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72篇“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相关文章
LPAR1基因对脂多糖刺激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中组织因子和纤溶酶原{1}抑制1表达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了解脂多糖(LPS)刺激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 Ⅱ)中差异表达基因溶血磷脂酸受体1(LPAR1)的动态表达特点,以及该基因对LPS刺激下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1}抑制1(PAI-1)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LPS损伤后的RLE-6TN细胞进行RNA-seq测序,通过生信息学分析,以NF-κB信号通路为核心,找到该信号通路富集到的的差异表达基因LPAR1。使用LPS刺激处于生长对数期的RLE-6TN细胞6、12、24、48及72 h,检测细胞中LPAR1基因的动态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慢病毒转染敲低细胞中LPAR1基因的表达,观察该基因对细胞中TF和PAI-1表达的调节作用。结果 RLE-6TN细胞中LPAR1的表达在刺激6 h后开始升高,24 h时候达到顶峰,之后逐渐降低;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成功低敲了细胞中LPAR1基因水平。LPS刺激24 h后,RLE-6TN细胞中TF和PAI-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敲LPAR1基因后,TF和PAI-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5),接近正常对照水平(P> 0.05)。结论 LPAR1基因对LPS刺激下RLE-6TN细胞TF和PAI-1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该基因有望成为纠正ARDS肺泡内纤维蛋白沉积的新靶标。
刘颖陈先俊肖川袁佳李清李璐杨金凤沈锋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1(PAI-1)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19年7月—20211月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167例患者,基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对照组(46例)、轻度OSAHS组(15例)、中度OSAHS组(39例)和重度OSAHS组(67例),比较各组一般临床资料、PSG相关指标、血生化学指标、血清PAI-1水平和CIMT的差异。分析OSAHS患者血清PAI-1水平与CIMT和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根据CIMT及颈动脉斑块形态和超声学特征将OSAHS患者分为单纯OSAHS组(37例)、OSAHS稳定性斑块组(46例)和OSAHS不稳定性斑块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PAI-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组和重度OSAHS组之间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吸烟史、AHI、氧减指数(ODI)、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占睡眠期的百分比(Ts90%)、睡眠最低指脉氧饱和度(L-SaO_(2))、CIMT、血清PAI-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OSAHS患者CIMT与血清PAI-1水平呈正相关(r=0.675,P<0.001),单纯OSAHS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1.20倍,OSAHS稳定性斑块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1.79倍,OSAHS不稳定性斑块组的PAI-1水平为对照组的2.0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校准混杂因素影响后,CIMT与AHI(B=0.019,P=0.001)、血清PAI-1水平(B=0.012,P<0.001)、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B=0.081,P=0.028)独立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准混杂因素后,高血压(OR=4.121,95%CI:2.034~18.117)、糖尿病(OR=1.570,95%CI:1.158~3.645)、血清PAI-1水平(OR=1.091,95%CI:1.039~1.145)、中度OSAHS(OR=1.277,95%CI:1.162~3.730)、重度OSAHS(OR=5.834,95%CI:1.085~31.370)是OSAH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
陈丹罗冬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适龄期孕妇复发性流产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纤溶酶原{1}抑制1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叶酸浓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适龄期妇女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与叶酸代谢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 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纤溶酶原{1}抑制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及不同MTHFR基因型患者服用不同剂量叶酸后血清浓度的差别。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10例既往有RSA史、此次妊娠≤12周的孕妇纳入RSA组,无流产史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后,检测受试者MTHFR基因C677T位点、A1298C位点及PAI-1位点多态性及血清叶酸含量。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RSA组和对照组受试者MTHFR C677T[CC:21.62%(24/111)与51.00%(51/100),TT:28.83%(32/111)与12%(12/100)]及等位基因[C:46.40%(103/222)与69.50%(139/200),T:53.60%(119/222)与30.50%(61/200)]、PAI-1基因型[5G5G:22.52%(25/111)与48.00%(48/100),4G4G:44.14%(49/111)与16.00%(16/100)]及等位基因[5G:39.19%(87/222)与66.00%(132/200),4G:60.81%(135/222)与34.00%(68/200)]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1.82、22.96及23.51、30.30;P值均<0.001)。经Logistic分析MTHFR C677T(OR=0.477,95%CI 0.303~0.750)、PAI-1基因型(OR=0.451,95%CI 0.306~0.665)与RSA关系密切(P值分别为0.001、<0.001)。而两组受试者MTHFR A1298C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70、0.149)。补充相同剂量叶酸时,两组叶酸血清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 mg叶酸时P=0.355;≥0.8 mg时P=0.786)。结论适龄期妇女RSA的发生可能与MTHFR C677T及PAI-1基因的突变有关,与MTHFR A1298C位点的突变可能无关。
张年宝章云霞赵梦岚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1}抑制1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在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血浆纤溶酶原{1}抑制1(PAI-1)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n=58),微量蛋白尿组(DKD1组,n=59),大量蛋白尿组(DKD2组,n=50),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NC组,n=45)。测定各组PAI-1及Nrf2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AI-1及Nrf2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评估DK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AI-1及Nrf2对DKD的诊断价值。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DKD1组及DKD2组PAI-1水平依次升高,Nrf2水平依次下降,以DKD2组最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I-1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UACR及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白蛋白、Nrf2呈负相关(P<0.05);Nrf2与白蛋白呈正相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UACR、24 h尿蛋白及PAI-1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UACR及PAI-1为DKD的危险因素,Nrf2为DKD的保护因素。血清PAI-1及Nrf2诊断糖尿病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及0.802。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PAI-1和Nrf2与尿白蛋白有较强相关性。抑制PAI-1、提高Nrf2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靶点。
