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4篇“ 纵隔占位“的相关文章
- 前纵隔占位与左无名静脉位置关系对胸腔镜手术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前纵隔占位与左无名静脉(LBCV)位置关系对胸腔镜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胸腔镜手术(VATS)的前纵隔占位患者,查询术前增强CT,测量前纵隔占位手术操作空间的变量a、b、c、d和前纵隔占位与左无名静脉位置关系的变量A、B、C,对其与胸腔镜手术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卡方检验(χ^(2) test)显示占位完全包绕下,不同术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变量a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总时间呈负相关;变量b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呈负相关;变量c与手术时间呈负相关;变量d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呈负相关。F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前纵隔占位的3种类型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的表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纵隔占位与左无名静脉的位置关系可能会影响胸腔镜手术的术式,仰卧位胸腔镜下右胸辅助胸骨上窝、剑突下胸骨拉钩入路为前纵隔占位手术提供了更大的手术操作空间,且多用于占位完全包绕左无名静脉的患者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与前纵隔占位的手术操作空间呈负相关。
- 李铁钊姜天烁赵学飞苏志勇
- 关键词:胸腔镜
- EBUS-TBNA联合C-ROSE技术在肺及纵隔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联合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估(C-ROSE)技术在肺及纵隔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肺及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BUS-TBNA联合C-ROSE组和EBUS-TBNA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穿刺情况(包括穿刺针数、穿刺部位数、穿刺深度、穿刺成功率)。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比较单独EBUS-TBNA、EBUS-TBNA联合C-ROSE技术诊断肺及纵隔占位性病变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和诊断效能。比较2组患者不同性质病变肿块长径。记录2组EBUS-TBNA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民族、吸烟史和病灶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穿刺针数、穿刺部位数、穿刺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BUS-TBNA组相比,EBUS-TBNA联合C-ROSE组穿刺成功率较高[100.00%(50/50)比88.00%(44/50);χ^(2)=4.43,P=0.035]。EBUS-TBNA诊断结果显示EBUS-TBNA组中有恶性肿瘤30例、良性病变20例,手术病理结果显示EBUS-TBNA组中有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18例;EBUS-TBNA联合C-ROSE诊断结果显示EBUS-TBNA联合C-ROSE组中有恶性肿瘤36例、良性病变14例,手术病理结果显示EBUS-TBNA联合C-ROSE组中有恶性肿瘤37例、良性病变13例。从两种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看,EBUS-TBNA联合C-ROSE的一致性较单独EBUS-TBNA好(Kappa值0.746比0.661)。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EBUS-TBNA联合C-ROSE较单独EBUS-TBNA的诊断效能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95%CI:0.874~0.964)、0.826(95%CI:0.759~0.892)。EBUS-TBNA组与EBUS-TBNA联合C-ROSE组患者恶性肿瘤、良性病变的肿块长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2±0.56)cm比(1.76±0.51)cm,(1.48±0.45)cm比(1.52±0.43)cm;t值分别为0.37、0.
- 刘凯卡迪丽娅·阿不都卫力李敬萍邬超
- 关键词:纵隔疾病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血管针吸活检在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总结分析应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血管针吸活检(EBUS-TVNA)诊断6例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9月至12月于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应用EBUS-TVNA穿刺的6例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EBUS-TVNA穿刺纵隔肿物的诊断效果。结果本研究恶性病变术后结合EBUS-TVNA病理结果确诊,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半年完成随访,所有良性病变患者均通过术后半年随访胸部CT评估并经临床医生判断得出最终诊断。6例患者中,肺鳞状细胞癌2例,肺腺癌2例,上皮细胞鳞化伴轻-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穿刺见肺门/纵隔淋巴结炎性改变1例。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BUS-TVNA检查,3例(50%)出现轻度并发症,均为术中轻-中度出血,均无重度出血、心率加快或减慢、血氧降低等穿刺并发症发生。结论EBUS-TVNA可作为活检肺门/纵隔旁有血管穿行或包绕的肿物的重要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EBUS-TVNA增加了患者获得病理诊断的机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王艳张旻陈岚周为
- 关键词:安全性
- 前纵隔占位^(18)F-FDG PET/CT鉴别诊断1例:PET/CT全身显像的诊断线索
- 2024年
- 患者男,40岁,体格检查发现前纵隔占位1个月,无明确不适症状。增强CT提示右前纵隔不规则肿物,大小约8.1 cm×7.5 cm,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内部可见迂曲血管影(图1)。为明确纵隔占位性质,行^(18)F-FDG PET/CT检查。PET/CT(图2)示右前纵隔代谢增高的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晰,形态欠规整,中心伴无代谢活性的低密度区,肿物大小约8.6 cm×8.4 cm×9.8 cm,SUVmax 15.8,压迫右心房(图2A~2C)。
- 杨乔罗亚平
- 关键词:前纵隔纵隔占位软组织肿物PET/CT右心房全身显像
- 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对老年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EBUS-TBNA)对老年人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3月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EBUS-TBNA检查的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18~64岁组和≥65岁组患者一般情况、穿刺手术情况、术后病理结果,总结分析EBUS-TBNA手术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结果石研究共纳人362例患者,共计穿刺522组淋巴结、87组肺门/纵隔肿块,平均每位点经EBUS-TBNA穿刺(5.1±1.9)针,平均EBUS-TBNA操作时间为(20.1±1.8)min。18~64岁和≥65岁两组患者穿刺针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07、P=0.699)。18~64岁和≥65岁组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14/152)比9.5%(20/210),χ^(2)=0.010、P=0.920]。362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共确诊恶性病变227例(62.7%)、良性病变126例(34.8%),另有9例(2.5%)患者通过经皮肺穿刺或外科手术后确诊恶性肿瘤。EBUS-TBNA诊断肺门和/或纵隔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6.2%(227/236),特异性为100.0%(126/126),其中18~64岁组诊断敏感性为95.1%(78/82)、≥65岁组为96.6%(140/145).两组患者EBUS-TBNA诊断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1、P=0.596)。结论与18~64岁组患者相比,≥65岁组患者接受EBUS-TBNA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BUS-TBNA是老年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获得病理结果进而接受更进一步治疗的重要诊断手段,对提高老年肺门和/或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治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 王艳许小毛周为杨鹤田振莲陈岚陈起航柯会星
