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9篇“ 精神卫生法“的相关文章
- 精神康复中医疗告知履行时间——基于《精神卫生法》视角
- 2024年
- 《精神卫生法》以“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为立法目的,体现了我国立法对精神障碍患者这个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需要特别保护的关注。作为精神障碍患者人身权的重要体现,其医疗自主权、住院期间的医疗知情同意权等权利的实现,均需要以能得到全面、适当并且通俗易懂的医疗信息为前提[1]。与此对应,医疗机构依法履行告知义务目的是保障患者的知情权,进而实现“自主权”“选择权”。时间不适当的告知对患者的自主权实现失去意义,超前的告知因其缺乏现实性、针对性而失去医学人文关怀价值,滞后的告知则因其对患者自主选择权缺乏指导意义而减损法律价值。《精神卫生法》有关告知条款的规定对医疗告知未做时间上的具体要求,是考虑临床实践是医学的不确定性和生命科学的未知性相互结合的过程,法律上如果明确具体时间可能造成立法目的与临床实践脱节而影响精神障碍患者权益的保障。因此,如何在临床实践中恰当而科学的履行告知义务,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知情权,就需要在深刻理解法律条款追求的立法宗旨基础上,与患者现实情况结合,选择和确定“合理”而“恰当”的时间和时机履行告知义务。
- 赵春海吕江宁赵姗姗孙琦
- 关键词:告知精神卫生法义务
- 《精神卫生法》视域下心理治疗相关法律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 2024年
- 分析现行《精神卫生法》对心理治疗实施主体资格及从业资格的相关规定,其对处理心理治疗中的问题上有一定的规制作用,但太过原则、抽象和模糊,使心理治疗的法律适用存在一定问题;从对心理治疗实施主体及接受治疗者的权益保障出发,分析我国心理治疗活动的现实法律困境,探讨立法需求、立法可能性,并提出完善《精神卫生法》中的相关规定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制定“心理师法”以明确心理治疗的从业资格标准的相应对策与建议,以填补现行法律中空白,使心理治疗的实施更加规范化和法治化。
- 易灵廖杨茜李子一刘孟楠
- 关键词:心理治疗《精神卫生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约束措施的完善路径
- 2024年
- 根据治疗需要,精神卫生医疗实践中往往会采用一定的约束措施。作为一项运用频率较高的医疗措施,因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且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约束措施的完善,即提高其严谨性、规范性与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40条医疗机构实行约束措施的内容,对约束对象的范围、可替代措施和约束时间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指出立法中约束措施规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对约束行为对象的范围界定、可替代措施的发展和完善约束时间的评估和记录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黄文姝
- 心理咨询师执业中的法律责任与风险防范——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视角
- 2024年
-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和责任也日益受到关注。文章旨在探讨心理咨询师在执业过程中面临的法律责任和风险,并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视角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文章对心理咨询师的法律定位和职责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心理咨询师在未成年人心理咨询、高校心理咨询以及社会化执业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合同无效、未成年来访受侵害,危机处理、强制送医,超范围治疗执业、保密协议履行等各种法律风险。提出了在未成年人咨询中要取得同意或追认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就未成年来访遭受伤害主动向公安机关报告,在高校咨询面对危机干预需进行保密原则的突破、面对需强制送医的情形时要与家长取得联系或报警处理,在社会私人执业中要避免诊断性描述或治疗方案、督导取得当事人同意、案例使用隐藏可识别信息等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为心理咨询师的执业安全和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 杨立苹
-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法律责任
- 《精神卫生法》修订问题刍议被引量:2
- 2023年
- 《精神卫生法》作为我国精神卫生法治领域的基本法,自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该法亦存在法律漏洞及规则欠合理的现象。为顺利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精神卫生法》修订工作势在必行。通过修订,应明确《精神卫生法》以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为中心的社会法属性,同时应平衡好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精神障碍患者与社会公众安全的利益平衡、精神障碍患者与监护人的利益平衡、家庭监护人与国家监护人的利益平衡、精神障碍患者与医院(医护人员)的利益平衡等。
- 侯雪梅王向前朱明霞
- 关键词:精神卫生法社会法
- 精神康复中医疗告知的形式——基于精神卫生法视角
- 2023年
