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0篇“ 组织瓣移植“的相关文章
- 3D打印辅助设计游离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精准修复内踝缺损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设计游离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精准修复内踝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1年11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手外科共收治4例外伤导致踝部内侧损伤一期修复创面后内踝骨缺损的患者,均于外院行一期治疗,其中3例伴内侧韧带缺损,清创后采用游离皮瓣修复,皮瓣面积4.0 cm×7.0 cm~10.0 cm×15.0 cm;1例不伴韧带缺损者采用植皮覆盖创面,植皮面积3.0 cm×5.0 cm。3个月后行3D打印辅助设计游离腓骨头复合组织瓣修复内踝缺损,术前进行双侧踝关节CT平扫及三维成像获取数据,进行双侧踝关节3D打印,打印出双侧踝关节模型,采用镜像对比打印出患侧缺损内踝的模型,体积1.5 cm×2.0 cm×3.0 cm~1.5 cm×2.0 cm×5.0 cm。于健侧膝关节外侧切取携带股二头肌腱的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内踝骨缺损,重建内侧三角韧带(3例)及内侧三角韧带止点(1例)。复合组织瓣携带膝下外侧动脉及静脉与受区血管吻合,重建移植复合组织瓣的血供。术后抗凝、抗感染、抗痉挛治疗,患肢制动1个月。术后前3个月每月复查X线片,3个月后每2个月复查X线片,并定期来院复诊,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及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定,按照Rasmussen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所有移植组织块均成活,创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9~35(平均29)个月,术后2~3个月重建内踝骨块于受区获得骨痂,4~6个月获得骨性愈合;依据AOFAS踝及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为89~100分,均为优;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系统评分为28~30分,均为优。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设计结合显微技术游离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内踝缺损,可一次性修复骨缺损及韧带缺损,可以做到精准修复,受区愈合快,供区损伤小,为临床一种较好选择。
- 欧学海李刚段宏昊杜晓龙张丽君
- 关键词:3D打印复合组织瓣显微外科技术
- 中晚期口腔癌组织瓣移植术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Nomogram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晚期口腔癌患者手术同期组织瓣移植术区感染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住院接受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建立研究队列,收集患者基线和临床资料。观察术区感染发生率,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基于回归分析结果,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以模型一致性指数和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验证模型的预测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并进行Hosmer-Lemeshow验证模型的概率一致性;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验证预测模型的临床效益。结果所有纳入研究患者中83例(23.1%)发生术区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糖尿病、肿瘤部位(非上颌区域)、T4b分期、手术时间≥8 h及气管切开术是术区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C指数为0.68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974,证实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模型概率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在0.1-0.55阈值范围内,模型能够提供临床净收益。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分析,获得中晚期口腔癌患者接受同期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后术区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构建了Nomogram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
- 马腾李德龙冯芝恩
- 关键词:组织瓣移植列线图
- 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对牙周炎附着龈过窄患者附着龈宽度及牙周指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对牙周炎附着龈过窄患者附着龈宽度及牙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瑞金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在2021年6月—2023年2月收治的101例牙周炎附着龈过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根向复位瓣术,观察组行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观察两组疗效、附着龈宽度、牙周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8%)高于对照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附着龈宽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对照组为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对牙周炎附着龈过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增加附着龈宽度,改善牙周指标。
- 曾四利
- 关键词:牙周炎牙周指标
- 1例自体血管化淋巴结组织瓣移植联合二期乳房重建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术后血管危象的护理
- 2024年