- 关键词:纵隔占位性病变
- 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支气管镜在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 目的:1.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的诊断安全性、有效性及准确性。 2.探讨虚拟现实技术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的病理标本行液基细胞学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的应用...
- 李培河
-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组织病理学液基细胞学
-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诊断价值及安全性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评估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EBUS-TBNA)应用在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拟诊为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的60例患者,全部受试者均行EBUS-TBNA,参照最终病理活检结果,评价EBUS-TBNA诊断效能、检查结果,且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1)60例疑似病例经病理检查显示阴性10例、阳性44例,EBUS-TBNA显示阴性13例、阳性41例,而EBUS-TBNA诊断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83.33%(45/54)、灵敏性为86.36%(38/44)、特异性为70.00%(7/10);(2)EBUS-TBNA显示43例恶性病变中共12例小细胞癌、2例神经内分泌癌、25例腺癌、4例鳞癌,11例良性病变中共3例结核、1例慢性炎症、5例纵隔囊肿、2例结节病;(3)60例患者行EBUS-TBNA后3例术后咳痰带血,未进行特殊治疗,症状自行消失;2例穿刺点出血,均进行肾上腺素局部注射治疗,最终出血停止;未见气肿、纵隔大血管破裂、气胸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33%(5/60)。结论:在诊断肺门及纵隔占位性病变时采用EBUS-TBNA,兼具有效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
- 张扣东刘忠祥姜永前
- 关键词:肺门纵隔占位性病变安全性
- 前纵隔占位伴气管远端严重狭窄患儿麻醉管理一例
- 2022年
- 患儿,女,4岁,98 cm,16 kg,ASAⅢ级,因“咳嗽1周,加重伴发热、喘息6 d”入院。患儿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并逐渐加重,伴发热、喘息症状,在外院治疗后无好转而转入我院。患儿入院前3个月反复发作“肺炎”,经治疗可缓解,易反复,无特殊病史及过敏史。
- 张敏朱昭琼李娟丁珺朱宇航
- 关键词:喘息症状纵隔占位
- 不同频率超声探头联合引导穿刺活检诊断纵隔占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超声探头联合引导穿刺活检诊断纵隔占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进行诊断的68例疑似纵隔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全程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引导穿刺活检的34例患者纳入观察1组,其余采用高频联合低中频超声探头引导穿刺活检的34例患者纳入观察2组,比较两组穿刺情况、取材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以外科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的形式获取最终诊断结果,以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在纵隔占位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2组平均穿刺次数少于观察1组,穿刺取材成功率高于观察1组(P<0.05)。观察1组诊断恶性病变率61.76%,良性病变率38.24%;经金标准最终确诊恶性病变率70.58%,良性病变率29.41%;诊断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2组诊断恶性病变率67.65%,良性病变率32.35%;经金标准最终确诊恶性病变率73.53%,良性病变率26.47%;诊断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2组准确度88.24%明显高于观察1组61.76%(P<0.05)。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观察1组29.41%(P<0.05)。结论在纵隔占位诊断中先应用高频超声引导针进入病灶,可以有效避开肋间血管;再利用中低频超声探头扇形扫描显示病灶的深度和宽度,引导穿刺进入合适位置,可以保障一次取材成功,减少并发症,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 许松杨贻金胡碧娟黄志平邓文娇
- 关键词:超声探头穿刺活检纵隔占位
- 锥体束CT引导下穿刺活检纵隔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锥体束CT(CBCT)引导下穿刺活检纵隔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按回顾性分析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0年4月纳入的57例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收集并整理其完整信息,分别实施锥体束CT引导下穿刺活检,将临床最终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穿刺成功者有57例,成功率100.00%(57/57);手术期间从胸骨旁入路者有26例,经肺入路者有17例,从椎体旁入路者有14例;穿刺深度30-108 mm,平均深度(45.68±1.23)mm;每例患者取材1~2次,平均(1.50±0.23)次;标本长度0.5~2.7 cm,平均长度(1.41±0.35)cm。CBCT引导下活检穿刺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发现,57例患者术后出现2例气胸,1例血胸,并发症发生率为5.26%(3/57),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CBCT引导下穿刺活检运用在纵隔占位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同时可预防严重并发症产生,值得推广。
- 刘玲玲李铁柱曹宏李岩松李超
- 关键词:纵隔占位性病变锥体束CT穿刺活检
相关作者
- 全昌斌

- 作品数:78被引量:310H指数:9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
- 研究主题:CT 磁共振成像 结核 CT诊断 体层摄影术
- 王凇

- 作品数:50被引量:152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射频消融 肝肿瘤 穿刺活检 肝脏
- 付静静

- 作品数:16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中纵隔 穿刺活检 纵隔占位 准确率
- 田爱霞

- 作品数:16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襄阳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内镜 医师 呼吸科 内镜超声引导 消化内科
- 白静

- 作品数:10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中纵隔 穿刺活检 纵隔占位 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