仪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TURBT术中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定位闭孔神经阻滞的Meta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中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进行闭孔神经阻滞(ON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性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搜集在TURBT中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定位ONB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之初至2020年5月。2位独立研究人员根据标题、摘要和全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资料。最终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每篇研究分为超声引导组(超声组)和神经刺激联合超声引导组(联合组),使用相对危险度(RR)作为效应量,使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表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并使用Stata 14.2汇总提取的研究数据。结果联合组和超声组ONB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7,95%CI1.07~1.27),且研究间无明显异质性(I2=0.0%,P=0.951)。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RR1.12,95%CI0.99~1.26)、穿刺次数(WMD0.18,95%CI-0.07~0.43)、操作时间(SMD1.25,95%CI-1.32~3.81)、起效时间(WMD-2.78,95%CI-5.62~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可明显提高ONB的成功率。
赵犁天冯德超杨玉帛白云金韩平魏武然
关键词:闭孔神经阻滞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神经刺激仪META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评估腰硬联合麻醉和神经刺激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30例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实行神经刺激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实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手术止痛时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3.53±1.56)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5.43±4.56)min和术后镇痛时间(560.72±35.72)min均长于对照组的(4.89±0.89)、(5.46±1.24)、(342.56±27.8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SBP、SpO_(2)、H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用神经刺激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后可明显提高麻醉成功率,延长止痛的效果,保证血流动力稳定,并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安全系数很高,可以予以极力推广。
姜鹏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老年下肢骨折麻醉效果
神经刺激定位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定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老年桡骨骨折患者60例,依据肌间沟臂丛神经组织麻醉方法分为神经刺激定位组(n=30)和传统异感法定位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穿刺针进入到注药完毕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完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注药前(T0)、注药后15 min(T1)、注药后30 min(T2)、手术切皮后10 min(T3)时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刺激定位组穿刺针进入到注药完毕时间、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均显著早于传统异感法定位组(P<0.05)。神经刺激定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1/30),低于传统异感法定位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桡骨骨折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定位的效果较传统异感法定位好。
陈竞吴穗平蔡宜良陈家趁谢葵山
关键词:老年桡骨骨折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神经刺激仪定位
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医院诊治的60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予以临床分析,依据随机双盲法分组,试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方法,对照组采取L3~4硬膜外穿刺方法,对比两组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阻滞完成用时、感觉阻滞起效、运动阻滞起效显著短于对照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阻滞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为稳定,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阻滞完成时间短,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且患者血流动力相关指标较为稳定,不良反应少,安全性相对较高。
李楠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股骨头置换术

相关作者

王帅彬
作品数:20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闭孔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定位 MIRNA 膀胱癌 输尿管结石
何有华
作品数:152被引量:290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尿动力学 良性前列腺梗阻 前列腺增生 良性前列腺增生
饶大庞
作品数:113被引量:205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钬激光 尿动力学
陈美璞
作品数:3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
研究主题: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 丁丙诺菲 神经刺激仪定位 腰丛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虞海峰
作品数:81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输尿管结石 膀胱癌 钬激光 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