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15篇“ 端粒酶逆转录酶“的相关文章
端粒酶逆转录酶
本发明涉及新的端粒酶核酸和氨基酸。特别是,本发明涉及编码包括Euplotes aediculatus的123千道尔顿和43千道尔顿端粒酶蛋白质亚单位的各种端粒酶蛋白质亚单位和基序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和来自裂殖酵母、酵母序...
托马斯·R·切赫约阿希姆·林纳托鲁·纳卡穆拉卡伦·B·查普曼格雷格·B·莫林卡尔文·B·哈利威廉·H·安德鲁斯
文献传递
一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体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hTERT核心启动子上的KLF结合位点CACCC突变为CAATC,可显著抑制hTERT启动子活性,并且能够抑制...
栾芳刘斌徐艳秋
端粒酶逆转录酶在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中的进展
2025年
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致瘤因子,其过表达可导致体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而趋向肿瘤细胞转化。hTERT的激活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预后均有重要影响;基于hTERT-mRNA的液体活检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查方式,在实时监测肿瘤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hTER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及表达情况,可能为NSCLC的筛查、病情监测及综合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李豫琦李琪
关键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非小细胞肺癌端粒端粒酶
一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突变体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hTERT核心启动子上的KLF结合位点CACCC突变为CAATC,可显著抑制hTERT启动子活性,并且能够抑制...
栾芳 刘斌 徐艳秋
用于肾纤维化的端粒酶逆转录酶治疗及其非人动物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和预防与端粒长度短相关的病况、特别是肾纤维化的组合物和方法。
M·A·布拉斯科 S·萨拉斯瓦蒂 P·马丁内斯
毛竹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PeTERT)生物信息学鉴定及表达分析
2024年
端粒酶(Telomerase)主要通过合成端粒DNA使得端粒延长,以维持端粒的完整性,而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是端粒酶的核心组分。目前关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毛竹PeTERT基因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对PeTERT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qPCR技术检测毛竹PeTERT在不同组织及外源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处理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毛竹基因组中鉴定到PeTERT基因序列,CDS序列全长3789 bp,PeTERT含有1262个氨基酸,等电点为9.45,相对分子质量为143.74 kD,含有TRBD和RT保守结构域,二级和三级结构具有TERT的基本特征;PeTERT启动子序列包含多个响应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元件;PeTERT在细胞分裂能力强的毛竹愈伤组织中表达量为幼苗根、茎、叶的2.5~5倍;外源激素ABA、MeJA、GA_(3)、SA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毛竹幼苗PeTERT的表达,同时PeTERT可响应低温(4℃)、高温(42℃)、高盐(200 mmol/L)、干旱(20%PEG-6000)等多种境条件,表明毛竹PeTERT具有非端粒功能,研究结果为探讨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董琦石伟佳康兰李哲卢存福陈玉珍
关键词:毛竹端粒酶逆转录酶生物信息学非生物胁迫
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siRNA抑制兔早期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靶向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小干扰RNA(siRNA)对兔眼白内障术后早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只新西兰大白兔(40眼)纳入研究,采用自身对照法,分为2组:右眼为靶向TERT基因siRNA重组腺病毒TERT-siRNA-Adv组(实验组),左眼为阴性对照重组腺病毒Adv组(对照组),每组20眼;均实施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术后前房内分别注入0.1 mL滴度为10^(9) PFU/mL的TERT-siRNA-Adv和阴性对照腺病毒;术后第1天、1周、2周、4周观察眼压、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及后发性白内障(PCO)分级情况,术后4周对术眼各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及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后囊膜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后囊膜混浊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术后早期存在轻度眼压升高以及眼前节炎症反应(角膜水肿、前房闪辉),但于术后1周恢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后囊膜细胞内α-SM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实验组后囊膜下少量成纤维细胞增殖,对照组后囊膜下多层成纤维细胞增殖,囊膜结构紊乱;2组角膜、虹膜各层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靶向TERT基因siRNA可有效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以及兔早期PCO的发生,且对眼前段各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
张翔翔何娜何佳玲吕志刚
关键词:后囊膜混浊端粒酶逆转录酶角膜水肿
原发性肺腺癌患者外周血端粒酶逆转录酶阳性白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
