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38篇“ 秸秆覆盖还田“的相关文章
- 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整机
- 本发明涉及耕整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整机,包括架体,还包括:旋耕柱,所述旋耕柱转动安装于架体对立侧面之间,所述旋耕柱内部为中空;圆辊,所述圆辊转动安装于架体外侧;转动旋耕组件,所述转动旋耕组件设置于旋耕...
- 李宗新王良钱欣刘晴
- 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 2025年
-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直播作业时,地表留存的水稻秸秆质量大,直播机触土部件进行秸秆混埋、深埋等作业时,存在秸秆全量还田难度大、机具易堵塞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该装置可与油菜直播机配合作业,完成秸秆后铺覆盖还田、开畦沟、灭茬旋耕碎土、施肥播种等作业工序,实现部分秸秆厢面覆盖还田,可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装置作业参数调节部分秸秆混埋还田作业效果和厢面覆盖秸秆质量。秸秆覆盖还田装置主要由拨秸部件、割秸部件、提秸部件、输秸部件和液压系统等组成,通过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确定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关键部件结构及运行参数。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各工作部件作业正常,机组作业通过顺畅,当秸秆覆盖输入量为1.9~2.7 kg/s时,机具作业后厢面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好,当输入秸秆量达2.7 kg/s时,秸秆覆盖作业均匀性系数可达90.8%,研究结果为稻茬田油菜直播秸秆覆盖还田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 张青松齐涛燕桓廖庆喜廖庆喜蔡家顺
- 关键词:油菜直播稻茬田田间试验
-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被引量:1
- 2024年
-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它利用玉米秸秆来覆盖田地,起到保水保肥、改良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等作用。该文设置了秸秆覆盖还田(RF)和秸秆不还田(CK)两种方式,探究不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高效利用秸秆还田资源、提升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RF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提升土壤肥力,玉米产量提高20.5%。因此,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利于指导农田管理、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此外,有效利用农作物的残余部分,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臧秀法李馨李世柱王海翔黄文明刘颖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秸秆覆盖
- 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整机
- 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整机,通过秸秆归行、覆盖浅压、深松浅旋和同步镇压的方式,解决现有秸秆覆盖条带耕整机不能适应小行距、秸秆前处理要求较高,容易出现拖堆现象,秸秆不能均匀覆盖,播种后出现大小苗等的问题。秸秆覆盖还田包括机...
- 敖曼关义新马驷骢李波宋立伟解宏图杨青魁
- 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电动耕整机
- 本发明涉及耕整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电动耕整机,包括耕整机本体、加强粉碎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耕整机本体的底部表面设置有车轮,所述连接装置使加强粉碎装置的连接装配更加的方便快捷,且便于对加强粉碎装置进行检修...
- 王家博 王广阔 鲁植雄 肖茂华 张海军 金文忻高菊玲刘永华
- 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4年
- 为促进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土壤固碳和玉米增产,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与秸秆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以CK(常规种植)、NFG(秸秆覆盖还田)、SFG(深松+秸秆覆盖还田)3种处理对土壤有机碳、不同粒径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深松与秸秆覆盖还田对半干旱区土壤碳组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试验中,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顺序均为SFG>NFG>CK。(2)<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0.250 mm和0.053~0.250 mm粒级,在0~10 cm土层,SFG、NFG处理土层>0.250 mm、<0.053 mm和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比对照CK提高10%以上。(3)在10~20 cm土层,SFG处理>0.250 mm粒级和NFG处理0.053~0.250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较为明显。(4)不同处理之间玉米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差异不显著,穗粒数和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SFG和NFG处理分别较CK产量提高了28.57%和15.10%。产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团聚体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高盼
- 关键词:深松秸秆覆盖还田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
-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和粉碎耕翻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 东北黑土地由于长期重用轻养,导致土壤肥力退化、作物生长发育受阻,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和粉碎深翻还田是当前东北地区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两种还田方式均会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
- 夏可欣
-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玉米产量
- 紫色土坡耕地优化施肥配合秸秆覆盖还田有效提高作物产量降低径流氮损失
- 2024年
