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44篇“ 第一人称“的相关文章
- 一种基于第一人称视角的智能巡视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第一人称视角的智能巡视装置,包括无人驾驶小车,头戴显示终端,远程控制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驾驶小车上设有主控模块、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无人车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
- 殷明阳吴枷鸿苟德清何锡友谢高雷王厚宇罗通彭博陶翰东
- 第一人称
- 2024年
- “搞艺术的,吃饱饭得靠天下太平。成大师得靠天下大乱。”院长在最后把下巴一扬,动作和声音同步立定住。华虚舟捕捉到了这个微妙的停顿,率先鼓起掌,并配合大幅度的点头和缓慢的眼来延展掌声里的钦佩。他看到院长嘴角吊了一下,弧度小得算不上笑,却勾勒出了发言者内心的满意度。掌声这东西,虽说由一大片组成,让人记住的却只有第一个。华虚舟头点得更重了,在心里祝贺自己夺冠。
- 陈萨日娜
- 关键词:第一人称满意度
- 上古汉语的第一人称
- 2024年
- 论汉语史的研究不只是用雅言作材料,而且要用许多通假字的古代方言。因为用了古方言的通假材料,第一人称的上古汉语可以拟作^(*)ηGa,到周代变作^(*)ηa,在古代方言中有^(*)Ga、^(*)q^(h)a、ga、ka等音变。藏缅语第一人称与上古汉语有相同的音变链。上古汉语第一人称的强调式拟作^(*)-al,谦称拟作^(*)-la。
- 陈鹏潘悟云
- 关键词:上古汉语雅言古方言第一人称谦称
- 第一人称代词换用的主观性
- 2024年
- 人称代词的移指现象中,除了移指还存在一种未发生移指的换用。其中第一人称代词的换用与语言的主观性密切相关。在第一人称代词内部存在着“我>俺>我们>咱(们)”这样一组主观性序列,而“我”作为最重要的第一人称代词具有高主观性、高识别性和自我完整性的特点。
- 王炳
- 关键词:第一人称代词主观性
- 第一人称视角与他异性——批评与辩护
- 2024年
- 一、导言无疑,在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中,胡塞尔乃是第一位对交互主体性问题(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复杂的他异性问题)作出系统性阐述的哲学家;其第五《笛卡尔式的沉思》依然是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关于交互主体性的著作之一。但胡塞尔在这一著作所提供的超越论方案是否切中他异性问题,这一直是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事实上,胡塞尔所遭到的批评是如此广泛,他甚至被认定在他异性问题上遭到了“理论的失败”①。
- 罗志达
- 关键词:交互主体性超越论西方哲学胡塞尔第一人称视角笛卡尔
- “十七年”女性小说的第一人称叙事研究
- 第一人称叙事是通过叙述者“我”来进行叙事,可以张扬个性,表达自我。但是在集体化意识高涨的“十七年”时期,极具个性化表达的第一人称叙事,在作品数量上并没有明显地减少,学界对这一时期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展开了研究,但研究成果数...
- 韩知晓
- 关键词:女性小说第一人称叙事
- 第一人称镜头:从文学到影像的叙事变迁
- 2024年
- 电影第一人称镜头的确立受到了文学叙事的影响,标志性影片《最卑贱的人》《化身博士》《湖上艳尸》都源于对第一人称小说的改编,第一人称镜头的出现还伴随着通过镜头主观化寻求媒介自身独立的过程。学界普遍认为主观镜头必须和客观镜头配合,自身没有独立的叙事价值,这一方面源于影像缺乏叙事者的成见,另一方面囿于存在主义被他人眼光客体化的担忧。心理学与脑科学已经证明第一人称比第三人称在文学与影像中都具有更强烈的心理认同,而电影视角本质上或是一种完全主观且不易察觉的文化惯习。摆脱文学形式的桎梏,发掘影像自身的特性,适应媒介发展趋势,或许是当下重构第一人称镜头美学的契机。
- 李森
- 关键词:小说叙事主观性媒介
- 第一人称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与价值呈现
- 近年来,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压缩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新时代下的人们也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传统媒体积极转型中,也不断引发人们的关注,《人民日报》推...
- 魏琳通
- 关键词:叙事策略
- 森鸥外《舞姬》的第一人称叙事与现代自我形塑
- 2024年
- 森鸥外的《舞姬》借助感伤的第一人称叙事讲述了一个现代个体自我觉醒、自我丧失,最终回归国家体制的身份认同的故事。在叙事上,小说的爱情忏悔叙事可视为一种源自现代个体精神觉醒的话语行为,表现了对压抑个人主体性的国家意识形态的隐形批判;在人物塑造和空间设置上,小说借助骗子、小丑式的人物和对照式的空间使小说“成长仪礼”结构得以成立。小说的空间和人物设置充分揭示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自我的分裂和身份认同的焦虑,深刻表现了国家伦理对日本近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束缚,同时体现了浪漫主义抒情与现实主义描绘的高度结合,使小说本身具有了浓厚的现代反思意味。
- 兰立亮
- 关键词:森鸥外《舞姬》第一人称叙事
- 基于多尺度时序交互的第一人称行为识别方法
- 2024年
- 对于第一人称行为识别任务,现有方法大多使用了目标边界框和人眼视线数据等非行为类别标签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辅助监督,以使其关注视频中手部及其交互物体所在区域。这既需要更多的人工标注数据,又使得视频特征的提取过程变得更为复杂。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时序交互模块,通过不同尺度的3D时序卷积使2D神经网络提取的视频帧特征进行时序交互,从而使得单一视频帧的特征融合其近邻帧的特征。在只需行为类别标签作监督的情况下,多尺度时序交互能够促使网络更加关注第一人称视频中手部及其交互物体所在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识别准确率优于现有第一人称行为识别方法。
- 罗祥奎高陈强陈欣悦王升伟
相关作者
- 郜元宝

- 作品数:243被引量:1,04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小说 作家 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语言
- 申洁玲

- 作品数:16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现代小说 叙述者 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者 中国现代小说
- 孙红云

- 作品数:42被引量:183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电影学院
- 研究主题:纪录片 纪录电影 纪录片创作 中国纪录片 第一人称
- 王春林

- 作品数:396被引量:60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 人性 小说写作 中篇小说
- 王阳

- 作品数:28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 研究主题:虚构 文本意义 叙述者 第三人称叙事 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