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篇“ 空间诱变效应“的相关文章
紫羊茅种子的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通过新一代载人飞船搭载紫羊茅种子,返回舱在轨飞行67h,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试验基地对空间诱变SP1代单株苗期的生长变化及种熟期的农艺性状等进行测定,同时结合其SP2代苗期在生理生化与分子水平上的变异,对初选的突变体进行了...
胡洁
关键词:空间诱变紫羊茅表型性状光合生理特性SSR分子标记
3个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3个甜玉米自交系1132、RC1及1022为基础材料,2006年经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进行3季种植观察,各发现1个突变株,其中,1132变异株茎节间变短、植株矮化、果穗变粗;RC1变异株株高和穗长增加、单穗重显著增加;1022变异株茎节间距明显增加、株高和穗位变高、果穗变大变粗、雄穗分枝减少。对3个变异株连续6代自交和穗选,获18个稳定变异系。以18个变异系及相应对照为被测系,骨干系HZ3、265OR1、N16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变异系产量及相关性状、株高及穗位高等进行配合力分析和自身表现评价,结果表明,5个变异系在自身性状表现及重要性状配合力上均表现优良,具有较大育种潜力。
李高科胡建广郑锦荣刘建华文天祥
关键词:甜玉米骨干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配合力
水稻恢复系R225和保持系特B空间诱变效应探讨
2013年
通过搭载返回式卫星将水稻恢复系材料R225和特B种子送入太空,在多种特殊综合因素作用下诱发变异;调察SP0、SP1、SP2、SP3、SP4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SSR标记分析。空间诱变后代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得到提高或改善,PCR检测太空诱变后代与留地原种DNA扩增条带存在差别。水稻恢复系材料R225和保持系材料特B发生了空间诱变,为海南水稻选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唐清杰林尤珍严小微韩义胜孟卫东
关键词:水稻恢复系保持系空间诱变
香稻两用核不育系琼香-1S空间诱变效应分析
2013年
为了改变香稻两用核不育系琼香-1S不抗白叶枯病的缺点,通过搭载返回式卫星将琼香-1S种子送入太空,在多种特殊综合因素作用下诱发突变。调查SP0、SP1、SP2、SP3和SP4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不同SSR引物进行分子水平检测,检测到11份太空诱变后代(SP4代)与留地原种琼香-1S的DNA扩增条带存在差别,说明香稻两用核不育系琼香-1S发生了变异。并对琼香-1S及其变异后代(SP4代)进行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筛选出免疫、高抗、抗白叶枯病的不育材料,对于更好地选育优质抗病水稻新组合具有较大实际生产意义。
唐清杰严小微林尤珍陈建晓韩义胜王效宁孟卫东
关键词:香稻核不育系空间诱变白叶枯病
水稻三系保持系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本文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水稻三系保持系沪早B, Y华农B的干种子开展空间诱变效应研究。考察了空间环境对两材料的SP1代生理损伤以及SP1, SP2, SP3代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恢保关系的诱变效应
刘永柱许立超王慧郭涛张建匡陈志强
关键词:水稻空间诱变效应
文献传递
特种稻海丰糯空间诱变效应分析
2012年
通过搭载返回式卫星将特种稻海丰糯种子送入太空,在多种特殊综合因素作用下,诱发变异。调查了SP0、SP1、SP2、SP3、SP4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不同SSR引物PCR检测到太空诱变后代与留地原种的DNA扩增条带存在差别,对变异后代和原种进行外观米质分析,后代各项指标均得到提高或改善,为探索水稻选育新途径提供依据。
唐清杰严小微陈建晓徐靖孟卫东
关键词:特种稻空间诱变
水稻三系保持系空间诱变效应研究
<正>利用'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水稻三系保持系沪旱B、Y华农B的干种子开展空间诱变效应研究。考察了空间环境对两材料的SP1代生理损伤以及SP1、SP2、SP3代主要农艺经济性状、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恢保关系的诱变效应,得到...
刘永柱许立超王慧郭涛张建国陈志强
文献传递
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甜玉米自交系"日超"经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进行3造的种植观察,发现1个突变株,其株高明显增加、穗位变高、果穗变大变粗、花粉量变大,而株叶形态、果穗形状、籽粒色泽、食用品质等其他性状保持稳定,对该变异株连续5代自交和穗选,获10个变异系。以10个变异系为被测系,4个甜玉米骨干系HZ3、265OR1、N16及C5-1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变异系产量及相关性状、株高及穗位高等进行配合力分析和自身表现评价,结果发现:717、725、726及730 4个变异系具有较好的产量及相关性状配合力,且自身表现出生长势强、食用品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从其所配组合中筛选出730×N16、717×C5-1两个苗头组合,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 238、1 072 kg,食用品质评分分别为90.2和88.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种粤甜16号。
李高科胡建广郑锦荣刘建华
关键词:甜玉米空间诱变效应育种潜力
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分析
米自交系&quot;日超&quot;经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进行3造的种植观察,发现1个突变株,其株高明显增加、穗位变高、果穗变大变粗、花粉量变大,而株叶形态、果穗形状、籽粒色泽、食用品质等其他性状保持稳定,对该变异株...
李高科胡建广郑锦荣刘建华
关键词:甜玉米自交系良种选育诱变效应
茄子空间诱变效应及其AFLP分析
2010年
为了研究茄子空间诱变效果,比较空间诱变系与原始对照间的分子水平差异,揭示空间诱变的分子效应,对3个不同茄子原始自交系(K_1、L_1、M_1)及其对应空间诱变系(K_2、L_2、M_2)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与原始自交系相比,3个空间诱变系的生育期、株型、果形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发生变化的性状是平均单果重和种子千粒重。诱变系M_2的平均单果重比其对照增加16.82%,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有降低趋势,其中L_2比L_2显著降低了10.24%。48对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在6个自交系和诱变系间扩增得到40条可以揭示诱变系与原始自交系间多态性的条带;部分目标片段测序结果经BLAST分析表明与已报道的高频突变相关DNA区域或蛋白同源性很高。可见,空间诱变技术能够引起茄子的遗传变异,而且这种变异是以DNA水平的变异为基础的。
孙保娟黎振兴罗少波李植良李艳艳
关键词:茄子空间诱变AFLP标记

相关作者

李永辉
作品数:32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空间诱变 培矮64S 耐热性 置换系 空间诱变效应
郑锦荣
作品数:206被引量:889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甜玉米 选育 番茄 樱桃番茄 辣椒
朱满山
作品数:95被引量:583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选育 杂交水稻 水稻 杂交稻 抗稻瘟病
王丰
作品数:240被引量:1,440H指数:21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水稻 选育 杂交水稻 杂交稻 不育系
廖亦龙
作品数:121被引量:656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选育 水稻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杂交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