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篇“ 稻蛀茎夜蛾“的相关文章
甘蔗生长中后期夜蛾孔垂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2018年
2013年-2015年我们调查了甘蔗生长中后期夜蛾为害形成的孔,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孔在蔗上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孔在蔗上的垂直分布呈现单峰型分布特征,分布于蔗14节以下。孔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在蔗上呈聚集分布。应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一定允许误差和一定种群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罗志明尹炯黄应昆李文凤单红丽王晓燕张荣跃仓晓燕
关键词:甘蔗稻蛀茎夜蛾抽样技术
河南北部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初报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昆虫分布及越冬地域也在发生变化。夜蛾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越冬北限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不过北纬34°线,近年发现该虫在更北的黄淮海夏玉米-小麦轮作种植区新乡市(北纬35°)发生为害,为该种植模式下发生的新害虫。为了准确监测,科学、有效地制定该害虫的防治对策,本研究对河南北部地区夜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夜蛾可以在小麦-玉米轮作的条件下顺利完成生活史,其中在河南新乡该虫为害穗期玉米并顺利越冬的事实是首次报道。应用灯光监测并结合田间幼虫调查发现,当地夜蛾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幼虫化蛹后在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在小麦或早春玉米上产卵,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玉米和小麦,6月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飞往夏玉米田内产卵,幼虫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第2代幼虫化蛹后于8月初开始羽化形成第2代成虫,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主要钻夏玉米穗和秆,9月下旬幼虫陆续沿秆钻入玉米残桩基部越冬。综合调查结果,绘制了河南北部地区夜蛾的年生活史表。
黄建荣黄博李国平田彩红封洪强
关键词:稻蛀茎夜蛾玉米种群动态生活史
诱杀植物香根草对夜蛾幼虫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香根草能够有效诱集水害虫夜蛾Sesamia inferens雌成虫在其上产卵,但孵化出的幼虫在香根草上不能完成生活史。为了初步明确香根草对夜蛾幼虫生理生化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分析测定了取食香根草后夜蛾幼虫体内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取食水的幼虫相比,取食香根草后幼虫解毒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和AChE活性显著提高。其他两种解毒酶,羧酸酯酶CarE和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取食香根草后,4龄幼虫GSTs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的2.1倍;2龄幼虫AChE比活力约为取食水的2.9倍。本研究结果表明香根草可能存在某些有毒活性物质或者次生代谢物质,诱导了夜蛾体内GSTs和AChE的活性,这可能是夜蛾取食香根草后的应急防御机制之一。此研究结果为深入阐明香根草在生理、生化水平上对夜蛾幼虫的影响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以香根草为基础的夜蛾绿色防控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鲁艳辉梁齐郑许松王国荣吕仲贤
关键词:稻蛀茎夜蛾香根草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
夜蛾高致病性球孢白僵菌菌株筛选被引量:2
2015年
夜蛾Sesamia inferens是南方区的重要害虫,为了寻找针对该虫的生物防治措施,本研究从水田越冬夜蛾的僵虫中分离获得了10株培养性状较好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室内研究了这10株菌株对夜蛾的致病力,筛选出了高致病力菌株SI027。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I027处理夜蛾3龄幼虫后10 d的LC50为5.28×105孢子/m L。在1×106、1×107和1×108孢子/m L浓度的菌液处理下,夜蛾3龄幼虫的LT50分别为7.26 d、4.65 d和3.38 d。
胡本进徐丽娜胡飞周子燕李昌春
关键词:球孢白僵菌稻蛀茎夜蛾致病力菌株筛选
河南北部夜蛾为害夏玉米苗初报被引量:2
2015年
在河南省新乡市发现夏玉米苗受夜蛾为害,本文首次报道了该虫在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及对夏玉米苗的为害,并简要描述其为害特点以及生活习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夏玉米区耕作制度下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提供重要基础。
黄建荣封洪强
关键词:稻蛀茎夜蛾夏玉米为害
