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21篇“ 线粒体跨膜电位“的相关文章
白藜芦醇对LPS诱导HUVEC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影响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LPS刺激HUVEC细胞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随机分为LPS组、阴性组、白藜芦醇160、80、40、20μg·l-1剂量组。其中,LPS组与白藜芦醇各组分别以1μg·ml-1 LPS刺激细胞24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罗丹明染色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结果:白藜芦醇各组均能提高LPS诱导的HUVEC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提高LPS刺激HUVEC细胞活性,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唐晶姜鲜李茂孙玉红章卓
关键词:白藜芦醇线粒体跨膜电位
白藜芦醇对LPS诱导HUVEC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IL-6、TNF—α表达影响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LPS诱导HUVEC线粒体膜电位及IL-6、TNF—α表达影响。方法将白藜芦醇分为160,80,40,20μg.L-1四个浓度组,同时给予LPSI?g/ml刺激24小时,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ELISA法检测IL-6、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提高HUVEC,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抑制IL-6、TNF—α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藜芦醇提高LPS刺激后HUVEC细胞存活率,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和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李刚卓萍余顺水张勋杨汉兵
关键词:白藜芦醇线粒体跨膜电位白介素-6
白藜芦醇对Aβ_(1-42)刺激HUVECs后凋亡因子Bcl-2/Bax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Aβ1-42刺激HUVECs后凋亡因子Bcl-2/Bax及线粒体膜电位和核因子-κB转运的影响。方法 5×101μmol/L Aβ1-42刺激HUVECs 24 h,白藜芦醇干预,干预质量浓度分别为160、80、40和20μg/L,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核因子-κB转运情况,罗丹明染色后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胞质和胞核核因子-κB表达以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Aβ1-42组比较,白藜芦醇各组均提高Aβ1-42诱导的HUVECs活力,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抑制NF-κB转运,减少胞NF-κB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Aβ1-42致HUVECs损伤有保护效应,可能与抑制NF-κB转运,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增加Bcl-2/Bax比值有关。
周洁章卓宋丽张静邓茹姜鲜
关键词:白藜芦醇BCL-2/BAX线粒体跨膜电位
线粒体膜电位在不同年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改变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膜电位在不同年龄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神经细胞中的改变。方法选用15周龄、5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5周龄对照组、15周龄模型组、53周龄对照组和53周龄模型组。采用立体定位技术双点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制成PD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皮下注射阿扑吗啡(APO)进行旋转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异常,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下降(P<0.05),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15周龄PD大鼠相比,53周龄PD大鼠的行为学成绩、多巴胺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活性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6-OHDA所致的PD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可能是导致PD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老化可加速其功能障碍。
牛海玲马琳王廉昌郭记宏
关键词:线粒体膜电位年龄帕金森病
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ichigan cancer foundation-7,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观察组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溶液,对照组细胞中加入等量的培养液。MCF-7细胞的凋亡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的抑制率采用MTT的方法检测。结果苦参碱处理24h后观察组的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苦参碱对于MGF-7细胞抑制率的结果显示,随着时间与浓度的增加苦参碱对于MGF-7细胞抑制率效应也随之增强,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参碱处理24 h后的罗丹明染色阳性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线粒体膜电位与浓度呈负相关。结论苦参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有促凋亡的作用,其促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而使MMP的通道打开。
谷牧人李骏白张筱骅殷咏梅
关键词:苦参碱乳腺癌线粒体跨膜电位
脂多糖致HUVEC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损伤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脂多糖致HUVEC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损伤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先将脂多糖(LPS)分为100、10、1、10-1、10-2、10-3、10-4、10-5μg·ml-18个浓度,刺激0.5、1、2、6、12、24h后用CCK-8法观察细胞增殖影响进行初筛,之后选择脂多糖(LPS)分为100、10、1、10-1、10-2μg·ml-15个浓度刺激HUVEC细胞株12h,Annexin-V/FITC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显微镜观察Hochest33342/PI双染后细胞形态,罗丹明染色后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结果:同阴性对照组比较,LPS浓度≥10-2μg·ml-1刺激12、24h均可引起细胞活力明显下降(P<0.05),其余浓度引起HUVEC细胞活力下降时间不等。LPS致细胞凋亡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分别为67.2%、43.5%、23.5%、17.3%、10.6%,呈剂量依赖性;Hochest33342/PI双染显示10-1μg·ml-1以上浓度组HUVEC即出现核浓缩和凋亡小体,甚至有少量死亡细胞;10-1μg·ml-1以上浓度组细胞荧光较强,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10-1μg·ml-1以上浓度LPS刺激12h可致HUVEC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下降;LPS10-1μg·ml-1刺激HUVEC 12h即可致理想的细胞凋亡模型。
唐晶李华孙玉红章卓
关键词:脂多糖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
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对UC大鼠结肠平滑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李志花
文献传递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神经节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视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视神经损伤是一种视力损伤严重、预后较差的视神经病变,其治疗方法少、治疗效果差。探求视神经损伤后修复再生的方法,谋求改善视神经功能的策略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银杏...
李志新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线粒体跨膜电位银杏叶提取物
文献传递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影响。方法用六羟基多巴胺(6-OH DA)毁损中脑右侧黑质,使大鼠产生向健侧的旋转运动。电针模型大鼠太冲、风府两穴,检测大鼠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正常组(P<0.01),且损毁侧(右脑)低于健侧(左脑)(P<0.01);电针组线粒体膜电位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可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旋转行为,提高帕金森氏病模型大鼠线粒体膜电位
刘德马骏
关键词:帕金森病电针风府太冲线粒体跨膜电位
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40只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每组20只,用6-OHDA毁损右侧中脑黑质诱导的帕金森大鼠作为研究对象,药物组每日口服给药1次,连续10周,给药过程中每周进行一次行为学检测,药物治疗接受后检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能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模型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帕金森病大鼠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吴兵兵

相关作者

宋晓冬
作品数:55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肺纤维化 药物 线粒体跨膜电位 肺纤维 胃肠舒
张丽霞
作品数:22被引量:77H指数:6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线粒体跨膜电位 ATP 川芎嗪 胃肠舒 透射电镜
章卓
作品数:101被引量:415H指数:11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药学院
研究主题:积雪草苷 脂多糖 小鼠 AΒ 抗肿瘤
朱元州
作品数:48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研究主题:心肌梗死 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 心肌 心绞痛 线粒体跨膜电位
米彦
作品数:294被引量:813H指数:16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纳秒脉冲 发生器 脉冲电场 电穿孔 纳秒脉冲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