王翯辛欢欢田茜翟娜张浩张云良
关键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纤溶酶原{1}抑制因子1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揭示纤溶酶原{1}抑制因子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选择10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透析7个月后,根据腹膜平衡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高转运组和低转运组。透析1个月时和7个月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所有患者透析液中PAI-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对C57/BL6小鼠连续28 d腹腔注射3 mL含4.25%葡萄糖的腹膜透析液来建立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小鼠模型。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PF+si-NC组和PF+si-PAI-1组。PF+si-NC组和PF+siPAI-1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300μL阴性对照siRNA(si-NC)或靶向PAI-1的siRNA(si-PAI-1)。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I-1、MMP-2、VEGF、磷酸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phosphorylat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2,pVEGFR2)和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的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macrophage surface markers,CD68)、VEGF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PECAM-1/CD31)的阳性表达。结果与透析1个月时相比,透析7个月后患者透析液中PAI-1、MMP-2和VEGF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低转运组相比,高转运组患者透析液中PAI-1、MMP-2和VEGF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AI-1、MMP-2和VEGF联合诊断高转运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敏感性和特异性依次为0.909、82.61和92.45。与PE+siNC组比较,PE+si-PAI-1组的间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与PE+si-NC组比较,PE+si-PAI-1组腹膜组织的CD68、VEGF和CD31阳性率降低(P<0.05)。与PE+si-NC组比较,PE+si-PAI-1组腹膜组织的PAI-1、MMP-2、VEGF、pVEGFR2和pErk的蛋白�
梁雪艳苏瑞李铭李婷卢家美邹晓荣
关键词:腹膜透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腹膜纤维化
纤溶酶原{1}抑制因子1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腹膜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纤溶酶原{1}抑制因子1(PAI-1)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30例腹膜透析患者和3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组织中PAI-1的表达水平。将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s)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TGF-β1+si-NC组和TGF-β1+si-PAI-1组。TGF-β1+si-NC组和TGF-β1+si-PAI-1组细胞用10 ng/ml TGF-β1培养24 h,并分别转染靶向PAI-1的siRNA(si-PAI-1)和阴性对照(si-NC)。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腹膜间皮细胞中PAI-1、p-STAT3、STAT3、p-Smad3、Smad3、CollagenⅠ、E-cadherin、α-SMA、EGFR、p-EGFR和Acetylα-tubulin的蛋白表达。对C57/BL6小鼠连续28 d腹腔注射3 ml含4.25%葡萄糖的腹膜透析液来建立腹膜纤维化(PF)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PF+si-NC组和PF+si-PAI-1组。PF+si-NC组和PF+si-PAI-1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300μl si-NC或si-PAI-1(0.1 mg/kg)。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腹膜组织中PAI-1、CollagenⅠ和α-SMA的阳性表达。结果与终末期肾病组比较,腹膜透析组患者腹膜组织中的PAI-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1+si-NC组腹膜间皮细胞中PAI-1、CollagenⅠ、α-SMA、p-Smad3、p-EGFR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E-cadherin、Acetylα-tubulin显著降低(P<0.05)。与TGF-β1+si-NC组比较,TGF-β1+si-PAI-1组腹膜间皮细胞中PAI-1、CollagenⅠ、α-SMA、p-Smad3、p-EGFR和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Acetylα-tubulin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E+si-NC组腹膜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显著降低,α-SMA显著增加(P<0.05)。与PE+si-NC组比较,PE+si-PAI-1组腹膜组织中E-cadherin阳性率显著增加,α-SMA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了下调PAI-1抑制腹膜纤维化的发展,推测这种抗纤维化机制可能与TGF-β1/Smad3和EGFR/STAT3信号通路的失活有关。
苏瑞梅春丽李玉萍李铭李婷赵欣卢家美邹晓荣
关键词:腹膜透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腹膜纤维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478对卵巢癌细胞生{1}活性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1}1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AG1478对卵巢癌细胞生活性及{1}激活物抑制1(PAI-1)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aOV-3细胞分为空白组和干预组,空白组为无药干预的CaOV-3细胞,干预组分别为干预A组(5μmol的AG1478溶液)、干预B组(10μmol的AG1478溶液)、干预C组(15μmol的AG1478溶液)和干预D组(20μmol的AG1478溶液)。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流式细胞仪及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抑制率、凋亡率及侵袭数目,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PAI-1、尿激酶型{1}激活剂受体(uPAR)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不同时间点干预B组、干预C组和干预D组CaOV-3细胞抑制率均高于干预A组,干预D组CaOV-3细胞抑制率均高于干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aOV-3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空白组,细胞侵袭数目均少于空白组,干预B组、干预C组、干预D组CaOV-3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干预A组,细胞侵袭数目均少于干预A组,干预D组CaOV-3细胞凋亡率高于干预B组,细胞侵袭数目少于干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CaOV-3细胞中PAI-1、uPAR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干预B组、干预C组及干预D组CaOV-3细胞中PAI-1、uPAR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低于干预A组,干预D组CaOV-3细胞中PAI-1、uPAR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低于干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1478能够有效降低卵巢癌CaOV-3细胞存活率及侵袭性,加快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阻碍PAI-1和uPAR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丁伯勇王玮昝瑛