- 【目的】紫色土坡耕地耕层浅薄,结构稳定性差,氮素流失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在典型紫色土区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优化施肥配合秸秆还田防治紫色土区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方法】2019—2021年在重庆市典型紫色土区坡耕地上进行田间试验,种植制度为高粱-油菜轮作。设置常规施肥(CK)、优化施肥(IFT)和优化施肥+秸秆覆盖还田(IFT+SMT)3个处理,调查了高粱、油菜产量及次降雨径流中的全氮(TN)、硝态氮(NO_(3)^(-)-N)和铵态氮(NH_(4)^(+)-N)含量。【结果】与CK处理相比,2019年IFT+SMT和IFT处理油菜产量显著增加了30.70%、26.34%,2020年分别增加了32.03%、27.48%(P<0.05)。大雨及以上等级降雨事件的径流量以及径流液中的TN、NO_(3)^(-)-N和NH_(4)^(+)-N浓度和流失量总体高于小雨、中雨。同样降雨条件下,IFT+SMT处理的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多低于CK和IFT处理。2019—2021年,IFT+SMT处理的NO_(3)^(-)-N平均浓度较CK处理均有所减少,但差异不显著。同一年份下,不同处理径流液间的TN、NO_(3)^(-)-N和NH_(4)^(+)-N的平均浓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同年份下仅有IFT+SMT处理的NH_(4)^(+)-N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021年NH_(4)^(+)-N浓度分别比2019和2020年降低了39.55%和49.70%(P<0.01)。与CK处理相比,2019年IFT+SMT处理的TN和NO_(3)^(-)-N年累积流失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0.19%和17.72%(P<0.05),2021年的TN、NO_(3)^(-)-N和NH_(4)^(+)-N年累积流失量分别显著降低了21.65%、19.12%和33.24%(P<0.01);然而,2020年IFT+SMT处理的TN、NO_(3)^(-)-N和NH_(4)^(+)-N年累积流失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39.56%、51.10%和40.42%(P<0.01)。IFT+SMT处理能有效减少NO_(3)^(-)-N流失。高粱、油菜产量均与径流量、NH_(4)^(+)-N年累积流失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优化施肥+秸秆覆盖还田处理的径流系数、全氮和NO_(3)^(-)-N浓度及流失量均有降低,尤其对NO_(3)^(-)-N流
- 徐婷李清藐张高宁冯梦蝶何丙辉李天阳
- 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氮流失长期施肥作物产量
- 秸秆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对黄土旱塬土壤磷素组分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对黄土旱塬土壤磷素组分及碱性磷酸酶pho D基因的影响,本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境内的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为研究平台,设置无秸秆覆盖(CK)、每年7、8、9月高量秸秆覆盖(St_(90))、全生育期低量秸秆覆盖(S_(45))、全生育期高量秸秆覆盖(S_(90))4个处理,探讨不同秸秆覆盖模式下0~20 cm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磷素、有机磷组分、无机磷组分、碱性磷酸酶pho D基因拷贝数量特征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同覆盖时间下,全磷(TP)、速效磷(AP)、无机磷、Ca_(2)-P、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含量均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Ca_(10)-P是主要的无机磷组分,占比66.03%~72.34%,MLOP是主要的有机磷组分,占比70.70%~78.23%;秸秆覆盖使无机磷中的有效磷源Ca_(2)-P在无机磷中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其他组分占比以及有机磷各组分占比并无显著变化。播种前后的短期覆盖相比于全年长期覆盖更有利于微生物的代谢,从而加快土壤有机磷的合成。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土壤无机磷含量为985.33~1043.33 mg·kg^(-1),显著大于有机磷。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全碳(TC)、有机碳(SOC)、含水率(SWC)与MLOP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高稳性有机磷(HSOP)呈正相关关系,Ca_(2)-P与SWC、SOC、pH、TP呈正相关关系,Ca_(10)-P与pH、NH_(4)^(+)-N呈正相关关系。秸秆覆盖可以提高碱性磷酸酶pho D基因拷贝数,但全生育期覆盖与高量秸秆覆盖的叠加作用,对碱性磷酸酶pho D基因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秸秆覆盖可显著改变有机磷各组分含量,全生育期高量秸秆覆盖显著增加无机磷有效组分Ca_(2)-P含量,土壤有机磷与无机磷组分含量变化受土壤TC和pH的影响最大。
- 李千雪李春越张文婷窦祥祥薛英龙寇钊阳王益党廷辉
- 关键词:黄土旱塬农田生态系统秸秆覆盖磷酸酶基因
-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后条耕技术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模式是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常规的精耕细作进行紧密结合,其能够破解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的相关技术难题。在沈北新区的试验地选用旋耕混埋式条耕机来开展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试验研究,以期为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在东北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班春华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机具秸秆还田
相关作者
- 高盼

- 作品数:105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玉米 秸秆还田 半干旱区 半干旱地区 深松
- 关义新

- 作品数:82被引量:1,529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玉米 秸秆 条带 秸秆覆盖 整地机
- 敖曼

- 作品数:37被引量:7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研究主题:秸秆 条带 秸秆覆盖 整地机 玉米
- 朱钟麟

- 作品数:67被引量:97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秸秆还田 免耕 节水农业 秸秆覆盖 坡耕地
- 廖庆喜

- 作品数:826被引量:2,808H指数:34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 研究主题:油菜 排种器 排种 直播机 气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