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75篇“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相关文章
-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天预后的评估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9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组,30名同期老年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入院次日、对照组体检当日的血浆PAI-1水平和CAR,记录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PAI-1水平和CAR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不同预后(根据患者28 d的生存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老年脓毒症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浆PAI-1水平和CA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浆PAI-1、CA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浆PAI-1水平和CA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脓毒症患者血浆PAI-1、CAR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分别呈正相关关系(P<0.05);28天内,老年脓毒症患者死亡31例(34.44%)、存活59例(65.56%),生存组的淋巴细胞计数高于死亡组,SOFA评分、血浆PAI-1水平及CAR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浆PAI-1水平和CAR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AI-1、CAR及两者联合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AUC分别为0.752(95%CI为0.642~0.862,P<0.001),0.842(95%CI为0.745~0.939,P<0.001)及0.887(95%CI为0.796~0.977,P<0.001)。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血浆PAI-1水平和CAR升高,两者联合对患者28 d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张雅静韩雪
- 关键词:脓毒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预后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慢性肾衰竭(CRF)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100例老年CRF患者作为CRF组,同时期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MTHFR、PAI-1基因多态性,比较CRF组与对照组MTHFR、PAI-1基因型与基因频率分布情况,以及CRF患者MTHFR、PAI-1不同基因型血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MTHFR、PAI-1基因多态性与CRF患病的关系。结果 CRF组MTHFR C677T基因位点TT基因型、T等位基因占比及PAI-1 4G/5G基因位点4G/4G基因型、4G等位基因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MTHFR基因TT基因型的CRF患者尿素氮、肌酐水平均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PAI-1基因4G/4G基因型的CRF患者尿素氮、肌酐水平均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肾小球滤过率低于其他基因型(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MTHFR TT基因型、PAI-1 4G/4G基因型均为老年人CRF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THFR C677T位点的TT基因型及PAI-1 4G/5G位点的4G/4G基因型均与老年CRF的发生相关。
- 胡常晖侯儆张建军靳志雄
- 关键词:肾功能不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纤溶酶原灭活剂多态现象
- 维生素D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蛋白酶D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维生素D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组织蛋白酶D(CTSD)的影响。方法选取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B组、C组,每组各32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每天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进行适量运动和饮食控制,戒烟戒酒,限制脂肪摄入。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水飞蓟宾胶囊口服治疗,每次2粒,每天3次。C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辅以维生素D胶囊口服治疗,每天1粒。患者均持续性治疗3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肝功能指标、血脂代谢水平、PAI-1、CTSD,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A组,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PAI-1、CTSD均低于治疗前,B组和C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PAI-1、CTSD均低于A组,C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臀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酰转肽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PAI-1、CTSD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和脂代谢,降低血清PAI-1、CTSD水平。
- 饶静张汝黄旭东蔡弟盛琛杨传留陈敬
- 关键词:维生素D水飞蓟宾胶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组织蛋白酶D
- 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1)、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Recombinant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河北省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健膜汤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子宫内膜息肉长、短径线长度,内膜厚度,血清TGF-β1、PAI-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47/50)与对照组78.00%(39/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长、短径及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缩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患者血清TGF-β1、PAI-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膜汤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内膜增生,缩小内膜息肉,降低血清TGF-β1、PAI-1水平。
- 宫月邴伯东刘军刘洋
