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294篇“ 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文章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探讨
- 2025年
- 深入研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同类别所呈现的超声影像特性,同时剖析其与血脂、血压、血糖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吸烟史等关键临床指标间的关联性,旨在挖掘斑块类型和代谢以及生活方式要素间的潜在关联,从而为早期干预举措提供有力的循证依据。方法 选取 2022 年 3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门诊求诊的 100 名年龄在 40 岁及以上、具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患者,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划分为无斑块组、软斑块组、混合斑块组以及硬斑块组。对各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全面评估,并运用SPSS 26.0软件,通过统计学分析揭示血脂成分与斑块类型之间的关联。结果 不同类型的斑块组在多项临床指标方面存在显著差别。混合斑块组的总胆固醇水平达 5.8 ± 1.2 mmol/L,高于无斑块组的 4.6 ± 0.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偏高。软斑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最低,仅为 1.2 ± 0.3 mmol/L。在血压方面,混合斑块组的收缩压为 140.8 ± 13.5 mmHg,高于无斑块组的 125.4 ± 10.3 mmHg。BMI 水平在混合斑块组显著上扬,吸烟史比例在软斑块组最高,达 48%。血糖异常在混合斑块和硬斑块组均显著凸显,这暗示了代谢紊乱的深重影响。结论 本研究表明,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以及吸烟等因素在斑块形成过程中具有各异程度的作用,其中混合斑块的代谢异常特质尤为显著。血糖水平的升高与斑块的不稳定性紧密相关,而吸烟则更易于促成柔性斑块的形成。针对不同风险的人群,需要拟定多维度的干预方案,将代谢异常的控制与生活方式的调整相结合。超声诊断应当成为风险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检测血脂、血压、血糖和 BMI 水平等指标,动态追踪高危患者的病程演变,以期在早期识别过程中达成有效干预,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靳晓辉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诊断
- 等离子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融导管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等离子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融导管,属于等离子体技术领域,本等离子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融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导管本体包括有扩张球囊;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设置在扩张球囊外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上开...
- 陈支通曹菲袁林森梁婷婷
- 一种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试剂盒
- 本发明适用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试剂盒。本发明旨在通过收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蛋白质组学的质谱测序,并结合组织样本的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在这一过程...
- 刘锐喻恬徐铭达徐保锋
- 基于AI评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策略推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I评估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逆转策略推荐方法,通过AI大模型算法实现多模态数据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提供基于动态风险分级的个性化干预方案,从而减少心血管急性事件,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利用大模型算法及多模态数据...
- 张宽王雪峰张波
- 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就诊的3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别予以超声检查与MRI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33例患者共74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较于超声检查,MRI检查斑块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纤维帽厚度小于稳定斑块,脂核/斑块面积、脂核大小大于稳定斑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易损斑块与稳定斑块的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管腔狭窄水平,并判断斑块易损性,具有较高评估价值。
- 代津潘熙春
- 关键词:磁共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斑块
-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CTA研究
- 2025年
- 目的:用CT血管造影技术(CT angiography,CTA)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观察组)及血糖水平正常患者63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头颈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颈动脉斑块性质、斑块表面形态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CTA上显示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74.19%,高于对照组53.97%;观察组脂质斑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规则斑块及溃疡斑块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光滑斑块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且斑块稳定性差。CTA能分析颈动脉斑块性质、观察斑块表面形态,判断斑块的稳定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
- 杜利娟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A
- 一种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向诊断及治疗的纳米药物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靶向诊断及治疗的纳米药物,以EGCG、甲醛和左旋精氨酸构建纳米粒子保留了EGCG的抗氧化特性,在此基础上修饰Mn<SUP>2+</SUP>及DKK1抗体构建的纳米药物具有良好的弛豫值,...
- 张梅赵亚超孙海峰崔基炜
- HR-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2025年
- 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病因之一就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ICAS),其中易损斑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其危险程度可能会超过预期,因此如何识别易损斑块显得尤为重要。现有大部分影像检查方法仅能显示血管腔的情况,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的特点是在显示血管腔信息的同时可以显示血管壁的情况,应用此项技术,在显示颅内动脉时能够更全面地显示血管病变情况。这种技术能够从多个方面分析和评估血管斑块的特征,如斑块的负荷、重构模式、斑块内出血、强化模式和分布等。它能够帮助医生早期发现颅内易受损的斑块,对于控制和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徐行茹陈新建徐敏赵建丽周建国
- 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卒中血管壁易损斑块
- 主动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体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主动靶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体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形成所述脂质体的载体材料包括靶向肽R8修饰甲氧基聚乙二醇磷脂(R8‑DSPE‑PEG)、聚硫化丙烯‑聚乙二醇(PPS‑PEG)和胆固醇(C...
- 闫萌军樊荣李大磊杨刚强张篷刘莎王颖王鹏衣晓婧闫政李树枫于峰曲雯昕
- DNA羟甲基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指中、大动脉的动脉壁形成脂质斑片状沉积物,导致血流量减少或阻塞血液流出的一种疾病,不稳定斑块一旦破裂后可引发血栓形成及血管堵塞等后果,是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这一过程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与血流动力学、内皮细胞的损伤、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炎症等因素息息相关。表观遗传是目前基因调控的一大作用方式,DNA羟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修饰的重要机制之一,能调控基因转录的激活与抑制,在多种生物学行为和个体生长发育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先前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表观遗传机制在AS斑块形成中的调控作用,但关于DNA羟甲基化在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进程的确切关系仍不明确。因此,本文旨在对AS斑块形成过程中DNA羟甲基化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AS斑块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张俊刘烨杨家慧赵真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TET表观遗传羟甲基化炎症
相关作者
- 张运

- 作品数:1,085被引量:5,236H指数:3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血流动力学
- 邓又斌

- 作品数:639被引量:2,26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
- 蔡剑鸣

- 作品数:77被引量:48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
- 赵锡海

- 作品数:104被引量:708H指数:1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
- 研究主题: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 吴宗贵

- 作品数:730被引量:4,238H指数:25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动脉粥样硬化 通心络 高血压 冠心病 内皮祖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