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46篇“ 稿本“的相关文章
- 王昶《西崦山人词话》稿本研究
- 2025年
- 现藏上海图书馆的王昶《西崦山人词话》稿本,是王昶现存的唯一一部词话作品。该词话是王氏的“少壮之作”,经过王氏此后的删改和增补。从整体而言,这部词话多阐发佚事,少宣扬理论。其论述明词的部分,具有明显的词人小传性质,其文字也多为此后编纂的《明词综》所扬弃;论述清词的部分,涉及人物广泛,体现出王昶对前期浙西词派理论的遵循。
- 马天颖
- 关键词:稿本浙西词派
- 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稿本考述
- 2025年
- 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在《史记》校勘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浙江图书馆现藏两部《札记》的稿本,皆为张文虎手迹,朱墨杂沓。在厘清原书错配问题的基础上,可从稿本中分析出初撰本、初誊本、誊清本等张氏校勘过程中多个阶段的文本。这些稿本作为《札记》成书的直接见证者,反映了《札记》成书过程中的修订细节,以及撰者张文虎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稿本中有刻本《札记》及其他著述所未见的《前言》《谨拟章程》《校刊史记三家注凡例》,对研究金陵书局的刻书流程及规范、《舒艺室随笔》与《札记》的关系、张文虎的校勘理念等问题均有一定裨益。
- 林才伟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倪文贞公诗文稿》稿本述略
- 2025年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倪文贞公诗文稿》稿本保留了大量倪元璐诗文的修改信息,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其经由石韫玉、梁鼎芬、江天铎、于省吾等多人递藏,后经重新裱装,惜遗阙两开。该诗文稿成书于崇祯十一年(一六三八)至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之间,批注者为倪氏弟子唐九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有部分誊抄本《忆草》,系日人长尾甲购自绍兴陈氏留古斋,可与此诗文稿进行对照。《倪文贞公诗文稿》的存世具有重要意义,应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 倪七一丁少帅
- 关键词:倪元璐黄道周
-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撰作考论——兼谈关西大学内藤文库藏稿本的性质
- 2025年
- 1915年,王国维首次在卜辞中发现王亥,随后与罗振玉、内藤湖南频繁交流殷先公先王的问题。罗振玉在季、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等先公的考证,“父某、祖某、兄某”辞例的解释,以及推测《史记》《世本》记载可靠等方面,都对王国维有直接启示。1916年7月,内藤湖南发表《王亥》一文,促使王国维开始撰写《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1917年3月,王国维在写定《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第二稿后,将此稿寄给罗振玉,并由罗振玉转呈内藤湖南,稿件今存于关西大学内藤文库。中日学界关于殷先公先王的交流过程,体现出曲折错综、共生互动的近代东亚学术环流。
- 尹伟杰
- 关键词:罗振玉内藤湖南
- 正定王氏未刊稿本述略
- 2024年
- 清同治年间,河北正定王氏的一支迁居江苏泰州,数代繁衍,人才辈出,儒佛兼修,无论在正定还是泰州皆为名门望族。泰州市图书馆藏有一批撰述于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的正定王氏家族文献,其中多为未公开之稿本。王氏著述刻印流传至今仅四种四册,极为稀少,因此未刊稿显得尤为珍贵。它们不仅是研究正定王氏家族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考察晚清北方移民家族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史料,值得关注和探讨。
- 颜萍
- 陈法《塞外纪程》稿本发现及史料价值
- 2024年