- 法律对医疗机构规定告知义务条款,是为了维护患者(含就诊者、患者、患者监护人)知情权、选择权,彰显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权”的保障。临床实践中,医疗机构履行告知义务,既要在实质上实现患者知情,还要在形式上表明完成“履责”,即在法律层面上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履行需达到内容和形式上患者知情权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8项条款从11个方面规定了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涉及患者检查、治疗、住院、出院等环节和不特定人群的精神科就诊、精神检查、是否住院医学观察等内容;因其告知内容的丰富、告知对象的多元化,实现告知义务的完全履行对告知形式的要求具有代表意义。该文梳理常见医疗告知形式的特点,总结并分析医疗机构履行精神卫生法规定的医疗告知义务经常面临的两种情形,即告知形式选择的冲突和告知义务实践分歧,指出履行医疗告知义务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法律的责任上,更应关注其医学伦理和人文关怀意义,也应作为医疗机构解决实践困惑的根本遵循。
- 赵春海赵姗姗李文涓吴昊
- 关键词:告知精神卫生法义务
- 我国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愿住院相关权益保护——精神卫生法实施10年的思考
- 2023年
- 我国《精神卫生法》实施将满10年,该法规定了精神障碍患者自愿医疗的基本原则,规范了非自愿住院的标准和程序,以国家立法的方式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最基本的合法权利,促进了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的持续增加以及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高了对公众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同时,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一些模糊的空间,笔者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阐述,以期望对未来该法律的修订提供参考。
- 勾蕾周建松
- 关键词:权益保护
- 遵义市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知晓和落实情况调查
- 2022年
- 目的了解及评价遵义地区护士对2013年5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简称《精神卫生法》)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并探讨提高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相关知识知晓程度的对策。方法采取自制《精神卫生法》相关知识量表,通过问卷星制作量表后随机投放至遵义市16家医院护士进行调查。以问卷答题及格率作为普及度判定指标,了解不同医院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通过问卷星回收问卷1033份,排除102份无效问卷,有效回收931份,有效回收率为90.13%。结果931名护士对《精神卫生法》知晓率问卷得分总正确率为64.34%(599/931),及格率为52.42%(488/931);精神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护士得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义市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精神卫生法》的普及度。
- 马鸿昌柳亚亚张荣飞向中勇彭孟聃徐明丽林学超翁梓靖
- 关键词:护士精神卫生法知识知晓情况
- 非自愿住院制度: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伦理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非自愿住院制度是国际精神卫生立法过程中备受争议的问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立法和实施进程中,非自愿住院制度的实体和程序要件始终处于争议和讨论之中。事实上,这些争议有着深刻的伦理内涵,凸显出当前非自愿住院制度对个体自主权保护“不足”与“过度”并存的现象。从公共健康伦理的视角出发,尊重、公正和关怀的价值观能够为完善非自愿住院制度和推动精神卫生法治建设提供进一步的伦理指导。
- 刘子怡肖巍
- 关键词:精神卫生法公共健康伦理
- 《改革精神卫生法》(第一章)翻译报告
- 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精神健康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弱势群体,精神障碍患者多年来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其合法权益也没能得到很好的保护。2021年1月,英国政府官方网站颁布了《改革精神卫生法》,主要描述精神障碍患者现...
- 周露
- 关键词:英汉翻译法律文本长句翻译技巧
相关作者
- 陈绍辉

- 作品数:71被引量:3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研究主题:精神卫生法 精神障碍患者 医疗责任保险 人身自由 损害赔偿
- 谢斌

- 作品数:330被引量:2,026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精神分裂症 精神卫生 青少年 暴力行为 精神病
- 孙也龙

- 作品数:29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 研究主题:精神卫生法 《精神卫生法》 自愿 尊严死 住院治疗
- 张奇

- 作品数:28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
- 研究主题:精神卫生法 民主监督 刑法修正案 精神病人 权力制衡
- 万传华

- 作品数:30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精神卫生法》 精神卫生法 爱国 精神障碍患者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