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8篇“ 空间结构演化“的相关文章
多尺度覆岩空间结构演化与灾害响应仿真试验系统及工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多尺度覆岩空间结构演化与灾害响应仿真试验系统及工作方法,涉及矿井开采模拟技术领域。包括加载试验主机、液压站、配电柜和工控机,加载试验主机包括底座、主机架、顶部加载单元一、顶部加载单元二、底部开挖单元、缓冲释能...
张广超尹茂胜陈连军张照允吕凯刘光彤陈书盟雷腾刘宇航陈通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和路径——基于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被引量:2
2024年
基于2001—2019年LandScan全球人口地理栅格数据库,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识别城市市域和主城区,综合考虑次中心人口、面积、距主中心的距离以及城市的尺度效应,从市域和主城区两个层面探讨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集聚程度与多中心程度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9年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总体呈现市域、主城区及主城区中心之间三重集聚而市域中心之间分散的演化特征,但不同规模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大部分人口在100万以内的规模较小城市仍处于市域、主城区和主城区中心人口三重集聚阶段,而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规模较大城市已出现人口空间分布分散化趋势;研究期内中国约2/3城市表现为从较低集聚程度或多中心程度向较高集聚程度和多中心程度演化,尤其是人口规模发生显著跃迁的城市具有强烈的该类型演化倾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应尊重不同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与分散规律,规模较小城市资源配置应更集中高效,而规模较大城市应考虑多中心化的资源配置模式。
袁超君乔艺波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
“一带一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带一部”相关区域旅游业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发展区域旅游产业已刻不容缓。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研究。本文以“一带一部”相关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5A级景区、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
王亚莉
关键词: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多尺度覆岩空间结构演化与灾害响应仿真试验系统及工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多尺度覆岩空间结构演化与灾害响应仿真试验系统及工作方法,涉及矿井开采模拟技术领域。包括加载试验主机、液压站、配电柜和工控机,加载试验主机包括底座、主机架、顶部加载单元一、顶部加载单元二、底部开挖单元、缓冲释能...
张广超尹茂胜陈连军张照允吕凯刘光彤陈书盟雷腾刘宇航陈通
中国医药产品对外贸易空间结构演化与影响因素
2024年
医药产品是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国际产业链重塑和新冠病毒感染等突发事件的交织影响下,医药产品发展和对外贸易合作面临愈加严重的挑战。通过中国医药产品对外贸易数据,利用贸易互补指数和面板回归模型,研究2001—2021年中国医药产品对外贸易结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外贸易规模“起步低,增长快”,贸易逆差不断增大,抗生素最具有比较优势,激素类最具有比较劣势;在空间格局上,中国进口高度依赖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向欧美稳步拓展的同时也向发展中国家(地区)不断辐散;在影响机制上,贸易国国内生产总值、创新投入和产出、老龄化与多维邻近性和中国医药产品贸易呈正相关,地区稳定程度与之呈负相关,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不显著。最后从贸易市场的角度对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王煜群夏启繁
关键词:医药对外贸易影响因素
青岛灵山湾生态型城市旅游综合体空间结构演化及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以青岛灵山湾为例,结合空间句法和GIS工具,从空间拓扑维度剖析Eco-UTC空间结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灵山湾Eco-UTC空间结构呈现由内陆局限发育向海滨有序延伸的演化特征,经历了“指状生长、轴向扩张、集中整合”的演变过程,从旅游人地关系视角看,该规律形成源于资源、行政、经济和市场等因素的合力驱动,本质上则是作为地理要素的城市空间在转型发展导向下,通过资源、经济、市场和行政等媒介要素,对作为人类经济活动表征体的Eco-UTC定向作用,以及Eco-UTC通过空间重构对外部环境变化积极适应的结果。精准引导各影响要素合理流动与高效配置,则是推进Eco-UTC空间集约增长和城市休闲活力倍增的有效路径。
李维维王圆圆周恒马晓龙王甫园
关键词:空间句法
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演化规律与理论模型
2024年
作为沿海轴线和沿江轴线交汇枢纽地域的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演化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典型性特征,对其演化规律与理论模型的提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按照核心边缘结构理论,长江三角洲可分为以太湖流域为主体的核心区和其余的边缘区,但由于位居江海之交,故边缘区中发展出了门户区,从而形成了核心区与门户区构成的空间结构类型。其中,核心区在早期以苏州为中心城市,在古代就形成了非常完善的5级中心地结构;在不同时期,门户区一直在发生变化,分别形成了古代以扬州为核心的运河门户群、近代以上海为核心的近海门户群和当代以宁波为核心的远洋门户群,所对应的通航等级分别为500 t、10000 t和200000 t。由此,在现有中心地理论和海港空间结构理论之外,长江三角洲的空间结构演化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演化模式,即中心地与港口门户的融合演化模式:早期是核心区空间结构的内生型演化,符合克氏六边形结构规律;进入近代以后,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类型的演化就不再是中心地主导型,而是转换成为门户主导型,且k=3市场原则走向了k=4交通原则。这样,对于中心地学说的过程性检验、城市中心性与门户性的功能属性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理论模式提炼,长江三角洲提供了全球最佳的实证检验与示范案例。
陆玉麒
关键词:空间结构长江三角洲
川西高原地区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空间发展模式
肖潇
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基于撤县设区的视角
2024年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紧凑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6年全国范围内演进的撤县设区数据,深入考察了撤县设区带来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效应的研究发现:(1)撤县设区促使了城市空间形态松散化和内部低密度发展,该结论在考虑多种指标、方法以及政策滞后效应之后仍成立。(2)撤县设区政策对东部城市的空间结构松散化影响更强,且不利于其发挥中心集聚优势;相比于建设规制较弱的城市,规制较强的城市受到撤县设区对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影响更为显著。(3)进一步研究表明,自主选择型撤县设区对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而顺应融入型撤县设区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空间结构趋于紧凑化。
刘修岩余雪微王峤
关键词:行政区划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撤县设区
“人口-产业”匹配视角下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优化策略——以上海市为例
2024年
多中心是大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思路,一般通过积极的人口布局优化政策、产业布局优化政策来实现。基于上海案例,使用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探索2010-2020年间在人口、产业布局优化政策导向下上海市常住人口和就业岗位的空间分布变化,从数量匹配、类型匹配两个维度量化认识人口-产业匹配特征,并通过向心通勤变化揭示了人口-产业匹配特征对市域空间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的人口布局优化政策、产业布局优化政策均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全市层面出现一定程度的人口-产业数量失配和类型失配现象。这导致了要素流动视角下市域空间结构更趋于单中心极化,与“多中心”发展目标相悖。最后提出大城市制定人口布局优化和产业布局优化政策时必须考虑两者协同,人口-产业匹配有助于实现多中心空间结构
林诗佳钮心毅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常住人口就业岗位

相关作者

朱舜
作品数:54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空间结构 城市群 长三角 经济腹地 县域经济
谢双玉
作品数:92被引量:1,133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旅游 空间结构 旅游经济 长江经济带
刘大均
作品数:38被引量:1,098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空间结构 影响因素 旅游流 武汉城市圈 旅游业
邓文胜
作品数:49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GIS 基于GIS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 证据理论
韩彬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空间结构演化 创新型国家 创新能力评价 产业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