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5篇“ 组合生物合成“的相关文章
组合生物合成被引量:9
2003年
天然产物是一重要的药物来源 ,同时比化学合成能提供更多的结构多样性 ,然而由于受限于传统的方法其多样性未得到进一步利用。组合生物合成就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获取大量天然、非天然产物的方法。最近几年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聚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则是这个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本文对聚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的发展作了回顾 ,并对目前组合生物合成的研究状况作了概述。
汪星明赵凤生
关键词:组合生物合成
叶敏/乔雪团队建立植物苯乙醇苷的多酶一锅法组合生物合成策略
2024年
2024年4月14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叶敏/乔雪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ngew.Chem. Int. Ed.上发表了题为“Construct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Harnessing Biosynthetic Networks, Protein Engineering and One-Pot Multienzyme Cascad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多酶一锅法级联反应体系实现了多种植物苯乙醇苷的组合生物合成
关键词:一锅法组合生物合成苯乙醇苷天然药物
组合生物合成策略为导向的C-核苷类多氧霉素的研究
2023年
基于组合生物合成策略,成功地将马来亚霉素结构中的C-核苷引入多氧霉素结构中,合成了具有C-核苷的新型多氧霉素杂合抗生素。这一过程包括通过人工设计杂合抗生素的结构,改造多氧霉素的工业菌株金产色链霉菌,并获得相应的突变菌株;接着,整合负责C-核苷合成的起始基因truD和malO,得到重组菌株PA1和PA2。通过生物活性测定和液相高分辨质谱(LC-HRMS)分析,对代谢产物进行了结构确证。此外,为了提高目标杂合抗生素的产量,增加了多氧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拷贝数,获得了重组菌株PA3。重组菌株PA1和PA2能够定向产生具有C-核苷结构的假尿苷多氧霉素L(ψ-polyoxin L)和假尿苷多氧霉素K(ψ-polyoxin K)。通过基因簇加倍的策略,重组菌株PA3的ψ-polyoxin L和ψ-polyoxin K的产量均显著提高。这一新型C-核苷类多氧霉素的合成为今后相关核苷类抗生素多重组合生物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元园李天竹熊莉龚蓉陈文青
关键词:多氧霉素组合生物合成
真菌高氧化度三环倍半萜的组合生物合成
倍半萜类化合物是由三个异戊烯单元组成的含有15个碳原子的天然产物,其结构多样,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重要的生理功能,极具药物开发价值。在自然界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是由倍半萜环化酶(STC)催化法尼基二磷酸...
冉佳灵
关键词:组合生物合成
组合生物合成模块资源挖掘与开发的研究进展
2023年
从数据信息和实验技术角度,综述了近年来组合生物合成模块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利用进展,结合“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技术,对天然产物实际的组合生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Click化学作为组合化学(combinatorial chemistry)领域中的新技术,可以在组合生物合成的基础上实现更多类型及更好活性的新化合物,促进组合生物合成在遗传操作和化学修饰两个维度上的拓展应用。
刘钦弘王寅初王璐焦绪栋
关键词:组合生物合成数据库
HSAF的氮甲基化机制及combamides的组合生物合成
基于天然产物生物合成机制的结构改造是发现新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多环大环内酰胺(Polycyclic tetramate macrolactam,PoTeM)是一类来源于细菌和海绵的含氮天然产物,具有特征的特特拉姆酸结构...
罗洁
关键词:组合生物合成生物活性
聚酮合酶的催化机制及聚酮类化合物的组合生物合成被引量:2
2023年
聚酮类化合物(polyketides,PKs)是一类来源广泛、数目庞大的天然产物。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负责催化PKs的生物合成,是具有模块化结构的多功能复合酶,由一系列对称或非对称的二聚体模块组成。模块按照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加载模块、延伸模块、卸载模块。各个模块中含有多个催化域,不同的催化域在聚酮链延伸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模块以首尾相连的方式排列,通过非结构多肽接头或离散的对接结构域彼此连接,形成装配线来生产PKs。PKSs按照结构域和催化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I型PKSs(由迭代化PKSs和模块化PKSs组成)、合成芳香族聚酮类化合物的II型PKSs(也被叫做迭代类PKSs)和合成类黄酮化合物的III型PKSs。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方法,如对不同聚酮物质或同一物质的不同结构域或模块进行交换,以及特异性地插入、替代、缺失关键基因,或者通过点突变等操作,可以形成重组PKSs,进而改变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选择不同的起始和延伸单元,引入不同类型的PKSs后修饰酶以及对PKSs后修饰酶基因进行改造等方法,均可用于合成非天然PKs。本文概述了3大类型聚酮合酶的结构、催化机制和组合生物合成近期研究进展,为今后合理设计产量高、效价高、化学性质稳定的新型聚酮类化合物提供参考依据。
张华茜刘伟杜春梅
关键词:聚酮合酶结构域组合生物合成
一种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制备地贝卡星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抗生素制药领域,涉及地贝卡星生物合成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本发明利用庆大霉素生物合成中的双脱氧基因,通过组合生物学在产生卡那霉素B的菌种中进行内源性表达,获得地贝卡星生产菌株。本发明从棘孢小单孢链霉菌中克隆得到负...
夏焕章陈晓堂倪现朴
几种唇形科植物萜类合酶及杂萜gwa-1组合生物合成研究
本研究论文一共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对4种唇形科药用植物,包括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一串红(Salvia sple...
王安
组合生物合成介导C-4羟基异构的新型四环素类化合物的发现被引量:2
2021年
在四环素类化合物SF2575的生物合成中, 4-keto-anhydrotetracycline (4-keto-ATC, 2)中C-4的羰基先由Ssf F还原为羟基得到(R)-4-hydroxyl-ATC (7), 7经过一系列修饰可以得到最终化合物.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基因簇tjh介导了一系列新型四环素类化合物的产生,而且在ΔtjhO5::2R突变株中得到了三个骨架结构与7类似但C-4构型为S构型的化合物.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TjhD2与SsfF同源性较高,它们可能有类似的功能.通过回补SF2575生物合成中编码C-4酮基还原酶的基因ssf F到ΔtjhD2突变株中,成功得到了两个新的四环素类化合物15和16.这两个化合物的C-4都发生了异构,且化合物15是16的苷元.该组合生物合成策略不仅成功获得了两个新的四环素类似物,同时也证实了tjhD2的功能.虽然SsfF和TjhD2在体内展现类似的催化功能,但其得到的产物构型却相反.这一结果可以应用到四环素类化合物的改造,同时也为进一步探寻酮基还原酶立体选择性还原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李世杰聂秋玥季珍瑜华会明唐功利
关键词:组合生物合成生物合成四环素异构

相关作者

徐玉泉
作品数:108被引量:23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组合生物合成 真菌 苯二酚 圆锥 聚酮
刘文
作品数:127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生物合成 硫 生物合成基因簇 菌素 生物合成基因
张礼文
作品数:42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组合生物合成 苯二酚 聚酮 山奈酚 多肽
王晓婧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组合生物合成 甲基化修饰 聚酮 蒽醌类 转移酶基因
乔建军
作品数:204被引量:303H指数:9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研究主题:乳酸乳球菌 小RNA 亚种 合成酶 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