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3篇“ 第三交响曲“的相关文章
- “元主题”动机贯穿的席曼诺夫斯基《第三交响曲》
- 2025年
- 《第三交响曲》是20世纪波兰作曲家席曼诺夫斯基创作中期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在这部作品的主题写作上,作曲家以“元主题”为中心,通过动机贯穿的方.式将元主题及其余六个主题的原始陈述紧密相连,并在各原始主题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变形的.方式进行主题的变化与发展。他还对元主题中的主题材料作延伸拓展,将其“隐用”于再现部的部分持续音进行中,实现了整部作品主题材料的有机统一。
- 谭雅旎
- 蒂皮特《第三交响曲》研究
- 闫义飞
- 历史视域下的批判性接受——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在他所处时代的各种评价
- 2024年
- 两百多年前,在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交织时刻的欧洲,一位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正撩拨着人们的心弦,他用音乐热烈地一遍遍刷新着时代,他像一座神秘的矿藏,等待着想要一探究竟的人们。然而,作为一个为时代传声的伟人,在大踏步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公众对其音乐的各种评论,人们各抒已见,从而掀起了一股音乐讨论的浪潮。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历史视域下贝多芬所处时代掀起的那股讨论浪潮关注不多,更多地是从当代视角谈论贝多芬个人及音乐。
- 王怡聪
-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贝多芬各抒已见历史视域《第三交响曲》
- 音色迷宫的交响化探寻——潘德列茨基《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音色音响技法研究
- 2024年
- 《第三交响曲》是波兰作曲家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于1988至1995年间创作的一部五乐章交响曲。文章对《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管弦乐配器手段进行逐步拆解和分析,深入探讨其音色音响技法的运用,试论其中的音色音响构筑方式,梳理出作曲家通过音色手段对音乐结构的设定路径,进而总结出《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写作特点和音乐特色。从技法层面解析潘德列茨基在音响设计方面的创新手法及其在音乐表达上的独特性,为理解潘德列茨基的音乐风格和20世纪后期现代音乐创作提供新的视角。
- 吴尘
- 关键词:潘德列茨基《第三交响曲》管弦乐配器作曲技术
- 贝多芬交响曲中的内在对话 ——论《第三交响曲》与《第七交响曲》中第二乐章间的联系及其指挥实践
- 本研究立足于乐队指挥专业,以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与《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剖析贝多芬在不同时期的交响曲中乐章之间的内在关联,重点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历史背景、音乐风格、曲式结构以及写作技法,通过结...
- 董超
- 关键词:乐队指挥历史联系指挥法
- 希曼诺夫斯基《第三交响曲》创作特征研究
- 2024年
- 卡罗尔·希曼诺夫斯基(1882—1937)被誉为“波兰现代音乐的奠基人”,曾出任华沙音乐学院教授与院长,是波兰继肖邦之后又一位永久载入史册的伟大作曲家。他的手稿经两次世界大战憾有遗失,流传于世的62部带编号作品,及未编号或未完成遗作,涉及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芭蕾舞剧及声乐作品等,独具个人艺术魅力与创作风格。
- 陈闻琪
- 关键词:现代音乐希曼诺夫斯基芭蕾舞剧室内乐卡罗尔
- 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
-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罗科菲耶夫(SergeiSergeyevichProkofiev,俄语:Серге?йСерге?евичПроко?фьев)是二十世纪上半叶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音响丰富,以极富魅力的个性...
- 路小瑶
- 关键词:交响乐普罗科菲耶夫《第三交响曲》曲式结构
- 视其细,知其大——朱践耳《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分析笔记
- 2023年
- 朱践耳《第三交响曲》第二乐章具有标题性流动音型被中断、抒情性线性旋律被散珠、范型化曲式结构被线性处理的写作特点。虽只是一个局部性的个案,却能给人以“视其细,知其大”的审美体验,故可作为中国当代作曲家交响音乐创作及其个性化特征、时代化特点、中国化特性的范例。
- 彭志敏
- 关键词:朱践耳《第三交响曲》音型旋律线性化
- 自然之子的自然之声——听《许忠演绎马勒第三交响曲》音乐会
- 2023年
- 如果世界是一支庞大的乐队,人不过是其中的乐器而已。马勒的这一认知,与中国的一句老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何其相似。马勒《第三交响曲》的规模宏大,全曲六个乐章,仅第一乐章就长达40分钟,从结构形式上已经完全跳出了交响乐创作通常四个乐章的模板,同时在艺术表现上也力求创新,不仅将交响与声乐置于同一时空当中,更突破了乐器本身的局限,用与自然之声高度统一的声效,体现出马勒对世界的深思考。
- 游暐之
- 关键词:第三交响曲交响乐创作自然之子《第三交响曲》
- 马勒《第三交响曲》: 用音乐表达“世界观”
- 2023年
- 这个看似很大的题目其实并不夸张,因为马勒就是想在《第三交响曲》中用音乐表达他的“世界观”。马勒与另一位晚期浪漫派的重要作曲家西贝柳斯曾有过“对话”,他们对交响曲本质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西贝柳斯崇尚交响曲体裁特有的严密、深层的逻辑建构,马勒则强调交响曲应当像这个世界,它必须包罗万象。换言之,马勒理解并纳入自己创作实践的交响曲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音乐”(亦称“绝对音乐”),而是一种能够展示人文蕴涵、阐释人生哲理的特殊艺术载体。
- 孙国忠
- 关键词:艺术载体音乐表达西贝柳斯逻辑建构纯音乐
相关作者
- 关剑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表演形式 管乐队 竞技场 第三交响曲 创作思维
- 袁艳华

- 作品数:12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江西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斯克里亚宾 SIBELIUS 曲式分析 第三交响曲 神秘主义
- 王惠芹

- 作品数:26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民间音乐 农民工 公共音乐课程 教学实践 作曲家
- 王瀛

- 作品数:2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演奏 《第三交响曲》 编曲 编配 双排键电子琴
- 王文澜

- 作品数:19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普罗科菲耶夫 音乐教育 音乐课程 音乐 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