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篇“ 神经毒力“的相关文章
- 脊髓灰质炎疫苗脑内法猴体神经毒力试验的神经病理研究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脊髓灰质炎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毒力返强对神经免疫反应的影响及病理机制。方法Ⅰ型、Ⅱ型和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的原液(≥7000 lgCCID50/L)以及10-1稀释各型脊髓灰质炎疫苗采用脑内法进行神经毒力试验,观察脊髓灰质炎的病理变化,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CD155以及CD4^(+)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和CD68^(+)小胶质细胞的分布。结果 发生脊髓灰质炎的猴体出现脊髓炎症细胞浸润,少量神经元变性,脊髓神经元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血管周围炎症细胞袖套状浸润和胶质细胞增生;主要为CD4^(+)T淋巴细胞、CD20^(+)B淋巴细胞和CD68^(+)小胶质细胞大量浸润在血管袖套和增生的胶质结节中;在发生和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的猴体中,CD155分布未见明显差别,均表达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而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结论 脊髓灰质炎疫苗毒力返强导致典型病毒性脑脊髓炎。
- 于品徐艳峰韩云林赵文杰秦川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恒河猴
- 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包膜蛋白I341V和V343A突变对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
- 目的:探讨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包膜蛋白I341V和V343A氨基酸单点突变及联合突变对嵌合病毒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为研究嵌合病毒减毒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乙脑/寨卡嵌合病毒感染性克隆5’端质粒p ACNR-JE/Z...
- 陈岚
- 关键词:乙脑病毒嵌合病毒E蛋白神经毒力
- 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包膜蛋白V343A及I341V/V343A联合突变对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
- 2023年
- 为探讨乙脑/寨卡嵌合病毒JE/ZIKV(MR766)的包膜蛋白V343A突变及I341V/V343A联合突变对小鼠神经毒力的影响,分别构建了V343A和I341V/V343A联合突变的嵌合病毒全长cDNA质粒,经酶切鉴定后,体外转录获得病毒RNA,并电转染入BHK21细胞拯救病毒。利用病毒测序和免疫荧光实验鉴定病毒;蚀斑实验和生长曲线对比突变病毒与亲本株生物学特性差异;动物实验比较神经毒力差异。基因测序与免疫荧光等证明突变病毒JE/ZIKV(V343A)和JE/ZIKV(I341V/V343A)拯救成功。突变病毒JE/ZIKV(V343A)和JE/ZIKV(I341V/V343A)的蚀斑直径分别为(1.09±0.15) mm和(1.15±0.29) mm,小于亲本株JE/ZIKV(MR766)蚀斑直径(2.09±0.36) mm(P<0.001);生长曲线显示两突变病毒增殖速度均快于亲本株,且JE/ZIKV(I341V/V343A)快于JE/ZIKV(V343A);动物实验结果显示,JE/ZIKV(V343A)的LD50为5.62 pfu/0.03 mL,JE/ZIKV(I341V/V343A)的LD50为34.84 pfu/0.03 mL,均高于亲本株(LD50=2.21 pfu/0.03 mL)。研究结果表明,寨卡病毒E蛋白V343A突变使嵌合病毒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减弱,I341V/V343A联合突变使病毒毒力进一步减弱,表明E蛋白的341和343位氨基酸残基参与了嵌合病毒对小鼠的脑内神经毒力的调控。
- 陈岚李玥珂任阳黄荣冯亚岚袁磊杨健
- 关键词:乙脑病毒嵌合病毒E蛋白神经毒力
- 鸭坦布苏病毒AQ-19株神经毒力增强的分子机制研究
-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自首次爆发以来在我国已经流行了十多年,期间DTMUV在不断地发生变异,给防治带来更多的困难。2019年,本课题组在一项研究中分离到一株对雏鹅高致病性的新型D...
- 朱英奇
- 关键词:感染性克隆毒力
- 非洲世系寨卡病毒关键神经毒力位点的鉴定
- 寨卡病毒于1947年发现于非洲乌干达的寨卡森林的猴体而得名,直到2007年该病毒所致人类病例极少而未被重视。2015年南美暴发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寨卡疫情,因其感染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而被WHO列为“国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
- 宋广远
- 关键词:神经毒力定位突变衣壳蛋白反向遗传学
- 一种腮腺炎病毒大鼠神经毒力评价模型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腮腺炎病毒大鼠神经毒力评价模型。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估腮腺炎病毒神经毒力的装置,包括:(I)病毒接种模块,用于向一大鼠的侧脑室进行待评估腮腺炎病毒的病毒接种;(II)处理模块,对固定的鼠脑进行振...