- 《塞外纪程》为清初贵州学者陈法往返军台时所撰,现有民国凌氏刻本和黔南丛书影印本刊行,尚有稿本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塞外纪程》稿本记录了陈法往返军台时的主要行程经历,内容包括其时之军台生活及沿途所见之山川地貌、村落布局、道路交通、耕种习惯、商业贸易以及风土人情等,是研究清初军台地方有关情况及清代军台效力政策的重要史料。鉴于稿本与刻本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笔者查阅相关史料并将其进行比对,以期对《塞外纪程》稿本的流传脉络、版本变化、文献价值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 张丙武闫平凡
- 关键词:稿本刻本
- 稿本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与限度
- 2024年
- 重视又不过分迷信稿本“未刊”和“一手”状态所体现的事实,基于稿本作为文献具有“事”“义”多重性的一般性质,借此初步讨论稿本在学术研究中的价值与限度。稿本普遍的直露心声,并不能排除部分稿本作者有意借此制造秘不示人之下故作姿态的“真诚”。即使稿本所记是直吐心声,同样有认识的真、以为的真、实际的真之间的联系与分别。结合事实的复杂性,要求研究者至少具备以不同文献之后作者的视角随时因境移步换行,以见历史中的人事、思想、艺文的能力。故善用稿本者,必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包含稿本在内的各类文献,适得其所、各安其位地分别安置相关事实及其层面,据“文”述“事”见“义”,三者融会一体,充分体现稿本在学术研究中的恰当价值。
- 於梅舫
- 关键词:稿本
- 新見南圖稿本《詞律要宗》
- 2024年
- 傅宇斌先生《現代詞學的建立》一書中對王兆鵬、鲍恒、江合友三家未收録的詞律文獻進行概述,其中有南京圖書館藏王祖畲手選《詞律要宗》一書。作爲晚清著名的太倉學者,王祖畲在學術上以史學、理學見長,但其人亦涉獵詞學研究,手選《詞律要宗》[一]是其唯一一部詞學論著。整理並研究此作,是對詞體聲律文獻的重要補充。
- 劉暢
- 关键词:稿本
- 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六书汇编》考论
- 2024年
- 《六书汇编》为乾嘉学者顾璜纂辑的一部具有特殊价值的文字学著作,因其为稿本,且无其他抄本,故而学界对是书的研究几近空白。顾璜之生平,载籍罕觏,大致活动于乾嘉之际。《汇编》基于前人著述,对文字形体、结构、职用,以及沟通字际关系、阐释文字孳乳、辨析同义词、论述双音词等层面皆着力颇多,较为系统全面。辑录大量古文、金石文字及前人字书中的形体,摭取前人以之考释字义、分析六书的材料,糅合几类著述之优长以成是书。该书追求实用性、系统性,旁搜远绍,博观约取,然亦不免甄别不精、因循守旧等弊端。
- 杨清义
- 关键词:稿本
- 论稿本《明史·文苑传》的明代文学史建构
- 2024年
- 《明史·文苑传》现存拟稿、统稿、定稿三个阶段的稿本。拟稿阶段因便于编纂而产生的文人组合,经万斯同统稿后,转化为具有文学史意义的作家群。统稿阶段,从万斯同、熊赐履到王鸿绪,统稿者所处文学环境由反对七子转换为承接七子。熊赐履本《文苑传序》秉持世变论,王鸿绪本《传序》改用辨体论。定稿阶段,张廷玉沿用王鸿绪本史稿,使得《明史》在正史中独树一帜,拥有纯粹以辨体论扬椎文学源流的《文苑传序》。汪由敦编订《文苑传》,将个人识见融入官方书写中。在明代文学史书写方面,定稿阶段的明史馆臣及四库馆臣皆采取不同程度的“去钱谦益化”举措。拓展稿本内涵,还原《明史·文苑传》改弦易辙的路径,有助于重塑明代文学史格局。
- 何振
- 关键词:明代文学文学史建构稿本
相关作者
- 周慧惠

- 作品数:18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一阁博物馆
- 研究主题:稿本 叙录 考述 编纂 清代
- 周亚平

- 作品数:28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传记文献 稿本 词作 书札 湘女
- 吕芳文

- 作品数:24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传记文献 稿本 词作 书札 手迹
- 刘云

- 作品数:13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一阁博物馆
- 研究主题:稿本 纂修 提要 出版 博物馆藏
- 孔祥吉

- 作品数:61被引量:216H指数:9
- 供职机构:哈佛大学
- 研究主题:张之洞 日记 光绪帝 甲午战争 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