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65篇“ 纵卷叶螟“的相关文章
- 蛹期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蛹对高温的敏感性,为利用蛹期高温预测种群发展趋势提供生物学指标和模型。【方法】对稻纵卷叶螟1-5日龄蛹分别在37,39和41℃下进行1次性1-7 h的热击,对1日龄蛹在37,39和41℃进行1-7 h/d持续2和3 d的多次热击,并以一直饲养在27℃下的蛹为对照组,测定热击处理组和对照组蛹羽化率、蛹历期、每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蛹羽化率、蛹历期、每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与热击时长的关系模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5日龄稻纵卷叶螟蛹分别受37,39和41℃高温1次性热击1-7 h后,随着热击温度的升高蛹历期延长,蛹羽化率、每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降低;在相同的高温下,随着热击时间的增长蛹历期呈线性延长,蛹羽化率、每雌产卵量和卵孵化率呈线性下降,并且变化率在各日龄处理间基本相同;37或39℃热击后,1日龄蛹组的蛹历期长于3-5日龄蛹组的,但前者的蛹羽化率低于后者。1日龄蛹在37和39℃下多次热击后蛹历期随日热击时间的增长而缩短,在41℃下仅2 d内的热击有该趋势,3 d内7 h/d的热击延长了蛹历期;蛹羽化率、每雌产卵量及卵孵化率均随日热击时长的延长而线性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热击2和3 d间无显著差异。37,39和41℃下2和3 d,日热击时长每延长1 h蛹羽化率将分别降低3.25%,4.95%和7.49%,每雌产卵量分别减少5.02%,7.80%和10.82%,卵孵化率分别降低2.20%,3.31%和5.05%,说明热击显著抑制了种群的发展。【结论】稻纵卷叶螟蛹对高温较为敏感,热击影响其发育、存活和繁殖力,可根据蛹期高温及持续时长预测稻纵卷叶螟种群的数量。
- 朱阿秀刘向东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高温繁殖力
- 一种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虫害等级确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虫害等级确定方法,涉及遥感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测定水稻冠层光谱和叶绿素相对含量;根据水稻冠层光谱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确定单位面积上受危害叶片占总叶片数据的百分比,从而划分虫害等级;分别绘制...
- 张寒苏李海东赵晋陵黄林生翁士状阮超雷雨
- 黄海农场稻纵卷叶螟发生动态及综合防治
- 蒋法宇
- 黔南州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 2024年
- 稻纵卷叶螟在黔南州的迁入时间早、发生代次多、分布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有效防控稻纵卷叶螟,对保障黔南州水稻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黔南州有效防控稻纵卷叶螟提供科学依据,2019—2023年对黔南州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稻纵卷叶螟成虫迁飞规律和幼虫消长动态,以及成虫迁入时间和数量、气象条件、水稻品种及栽培管理对黔南州稻纵卷叶螟危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于4月上旬在黔南州南部低热地区零星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其主迁入期,5月下旬至7月上旬其数量大;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虫南迁,仅在高海拔晚熟稻田零星残存。幼虫虫口密度随5月下旬水稻移栽大田、种植面积扩大逐渐增加,6—7月虫口密度达峰值;8月中下旬,虫口密度随水稻进入孕穗扬花期、南部低热地区进入灌浆期逐渐下降,至9月上旬田间发生轻,仅有零星的高海拔、晚熟稻的适生稻田少量残存。黔南州稻纵卷叶螟迁入路径基本一致,主迁入期成虫的迁入时间和迁入量是影响纵卷叶螟危害发生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在黔南州的主迁入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如提前至5月中旬前则危害减轻。5—9月黔南州多地气温适宜稻纵卷叶螟发育,且降雨多而集中,有利其迁入降落、繁殖危害,但连续大暴雨可减少初孵幼虫量。若水稻移栽持续时间长,将加重稻纵卷叶螟危害。可采取大面积灯诱和重发区域性诱相结合诱控成虫、选用不利于低龄幼虫卷叶的优质水稻品种、投放天敌种、施用生物药剂等措施防治稻纵卷叶螟。
- 潘晓莲罗全丽
- 关键词:水稻稻纵卷叶螟
- 一种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食诱剂
- 本发明涉及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食诱剂及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稻纵卷叶螟成虫食诱剂,其活性组分由月桂烯、苯甲醛、异长叶烯和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组成,包括以下质量的原料:月桂烯1‑3 mg,苯甲醛1.5...
- 刘宝玉侯小军贾改琴吕智李岩艳王子威闫俊衡
- 不同类型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研究
- 2024年
- 据近几年观察,水稻田间稻纵卷叶螟在连云港地区迁飞周期长,从8月初至9月中下旬约50天时间,且发生量大,代次不整齐,世代重叠,大小迁入峰约有4~5个以上,防治成本逐年增加,危害程度却日趋严重。本研究试验几种防效好、持效长的杀虫剂,为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化学保障。