香蒲新害虫夜蛾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香蒲(Typha orientalis)是一种优良的水生观赏植物。2008年首次在香蒲上发现一种钻心虫———夜蛾(Sesamia inferens)。该虫钻香蒲秆,造成枯心、无法抽穗,严重影响香蒲的观赏价值。室外观察和室内饲养结果表明,夜蛾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香蒲秆内越冬,次年4月上旬老熟幼虫化蛹羽化。越冬代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第一代发生期为6月中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第三代发生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初步研究了香蒲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情况,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欧克芳董立坤熊育剑刘念
关键词:香蒲稻蛀茎夜蛾生物学特性
两种水害虫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20年
精氨酸激酶(AK, EC 2.7.3.3)是昆虫体内唯一的磷酸原激酶,参与能量代谢。为探究AK基因的作用,本文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cDNA文库及RACE技术,分别从两种重要的水害虫夜蛾Sesamia inferens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中克隆获得了AK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AK基因分别命名为SinAK(夜蛾,GenBank登录号:MK559476)和CsuAK(二化螟,MK559475),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 065 bp,编码35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0.0 kDa,等电点为5.88。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inAK、CsuAK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AK典型的功能位点保守序列:底物识别域S62G63V64-Y67和酶活性中心序列CP(S/T)N(I/L)GT。氨基酸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SinAK与甜菜夜蛾、草地贪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同源性最高,达95%以上,而CsuAK与印度谷螟、亚洲玉米螟的进化关系较近,同源性在95%左右。SinAK、CsuAK与其他昆虫AK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高于80%,而与部分脊椎动物起同样作用的肌酸激酶(CK)的同源性低于40%,说明AK基因的功能是高度保守的,且与脊椎动物CK同源性很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inAK和CsuAK的功能以及开发以AK基因为靶标的、对高等动物安全的害虫防治新技术奠定基础。
鲁艳辉郑许松田俊策白琪吕仲贤
关键词:稻蛀茎夜蛾二化螟克隆
农业结构调整后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防治策略
2001年
吴家全
关键词:大螟稻蛀茎夜蛾棉铃实夜蛾红铃虫棉花枯萎病农业结构调整
大螟(Sesamia grisescens)为害甘蔗其品质和产量的变化
1998年
甘蔗梢部螟虫(Sesamiagrisescens大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PNG)拉穆蔗区的一个为害严重的甘蔗害虫。幼虫为害顶端分生组织,估计每1%的害率将造成0.36吨/公顷的蔗减产。蔗顶部苗腐病(Fusariumspp.)腐烂真菌的入侵使损失进一步扩大。当幼虫钻洞为害扩展到蔗的节间,每1%的节间虫口率就造成0.15%的蔗糖损失。蔗顶部幼嫩节间的受害损失比基部较老的节间的损失要高。幼虫钻洞的结果造成节间纤维分、葡萄糖、果糖含量增加,葡萄糖与果糖的比率下降,表明葡萄糖被受害组织或被入侵的微生物优先利用。受害节间以密三糖的含量增加为特征,而非受害蔗密三糖的含量非常低。
D.Eastwood
关键词:大螟稻蛀茎夜蛾水稻害虫螟害糖料作物甘蔗
海南崖县冬季农虫动态考察
1985年
冬至到立春前后,在南岭以北地区,各种农虫多已蛰伏休眠,野外基本上看不到它们的踪迹,地近我国南疆的海南崖县,情况又是怎样呢?1982及1983年冬间,我们曾到该地进行了较细致的调查,并访问请教有关专业同志,其目的是想将农业昆虫在冬季的生态适应及一些迁飞性农虫早期虫源的来龙去脉,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期间,崖县的气温一般均不低于15℃,多数日在18—24℃间,田间各种作物照常生长发育,因此。
章士美江永成胡梅操
关键词:台湾稻螟大螟稻蛀茎夜蛾虫态甘蔗绵蚜杂食性害虫

相关作者

郑许松
作品数:348被引量:1,849H指数:24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二化螟 褐飞虱 稻纵卷叶螟 水稻 茭白
鲁艳辉
作品数:112被引量:454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二化螟 引诱剂 活性 种群发生 稻纵卷叶螟
封洪强
作品数:159被引量:621H指数:15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绿盲蝽 人工饲料 中黑盲蝽 昆虫 盲蝽
吕仲贤
作品数:419被引量:2,157H指数:26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二化螟 褐飞虱 稻纵卷叶螟 水稻 天敌
黄建荣
作品数:81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人工饲料 蠼螋 昆虫 桃蛀螟 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