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篇“ 等熵位涡分析“的相关文章
位涡分析法对内蒙古西部一次强沙尘暴特征的揭示
2022年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UCAR提供的逐日1°×1°间隔6 h FNL模式的全球对流层分析资料,对2019年5月11—12日发生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强沙尘暴事件进行位涡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时,从位温垂直剖面图上分析可以得到各压面上位温垂直分布特征;在850~700 hPa上,位温线近似垂直与横坐标,位温随着压面升高而不变,低层大气十分接近绝热状态,混合层状态特征显著。在700~200 hPa上,取4个可以覆盖沙尘暴发生区域的位温垂直剖面图,位温取交集合并得位温取值范围;根据位温取值范围和相应的位势高度场,选取需要的位温,计算得到位势高度和位温所对应的位涡;位涡与位势高度场、全风速场、高空急流、西风低空急流、强沙尘暴发生区域之间存在着数值关系特征和位置关系特征。
邢彬
关键词:强沙尘暴位温等熵位涡
一次极端寒潮天气过程位涡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利用2016年1月1日至31日的FNL资料,对一次极端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位涡分析。结果表明:高位涡主体由极涡分裂而来,前面低位涡区的阻挡与后侧低位涡大气的北上加强了位涡的经向交换,高位涡空气不断由极地向南输送,使得高位涡主体不断加强维持。高位涡在由北向南移动的同时,也由对流层顶向下输送。此次寒潮过程主要有3股冷空气由上而下发展,位置均在高空急流轴的北侧,最南端的一股下沉气流最旺盛,这是其与高空急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强盛的冷空气下沉使得寒潮影响范围触及我国华南地区。随着高位涡的向南向下传输,一方面引起对流层中高层低涡系统迅速发展,当它移到中国东部地区时,东亚大槽迅速加深,使槽后强冷空气迅速向南爆发;另一方面,在高位涡输送的过程中,其后侧有强烈的下沉运动,使得地面冷高压快速发展,导致强寒潮天气的爆发。
谢瑞青刘宇迪朱金双孟他
关键词:寒潮位涡等熵面
2016年湖南两次寒潮事件位涡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NCEP/NCAR全球2.5°×2.5°逐日和FNL1°×1°逐6h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冬末春初湖南出现的两次寒潮过程进行位涡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中高纬度的高位涡区可以用来追踪影响湖南寒潮过程中强冷空气的来源和水平移动,西伯利亚冷高压陡增和与湖南地面气温的急剧下降预示着湖南寒潮天气爆发;(2)两次寒潮爆发过程中均伴随有中高纬度高位涡区向南传播的特征,且高位涡主体移动路径与地面冷空气南下路径一致,此外也表现出高位涡强烈向下伸展的特征;(3)面上的高位涡中心与气旋性环流相对应,位涡中心区的变化可看出高空横槽的发展变化,而高位涡中心向南向下的传播导致强的下沉运动促进地面冷高压迅速发展,导致寒潮爆发。
黄卓禹吴艳林李伟国陈铁军吴欣昱
关键词:寒潮等熵位涡
宁夏一次春季突发寒潮极值暴雪过程的位涡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站逐时观测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0.125°×0.125°逐6 h再分析资料,从天气系统演变、冷空气路径、灾害性天气预报指标方面,利用315 K位涡对2016年4月2~3日宁夏突发寒潮极值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属于高空小槽东移合并型,地面有冷高压分裂且主体快速南下,并有锋面相配合,导致强冷空气入侵和锋后降雪。(2)前期环流形势稳定,后期天气系统突变,常规气象资料难以预报,315 K位涡图可作为短时、局地的春季寒潮降雪过程的有效分析和预报工具。(3)位涡清楚地示踪冷空气的来源和传播路径:咸海区域对流层顶冷空气东移南扩与青藏高原对流层中层冷空气合并加强,且新地岛平流层下部的冷空气在前期缓慢东移后,自贝加尔湖加速南下对其补充引发寒潮。(4)位涡异常大值可定量、清晰地表述关键影响系统西风带小槽的演变,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5)位涡高值区随时间变化与寒潮演变一致,可提前6 h指示冷空气活动,且位涡大于1.0 PVU区域与寒潮及降雪落区一致,大于0.8 PVU区域与强降温区域一致,可作为精细定量预报的重要指标。
胡亮帆胡文东谷思雨王蕾王金兰
关键词:等熵位涡
浙北地区一次雷暴大风过程的位涡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浙北地区一次雷暴大风过程进行位涡分析。结果表明:面上的位涡演变反映了低涡切变的移动及西南急流的发展。大风区主要位于位涡高值中心的南侧,对应西南急流发展最强处。经向位涡梯度和经向位涡输送分析表明,大风出现时浙北地区处于气旋式位涡异常中,有利于出现雷暴大风天气,而正的经向位涡输送逐渐发展东移,有利于高位涡向长江下游地区移动。垂直剖面图显示,影响浙北地区大风过程的高位涡区域主要位于335K以下的对流层中低层大气,其中心位于315K附近。同时,逆向的Ferrel环流圈的形成,为30°N附近上升运动的加强及雷暴大风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周秋林曾令建
关键词:等熵位涡雷暴大风
台风“尤特”的位涡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位涡理论对2013年严重影响华南的"尤特"台风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尤特"活动期间,其环流中心上空高层有随台风移动的高位涡大值中心下传,且高层位涡下传的强弱与下传区相对台风的位置与台风强度和移向变化关系密切,表现为台风一般沿着台风上空位涡分布的长轴方向移动,高层位涡增加后,台风中心气压下降,强度加强。高层高位涡的下传,导致动力对流层顶下降,在高位涡异常区前方低层激发气旋性环流,形成低涡或气旋,从而影响台风移动,而低涡或气旋生成后对对流层高层位涡扰动又有正反馈作用,促使台风加强。由于高层高位涡下传对台风强度产生的正影响,及周边高位涡空气的输送、后期冷空气的南移和孟加拉湾、台湾以东洋面热带气旋的发展带来的东、西、北三支高位涡空气的注入,台风"尤特"生成后强度快速增强。
黎惠金黄明策覃昌柳
关键词:台风等熵位涡
1311号台风'尤特'的位涡分析
利用位涡理论对2013年严重影响华南的"尤特"台风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尤特"活动期间,其环流中心上空高层有随台风移动的高位涡大值中心下传,且高层位涡下传的强弱与下传...