- 田大勇阮俊程傅振芳张亚静顾玉林安祺
- 文献传递
- 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包膜蛋白T120A位点突变对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探索包膜蛋白T120A突变对乙脑/寨卡嵌合病毒JEV/ZIKV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应用重叠延伸PCR和分子克隆技术构建含T120A突变的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全长cDNA质粒,经酶切、测序鉴定后,以其为模板体外转录制备RNA,电转染导入BHK21细胞,收获培养液上清获得突变病毒株JEV/ZIKV(T120A)。分别用JEV/ZIKV和JEV/ZIKV(T120A)感染BHK21细胞,绘制病毒增殖曲线,比较蚀斑大小;脑内接种昆明鼠,比较病毒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差异。突变病毒感染性克隆经酶切鉴定表明成功构建,增殖曲线发现:突变病毒高峰滴度为5.59 log10pfu/mL,低于JEV/ZIKV的峰值(6.8 log10pfu/mL),JEV/ZIKV(T120A)的小鼠脑内神经毒力LD50为1.38 PFU(0.03 mL),JEV/ZIKV病毒LD50为2.21 PFU(0.03 mL)。研究表明寨卡病毒包膜蛋白T120A突变降低了乙脑/寨卡嵌合病毒的复制能力,但却轻微增强了病毒小鼠脑内神经毒力。
- 冯亚岚李玥珂任阳唐丽萍黄荣袁磊杨健
- 关键词:乙脑病毒嵌合病毒包膜蛋白神经毒力
- 寨卡病毒包膜蛋白Y158H突变对乙脑/寨卡嵌合病毒感染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乙脑/寨卡嵌合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Zika chimeric virus,JE/ZIKV)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第158位氨基酸Y158H突变对感染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方法运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构建含Y158H突变全长cDNA的质粒,单酶切形成线性化DNA分子后体外转录获得RNA,电转染BHK21细胞完成重组病毒包装。通过病毒基因测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生长曲线及蚀斑试验鉴定病毒,通过动物试验评价病毒的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结果基因测序和酶切证实,成功构建含突变位点Y158H全长cDNA质粒。蚀斑试验和病毒基因测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成功完成病毒的拯救,JE/ZIKV蚀斑直径(1.7±0.2)mm,JE/ZIKV(Y158H)蚀斑直径(1.6±0.1)mm,两种病毒的蚀斑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病毒增殖规律相似,但整个过程中JE/ZIKV(Y158H)的增殖效率略低于母本病毒。分别用两种病毒进行动物试验,JE/ZIKV(Y158H)的LD50为58.93 PFU/0.03 ml,JE/ZIKV为2.21 PFU/0.03 ml,JE/ZIKV(Y158H)的毒力低于JE/ZIKV。结论ZIKV E蛋白Y158H位点突变可降低嵌合病毒对小鼠脑内神经毒力,E158是影响E蛋白神经毒力的重要氨基酸之一。
- 李玥珂冯亚岚任阳陈岚黄荣周仲辉杨健
- 关键词:E蛋白突变神经毒力
- 寨卡病毒E蛋白Y158H或V169I突变对乙脑/寨卡嵌合病毒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的影响
- 目的:探索乙脑/寨卡嵌合病毒JE/ZIKV(Japanese encephalitis/Zika chimeric virus)中寨卡病毒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第 158 或 169位氨基酸突变...
- 李玥珂
- 关键词:包膜蛋白突变神经毒力
- 一种腮腺炎病毒大鼠神经毒力评价模型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腮腺炎病毒大鼠神经毒力评价模型。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估腮腺炎病毒神经毒力的装置,包括:(I)病毒接种模块,用于向一大鼠的侧脑室进行待评估腮腺炎病毒的病毒接种;(II)处理模块,对固定的鼠脑进行振...
- 田大勇阮俊程傅振芳张亚静顾玉林安祺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屈哲

- 作品数:137被引量:23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毒性病理学 安全性评价 毒性 病理学评价 组织病理学
- 俞永新

- 作品数:292被引量:1,389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狂犬病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病毒 减毒株 免疫原性
- 杨健

- 作品数:90被引量:166H指数:6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
- 研究主题:RNA干扰 嵌合病毒 乙型脑炎病毒 神经毒力 致病性大肠杆菌
- 吕建军

- 作品数:139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毒性病理学 安全性评价 毒性 药物 组织病理学
- 张硕

- 作品数:26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研究主题:组织病理学 毒性 神经毒力 毒性病理学 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