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1篇“ 系统学意义“的相关文章
国产18种鳞盖蕨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鳞盖蕨属是一个自然类群,由于各类群之间的形态差异以及种内变异比较大,因此其分类一直存在争议。该研究利用光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鳞盖蕨属18种植物(含3变种)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结合形态、孢粉和分子系统学探讨其系统学意义。结果表明:在光显微镜下,18种鳞盖蕨属植物叶上、下表皮的脉上均有毛,叶表皮细胞都为不规则形,垂周壁为深波状或波状;气孔都分布在下表皮,气孔器类型主要有极细胞型和腋下细胞型两种,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支持鳞盖蕨属是碗蕨科中的一个单系类群;叶上、下表皮脉间毛的变异特征支持光叶鳞盖蕨、毛叶边缘鳞盖蕨和二回边缘鳞盖蕨处理为边缘鳞盖蕨变种;在扫描电镜下,叶上表皮角质层多为脊状凸起,多数还具丝状纹饰,角质膜特征与叶片回数有一定的相关性;共环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不等细胞型和不规则四细胞型只在少数种出现,气孔外拱盖多数凹陷,光滑或有颗粒;气孔外拱盖内缘平滑、浅波状或齿状;保卫细胞两极大多数有“T”型加厚,不同种间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差异。该研究结果为其分类、演化、系统位置等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王任翔刘灵
关键词:叶表皮微形态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学意义
膜翅目基部支系线粒体基因重排及其系统学意义
虽然膜翅目是首批开展基因组研究的动物之一,但截至目前,大多数主要支系的基因组资源仍然缺乏深入研究,使用分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重建依旧面临着很多问题。基因重排作为超越线性序列比较的基因组特征在大多类群中非常保守,基因重排率相...
徐敏
关键词:膜翅目
危害云锦杜鹃的简脉茎蜂属一新种(膜翅目:茎蜂科)及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宁波地区发现的一种严重危害云锦杜鹃的茎蜂类害虫,明确其种类和分类地位,并探讨该类茎蜂多样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典比较形态研究法,确定种类名称并判断本种害虫的所属类群。采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序列特征分析、近缘种遗传距离统计并构建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确定蛀茎危害云锦杜鹃的茎蜂害虫是一个新物种:杜鹃简脉茎蜂Janus dujuan Wei, sp. nov.。杜鹃简脉茎蜂与西藏东部分布的黄腹简脉茎蜂J. xanthus Naito&Smith, 1998近似,但体色和构造与该种均不同。杜鹃简脉茎蜂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17 725 bp,包含全部37个基因。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数据,重建了简脉茎蜂属5个物种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杜鹃简脉茎蜂与斑翅简脉茎蜂种团的缘斑简脉茎蜂组成单系群,杜鹃简脉茎蜂与已知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简脉茎蜂属种类差距很大,cox1序列的K2P距离为14.7%~21.4%。讨论了茎蜂科茎蜂属和简脉茎蜂属的生物地理特征,推测简脉茎蜂属在东亚南部的多样化可能与本地区杜鹃花科植物的多样化密切相关,茎蜂属的多样化可能与地中海区域以小麦属为主的禾本科植物的高度多样化相关。基于相关文献数据和本文研究,还比较讨论了膜翅目基部不同类群的cox1基因序列的属、种间差异。【结论】蛀茎危害云锦杜鹃的茎蜂害虫新物种为杜鹃简脉茎蜂Janus dujuan Wei, sp. nov.,其形态与黄腹简脉茎蜂J. xanthus Naito&Smith, 1998近似。简脉茎蜂属内条形码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提示该属分类仍需进一步研究。笔者推测其在东亚南部的多样化可能与本地区杜鹃花科植物的多样化密切相关。
牛耕耘李东宾谭贝贝徐婧魏美才
关键词:杜鹃花科
6种香薷属植物挥发油化型分析及其系统学意义探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6种香薷属植物的挥发油化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种香薷属植物叶与花序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油中的化成分。采用SIMCA进行主成分分析及SPSS.25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种香薷属植物的挥发油,依据去氢香薷酮、香薷酮、玫瑰呋喃、胡椒酮、D-香芹酮、芳樟醇、乙酸香叶酯、香叶醇、1,8-桉叶油醇、γ-松油烯和β-蒎烯的相对百分含量可划分为11种化型,其中PD型、PR型和CaDE型为新发现的化型。结论:初步推测香薷属植物挥发油化型的多样性与其分布范围大小无显著关系,而可能与花期的长短有关。依据已确认和推测的香薷属植物挥发油主成分代谢通路,推测鸡骨柴可能是最原始的类群,四方蒿次之,香薷、野草香、水香薷、野拔子相对进化。现有的香薷属挥发油化型研究结果暗示着其在该属可能具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
朱金莲杨礼攀唐仁华徐玉琪张鑫婷普春霞
关键词:挥发油系统学意义
薹草属少花薹草组(莎草科)的果囊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1
2022年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少花薹草组Carex sect. Paniceae (莎草科) 26种3变种的果囊形态和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果囊形状(喙除外)为倒卵球形、椭球形或卵球形,均为钝三棱状,果囊长度为1.99~7.27 mm,喙多弯曲(仅1种C. striatula果囊的喙直立),喙急缩或渐缩,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为1/8~1/2,表皮细胞多明显隆起,极少数隆起不明显,且多数性状种内保持稳定;(2)喙口形态分斜截、平截、微二齿和二齿4类,且在种内有变异,如C. arakiana、线柄薹草C. filipes、丝柄薹草C. rouyana、C. purpurifera;(3)可根据果囊长度和喙的收缩情况区分部分近缘种,如线柄薹草与少囊薹草C. egena、浙江薹草C. zhejiangensis与显舌薹草C. macroglossa;(4)果囊长度、喙长与果囊长度的比值在sect. Paniceae s.s.与sect. Laxiflorae 2组间有显著差异,对两组的界定有一定价值;(5)被视为组或亚属重要分类性状的果囊横切形状(三棱状或双凸状)在界定少囊薹草组与相关组时无意义,果囊形态对界定少花薹草组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
鲁益飞刘永娣郑子洪何芳褚文珂金水虎金孝锋
关键词:薹草属果囊微形态系统学意义
篮管类和腹毛类纤毛虫的超微结构研究及其系统学意义
皮层纤毛器是纤毛虫原生动物生理活动的重要执行者,其结构特征与分化规律携带着可靠的系统发育信息,是进化生物系统学研究的重要关注点。皮层纤毛器超微结构作为重要的形态视角,是纤毛模式及其发生这些传统分类特征的重要补充,在...
