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04篇“ 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相关文章
- 第三代头孢菌素被引量:1
- 1985年
- 第三代头孢菌素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β-内酰胺环抗生素,本刊1983年第8期已介绍了头孢氨噻、头孢氧哌羟苯唑、羟羧氧酰胺菌素,本文简单介绍另外三种第三代头孢菌素,即头孢去甲噻肟、头孢氨噻肟唑和头孢磺吡苄。头孢去甲噻肟(Ceftizoxime,简称CZX)。
- 杨俊何
- 关键词:极毛杆菌属呼吸系统感染败血病CFS妇产科感染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措施研究
- 2024年
- 探究临床合理用药中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用药指导措施。方法 患者60例,于2022年5月~2024年3月在某院治疗,抽签分组,参照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30例观察组行常规疗法+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安全性较高,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应用。
- 张凤梅李一苏艳美
- 关键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临床合理用药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分析
- 2024年
- 医生在对诸多疾病进行治疗时均会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此本研究将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及药学原理予以如下的探讨。方法 近年来我院为诸多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实施治疗,通过解读研究要求得知,120例病例是要求的研究总例数,为确保完全明确本研究的方式与目的,研究成员需要同服药治疗的患者予以深入交流,之后按照规定从在2022年-2024年就诊、且获得同意的患者中选择,将具体的就诊月份时间选定为当年的5月与2月。运用统计学软件对入选病例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及药物进行予以详细的分析记录。结果 在120例选取的病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共12例,占据比例最高的两种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与过敏反应;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未能够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选药、用药前未进行药敏实验、未按照药物说明书中规定方式给药、未把握好合理的用药时长、未按照指征给药;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地尼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五种药物。结论 在为患者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及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针对性的用药,并对患者予以密切观察,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王芳
- 关键词:用药合理性药学分析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探讨
- 2024年
- 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药理机制、用药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10月头孢菌素处方900例,比较各代头孢菌素用药情况、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情况与不良反应率。结果:各代头孢菌素用药比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频度(11.17)、成本(83.20万元)和金额构成比(31.68%)较高(P<0.05);常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型显示,头孢噻肟等药物日用量、用药次数均符合用药规范;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用药具有规范剂量和次数;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用药后未发生肾脏不良反应,以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为主,总体安全性较好(P<0.05)。用药不良反应率比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后腹痛腹泻率为37.50%、恶心呕吐率为25.00%、厌食率为18.75%,未发生肾脏损伤和白细胞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为常用头孢抗菌药,临床用药比较合理,不良反应率较低,少见严重不耐受。
- 朱武琼
- 关键词: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合理性药理作用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用药的风险事件分析及预防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用药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导致风险事件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本组患者不同风险事件的占比及年龄分布情况,为后续科学合理用药提供数据参考.结果:用药风险事件以过敏反应(61.90%)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0.24%);其中过敏反应构成比均高于其他风险事件构成比(P<0.05).年龄≤10岁的患儿及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风险事件构成比均高于其他年龄阶段患者(P<0.05).结论: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风险事件以过敏反应为主,其中儿童与老年群体更容易出现用药风险事件,临床用药前需要严密掌握患者指征,调控用药剂量与用药周期,提升用药安全性.
- 佟洁丽王雷
- 关键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年龄分布
- 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的疗效及对其血清NSE、PCT、IL-12水平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 meningitis,PM)中的疗效及对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P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噻肟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脑脊液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血清NSE、PCT、IL-1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患儿退热时间、颅内压消失时间、外周血白细胞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WBC、蛋白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葡萄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NSE、PCT、IL-12、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噻肟钠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PM疗效明显,且在治疗后,PM患儿血清NSE、PCT、IL-12、sICAM-1水平得到明显降低。
- 朱迎迎
- 关键词:地塞米松磷酸钠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
- 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3^(rd)GC)治疗社区获得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CASBP)效果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南昌市第九医院新入院的肝硬化伴CASBP患者50例,随机分为优化治疗组(n=25)与传统治疗组(n=25),前者基于效果预测模型采用头孢他啶或亚胺培南初治,后者均采用头孢他啶初治,此后依据初治效果调整抗生素,比较两组的初治有效率、第5天治愈率及30天病死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研究。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0%vs 60.0%,χ^(2)=5.094,P=0.024),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80.0%vs 56.6%,χ^(2)=3.309,P=0.069)。均使用头孢他定初治的患者中,优化治疗组初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8.9%vs 60.0%,χ^(2)=4.341,P=0.037),两组第5天治愈率相当(83.3%vs 56.0%,χ^(2)=2.425,P=0.119)。两组患者的30天病死率分别为8.0%和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4,P=0.415)。所有入组患者初治有效与第5天治愈关联明显(OR=9.643,95%CI:2.292~40.564),第5天治愈与患者30天死亡关联明显(OR=0.138,95%CI:0.023~0.813)。结论该疗效预测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筛选3rdGC治疗的优势患者,提高3rdGC经验性治疗CASBP的初治疗效。
- 朱龙川吴蔚甘达凯张伟徐意珍熊墨龙
- 关键词:腹膜炎社区获得性感染头孢菌素类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
- 2023年
-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在广州市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患者72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192例,第二代314例,第三代217例。统计所有患者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销售金额,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查耐药情况。结果第一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以静脉注射为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静脉注射与肌内注射比例相当;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销售金额最高,其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217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头孢他啶不合理用药7例,头孢曲松钠不合理用药9例,不合理用药率为7.37%;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18例,占8.29%,其中消化系统8例(3.69%),过敏反应5例(2.30%),血液系统3例(1.38%),泌尿系统2例(0.92%);临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他啶平均耐药率为33.67%,对头孢曲松钠平均耐药率为57.64%。结论本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应用较为合理,在临床治疗时需充分掌握每种药物的应用方法和药理作用,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为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保障。
- 杨芳
- 关键词:合理用药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措施
- 2023年
- 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措施。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者350例纳入研究,对用药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不良反应、用法。结果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入选者不合理用药率为6.00%(21/350),其中头孢哌酮占比为5.46%,而头孢噻肟及头孢他啶不合理率为5.46%、6.67%。纳入者总不良反应率8.57%,其中占比最大的4.00%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其次为过敏不良反应率2.57%、血液及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率1.14%、0.86%。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抗菌作用高,但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与方法,减少不良反应。
- 赵琳琳
- 关键词:合理用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药理作用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合理应用分析
- 2023年
- 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分析及合理应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1-2022年12月间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参考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患者。通过对《药理学》和《新编药物学》两本杂志在医院中的应用,对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和头孢曲松钠进行了统计和药理分析。比较两组的使用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 两组的使用频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合理用药原因给药方式不当(2.50%)、用量不当(2.50%)、用药针对性不当(4.00%)、同类药物重复使用(1.00%)。结论 在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时候,要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要对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从而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保证疗效。
- 张云英黄红梅
- 关键词:药理分析
相关作者
- 蒋利君

- 作品数:71被引量:3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 革兰阴性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第三代头孢菌素
- 韦晓谋

- 作品数:77被引量:208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第三代头孢菌素 用药频度 蝎毒 端粒酶催化亚基 鼻咽癌
- 梁陈方

- 作品数:50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色谱法 第三代头孢菌素 用药频度 抗菌药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 周铁丽

- 作品数:517被引量:2,105H指数:21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耐药性 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物 鲍曼不动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李枝端

- 作品数:178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处方审核 门急诊 处方分析 抗菌药物 EX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