2024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活性的外周血白细胞亚群检测方法,以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增殖潜能。方法:改造的重组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hTERTp-eGFP)能够特异性地在TERT启动子高转录活性的白细胞中复制,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通过观察绿色荧光识别具有高增殖潜力的TERT阳性白细胞,评估机体的免疫增殖潜能。分别将100、500、1 000个经HSV1-hTERTp-eGFP病毒感染24 h后的Jurkat阳性细胞,加入到未经病毒感染的2.5×106个外周血白细胞中,作为模拟样品进行检测,设置3个平行组,并对阳性细胞的回收率、重复性、线性回归系数等指标进行检验。同时,采集5例良性肺结节患者外周血,设置3个平行组,检测每组1 mL外周血中的TERT阳性白细胞比例,通过计算组内变异系数评估外周血样本检测技术的可靠性。此外,利用本检测技术,对80例良性肺结节患者及80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外周血TERT阳性白细胞百分比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Jurkat细胞系能够被HSV1-hTERTp-eGFP病毒感染并启动GFP的表达,可以作为模拟样本进行技术验证。100、500、1 000个Jurkat细胞的模拟样品平均检出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0.3、448.2、920.6个,回收率分别为80.3%、89.6%和92.1%;3次重复实验的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1.3%、7.2%、4.4%,而3个平行实验组内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5例良性肺结节患者外周血TERT阳性细胞百分比的组内变异系数也均在10%以内。说明本检测技术准确度高,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80例良性肺结节患者中,随着年龄的增长,TERT阳性白细胞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r=-0.61;P<0.01)。与良性肺结节患者对照组相比,早期肺腺癌患者的TERT阳性白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与非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相比,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TERT阳性白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结论:肺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存在免疫细胞增殖�
谢佩佩张颀张小利万朵张文程书钧张开泰
关键词:肺腺癌端粒端粒酶逆转录酶免疫衰老
白细胞介素6启动子通过调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减轻细胞炎症和DNA损伤
2024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6(IL-6)启动子调控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衰老的干预作用。方法:将IL-6启动子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GV3-IL-EGFP)或携带EGFP标记的hTERT(GV3-IL-hT-EGFP)融合构成慢病毒载体,收集相应病毒颗粒,并用病毒颗粒转染第5代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通过自然传代细胞构建复制性细胞衰老模型,将转染GV3-IL-EGFP重组病毒的HFF-1作为对照组,转染GV3-IL-hT-EGFP重组病毒的HFF-1作为基因治疗组。细胞接近完全衰老时(第19代和第25代)检测两组细胞hTERT蛋白表达水平,并绘制细胞群体倍增水平(PDL)曲线。在两组细胞生长速度出现差异时(第13代、第14代、第15代)检测紫外线辐射敏感蛋白(RAD51)和磷酸化H2A组蛋白家族成员X(γ-H2AX)蛋白表达水平。在第15代、第17代、第19代时检测两组细胞的IL-6和IL-1α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对第13代、第14代、第15代细胞给予阿霉素100 nM处理48 h后,比较两组细胞RAD51和γ-H2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第19代、基因治疗组第19代及第25代hTERT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1.781,P<0.001);与对照组第19代比较,基因治疗组细胞第19代和第25代hTER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01)。基因治疗组的第17代和第19代IL-6(t=61.570,P<0.001;t=36.527,P<0.001)和IL-1α(t=11.984,P<0.001;t=18.622,P<0.00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下调。对照组细胞RAD51和γ-H2AX蛋白表达水平在第14代(t=3.101,P=0.036;t=10.226,P=0.001)和在第15代(t=8.683,P=0.001;t=7.229,P=0.002)较基因治疗组均显著升高。PDL曲线显示,在第19代时对照组细胞停止增殖并处于完全衰老状态,而基因治疗组细胞仍具有增殖能力(t=6.856,P=0.002)。同时经过阿霉素处理后,在第13代、第14代和第15代时,基因治疗组细胞RAD51(t=23.479,P<0.001;t=9.619,P=0.001;t=14.971,P<0.001)、γ-H2AX(t=4.275,P=0.013;t=6.787,P=0.002;t=9.56
刘洋盛赵莹孙琳琳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细胞衰老端粒酶逆转录酶DNA损伤
端粒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本研究通过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及健康人的外周血端粒长度、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的表达,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间的差异;根据不同组分层进...
武颖颖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端粒长度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衰老

相关作者

房殿春
作品数:916被引量:4,107H指数:27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胃肿瘤 胃癌 幽门螺杆菌 BARRETT食管 端粒酶
屈艺
作品数:317被引量:1,430H指数:1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端粒酶 新生大鼠 缺氧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缺血
杨仕明
作品数:265被引量:1,32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端粒酶 胃癌 肝素酶 胃肿瘤 端粒酶活性
黎玮
作品数:184被引量:571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后腹腔镜 肾肿瘤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症
金洁
作品数:529被引量:1,557H指数:1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高三尖杉酯碱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