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4篇“ 粮食作物种植“的相关文章
- 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的水、碳足迹及布局优化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对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碳足迹和水足迹进行评估,并基于碳足迹和水足迹建立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对各省(区)粮食作物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为减少碳排放量和强化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北地区小麦、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农资投入量等为基础数据,利用生命周期法(LCA)对碳足迹进行评估;以蒸散量和有效降水量为基础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对水足迹进行评估;基于熵权法对西北五省(区)三大粮食作物布局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1999—2020年西北地区小麦、玉米、水稻的碳足迹和水足迹在不同省(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西北地区3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碳排放呈现出东西部较高,中部较低的分布特点,其单位产量碳足迹(PCF)的范围分别为:0.36—0.63、0.33—0.56、0.57—0.97 t CO_(2)-eq·t^(-1),单位面积碳足迹(FCF)分别为:(2.46±0.77)、(3.21±0.49)、(5.57±0.91)t CO_(2)-eq·hm^(-2)。2010—2018年西北地区小麦、玉米绿水总量呈平稳上升趋势,水稻绿水总量变化不显著。平均绿水总量较高的地区分布在陕西、甘肃和宁夏。蓝水总量在2010—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呈现下降趋势,平均蓝水总量较高的地区分布在甘肃、宁夏和新疆。玉米是西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中蓝水足迹最小的作物,平均蓝水足迹为0.45 m^(3)·kg^(-1);水稻的蓝水足迹最大,平均蓝水足迹为0.77 m^(3)·kg^(-1)。基于碳足迹和水足迹进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以各省(区)不同作物种植面积为决策变量,并根据不同权重设置重点减少碳排放(生态效益)和重点增加绿水利用(水资源效益)的优化情景。情景1碳排放总量减少1.9%,绿水利用总量增加5.0%;情景2碳排放总量减少11.8%;情景3绿水利用总量增加6.7%。【结论】西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碳排放和水总量时空差异显著。碳足迹方面,
- 王楚凡牛俊
- 关键词:碳足迹水足迹粮食作物
- 地块比例估算法快速调查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可行性研究
- 2024年
- 通过粮食作物种植典型性、交通便利性、农作物长势等情况综合选取兴仁市某村作为快速调查粮食作物种植情况试验区,采用低空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基于解译样本的卫星影像自动分类方式、地块比例估算3种方法调查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情况,根据试验结果从调查面积、时间、精度、信息化等方面对比3种方法成果的优缺点。验证采用比例估算方法快速调查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情况的可行性和影响调查精度的相关影响因素。
- 郑东
-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经济效益研究
- 2024年
- 本文运用产出投入比、成本利润率等指标,对陕西省2011—2020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效益、种植成本等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3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产投比均小于1,经济效益不高且逐年下降,成本利润率常年为负值。说明其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经济类作物相比,没有实现经济效益,不具备竞争优势。综合分析粮食种植成本发现,在影响成本上升的诸多因素中,劳动力成本是最主要的,然后依次是机械作业费、制种费、肥料等。综合以上问题,本文最后从健全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率等3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
- 张顺天易小波
- 关键词:粮食作物成本利润率
- 水足迹视角下四川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及用水效率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作为粮食主产区,四川盆地农业用水占比高但农业用水效率低,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严重,导致农业用水压力巨大。为了探究作物用水规律,提高作物用水效率,该研究以四川省为例,基于水足迹理论量化3种主要粮食作物用水量,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蓝水和灰水足迹最小化,经济收益最大化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得到不同节水情景(5%、10%和15%)下的最优作物种植结构,最后通过用水效率指数分析优化前后各地农业用水效率。结果表明:1)2001—2021年间,四川作物生产用水呈现下降趋势,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空间差异大。2)在节水5%、10%和15%情景下,种植结构优化结果均显示水稻和小麦面积调减,玉米面积调增;作物蓝水足迹在3种情景下均减少。3)研究时段内,作物用水效率在逐渐提升,并且呈现出“东南高-中间低”态势;经种植结构优化后,发现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适当减少水稻、小麦种植面积,对提高作物用水效率有利。研究结果对农业水资源管理,提升作物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参考价值。
- 阳君肖作林刘睿戴技才刘文利
- 关键词:作物农业水足迹农业用水效率四川盆地
- 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制度与农事历 玉米
- 按照不同生态区、作物、熟制等,围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介绍作物基本情况,梳理主产区和不同生态区种植制度,并按时间轴详细分析每月不同产区作物生长进度,提出农事建议。本书以技术普及为重点,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叙述,...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
-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空间分异与驱动机制
- 杨喆
- 安徽省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明确气候变化对安徽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选取2000—2020年粮食作物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结合地理重心模型,分析气象要素、粮食作物产量和播种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气候变化对3种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呈现“升—降—升”特征;异常风速整体呈下降趋势,呈现“正相位—负相位”特征;日照时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稻谷、玉米和小麦播种面积重心的偏移趋势分别是东北、西北和东南向;3)稻谷、玉米和小麦产量重心的偏移趋势分别是东北、西南和东南向;4)气温对稻谷产量有显著正作用;风速对稻谷有显著正作用,对小麦有显著负作用;日照时数对稻谷、玉米和小麦均有显著正作用;湿度对玉米有显著正作用。21年间安徽省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明显。
- 张欣雅胡枫徐建辉周梓涵
- 关键词:气候变化ARCGIS
- 清代陕南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迁研究
- 赵东科
- 一种粮食作物种植栽培装置及方法
- 本申请涉及一种粮食作物种植栽培装置及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机械技术领域,通过设有的箱体,实现了储水功能,再通过存放机构实现存放水稻的作用,进而在箱体内加入水,实现了对水稻的浸泡,通过设置的数显温度计,数显温度计具有检测温度的...
- 张克新陈小鸽马新莉刘鹤洋李洁武琼刘东宁卫华孔维潇朱晓卫马正国潘小峰
- 荒漠草原过渡地带粮食作物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 2023年
- 为明确北方荒漠草原过渡地带县域内的农作物种植制度调整方向,本研究基于2012-2021年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各乡镇的农作物生产数据,分析了近十年该县所有农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变化,以及各乡镇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状况。结果表明:定边县的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中玉米、荞麦和马铃薯是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进一步对各乡镇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状况分析,并结合定边县农业用水资源分布特征,建议增加北部滩区水资源比较丰富的白泥井镇、郝滩镇、堆子梁镇和石洞沟乡的玉米种植面积,压减南部山区玉米种植面积,改种荞麦等耐旱耐寒作物;重点压减荞麦单产水平较低的红柳沟镇、樊学镇和张崾先镇的荞麦种植面积;增加北部滩区堆子梁镇、盐场堡镇和石洞沟乡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优先在种植面积较大的白泥井镇、砖井镇、贺圈镇开展马铃薯和玉米、荞麦之间的轮作种植,同时减小贺圈镇和砖井镇的荞麦种植面积,为马铃薯轮作模式的开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 王婷李宁张学鹏孟维伟
- 关键词:荒漠草原农作物种植马铃薯种植轮作模式粮食作物种植
相关作者
- 姚丽萍

- 作品数:16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桑树 锄草 粮食作物种植 电动 手扶式
- 杜文君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锄草 粮食作物种植 电动 手扶式 除草机
- 刘永光

- 作品数:38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桑树 家蚕 安全性评价 扦插 桑园
- 陈松

- 作品数:173被引量:4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家蚕 家蚕品种 桑树 选育 桑园
- 黄平

- 作品数:267被引量:1,010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研究主题:家蚕 选育 桑树 家蚕品种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