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5篇“ 线性消融“的相关文章
- 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 2023年
- 目的:观察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2021年4月—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对照组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围术期指标血清热休克蛋白27(HSP27)、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左心房结构、左室同步性、房性期前收缩负荷量与并发症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消融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消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SP27和FGF-2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房最大容积(LAV)低于对照组,左房射血力(LAF)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房舒张期心房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SDa)、心室收缩期心房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SDs)、房性期前收缩负荷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脑梗死、股动脉静脉瘘、心包压塞等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后,观察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1.11%(P<0.05)。结论: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能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房室期前收缩负荷量,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 秦菘陈静张海强余美群胡玲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
- 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效果
- 2023年
- 三尖瓣峡部是典型房扑折返环中的缓慢传导区域,对这一解剖结构进行线性消融以达到双向传导阻滞是典型房扑的一线治疗方法。房颤与典型房扑内在关系密切,一方面房颤与典型房扑往往共存于同一患者,另一方面房颤患者在电生理检查中常可见到典型房扑的诱发。因此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常常补充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以期病人获得更好的远期预后。但最近的研究对这一术式的疗效提出了质疑。本文以两种心律失常的内在联系为切入点,就三尖瓣峡部消融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疗效进行综述。
- 马艺波张栋易甫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指导下经导管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心动图(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经导管行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cavo-tricuspid isthmus,CTI)线性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
- 盛坤
- 关键词:心房扑动导管消融术心腔内超声心动图
- 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成功率、心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对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成功率、心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以环肺静脉隔离治疗,观察组予以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消融成功率、左心房最大面积(LAA)、左心房最大容积(LAV)、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峰值流速(VA)、左心房射血力(LAF)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消融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2组X线下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AA、LAV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VA、LAF水平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LAA、LAV水平均低于对照组,VA、LA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成功率高,可改善心功能,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王红马晓峰许萍高琴
- 关键词:并发症
- 渐进式射频消融术中完成环双侧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后房颤未转律的患者静脉给予尼非卡兰转复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观察渐进式射频消融术中完成环双侧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后房颤未转律的患者静脉给予尼非卡兰转复效果,以优化射频消融流程。方法76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均接受渐进式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36例(A组)完成环双侧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后心房颤动未转为窦性心律,即静脉给予尼非卡兰进行药物转复;40例(B组)完成环双侧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后心房颤动未转为窦性心律,即行左房顶部线消融、二尖瓣峡部线消融,心房颤动仍未转为窦性心律,即静脉给予尼非卡兰进行药物转复。观察两组患者应用尼非卡兰后转复情况(窦性心律、规律性心房扑动、仍为心房颤动)、手术时间、X射线透视时间、心包填塞及早期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应用尼非卡兰后转复情况、心包填塞及早期房性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相比,P均>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X射线透视时间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与完成环双侧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左房顶部线消融、二尖瓣峡部线消融后仍为心房颤动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相比,在完成环双侧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后发现患者仍为心房颤动时静脉应用尼非卡兰,可减少手术时间和X射线透视时间,且不影响转复效果。
- 杨志刚陶四明魏巍贾吉陈珊珊代华磊普顺华
- 关键词:转复射频消融术
- 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消融改良术式治疗持续性房颤——临床Pilot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在肺静脉前庭放射状线性(PAR)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基础上,探讨PAR消融改良术式联合低电压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持续性房颤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63.1±8.6)岁,房颤持续时间(7.3±2.9)个月。用CARTO3三维左房建模,完成PAR消融术,术后服抗心律失常药物(AAD)3个月,术后6、12和24个月以Holter随访。结果:随访(26±7)个月,失访1例(2.9%)。单次消融未服AAD时无房颤率在6个月为25/35例(71%),12个月为22/35例(63%),24个月为19/35例(54%);空白期后,其中1例阵发房颤者继服AAD无房颤发作。本组总体无房颤率6个月为26/35例(74%),12个月为23/35例(66%),24个月为20/35例(57%)。结论:PAR消融改良术式结合低电压区消融对持续房颤临床疗效满意,安全性高,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 彭飞连晓雨张和细胡建强赵学龚辉