- 关键词:屈螺酮炔雌醇片子宫内膜息肉转化生长因子-Β1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下肢DVT分为DVT组20例和非DVT组8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和PAI-1启动子4G/5G基因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THFR基因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和PAI-1启动子4G/5G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术后下肢DVT的关系。结果DVT组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基因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DVT组[65.00%(13/20)比25.00%(20/80)和80.00%(32/40)比38.75%(62/160)],CC基因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DVT组[5.00%(1/20)比47.50%(38/80)和20.00%(8/40)比61.25%(98/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PAI-1基因4G/4G基因频率及4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DVT组[50.00%(10/20)比21.25%(17/80)和67.50%(27/40)比38.75%(62/160)],5G/5G基因频率及5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DVT组[15.00%(3/20)比43.75%(35/80)和32.50%(13/40)比61.25%(98/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4G/5G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联合PAI-1启动子4G/4G基因型分布频率高于非DVT组[55.00%(11/20)比22.50%(1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OR=1.499,95%CI 1.201~1.871)、PAI-1启动子4G/4G基因型(OR=1.471,95%CI 1.170~1.850)及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联合PAI-1启动子4G/4G基因型(OR=1.592,95%CI 1.258~2.014)是结直肠癌术后下肢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THFR C677T位点TT基因型和PAI-1启动子4G/4G基因型与结直肠癌术后下肢DVT形成密切相关,且同时携带有基因型TT型和4G/4G型者发生下肢DVT的风险更高。
- 靳志雄胡常晖张建军李蕊
- 关键词:直肠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凝血酶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与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P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的70例IT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ITP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TM、PAI-1水平及PLT。结果ITP组血清TM、PAI-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TP组治疗后血清TM、PAI-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LT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ITP患者血清TM、PAI-1水平与PL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TM、PAI-1水平与儿童IPT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疾病监测的辅助指标。
- 黄继刚卢旭张雪常静凌婷
- 关键词:凝血酶调节蛋白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原发性高血压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8年
- 高血压疾病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且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病人数多,高血压的影响更为严重。在我国甚至是全球,高血压也是公共卫生安全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中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水平较正常人群有所增高,并且PAI-1水平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升高呈正相关,PAI-1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病理生理作用.因此PAI-1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王文彤张倩倩倪晶怡孙硕武其文陈艾东
-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原发性高血压舒张压水平PAI-1病理生理作用患病人数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基因启动子区4G/5G、-844G/A单核甘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广东粤西地区汉族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844G/A单核甘酸多态性及其单倍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用ELASA方法测定130例广东粤西地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30名广东粤西地区籍正常对照个体的血浆PAI-1水平,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或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法测定基因型,用EH+程序分析单核甘酸多态性的单倍型,用卡方检验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频率的差异。结果 4G/5G、-844G/A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G/5G的4G、A-844等位基因的携带者比非携带者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OR)分别大1.789倍、1.681倍。单倍型分析发现对照组中单倍型5G-G-844的频率高于病例组,而病例组中4G-A-844的频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多位点和单倍型分析结果提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844G/A单核甘酸多态性可能是粤西地区汉族人群与缺血性脑卒中关联的危险因素。
- 梁亮何红华蔡静怡林斌
-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单核甘酸多态性缺血性脑卒中连锁不平衡分析单倍型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与肺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 2014年
- 近年肺部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研究发现,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肺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其相关性已成为研究热点。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包括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activator,PA)及其特异性受体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PAI)。其中,PA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即尿激酶型(urokinas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和组织型(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
- 孙京焕邵玉霞
- 关键词:肺部疾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特异性受体发病过程尿激酶型病死率
-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检测及其对脑血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了解脑血栓患者PAI-1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5例脑血栓伴高血压患者(混合组)、33例单纯脑血栓患者(血栓组)、3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0例对照者(对照组)治疗前后以及30例健康人(健康组)血浆PAI-1水平。结果 PAI-1治疗前后分别为:混合组(185.6±31.6)ng/mL和(87.2±26.7)ng/mL,脑血栓组(163.5±30.8)ng/mL和(80.4±23.6)ng/mL,高血压组(96.2±26.3)ng/mL和(54.8±22.5)ng/mL,对照组(45.5±15.4)ng/mL和(40.2±12.8)ng/mL,健康组(25.2±8.3)ng/mL。前二组治疗前后血浆PAI-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三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PAI-1水平反映患者的凝血纤溶改变情况,与内皮细胞损伤密切相关,是观察脑血栓患者病情和疗效的有效实验指标。
- 许福亮王云海张霞伊鑫
-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脑血栓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内皮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