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3篇“ 第二自我“的相关文章
浅谈“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结合与控制
2024年
本文旨在演员在角色塑造中,通过内外部控制协调等方法,探讨“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的结合与控制。通过研究“第一自我”理性客观的控制“第二自我”的发挥,“第一自我”对“第二自我”内心和人物形象的不断挖掘,“第一自我”对“第二自我”时刻的理性监视,使舞台人物刻画立体丰富,创造出生动形象立体的角色形象,呈现出引人入胜的舞台表演效果。
张熙灏姚懿桐
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第一自我第二自我的转换被引量:1
2024年
演员在塑造人物时,会根据剧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通过表演表现人物的生动活泼。演员以自己的身体和情感为创作素材,挑战人物设定的本体并融会贯通剧本中的情节。所以,演员从自我出发,完全融入角色,需要克服演员本体之间的矛盾。从原本的自我转变为角色内的自我,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形象,实现个人与角色,即第一自我第二自我的和谐统一,塑造出典型、真实的人物形象。
姜莉莉
关键词:表演艺术双重自我
超越“第二自我”的人机对话——基于AI大模型应用的信任关系探讨被引量:9
2024年
用户与大模型应用交互的本质是人与“众人”互动,超越了“第二自我”所定义的交互场景。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分析了从大众媒体公信力到大模型应用信任的四个发展阶段,从时间维度考察了大模型信任的含义。第二,讨论了基于大模型应用的信任内涵、外延与生成模式的变化与特点。第三,分析大模型应用信任带来的三种人机关系。第四,提出了基于大模型应用信任的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人机伴侣关系中对大模型“众我的平庸”信任对个体认知的影响;用户对大模型的信任是否会加重用户网络化的个人中心主义;公众对大模型的信任是否会影响整体的社会资本。
张洪忠任吴炯
隐含作者、第二自我自我的多重性--小议叙事理论中“隐含作者”概念的争议与潜力
2020年
“隐含作者”这一小说叙事理论中的概念自布斯提出后即引发了叙事理论界的持续探索。对于“隐含作者”的身份阐释,不同的理论家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并因此又提出了更多新颖而具有意义的概念。然而,“隐含作者”这一理论中的“第二自我”这一层面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本文认为这是这一概念引起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自我本身的多重性是“隐含作者”这一概念的活力与潜力所在。本文分析比较了布斯、查特曼和申丹对“隐含作者”这一概念的阐释,结合“自我”概念在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多重定义,指出“隐含作者”与“第二自我”间存在多重关系,正确理解这种“自我”的多重性,有助于疏通对“隐含作者”进行的各种阐释中自相矛盾或费解之处。
吕琪
关键词:隐含作者第二自我叙事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被引量:3
2016年
20世纪以来,法国演员哥格兰提出,演员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双重人格:自我和角色(第一自我第二自我)。第一自我是扮演者,由它完成创作构思,形成创作概念。第二自我是第一自我的工具,由它去表现第一自我想象中的人物。本研究以第一自我第二自我的转化途径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自我与角色(第一自我第二自我)的情感转化途径是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最终达到创造出特定的人物形象角色的要求。由于演员在角色的创造中,只能是以自身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所以创造角色时,不论与自己有多么不同的角色创造,都必须从自我(第一自我)出发,在转化过程中,需要演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体验,抑制演员与角色的差别之处,发展与角色的相似之处,在可能的范围内改造自己以适应角色的要求,在表演时做到此时此刻我就是的状态,最终化身角色(第二自我)。
关山陈子扬
希罗多德的alter egos:《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与《历史》叙述被引量:1
2014年
希罗多德《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alter egos)从不同层面揭示出这位"历史之父"的多重身份,并不同程度地推进了《历史》的叙事与叙述主题的多角度展现。希罗多德通过建构文本中的"第二自我"试图树立自身的权威,并向雅典的受叙者(narratee)传递影响超越文本局限的"永恒真理"。伴随着叙事情节发展与希罗多德史学思想传递的需要,《历史》叙事中的"第二自我"产生转变,并表现出二元特征,叙事中的"第二自我"和受叙者与希罗多德和雅典听众间存在着多重的互应关系。
何珵
关键词:希罗多德《历史》第二自我
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第二自我
2013年
事情自身的主词化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理性"章所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它构成了接下来的"精神"章的基本理论旨趣,并在伦理、教化与道德世界形态中具体表现为关于三种自我的观念。对"第一自我"与"第三自我",黑格尔均有比较明确的指称———前者为"人格的自我"(das Selbst der Person),后者为"良知的自我"(das Selbst des Gewissens):而对所谓的"第二自我"(das Zweite Selbst)则语焉不详。这与"自身异化的精神"一节在整个精神章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是极不相称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人们对"三种自我"观念的深刻理解。本文立足于对精神章"自身异化的精神"一节的两个主要论题(教化与启蒙)的阐释,专门探讨了第二自我在其中的形成及对它的恰当命名问题。
刘一
关键词: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第二自我教化启蒙
鲁迅的第二自我——《呐喊》、《彷徨》中艺术群像的个体化透视
2010年
钱少武
关键词:《呐喊》《彷徨》第二自我个体化群像艺术
领导者如何找到“第二自我
2006年
在商业世界的最表面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一个领导者的独角戏,“搭档”也从来没有成为管理学的语汇,至少在谈到企业高层管理者时是如此。在大多数人的头脑中,典型的公司是一个领导者和由许多其他人组成的团队。这个喧闹世界的传播特性更是强化了这种印象,公司往往和一个人彻底联系在一起。
方军
关键词:领导者管理学企业
创造第二自我——由接受美学理论谈叙事性广播文学节目的演播者被引量:2
2005年
郝卫群
关键词:广播文学节目叙事性接受美学理论启示性缘情

相关作者

王元化
作品数:29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委宣传部
研究主题:无政府主义 章太炎 大传统 《美学》 表演艺术
阚侃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艺术学院
研究主题:表演艺术 表演 演员 歌唱 角色塑造
李方顺
作品数:13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研究主题:《项脊轩志》 依据文本 文本特征 主题阅读 主题
胡庆昆
作品数:15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三联学院外语学院
研究主题:英语专业 大学英语口语 应用型本科 《人鼠之间》 教师
祝敏敏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
研究主题:不可靠叙述 《局外人》 叙述者 第二自我 隐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