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23篇“ 神经根损伤“的相关文章
DTI联合T2 mapping在神经型颈椎病神经损伤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2025年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联合T2 mapping技术在定量评价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与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颈椎间盘常规MRI、DTI、T2 mapping及T1 Vibe检查。测量所有受试者神经的各序列参数,包括FA(各向异性分数)、ADC(表观扩散系数)、AD(轴向扩散系数)、RD(径向扩散系数)及T2值。利用VAS评分对患者进行疼痛学评分。比较患者受压神经与健康志愿者神经的各序列参数值差异,并分析各序列参数值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患侧神经较健侧及健康志愿者神经FA值显著减低,ADC、AD、RD、T2值显著升高(P<0.05)。患侧神经FA平均值与VAS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44),ADC、AD、RD、T2平均值与VAS呈正相关(ADC:r=0.457;AD:0.249;RD:0.390;T2:r=0.497)(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DTI所有参数与T2值联合时,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80,对应的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94.6%。结论:DTI及T2 mapping技术可以用于评价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颈神经损伤,且当DTI与T2 mapping联合使用时可获得最佳诊断效能。
赵锐荣张凤翔张芳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颈神经根
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脊神经损伤6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脊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收集的109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脊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109例患者分为联用组(n=62)和对照组(n=47)。2组患者在穿刺或置管过程中出现下肢触电感且不自主收缩等神经刺激症状,均即刻和术毕分别经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 mg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继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联用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2组患者术后第2、5、8天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进行评估,并统计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术后第2、5、8天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法分别对2组患者术后第2、5、8天睡眠质量进行统计。结果联用组术后第8天治疗总有效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1,P=0.024)。与对照组术后第5、8天比较,联用组相应时点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同组术后第2天相比,2组患者术后第5、8天血清TNF-α、hs-CRP、IL-8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同组术后第5天比较,2组患者第8天血清TNF-α、hs-CRP、IL-8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第5、8天比较,联用组相应时点血清TNF-α、hs-CRP、IL-8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第5、8天比较,联用组相应时点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HB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脊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评分,改善睡眠质量。
李红培李皓姚兰董铭杰
关键词:脊神经根损伤剖宫产高压氧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不同用药途径对初产孕妇剖宫产术后感染及神经损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用药途径对初产孕妇剖宫产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影响,以及分析地塞米松能否降低产褥感染和神经损伤症状的发生。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新昌医院90例初产孕妇剖宫产患者,据是否给予地塞米松及给药途径进行分组,分为E组(硬膜外给药)、I组(静脉给药)、W组(未给药)。其中,E组在分娩断脐后2 min给予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 mg/2 ml,I组在分娩断脐后2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2 ml,W组则不给予地塞米松。记录术前、术后2 d、术后4 d的CRP和WBC,比较产褥感染和神经损伤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d,3组产妇的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E组与I组、E组与W组的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组与W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组产妇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E组与I组、I组与W组的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与W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在产褥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损伤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给药,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能够更有效地使初产孕妇行剖宫产患者术后异常升高的CRP和血清WBC趋向于正常水平。无论是硬膜外还是静脉给药,地塞米松均能降低产褥感染和神经损伤症状的发生率。
韩槟屾俞丽君陈巍巍吕江军梁萍
关键词:地塞米松神经根病
黄芪甲苷调节IL-10/β-EP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黄芪甲苷调节白介素-10(IL-10)/β-内啡肽(β-EP)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只大鼠记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通过移植髓核构建LDH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LDH组、黄芪甲苷组(20 mg/kg黄芪甲苷)、AS10组(0.5 mg/kg IL-10/β-EP信号通路抑制剂AS10)、黄芪甲苷+AS10组(20 mg/kg黄芪甲苷+0.5 mg/kg AS10),每组10只,Sham组和LDH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机械刺激敏感性实验以及热刺激敏感性实验检测大鼠机械缩足阈值(PWT)以及热痛阈(TWL);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测定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活性;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IL-10、β-EP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LDH组PWT值、TWL值、IL-10、β-EP蛋白水平显著减小(P<0.05),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水平、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LDH组比较,黄芪甲苷组PWT值、TWL值、IL-10、β-EP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水平、Iba1、GFAP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AS10组趋势相反(P<0.05);AS10组逆转了黄芪甲苷对LDH大鼠神经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激活IL-10/β-EP信号通路减轻大鼠炎性反应,进而减轻LDH大鼠神经损伤
朱倚慧陈博来伍泽鑫
关键词:黄芪甲苷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损伤
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2023年
