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31篇“ 类固醇治疗“的相关文章
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慢阻肺患者的疗效评估
2024年
评估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100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及氧疗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全血白细胞(WBC),以及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的缓解时间。同时,评估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CT、CRP、WBC水平显著降低,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的缓解时间显著缩短,CAT评分显著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纤支镜肺泡灌洗联合皮质类固醇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炎症指标、症状缓解时间及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苏建辉
关键词:纤支镜肺泡灌洗皮质类固醇慢阻肺患者
氟米龙滴眼液联合非皮质类固醇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氟米龙滴眼液联合非皮质类固醇治疗过敏性结膜炎(Allergic Conjunctivitis,AC)的临床价值。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84例A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非皮质类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0.1%氟米龙滴眼液,比较两组症状及体征评分、症状好转时间、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为(1.77±0.32)分、(1.91±0.65)分,低于对照组的(3.01±0.64)分、(3.02±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1、6.673,P均<0.001)。观察组眼痒、流泪、结膜充血3种主要症状的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AC患者非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0.1%氟米龙进行联合治疗,能够缩短主要症状好转所需的时间,促进相关症状与体征的缓解。
周玲丹林水龙林美英
关键词:过敏性结膜炎
IL-6/IL-10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28天死亡率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与28天死亡率的相关性,评估该比值不同的患者对不同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反应。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收...
金英之
关键词:重症死亡率皮质类固醇IL-6IL-10
皮质类固醇治疗非卧床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肺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纵向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对非卧床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患儿采取皮质类固醇(CS)治疗≥1年的肺功能和运动功能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门诊收治的采取CS治疗≥1年的32例DMD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采取CS初治时年龄,将其分别纳入≤7岁组(n=13)与>7岁组(n=19)。对这32例患儿初治后进行为期2年的回顾性纵向研究,初治与初治后第1、2年(分别采用T0、T1、T2表示)时,使用肺功能测试仪评估2组患儿4项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并采用《北极星移动评价量表》(NSAA)和3项关键运动功能指标计时测试(完成仰卧-站立、10 m走/跑和上4级楼梯各测试1次所需时间),评估患儿运动功能。所有DMD患儿与≤7岁组、>7岁组患儿不同时间点的4项肺功能指标、NSAA评分和3项关键运动功能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DMD患儿NSAA评分及3项关键运动功能指标对FVC%的影响。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并获得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科研伦审2023(303)号]。结果①32例DMD患儿T0、T1、T2时,肺功能指标FVC%、FEV1%和FEV1/FVC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EF%呈增高趋势,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P=0.016)。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T1时,FVC%较T0时增加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P=0.036);T2时,FEV1%、PEF%较T0时分别增加8.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32,t=-2.69、P=0.011)。②T0、T1、T2时,32例DMD患儿NSAA评分呈下降趋势,而完成仰卧-站立、10 m走/跑测试所需�
吴越廷周林雨涵胡钦许华燕黄敏陈晓勇张萌李中会茹凉王秋蔡晓唐
关键词:肺功能用力呼气量峰值呼气流速
神经活性类固醇治疗性功能障碍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通过向患者施用神经活性类固醇治疗患者的性功能障碍和/或维持性功能的方法。
V·博瑟阿帕利E·苏特霍夫H·贡杜兹-布鲁斯R·阿诺德
在接受全身型皮质类固醇治疗的COPD患者中使用吸入型干扰素-β治疗病毒诱导的恶化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治疗接受全身型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患者中病毒诱导的COPD恶化的干扰素‑β(IFN‑β),其中所述IFN‑β通过吸入施用,例如通过使用喷雾器。
理查德·马斯登菲利普·蒙克维多利亚·特尔汤姆·威尔金森
富血小板血浆与皮质类固醇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研究目的: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比较富血小板血浆和皮质类固醇能否改善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和临床功能。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PF)是足跟痛最常见原因之一,潜在病理认为是足底筋膜起...
彭云栋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皮质类固醇足底筋膜炎META分析
冲击波与皮质类固醇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体外发散式冲击波与局部皮质类固醇(CS)药物注射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西安红会医院足踝外科门诊治疗的80例慢性跖筋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在足底区进行CS局部封闭注射治疗的40例为封闭组,以在足底区和同侧小腿三头肌进行冲击波治疗的40例为冲击波组,比较两组满意度、VAS及Maryland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1、3、6个月时VAS及Marylan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1个月时封闭组VAS及Maryland评分优于冲击波组,但治疗6个月时冲击波组VAS及Maryland评分优于封闭组(P<0.05)。冲击波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及Maryland评分均较治疗前逐渐改善,除治疗后6个月与3个月比较外,其他时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封闭组从治疗1个月后逐渐出现恶化趋势,且治疗6个月时VAS及Maryland评分均较1个月时出现反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冲击波组满意度调查优于封闭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慢性跖筋膜炎均有效,局部CS注射短期内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但体外发散式冲击波的长期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白文博鲁丽蓉梁晓军王欣文赵宏谋鹿军化昊天
关键词:皮质类固醇
富血小板血浆与皮质类固醇治疗肩袖肌腱病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注射与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s,CS)注射治疗肩袖肌腱病在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缓解和关节活动度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e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PRP注射与CS注射肩袖肌腱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20日。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并采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注射后短期(3~6周)、中期(8~12周)、长期(≥24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肩肘医师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西安大略肩袖疾病评分指数(Western Ontario Rotator Cuff Index,WORC),以及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共纳入7篇RCT文献,共379例患者,其中PRP组188例,CS组19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短期和中期随访内VAS、ASES及WOR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ASES评分[MD=7.1,95%CI(2.06,12.14),P=0.006]和VAS[MD=-1.55,95%CI(-2.65,-0.55),P=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袖肌腱病的患者,PRP与CS在疼痛缓解及功能恢复方面的短期和中期随访疗效相似。然而,长期随访发现,PRP较CS在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方面体现出优势。肩关节活动度在整个随访期间无明显差异。
孙润杰郭丽李鹏翠卫小春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皮质类固醇肌腱病META分析
儿童特应性皮炎:当局部类固醇治疗无效时被引量:1
2021年
一个1岁的男孩到您的诊室就诊。这个男孩六个月前被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今日复诊,间断使用少量1%氢化可的松乳膏后,皮疹和瘙痒仍然恶化,并影响睡眠。经检查,他皮肤干燥,四肢和躯干有严重红斑。由于他的家长担心TCS有副作用,并且乳膏不起作用,他们希望停止使用局部皮质类固醇(TCS)。
Jin Ho Chong陈佳封志纯(审校)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类固醇治疗TCS

相关作者

庞友鉴
作品数:60被引量:27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眼肿瘤 血管瘤 临床病理分析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眶
张志愿
作品数:955被引量:3,15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口腔鳞癌 口腔癌 口腔颌面部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血管瘤
严能兵
作品数:27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患者 常年性 白三烯 变应性 鼻炎
张建斌
作品数:8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患者 鼻内镜手术 疗效观察 常年性 类固醇治疗
孙程
作品数:9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包茎 小儿包茎 类固醇治疗 胶原纤维 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