关键词:AG1478卵巢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
尤瑞克林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1(PAI-1)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老年病诊治中心住院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尤瑞克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和尤瑞克林组均给予相同的脑梗死常规治疗,尤瑞克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方法是在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加入尤瑞克林0.15PNA,1次/天,滴注时间不少于50 min,治疗21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 d、21 d时检测血清PAI-1浓度的变化,并同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AI-1浓度无明显差异,二者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血清PAI-1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7 d、21 d相比,尤瑞克林组治疗相应时间血清PAI-1浓度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1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瑞克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尤瑞克林可明显降低血清PAI-1水平,同时明显改善NIHSS评分,提示尤瑞克林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中PAI-1的浓度、改善纤溶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许娟戴毅桑红菲郦虹陈晓娜
关键词: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高龄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1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评价血清纤溶酶原{1}抑制1(PAI-1)水平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7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82例作为NAFLD组,然后根据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NASH组32例和非NASH组50例(其中单纯性脂肪肝患者20例,临界NASH患者30例);选择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健康组。比较各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PAI-1水平、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ST/ALT]、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分析血清PAI-1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评价PAI-1对NAFLD特别是NASH的诊断价值。结果NAFLD组的性别、年龄、血清ALP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及血清ALT、AST、AST/ALT、GGT、TG、TC、HDL-C、LDL-C、FPG、PAI-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均<0.05)。NASH组的性别、年龄及血清ALT、AST、AST/ALT、ALP、GGT、TC、HDL-C、LDL-C、FPG水平与非NASH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及血清TG、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NASH组(P均<0.05)。血清PAI-1水平与BMI、ALT、GGT、TC、TG、LDL-C、FPG均呈正相关(r=0.726,0.214,0.319,0.434,0.331,0.311,0.218,P均<0.05),与AST/ALT呈负相关(r=-0.316,P<0.05)。血清PAI-1水平诊断NAFLD和NASH的AUC值分别为0.812[95%CI(0.725,0.881)]、0.954[95%CI(0.884,0.9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766,17.901,P均<0.05)。血清PAI-1>9.71 ng/mL对预测NAFLD的敏感度为70.73%,特异度为100%。血清PAI-1>11.60 ng/mL对预测NASH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0%。结论血清PAI-1水平对NAFLD特别是NAS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田霜刘海林钟雪晴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靶向纤溶酶原{1}抑制1的肿瘤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表明,实体瘤周围环境中的胞外基质蛋白、浸润性免疫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组等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治疗的耐受性等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一个重要调控因子,纤溶酶原{1}抑制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不仅与组织型纤溶酶原{1}(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s,tPA)构成调节纤溶活性的一对关键质,而且参与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等多个环节并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针对近年来PAI-1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新进展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提出PAI-1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同时,本文也分析了PAI-1抑制剂对肿瘤干预的研究现状,指出PAI-1抑制剂对肿瘤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刘吉昊唐述志胡立宏黄明东陈卓
关键词:肿瘤治疗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肿瘤微环境

相关作者

陈香美
作品数:1,355被引量:8,333H指数:4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IGA肾病 肾脏 衰老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
刘永学
作品数:158被引量:676H指数:1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吡格列酮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 血虚证 小鼠
袁军
作品数:114被引量:399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北省中医院
研究主题:足细胞 META分析 慢性肾脏病 肾病综合征 IGA肾病
叶平
作品数:560被引量:3,37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血脂异常 老年人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高血压
门剑龙
作品数:174被引量:854H指数:1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 凝血 系统性红斑狼疮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