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11篇“ 细胞变化“的相关文章
- 流感病毒感染期间C反应蛋白与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感染期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变化的临床相关性。方法研究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流感病毒感染的2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行健康体检的286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对象的静脉血样本,检测CRP水平、EOS和NEU比例。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探讨CRP水平与EOS和NEU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CRP水平与EOS和NEU变化的独立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RP水平高于对照组(9.3±4.9 vs.1.9±1.0,P<0.001),ENU百分比也高于对照组(59.7±9.8 vs.54.8±10.2,P<0.001)。血清CRP水平与ENU计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584,P=0.01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ENU计数对CRP水平的影响显著(P=0.015)。结论流感病毒感染期间,CRP水平的升高主要反映了ENU介导的急性炎症反应,这一发现对于优化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邱素娟
-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C反应蛋白质中性粒细胞减少
- 复发鼻息肉组织各类炎性细胞变化的独立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鼻息肉组织各类炎性细胞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21年12月原发鼻息肉与复发鼻息肉均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1例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逐步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相较于原发鼻息肉,复发鼻息肉各类组织浸润炎性细胞数量均发生变化,其中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分析发现吸烟是复发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增大是促进嗜中性粒细胞降低的独立因素,合并变应性鼻炎和复发时间间隔分别是促进淋巴细胞降低和增多的独立因素。结论复发鼻息肉组织各类浸润细胞数量均较原发鼻息肉发生变化。吸烟是复发鼻息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宋哲莹王建伟罗祥煌杨玉娟张宇张宇
- 关键词:鼻息肉中性白细胞嗜酸细胞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小鼠肺周细胞变化及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成管的影响
- 2024年
- 背景:肺周细胞位于肺血管连接凹陷处,与肺血管的形成和稳定有着密切关系。然而,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过程中肺周细胞如何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活动的研究较少。目的: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不同时期肺周细胞亚群与内皮细胞间数目变化关系,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蛋白聚糖NG2、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三阳性(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早期成管活动的影响。方法:①动物实验:取新生C57BL/6小鼠12只,于出生24 h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氧组及高氧组,每组6只,高氧组小鼠暴露于体积分数85%O_(2)环境下喂养,建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物模型;常氧组小鼠置于同一室内空气中喂养。出生后7,14 d取小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肺周细胞3种亚群与血管内皮细胞数量。②细胞实验:将小鼠第3代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与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共培养(实验组),细胞比例为1∶4,以单独培养的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为对照组。培养15 h后,分析两组血管内皮细胞成管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7 d时,常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规则,存在明显肺泡结构,大小均匀;高氧组小鼠肺组织肺泡数量较少,肺泡形态不规则。14 d时,常氧组小鼠肺泡逐渐发育成熟,肺泡结构逐步规整,大小均匀,肺泡密度逐渐增加;高氧组小鼠肺组织结构相对紊乱,肺泡形成滞后体积逐渐增大,肺泡结构简单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与常氧组相比,高氧组7,14 d肺组织中的PDGFR-β^(+)NG2-α-SMA^(+)和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数量增加(P<0.01),PDGFR-β^(+)NG2^(+)α-SMA-肺周细胞与肺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减少(P<0.01,P<0.05)。②细胞实验:对照组肺血管内皮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向四周延伸,部分区域中形成类似管腔样结构;实验组未观察�
- 胡广志卢红艳
- 关键词:肺血管内皮细胞肺发育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物实验
- 苗药花蝴蝶回调CIA模型鼠血细胞变化的初步研究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苗药花蝴蝶回调胶原诱导关节炎(CIA)模型鼠外周血细胞变化的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花蝴蝶低剂量治疗组(花蝴蝶低组)、花蝴蝶高剂量治疗组(花蝴蝶高组)、甲氨蝶呤治疗组(甲氨蝶呤组)、CIA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按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民间用药经验灌胃给药。观察大鼠足关节肿胀度,检测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研究大鼠足关节病理切片等。结果 模型组大鼠足关节肿胀指数评分明显高于花蝴蝶低组、花蝴蝶高组、甲氨蝶呤组和正常组(P<0.01);正常组、甲氨蝶呤组、花蝴蝶高组、花蝴蝶低组足关节肿胀指数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而模型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降低(P<0.01)。正常组、甲氨蝶呤组、花蝴蝶高组、花蝴蝶低组外周血相关检测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膝关节骨髓腔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评分升高,而脂肪细胞评分降低(P<0.01)。正常组、甲氨蝶呤组、花蝴蝶高组、花蝴蝶低组大鼠膝关节骨髓腔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脂肪细胞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苗药花蝴蝶可能通过回调骨髓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小板等指标升高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降低,回转CIA模型鼠外周血相应血细胞变化,最终缓解CIA模型鼠症状,这可能是苗药花蝴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初步作用机制之一。
- 张庆忠龙思芳戚国平魏胜兰吴富小朱启悦韦小龙周枝
- 关键词:花蝴蝶血细胞
- 不同时相HBV-ACLF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变化及与HBV-DNA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 研究不同时相乙肝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表达差异,以及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60例HBV-ACLF患者分为不同时相,即进展期(Adv-ACLF)28例和平台期(Pla-ACLF)32例,同时纳入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健康志愿者(NC)各20例作为对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受试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频率并计算Treg/Th17比值,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7A(IL-17A)、白介素-23(IL-23)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reg、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ROR-γt mRNA表达;进一步分析不同时相患者Treg、Th17细胞频率及Treg/Th17细胞比值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NC组、CHB组比较,HBV-ACLF进展期及平台期患者炎症指标TNF-α、IL-17A、IL-23水平以及ROR-γt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Th17细胞频率升高、Treg/Th17值下降(P<0.01),Treg/Th17细胞失衡向Th17方向偏移,与平台期比较进展期更严重(P<0.05);进展期HBV-ACLF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频率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Treg r=0.516,P=0.005;Th17 r=0.420,P=0.026),但Treg/Th17比值与HBV-DNA水平无相关性。平台期HBV-ACLF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频率以及Treg/Th17比值均与HBV-DNA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HBV-ACLF进展期、平台期患者均存在Treg/Th17细胞失衡,进展期患者Treg/Th17失衡较平台期更严重。进展期HBV-ACLF患者Treg、Th17细胞频率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
- 杜珊谭年花彭杰曾孟晖陈斌
- 关键词:TREG细胞TH17细胞