探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以电脑随机法均分68例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为参照组(开放式椎管减压结合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及研究组(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 (1)手术用时、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研究组(166.25±10.33min、105.05±53.62ml、90.11±18.37ml、9.68±2.05d)均较参照组(175.02±12.46min、347.37±78.79ml、230.10±49.39ml、11.71±2.51d)更少,对比P<0.05。(2)神经功能2级好转率研究组(52.94%)高于参照组(29.41%),无好转率(2.94%)低于参照组(17.65%),对比P<0.05。(3)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椎管通畅率研究组(2.02±0.27°、96.58±3.21%、88.02±6.04%)与参照组(1.94±0.29°、96.14±3.27%、88.01±6.07%)差异较小,对比P>0.05。结论 伴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应用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确切,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亦有助于术后快速康复,具备推广运用价值。
刘芳宏
关键词:减压术神经根损伤胸腰椎骨折
F波及H反射对脊髓和神经损伤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可应用于神经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评估,并可以评估预后。当脊髓和神经发生病变时,F波及H反射可用于明确病变部位、评价功能状态、判定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等,其对了解神经传导通路、脊髓运动及感觉神经元功能状态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本文就F波及H反射在脊髓和神经损伤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价,以及与神经查体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张婧宋启民车峰远
关键词:F波H反射
地塞米松对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损伤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地塞米松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损伤症状、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进行硬膜外麻醉穿刺出现神经损伤症状患者56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手术中和手术结束均使用生理盐水10 mL),试验组(手术中和手术结束均使用生理盐水10 mL以及地塞米松5 mg),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术后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手术前后睡眠质量。结果:①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试验组总有疗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57.14%,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③术后血清TNF-α、IL-6、IL-1β浓度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试验组上升较小,对照组上升幅度大,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试验组血清TNF-α、IL-6、IL-1β浓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④手术前,两组睡眠质量数据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72小时,试验组睡眠质量结果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损伤的治疗中采用地塞米松,可以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效恢复已经损伤神经,提高睡眠质量。
郭露薇欧阳山丹文晓丽朱蒇琳余知妍
关键词:地塞米松硬膜外麻醉神经根损伤睡眠质量
神经电刺激治疗腰脊神经损伤1例被引量:1
2022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中可通过使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该疾病,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采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也随之增多。神经损伤为脊柱内镜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特点为术中或术后出现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的无力、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等症状,如若发现较晚或处理不及时则可导致病人神经不可逆性损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2]。
马涛毛元蓉宋莉段宝霖
关键词:电刺激治疗受损神经腰神经根
H反射、肌电图检测在诊断腰骶神经病患者神经损伤程度中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H反射、肌电图(EMG)检测对腰骶神经病患者神经损伤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的80例腰骶神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常规EMG、H波检查。比较患者的EMG检查结果及H波检查结果,并分析EMG检查联合H波检查诊断神经损伤的效能。结果EMG检查异常者59例(73.75%),H波检查结果异常者49例(61.25%),EMG和H波联合检查发现腰骶神经损伤者76例。EMG和H波两者联合检测腰骶神经病的曲线下面积和准确性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EMG检查联合H反射检测大大提高了腰骶神经病的诊断准确率,对评估该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蒋瑞孙成梅戴月杨林丽吴倩倩张鸿香朱颖洁
关键词:肌电图检测H反射腰骶神经根病
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评估两种方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神经损伤程度的应用价值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评估肌骨超声引导刃针与传统刃针治疗神经型颈椎病前后神经损伤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脱落5例,最终纳入55例;B组脱落7例,最终纳入53例。A组采用肌骨超声引导下刃针治疗,B组采用传统刃针治疗。应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患侧神经损伤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2000 Hz、250 Hz、5 Hz检测条件下,两组患者治疗前C_(6)、C_(7)、C_(8)患侧感觉神经定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两组C_(6)、C_(7)、C_(8)感觉神经功能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A组感觉神经定量检测结果等级较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能够客观地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对指导后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高新杨建荣王程练湛雄梁斌刘朝锋邓享强罗扬黄沃宁邓李升
关键词:刃针神经根型颈椎病

相关作者

王拥军
作品数:820被引量:6,764H指数:3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病 益气化瘀方 椎间盘 椎间盘退变 软骨细胞
施杞
作品数:820被引量:5,521H指数:3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颈椎病 椎间盘 益气化瘀方 椎间盘退变 脊髓型颈椎病
周重建
作品数:147被引量:90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益气化瘀方 椎间盘 软骨细胞 颈椎病 腰神经根损伤
舒冰
作品数:123被引量:1,20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研究主题:益气化瘀方 骨质疏松性骨折 破骨细胞 骨折愈合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刘梅
作品数:200被引量:1,15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椎间盘 益气化瘀方 软骨细胞 血瘀证 颈椎间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