- 总结1例自体血管化淋巴结组织瓣移植联合二期乳房重建治疗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术后血管危象的护理经验。当患者皮瓣出现血管危象时,在自体组织乳房重建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观察频次、调整皮瓣观察方法来识别血管危象,通过缩短皮瓣缺血时间、保证皮瓣血流灌注、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等护理措施促进皮瓣存活。皮瓣血供稳定后,从营养护理、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术后3 d患者患肢水肿消退,术后10 d顺利出院,术后8个月患肢周径较术前缩小。
- 赵琳莎李赞周波冯嘉妍
- 游离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部皮肤缺损伴人工硬脑膜裸露感染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部皮肤缺损伴人工硬脑膜裸露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颅脑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人工硬脑膜裸露伴感染的患者,均为开颅术后并发症。经术前抗感染治疗后,术中神经外科参与清创并尽可能去除人工硬脑膜,设计携阔筋膜的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用皮瓣动静脉分别与颞浅动脉、颞浅静脉/颞中静脉吻合,用带血供的阔筋膜修补缺损硬脑膜,皮瓣封闭创面,供瓣区直接缝合或移植自体中厚皮片。观察术后皮瓣血运及成活情况、有无脑脊液漏、供瓣区愈合情况;随访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硬脑膜完整性以及颅骨重建术后效果。结果本组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人工硬脑膜全部去除干净,2例患者因粘连严重未全部清除,其中1例残余0.8 cm×1 cm,另1例有3处残余,最大面积0.5 cm×0.7 cm;所有移植皮瓣均成活,其中12例患者一期愈合,1例皮瓣拆线后部分伤口裂开,经保守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无脑脊液漏;1例供瓣区移植皮片部分坏死,补充植皮后愈合;13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显示硬脑膜完整;其中8例患者已完成颅骨重建手术,重建术后均愈合良好,术区外观良好。结论对于头部皮肤缺损伴人工硬脑膜裸露感染的创面,采用携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能有效地覆盖创面并修复硬脑膜缺损,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并能为后期颅骨重建创造有利条件。
- 徐志刚张栋梁张婷何亭魏靖韬陈俏华杨薛康
- 关键词:游离组织瓣头皮缺损硬脑膜缺损
- 微血管吻合器辅助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在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同期选择微血管吻合器辅助完成游离组织瓣血管吻合,记录微血管吻合器直径、血管吻合时长及吻合后即刻通畅率,术后随访组织瓣成活率.其中前臂皮瓣58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57例、腓骨瓣3例.结果118例患者均完成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术中使用微血管吻合器234枚,其中233枚用于静脉吻合(3例为单静脉端侧吻合,其余115例均为双静脉端端吻合),吻合单根血管耗时为3.0~8.0 min,平均5.4 min;1枚用于动脉端端吻合,耗时12.0 min.所有借助微血管吻合器吻合后的血管即刻通畅率为100%.术后随访3个月,118例游离组织瓣成活117例,其中2例于术后第2天发生血管危象,经急诊探查抢救,1例组织瓣成活,另1例坏死后清创,改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结论微血管吻合器辅助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可明显缩短血管吻合时间,操作简便、快捷,吻合口质量较为可靠,是游离组织瓣血管吻合的一种理想选择.
- 明华伟袁宗毅张兴安贾佳欣王华东陈方园谭小尧何芸
- 关键词:游离组织瓣血管吻合
-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比较
- 2024年
-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分别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4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A组47例接受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其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53.26±11.52)岁,创面范围4.2 cm×5.4 cm~8.3 cm×10.2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5例、足踝18例、足跟14例;B组47例接受游离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移植,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51.34±10.89)岁,创面范围3.5 cm×4.5 cm~7.5 cm×9.5 cm,病变部位分布为足背17例、足踝16例、足跟14例;两组术前均行封闭负压引流清创。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创面生长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皮瓣感觉功能、行走能力[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7.87%(46/47)比87.23%(4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49);A组创面愈合时间(28.98±4.49)d、住院时间(18.98±5.36)d、肉芽组织形成时间(21.58±4.22)d,均短于B组的(31.38±4.76)d、(22.38±6.42)d、(23.65±4.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创面VEGF(113.13±12.82)ng/L、bFGF(70.08±6.87)ng/L、TGF-β1(9.08±0.91)μg/L,均高于B组的(102.35±13.11)ng/L、(65.33±6.37)ng/L、(8.09±0.8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皮瓣外观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2,P=0.399),A组皮瓣感觉功能正常率高于B组[61.7%(29/47)比40.42%(1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9);A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情况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13,P=0.033)。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优于游离旋股�
