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4篇“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相关文章
基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钝绕流流动控制技术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是一种新颖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通过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控制形式,对分离点气流产生扰动,注入能量,可以有效抑制流动分离,达到增升、减阻、降噪目的,具有...
兰子奇
关键词:等离子体流动控制钝体风洞实验粒子图像测速
阵列式表面电弧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控制三角翼流动分离的实验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索多路阵列式微秒脉冲表面电弧放电(μs-SAD,Microsecond pulse surface arc discharge)对尖前缘小后掠三角翼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理,首先通过放电测试和纹影测试对多路阵列式μs-SAD的激励特性进行研究,揭示其对流场的作用原理,进一步将多路阵列式μs-SAD用于三角翼流动控制,开展了小后掠三角翼流动分离控制低速风洞实验,研究了来流速度、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路阵列式μs-SAD能够快速放热,单路瞬间放电能量可达68mJ,在流场局部可诱导产生冲击波;机翼前缘多路阵列式μs-SAD能有效改善三角翼大迎角气动特性,当来流速度为30m/s时,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27.2%,失速迎角推迟4°;来流速度增大到40m/s时,流动控制效果减弱,使最大升力系数提高15.5%;存在最佳激励频率使无量纲频率F^+=1时,控制效果最好;激励电压存在阈值,其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激励电压超过阈值电压继续增大时,流动控制效果不再增强。
杨鹤森梁华赵光银谢理科唐冰亮贺启坤
关键词:阵列式三角翼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一种低电压驱动的高效能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电压驱动的高效能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包括微型放电腔和低压直流电源驱动电路,放电腔内设有多组放电电极,每组放电电极均由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构成,且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一一对应并形成气放电间隙;第一组放电...
庞磊周晨晖陈炫宇叶明天龙天骏
文献传递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锯齿电极等离子体激励气动激励对圆形孔和扇形孔平板气膜冷却效率和气动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锯齿电极激励气动激励产生的动量注入效应促使边界层流加速而提高了冷却气流向下游的延伸能力;锯齿电极激励气动激励诱导的反肾形涡对削弱了肾形涡对的强度与尺度,减少了下游冷、热流间的掺混,使得扇形孔的中心线和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对于圆形孔最大提高了130%和300%,肾形涡对控制区内的掺混总压损失显著减小;锯齿电极激励气动激励导致气膜孔内的流动损失略有增大而使其成为影响总压损失的重要因素;锯齿电极激励气动激励导致圆形孔的熵增升高了26%,但使得扇形孔的熵增减小了41%。
李国占陈浮俞建阳宋彦萍
关键词:大涡模拟气膜冷却气动损失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改善气膜冷却流动特性的大涡模拟研究
气膜冷却是现代高性能燃气涡轮热端部件的重要冷却方式,随着航空发动机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未来涡轮前燃气温度将达到2300K以上,传统气膜冷却技术已不能满足未来热端部件的冷却需求,亟需探索新型、高效的气膜冷却技术。对于气膜冷...
李国占
关键词:气膜冷却大涡模拟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相干结构
文献传递
一种低电压驱动的高效能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电压驱动的高效能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包括微型放电腔和低压直流电源驱动电路,放电腔内设有多组放电电极,每组放电电极均由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构成,且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一一对应并形成气放电间隙;第一组放电...
庞磊周晨晖陈炫宇叶明天龙天骏
文献传递
基于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翼型失速涡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揭示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附面层耦合作用机制,首先开展了NACA0015翼型的大迎角粘性绕流数值模拟,比较了3种典型湍流模型(S-A模型、standard k-w模型和SST k-w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得到了翼型的近场旋涡分离流动流场结构特性,并对升力特性进行了频谱分析,得到了翼型非定常流动特征频率。进一步开展了基于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翼型大迎角绕流的频率耦合的风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固定激励电压,纳秒脉冲的激励频率大于或于流场旋涡脱落频率时,控制效果最好,可在来流速度为100 m/s、攻角为22°时,可将翼型的升力系数增大18.1%,阻力系数减小22.5%。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进行涡控制的作用机理,从而提高纳秒脉冲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涡控制的能力。
党维梁华
关键词:纳秒脉冲涡控制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翼型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绕流特性研究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布置、便于操纵、响应快速诸多优点。钝绕流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圆柱绕流是极其典型的钝绕流,以圆柱绕流为代表的钝绕...
江海亮
关键词:风洞试验圆柱绕流等离子体
文献传递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复合横向槽结构提高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横向槽结构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新型流场调节方法,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数值计算分析了常规圆形孔、带横向槽以及带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不同气膜冷却结构的流场特性、温度场特性和冷却效率,揭示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复合横向槽新型气膜冷却结构的冷却机理及规律。结果表明:圆形孔气膜冷却结构,气膜孔出流与主流混合强烈,在流场中形成了肾形涡对,冷流被逐渐抬离壁面,热流被卷吸到冷流下方,壁面的冷却效果最差;冷流经过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气动激励后,产生了反肾形涡对,使得肾形涡对的平均涡量减小了42.64%,同时诱导冷流贴壁流动;横向槽的存在使得气膜孔出流在展向分布更宽,更贴近壁面,肾形涡对的强度较弱;在横向槽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共同作用下,反肾形涡对的强度最大,使冷流的展向分布区域更大并贴近壁面流动。与圆形孔气膜冷却结构相比,在吹风比M=1.0下,带等离子体激励器、带横向槽和"等离子体激励器+横向槽"三种气膜冷却结构的全局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分别提高了181.6%,73.5%和200.5%。
赵子晨何立明肖阳代胜吉张倩
关键词:等离子体气动激励气膜冷却效率
纳米复合聚酰亚胺基DBD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具有响应快、频带宽、结构简单优点,具有显著技术优势。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是研究最为广泛的激励器形式,但是国际上鲜有研究关注其介质材料的寿命,这严重制约了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聚酰亚(PI)/纳米复合聚酰亚胺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器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结构有利于提高激励器的导热性能,其放电区域最高温度与传统激励器相比,降低了10%~20%;发现了纳米复合聚酰亚胺基激励器的高温点自愈现象;纳米结构激励器抑制了结构损伤,从而阻止了放电功率和表面温度的快速增加;普通聚酰亚胺表面在放电老化后,形成大量孔洞、沟槽以及烧蚀痕迹,纳米复合聚酰亚胺在老化后表面出现大量的白色球形纳米粒子团簇,减轻了绝缘材料受到的侵蚀与破坏。
马赛李应红卞栋梁宋飞龙
关键词:等离子体流动控制介质阻挡放电聚酰亚胺

相关作者

吴云
作品数:366被引量:791H指数:18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等离子体 激励器 爆震发动机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压气机
李应红
作品数:399被引量:1,873H指数:24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航空发动机 激光冲击强化 等离子体 压气机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梁华
作品数:200被引量:425H指数:14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等离子体 介质阻挡放电 激励器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纳秒脉冲
贾敏
作品数:179被引量:244H指数:11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等离子体 激励器 放电 滑动弧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宋慧敏
作品数:182被引量:399H指数:13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等离子体 激励器 介质阻挡放电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 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