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06篇“ 组件技术“的相关文章
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 第2部分:安全监控组件技术规范
本文件规定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安全监控组件的运行环境与逻辑结构、基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和接口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便携式微型计算机移动警务终端安全监控组件和监控接口的设计与开发。
赵江炜袁艺芳赵森梁陈家明韩秀德欧阳甸李真张文风高学志刘毅胡双双田泽斌樊志杰张艳赵戈胡亚兰苏智睿刘文静李向荣王晓明段古纳刘丹付勇杨诏钧付焕章孙娟闫博文
基于Java Web组件技术的软件项目文档管理系统
2024年
在基于Java Web组件技术的软件项目文档管理系统的研究中,探讨如何利用Java和Web技术来提升软件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系统采用业界广泛应用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模式,结合Java的强大功能和Web的便捷性,为软件开发组织人员构建项目管理工具。首先,介绍Java和Web技术的相关理论,明确必要背景知识。其次,深入分析系统的需求,确保所开发的管理系统能够满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文档管理需求。再次,在系统设计中,详细描述系统的架构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强调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最后,系统实现部分着重介绍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功能的实现方式以及用户界面的设计。旨在为软件开发组织提供有效的项目管理工具,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文档。
张自平
关键词:JAVAWEB文档管理系统
光伏组件技术进步的“干中学”与“研中学”效应研究
2024年
光伏产业是我国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双因素学习曲线模型,参照索罗余值法测度从2015—2020年光伏组件技术进步的“干中学”效应和“研中学”效应。其中,由“干中学”效应导致的光伏组件成本下降约为0.85元/瓦,贡献率为42.40%;由“研中学”效应导致的成本下降约为1.07元/瓦,贡献率为57.60%。进一步对光伏组件“干中学”效应和“研中学”效应的驱动因素进行研究。“干中学”效应方面,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维度采用文献分析法讨论了驱动光伏组件产量增加的因素;“研中学”效应方面,采用知识生产函数分析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对光伏组件技术进步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光伏组件研发资本投入存在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而研发人力投入的边际报酬是递增的。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结果的政策启示。
袁潮清董鸿源
关键词:技术进步光伏组件
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国光伏组件技术保护策略研究
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化的今天,光伏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光伏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其光伏组件技术的创新和保护对加强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
何莹
关键词:光伏组件价值评估
中长双色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技术研究
2023年
在(211)B碲锌镉衬底上,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长制备了PPP型中长双色碲镉汞材料,通过台面孔刻蚀、侧壁钝化等工艺,实现中长双色640×512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组件研制。中长双色碲镉汞材料测试结果表明,表面宏观缺陷(2~10μm)密度统计分布约773 cm^(-2),同时对材料进行了XRD双晶衍射半峰宽(FWHM)测试和位错腐蚀坑(EPD)统计,XRD测试FWHM约31.9 arcsec,EPD统计值约为5×10^(5) cm^(-2);双色器件芯片台面刻蚀深度达到8μm以上,深宽比达到1∶1以上,侧壁覆盖率达到72.5%。中长双色红外焦平面组件测试结果表明,中波波长响应范围为3.6~5.0μm,长波波长响应范围为7.4~9.7μm,中波向长波的串音为0.9%,长波向中波的串音为3.1%,中波平均峰值探测率达到3.31×10^(11) cm·Hz^(1/2)/W,NETD为17.7 mK;长波平均峰值探测率达到6.52×10^(10) cm·Hz^(1/2)/W,NETD为32.8mK;中波有效像元率达到99.46%,长波有效像元率达到98.19%,初步实现中长双色红外焦平面组件研制。
耿松杨晋李树杰覃钢李立华赵俊李艳辉孔金丞赵鹏左大凡胡彦博梁艳任洋
关键词:碲镉汞分子束外延等离子体刻蚀串音
基于组件技术的批处理计算平台研究及应用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支撑、拉动作用。在大数据时代,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数据以获取其潜在价值,已经...
郑铠锋
关键词:大数据组件模型
基于组件技术的装备虚拟维修训练系统
2023年
某型工程装备功能多、结构与工作原理复杂,在使用和维护过程出现故障时难于检测和定位故障部位与类型,维修难度大、周期长,维修效果差。基于此,应用虚拟仪器技术、半实物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研制集教学模型、实装部件、仿真软件和辅助设备于一体的装备半实物仿真训练系统,完成对该装备结构原理学习、故障维修的仿真训练,为部队维修保障训练提供手段,促使该类装备尽快形成保障能力。该研究成果对提高装备维修保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和显著的军事经济价值。
何俊公丕平李全柱
关键词:电液系统半实物仿真组件技术
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软件建模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模与仿真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组件技术的软件建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目标需求模型选取组件,所述组件来源于预先构建的组件库;调用模型集成器,利用所述模型集成器将所述组件集成为初始组合模型;...
周德恒倪楠楠
三维集成微波组件技术:进展与展望
2023年
介绍了三维集成微波组件的典型集成架构及其特点,综述了三维集成微波组件基板技术、垂直互连及热设计等关键技术研究现状,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三维集成微波组件可靠性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及后续研究方向。分析了三维集成微波组件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重点技术攻关方向建议,并对三维集成微波组件技术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黄建
关键词:微波组件垂直互连
集成冷光学的双波段杜瓦组件技术被引量:2
2023年
集成冷光学的红外探测器杜瓦封装在中波、长波红外组件研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抑制红外辐射背景、提升仪器灵敏度和集成度。提出了集成冷光学的中波、长波双波段探测器杜瓦组件,设计了一体化冷平台支撑、低漏热透镜支撑等新结构,解决了冷光学透镜组与探测器组合、双波段探测器透镜组之间高精度配准及高强度单点支撑钎焊等新工艺,建立了该冷光学集成组件杜瓦的冷面温度均匀性、双温区控制以及低热负载等关键参数。实现了杜瓦液氮热负载小于0.85 W,中波工作于73 K,冷面温度均匀性0.36 K,长波工作于65 K,冷面温度均匀性0.08 K,探测器与透镜组配准精度偏差优于±10μm,探测器光学模组间配准偏差优于±15μm。该新型杜瓦已通过一系列空间环境适应性试验验证,成功应用于风云四号系列气象卫星大气垂直探测仪中。
曾智江杨力怡杨力怡郝振贻徐琳范广宇李俊李俊李雪
关键词:光学设计

相关作者

王健
作品数:337被引量:1,608H指数:19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研究主题:工程机械 柴油机 组件技术 综合评价 故障诊断
沈云峰
作品数:39被引量:4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指挥学院
研究主题:工程机械 柴油机 综合评价 组件技术 工程机械管理
于东
作品数:210被引量:661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控系统 插补 数控机床 现场总线 数控装置
孟晨
作品数:205被引量:89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
研究主题:自动测试系统 虚拟仪器 VXI总线 ATS 故障诊断
张琦
作品数:223被引量:76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原工学院
研究主题:工程机械 故障诊断 专家系统 虚拟仪器 测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