- 华振荆银磊戴炜赵卓伟
- 关键词:糖尿病足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组织瓣封闭负压引流
- 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 2024年
- 探究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 2022.07~2023.07期间,研究样本包含30例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患者,随机分组(n=15),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优质护理)。统计对比相关护理指标。结果 实验组比较对照组,患者多项研究数值有积极的优化意义(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在自体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治疗当中,可进一步保障治疗效果优化,同时,优质护理的实施,也可进一步帮助患者提升皮瓣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预后状态。因此,优质护理值得借鉴以及推广应用。
- 韩婷婷王啸宇
- 关键词:术后缺损护理体会
- 组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组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3年8月-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整形外科收治3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胸壁肿瘤或胸壁肿瘤根治术后放射性溃疡患者,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25~71岁。行肿瘤/溃疡切除、创面清创后,继发胸壁缺损面积为300~600 cm 2(长16~35 cm、宽16~32 cm)。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术前设计,灵活采用不同供区穿支皮瓣、肌皮瓣组合修复胸壁缺损,组合组织瓣面积260~540 cm^(2)(长20~30 cm、宽13~20 cm),其中2例患者采用游离大腿后内侧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5例患者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7例患者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腹直肌肌皮瓣+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2例患者采用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腹直肌肌皮瓣+带蒂背阔肌肌皮瓣,15例患者采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对于组合组织瓣修复后剩余的小面积浅表组织缺损,采用皮片移植修复或于组织瓣成活、组织水肿消退后行延期局部皮瓣转移修复,选择合适的供受区血管进行吻合以重建组织瓣血运。将能直接缝合的组织瓣供区创面直接缝合,不能直接缝合者行皮片移植或延期缝合。记录受区血管吻合情况、手术耗时、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观察组织瓣、皮片成活情况,重建的胸壁外形和质地,组织瓣供区创面愈合情况、瘢痕形成情况、功能情况,供皮区瘢痕形成情况。术后随访肿瘤复发情况及复发患者死亡情况。结果受区吻合血管如下:胸廓内血管近心端24次、远心端12次,胸背血管主干4次,胸背血管前锯肌支8次,胸肩峰血管12次。手术耗时为6.0~8.5 h,术后住院天数为9~21 d。4例患者术后部分组织瓣边缘坏死,均采用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组织瓣及移植皮片均完全成活。重建的胸壁外形、质
- 于峻懿宋达疆刘旭王志远李赞章一新周波吕春柳唐园园易亮罗振华杨丽仪
- 关键词:穿支皮瓣肌皮瓣胸壁肿瘤创面修复
-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探讨
- 2023年
- 探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取于本院近几年阶段的有效病例,均是采用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的患者,研究对象标准定位98例患者,研究人员需要将患者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个小组49例患者,是以使用随机数字抽签法。两个小组所研究方向相同,但护理方式有所不同,1组采用常规护理法、2组采用临床护理法,1组为观察组,2组为对照组,主要研究依据患者的并发症、口腔状况、心理状态等指标,提取相关数据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区别。结果 通过数据显示,对照组的所有指标(口腔异味、局部血肿、感染与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出观察组,数据差别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护理前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在护理前两组指标变化数据并不明显、差别不显著,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需要注意这边使用的评分标准均依据Beck口腔评分、口腔VAS评分进行评分;护理后数据分析,明显发现对照组数据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所有数据的显示与对比,发现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是以有效减少其术后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的口腔疼痛症状,多方面缓释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值得推广。
- 侯兴兴
-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并发症临床护理
相关作者
- 毛驰

- 作品数:246被引量:1,239H指数:1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上颌骨缺损 口腔癌 游离腓骨瓣 游离组织瓣 外科皮瓣
- 王治平

- 作品数:89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量子点 口腔颌面部 显微外科 口腔鳞癌 舌癌TCA8113细胞
- 刘曙光

- 作品数:139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口腔颌面部 显微外科 正颌外科 牙颌面畸形 矫治
- 周会喜

- 作品数:122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口腔颌面部 正颌外科 显微外科 牙颌面畸形 正畸治疗
- 艾伟健

- 作品数:145被引量:281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口腔颌面部 正颌外科 牙颌面畸形 显微外科 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