- 蔡思源李猛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保叶效果
- 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2种智能监测评价
- 2024年
- 2019—2020年,对桐乡市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进行性信息素智能监测,比较黑光灯诱智能监测和传统监测效果。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监测过程中,黑光灯智能监测优于性信息素智能监测和白炽灯传统监测,与传统的人工赶蛾相比,趋势较一致,黑光灯智能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工赶蛾监测。同时我们发现四(2)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数量多,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少,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数量少,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多。2年对二化螟的监测中发现性诱和黑光灯监测均可以较好地监测到二化螟种群动态,二化螟种群动态年度间差异较大,但同一年份各区域二化螟种群动态基本一致,而诱捕数量差异较大。综上,黑光灯智能监测可以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监测,二化螟性诱监测和黑光灯监测都可以较好地监测二化螟种群动态,两者互补可以很好地用于监测二化螟。
- 方云峰姚张良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性信息素黑光灯白炽灯智能监测
-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初报
- 2024年
- 为筛选出适用于上海市崇明区水稻生产上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特比较了20%多杀霉素悬浮剂等7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多杀霉素悬浮剂、15%多杀·茚虫威悬浮剂、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34%乙基·甲氧虫酰肼和26%甲氧·茚虫威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较为优异的防治效果,可在崇明区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 刘敏关洪丹朱爱萍许佳君黄蓓荣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效安全性
- 几种药剂混用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调查
- 2024年
- 为探究多杀·茚虫威、多杀霉素和四唑虫酰胺等杀虫剂与阿维菌素混用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期,以及药剂混用对水稻的安全性,本研究开展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5%多杀·茚虫威SC等杀虫剂与10%阿维菌素SC混配施用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明显,危害稳定期调查,15%多杀·茚虫威SC 300 mL/hm^(2)与10%阿维菌素SC 750 mL/hm^(2)混用、200 g/L四唑虫酰胺SC 150 mL/hm^(2)与10%阿维菌素SC 750 mL/hm^(2)混用两次施药处理对稻纵卷叶螟防效在95%以上。建议防治稻纵卷叶螟在卵孵高峰期茎叶喷雾施药,采取15%多杀·茚虫威SC 300 mL/hm^(2)与10%阿维菌素SC 750 mL/hm^(2)混用,或200 g/L四唑虫酰胺SC 150 mL/hm^(2)与10%阿维菌素SC 750 mL/hm^(2)混用。
- 夏大东陈永广孙俊铭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多杀霉素阿维菌素
- 一种稻纵卷叶螟虫害区域个数计算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属于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稻纵卷叶螟虫害区域个数计算方法及系统,使用轻量型无人机拍摄数据集,相比人工采集方式省时省力。针对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区域特点,使用多种数据增强手段。对原始Deeplabv3+网络进行针对...
- 王佐赵春江
相关作者
- 吕仲贤

- 作品数:415被引量:2,109H指数:26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二化螟 褐飞虱 稻纵卷叶螟 水稻 天敌
- 徐红星

- 作品数:316被引量:1,641H指数:24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褐飞虱 水稻 稻飞虱
- 杨亚军

- 作品数:130被引量:47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稻纵卷叶螟 二化螟 引诱剂 活性 种群发生
- 郑许松

- 作品数:346被引量:1,814H指数:24
- 供职机构: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二化螟 褐飞虱 水稻 稻纵卷叶螟 茭白
- 张孝羲

- 作品数:181被引量:1,927H指数:28
-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稻纵卷叶螟 迁飞 棉铃虫 棉蚜 褐飞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