- 关键词:肺静脉隔离
- 环肺静脉隔离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65例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环肺静脉隔离(CPVI)联合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LARA)手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30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CPVI组和联合组(CPVI联合LARA术治疗),各65例,对比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X线下曝光时间、射频消融成功率、手术前后两组病人的左房内径、心尖四腔切面勾画的左房最大面积(LAA)、二尖瓣开放时心房收缩时左房最大容积(LAV)、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峰值流速(VA)、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峰速(Va)、左房射血力(LAF)。结果联合组病人的手术时间、X线下曝光时间和CPV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射频消融成功率(89.23%)高于CPVI组(75.38%)(P<0.05);术前,CPVI组和联合组的左房内径、LAA、LAV、VA、Va、LAF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病人的左房内径、LAA、LAV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病人的VA、Va、LAF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病人的左房内径(32.18±1.89)mm、LAA(14.20±1.15)cm^2、LAV(30.75±2.01)mL低于CPVI组(33.71±1.90)mm、(15.41±1.32)cm^2、(31.84±2.21)mL(P<0.05),联合组的VA(61.81±2.98)cm/s、Va(9.31±0.32)cm/s、LAF(11.41±1.88)kdaynes高于CPVI组(59.73±3.02)cm/s、Va(8.95±0.38)cm/s、LAF(10.53±1.92)kdaynes(P<0.05);联合组的手术并发症率3.08%与CPVI组的6.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病人射频消融治疗采用CPVI联合LARA术较单纯CPVI治疗具有更高的成功率,术后病人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
- 吴有华李楠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心房
- 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研究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AVNRT常规方法消融成功后残存慢径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治疗,对照组不做进一步处理。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的复发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残存慢径有效不应期(ERP)、最大AH间期(A-Hmax)。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年复发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残存慢径ERP、残存慢径A-Hmax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残存慢径ERP(321.75±68.16)ms、残存慢径A-Hmax(278.84±32.46)m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AVNRT患者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同时改善残存慢径ERP、A-Hmax等指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十分理想。
- 刘醒存陆永光黄军章
- 关键词:线性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价值
- 2020年
- 目的探讨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患者应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后残存慢径路的AVNRT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对照组给予常规中下位点状射频消融治疗。记录2组慢径路阻断率及术后7d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慢径路未阻断者治疗即刻慢径路心房起搏时最长房室束A-H期间(A-Hmax)、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ive period,ERP);随访1年,比较2组复发率。结果2组术后7d均无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慢径路阻断率(66.7%)高于对照组(40.0%)(P<0.05)。观察组治疗前慢径路A-Hmax[(318.78±45.55)ms]、ERP[(279.98±54.34)ms]与对照组[(312.78±17.55)、(282.98±17.34)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慢径路未阻断者治疗即刻A-Hmax[(275.56±15.78)ms]较对照组[(294.05±18.21)ms]缩短,ERP[(315.55±19.56)ms]较对照组[(301.26±18.99)ms]延长(P<0.05)。观察组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0)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治疗AVNRT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可作为常规中下位点状消融治疗后残留慢径路的补充术式。
- 刘醒存陆永光黄军章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线性消融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后残存慢径经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对电生理及疗效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采取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后电生理特性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AVNRT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消融方法,观察组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残存慢径有效不应期(ERP)、最大AH间期(A-Hmax),以及1年期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ERP、A-Hmax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RP(321.75±68.16)ms高于对照组的(285.85±47.46)ms,观察组A-Hmax(278.84±32.46)ms低于对照组(307.12±58.2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期复发率0.00%(0/42),低于对照组的19.05%(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的患者,采用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的方法治疗,能够体现出明显的电生理特性变化,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降低复发率,临床疗效显著。
- 刘醒存陆永光黄军章
-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性
相关作者
- 董建增

- 作品数:653被引量:3,269H指数:2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患者 射频消融 导管消融术
- 马长生

- 作品数:1,232被引量:7,524H指数:3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患者 导管消融术
- 刘兴鹏

- 作品数:254被引量:1,588H指数:1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术 消融
- 张澍

- 作品数:823被引量:5,324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 龙德勇

- 作品数:251被引量:838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患者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