黎惠金黄明策覃昌柳
关键词:台风等熵位涡
Analysis of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ie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ospheric anomalies and the cooling process in China被引量:2
2015年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ato- spheric polar vortex anomalies and cooling events in eastern China using isentropic reanalysis data from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Daily mean data from 2000 to 2011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stratospheric signals. First, diagnoses of the 2009/2010 winter show that after the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SSW) of the Atlantic-East Asian (AEA) pattern, the stratospheric high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IPV) center derived from the split polar vortex will move to the northeast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The air mass, accom- panied by some southward and eastward movements and characterized by high IPV values, will be stretched verti- cally, leading to apparent reinforcements of the positive vortic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old vortex system in the troposphere. The northerly wind 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cold vortex can transport cold air southward and down- ward, resulting in this distinct cooling process in eastern China. Secondly, the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ana- lyses of IPV anomalies on the 430 K isentropic surface during 2000-2011 winters indicate that the IPV distribution and time series of the first mode are able to represent the polar vortex variation features,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 ence cold-air activity in eastern China, especially in the AEA-type SSW winter. When the time series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polar vortex will be split and the high-IPV center will move to the northeast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with downward and southward developments, inducing obvious cooling in eastern China. Moreover, all the four times SSW events of AEA pattern from 2000 to 2011 are reflected in the first time series, and after the strong polar vortex disturbances, cooling processes of different inten- sities are observed in eastern China. The cooling can sus- tain at least 1 week. For this reason, the first time series can be used as an available index of polar vortex oscillation and has the power to predict
陆春晖丁一汇
2008年12月两次强寒潮过程的位涡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利用2008年12月的NCAR/NCEP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本月发生的两次强寒潮事件(分别简称为过程Ⅰ和过程Ⅱ)进行了位涡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寒潮过程的爆发时间均可用低层位涡扰动的时间曲线的转折点来确认;(2)两次过程中在寒潮爆发时,都存在明显的高位涡值向下传播特征,过程Ⅱ明显于过程Ⅰ;(3)分析可跟踪寒潮强冷空气活动,位涡演变反映了高、低层冷空气的分布及活动状况;位涡高值区代表冷空气范围,位涡线密集区代表冷暖空气对峙。寒潮爆发时,面上高层高位涡向下向南传播,导致高位涡强冷空气在垂直方向上拉伸,正涡度增强。
田秀霞寿绍文
关键词:寒潮位涡等熵面
浙北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位涡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利用NCAR/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浙北地区2008年6月9—11日大暴雨过程进行位涡分析。结果表明:面上的位涡(IζP)演变反映了暴雨区的移动及西南急流的发展。暴雨区主要位于位涡高值中心的东南侧,对应西南气流发展最强处,而位涡中心降水却不明显。当高位涡中心区南压影响后,强降水结束。通过垂直剖面图可看到,面上的西北急流将高层的高位涡向东向下输送,当浙北地区处于正IζP平流控制下时,强降水发生,当其处于负IζP平流控制时,强降水结束。同时,逆向的Ferrel环流圈的形成,为30°N附近强降水的产生与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周秋林闵锦忠梅士龙
关键词:暴雨等熵位涡

相关作者

周秋林
作品数:26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嘉兴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遥相关 水泥地面 等熵位涡 等熵位涡分析 北半球
易明建
作品数:41被引量:193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平流层 对流层 极涡 等熵位涡 平流层极涡
陈月娟
作品数:86被引量:49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平流层 臭氧 青藏高原 行星波 数值模拟
寿绍文
作品数:244被引量:2,727H指数:31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暴雨 暴雨过程 位涡 梅雨锋暴雨
丁一汇
作品数:431被引量:12,667H指数:6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降水 季风 夏季 气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