张晓曦
关键词:超微结构系统学
国产新月蕨属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2021年
运用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金星蕨科中的新月蕨属以及其近缘类群毛蕨属的共11个物种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新月蕨属植物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在种内较为稳定,并可为探讨新月蕨属的属下分类提供依据.在光显微镜下,11个种叶表皮形态特征较为一致,上、下表皮的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均为深波状,气孔器形状也均为椭圆形.气孔器的大小在种间相差较大,而种内差异较小.气孔器类型有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共环极细胞型,聚腋下细胞型和不规则型5种,并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在扫描电镜下,气孔外拱盖全为脊状凸起,上、下表皮细胞的空间排列情况,保卫细胞两极“T”型加厚特征,气孔的突起程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种间差异.但这几种电镜特征,在个别种中也存在一定的种内差异.综合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的特征,可以较好地支持前人对新月蕨属这11个种划分为4个组的处理,并与传统形态分类和系统发育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王文彬段华娟陈春发张宪春李中阳
关键词:叶表皮光学显微镜系统学
寒武纪早期四方塔型壳属的胚胎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寒武纪大爆发是生命演化史上重要的创新事件。我国澄江动物群(距今约5.18亿年)代表了寒武纪大爆发的高潮,而产自寒武系最底部,时代上早于澄江动物群的宽川铺生物群(距今约5.35亿年)则为研究寒武纪大爆发的第一幕提供了重要的埋藏窗口。宽川铺生物群产自陕南宁强、西乡等地寒武系底部宽川铺组钙质磷块岩和磷质碎屑灰岩中,以保存了大量动物胚胎和软躯体微型动物而闻名。其中四方塔型壳(Quadrapyrgites)是宽川铺生物群中常见的软躯体动物化石,因与同层位的橄榄蛋(Olivooides)在发育过程和形态上具有相似性而被认为是后者的姐妹群。但它们在动物树上的位置仍然存在争议。为检验前人提出的各种亲缘关系假说,本文综合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成像和超高分辨率X射线显微断层成像技术,重建了四方塔型壳胚胎标本的三维结构,首次揭示了其内陷式原肠作用类型。新的数据支持了四方塔型壳属于刺细胞动物而非环神经动物的观点。
赵多多殷宗军陈均远陈均远
关键词:寒武纪原肠胚
6种野生金花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被引量:6
2021年
为了探究金花茶组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差异,利用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野生金花茶成熟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①6种金花茶的叶表皮由表皮细气孔器组成,气孔随机分布在远轴面,每个气孔都具有3个大小不等的副卫细胞,属环列型气孔;不同种类金花茶的气孔长度、宽度、密度、指数和上、下表皮细胞密度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表皮性状聚类分析表明,毛籽金花茶和弄岗金花茶聚为一类,其余4个物种单独聚为一类;表皮细胞平周壁与细胞壁位置、覆盖于表皮细胞之上的角质层和蜡质层纹饰、气孔与表皮细胞位置、气孔外拱盖表面及内缘形态、气孔外拱盖外缘角质膜等微形态特征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③6种金花茶的叶表皮细胞上普遍具有丝状或链状蜡质饰纹,可作为金花茶组植物栽培种与野生种分类的重要依据。④从气孔分布位置、角质层和蜡质层存在、较厚的表皮细胞壁、具有下陷的气孔等特征,可以推断出野生金花茶对当地偏干旱的喀斯特生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朱栗琼覃冬梅招礼军邓斌胜刘晟源蒋昌杰
关键词:金花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适应性
7种高原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及其青藏高原地球环境演变相关的系统学意义
彭坷

相关作者

王任翔
作品数:113被引量:340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系统学意义 蜘蛛抱蛋属 染色体数目 配子体发育 蜘蛛抱蛋属植物
廖景平
作品数:137被引量:48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研究主题:解剖学 植物园 维管束系统 种子 组织化学
吴七根
作品数:31被引量:24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研究主题:解剖学 种子 系统学意义 组织化学 组织化学研究
何兴金
作品数:148被引量:1,293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伞形科 核型 葱属 核型研究 进化
施苏华
作品数:115被引量:83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红树植物 红树 基因组 系统发育 ITS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