-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变化对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 2024年
-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发生会引起咽部严重疼痛症状,进而导致患儿出现吞咽困难和周身不适,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本研究通过观察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的变化来分析其在诊断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经伦理委员会讨论后决定在2022年1月~2022年11月这一时段收治的患儿中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40例病毒感染患儿设为A组,40例细菌感染患儿设为B组。选取同时期40例健康小儿设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组别疾病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据研究数据显示:三组患儿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较,对照组要明显低于其它两组(P<0.05),而A组与B组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A组患儿白细胞水平明显低于B组及对照组(P<0.05),B组患儿白细胞水平略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无意义(P>0.05)。结论 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血象结果显示,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均会引起C-反应蛋白升高,而病毒性感染白细胞水平无变化,细菌性感染患儿白细胞水平会有下降趋势,二者均可作为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诊断指标,白细胞可作为鉴别疾病类型的指标。
- 李日秀
- 关键词: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C-反应蛋白
-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中性粒细胞变化轨迹与治疗应答的关系
- 2024年
-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既往临床实践发现,很多精神分裂症在接受充分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仍无法获得满意效果,进而发展成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1])。氯氮平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的首选治疗药物,但仍有约60%的患者对氯氮平的治疗反应不佳~([2])。既往认为,氯氮平治疗期间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最严重的是粒细胞缺乏症~([3])。
- 宋籽良闵国庆吴云周必芬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氯氮平中性粒细胞
- 铅作业人员驱铅治疗前后体内淋巴细胞变化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铅作业人员驱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铅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驱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数,CD8^(+)T淋巴细胞数,CD4^(+)/CD8^(+))及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计数百分比的变化水平。结果:驱铅治疗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及外周血NK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治疗前,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铅作业人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经驱铅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较治疗前恢复。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对铅作业人员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 蒙玉娜李文宣张梅儒段宝英高溧鲜李倩万芳
- 关键词:铅作业人员驱铅治疗淋巴细胞
- 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部分外周血细胞变化
- 2024年
- 目的观察非动脉炎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NA-CRAO)患者外周血中部分与炎症相关的血细胞变化。方法去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NA-CRAO患者218例(NA-CRAO组)及同期常规体检者218名(对照组)纳入研究。两组受检者年龄(=0.60)、性别构成比(x=0.83)、体重指数(t=0.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受检者空腹外周静脉血O.2ml,检测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MPH)、红细胞(RBC)、RBC分布宽度(RDW)、血小板(PLT)、平均PLT体积(MPV)、大PLT比率(PLCR),计算NEUT/LYMPH比率(NLR)、PLT/LYMPH比率(PLR)。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对P<0.05的血细胞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各炎症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根据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性一1)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CRAO组患者WBC、NEUT、NLR、RDW、PLR升高,LYMPH、RB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8、12.43、9.47、3.64、5.54、5.18、0.46,P<0.001);两组PLT、MPV、PL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56、0.8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是NA-CRAO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比值比=2.51,95%CI0.780~0.859,P=0.03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NA-CRAO的AUC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3.05,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59.2%、92.7%。结论NA-CRAO患者外周血细胞中NEUT明显升高,LYMPH减少;NLR是NA-CRAO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 王小堂雷涛顾露露王润生张博马腾
- 关键词:外周血血细胞
- 腹水中免疫细胞变化特征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腹水中淋巴样细胞亚群变化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79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就诊患者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86例)和验证集(93例),分别用于构建患者发生SBP的风险模型和模型的验证。训练集患者根据是否发生SBP分为SBP组(52例)和非SBP组(1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腹水中淋巴样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患者发生SBP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腹水中淋巴样细胞亚群变化对患者发生SBP的预测价值。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结果:与非SBP组比较,SBP组患者在治疗3 d后和治疗结束的CD3^(+)T细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B细胞显著减低,CD4^(+)T细胞、CD4^(+)/CD8^(+)的比值和NK细胞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外周血WBC、血清TBil、腹水Alb浓度、治疗结束后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的比值、B细胞和NK细胞均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腹水中淋巴样细胞亚群变化对患者发生SBP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各指标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AUC=0.813)。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5(P<0.01)和0.819(P<0.01);特异度分别为94.51%和92.04%;灵敏度分别为93.73%、91.62%,表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结论: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外周血WBC、血清TBil、腹水Alb浓度、治疗结束后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的比值、B细胞和NK细胞均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的独立危险因素;腹水中淋巴样细胞亚群变化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谢锐尹源滕俊梁红亮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相关作者
- 李楠

- 作品数:570被引量:2,00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老年男性 复方血竭 胃肿瘤 肝硬化
- 赵红艳

- 作品数:14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254医院
- 研究主题:基底细胞 细胞变化 病理诊断 病理学 病理形态学观察
- 贾实磊

- 作品数:47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川崎病 患儿 SOCS3 综合征
- 谭岩

- 作品数:362被引量:1,0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IL-18 细胞凋亡 小鼠 肝癌 CIK
- 尹晓娟

- 作品数:152被引量:69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 研究主题:神经干细胞 新生儿 新生鼠 Α1-抗糜蛋白酶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