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篇“ 细胞培养法“的相关文章
- 基于干细胞培养法的人参皂甙生产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干细胞培养法的人参皂甙生产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生物反应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T时刻下人参细胞培养对象的反应监测数据以及对应时刻下的实测参数数据;S2:判断T时刻下人参细胞培养对象是否达到细...
- 王宗继魏敏张笑语杜元廷杜广青张淑兰
- 基于干细胞培养法的人参皂甙生产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干细胞培养法的人参皂甙生产装置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生物反应器控制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T时刻下人参细胞培养对象的反应监测数据以及对应时刻下的实测参数数据;S2:判断T时刻下人参细胞培养对象是否达到细...
- 王宗继魏敏张笑语杜元廷杜广青张淑兰
- 使用了小片多孔膜的细胞培养法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了小片聚合物多孔膜的细胞培养法。本发明提供一种细胞培养法,其包括:对表面层A或B的面积为4mm<Sup>2</Sup>以下的小片聚合物多孔膜应用细胞并进行培养,所述细胞培养法无需搅拌。前述小片聚...
- 萩原昌彦日高泉展原田崇司此岛隼人
- 文献传递
- 实时荧光RT-PCR与细胞培养法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 2022年
- 分析在流感病毒检测中行实施荧光PT-PCR与细胞培养法的临床效能差异,并总结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1273份标本,其中实施RT-PCR检测的1045份流感病毒样本,以及传统细胞培养法检测的128份样本,依据检测方式划分为两组,对照两组的微生物检出率、检测灵敏度、检测耗时、检测期间污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检测耗时、检测污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费用则两组相近;观察组的检测特异性、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病毒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 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细胞培养法的监测准确率以及检出率极为理想,但是其存在检测耗时较高,检测污染率较高等问题,而RT-PCR虽然检测效能较细胞培养法有所不足,但是其监测速度较快,而且应用良好,污染率低,可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中。
- 王江莲
- 关键词:RT-PCR细胞培养法流感病毒
- PCR结合导流杂交法和细胞培养法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传统细胞培养法和PCR结合导流杂交法对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出率、灵敏度、检测速度等差异,判断PCR结合导流杂交法在生殖道感染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妇产科就诊的患者301例,将收集的子宫颈脱落细胞分成2份,1份用于细胞培养法进行UU、MH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病原体的检测;另外1份样本通过PCR结合导流杂交法进行MH、UU[含解脲脲原体(Uu)和微小脲原体(Up1/3/6/14)共5种亚型]、生殖支原体(MG)、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共10种微生物的检测。结果 细胞培养法检出率:MH 6.64%(20/301)、UU 47.18%(142/301)。PCR结合导流杂交法检测结果如下:MH 17.28%(52/301)、UU(含Uu和Up1/3/6/14):53.82%(162/301)、MG 6.98%(21/301)、NG 2.33%(7/301)、CT 10.30%(31/301)、HSVⅡ6.98%(21/301)。2种方法对UU检测的一致性标本占76.08%(229/301),47例差异标本的Sanger测序结果与PCR结合导流杂交法检测结果一致,25例与细胞培养法一致;MH一致性的标本占85.38%(257/301),31例差异标本的Sanger测序结果与PCR结合导流杂交法检测结果一致,13例与细胞培养法一致。结论 PCR结合导流杂交法与细胞培养法对MH、UU的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准确率。PCR结合导流杂交法在检测耗时、阳性检出率、检测通量和检测指标数量上均有较大优势,对NG、CT、MG和HSVⅡ的结果输出以及协同感染的检出,对后续的治疗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肖玲刘晨蔡逸轩张丽丽郑凤英兰红霞刘芸
- 关键词:性传播感染导流杂交
- 流感病毒检测中细胞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流感病毒检测中细胞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中心604例疑似流感样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细胞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为26.49%,高于细胞培养法的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样本分离率为37.50%,高于阴性样本分离率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细胞培养法为金标准,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灵敏度为90.79%,特异度为98.42%。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流感病毒的应用价值较高,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势,可用于应急检测、常规检测等。细胞培养能够获取毒株,有利于进一步对病毒抗原性、基因特性以及耐药性的研究。
- 王颖
- 关键词:细胞培养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 流感病毒检测中细胞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效果
- 2021年
- 目的探讨流感病毒检测中细胞培养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8年1月-2019年12月检测的100份流感爆发感染病例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查诊断,将检查结果与细胞培养法对比.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出阳性率是45.00%(45/100).细胞培养法检出阳性率为19.00%(19/100),两组比较(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查诊断对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显著,有利于为流感病毒感染鉴别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段影杰仲珊珊王丽付瑶张基镕
- 关键词:细胞培养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及细胞培养法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及细胞培养法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阜新市哨点医院采集的4026份疑似流感咽拭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不用的检验方式进行检测,研究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照组采用细胞培养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流感病毒携带者样本临床分型阳性率的检测效果。结果研究组检出阳性样本512份。其中,检出新甲H1型149份,对照组分离毒株62株;研究组H3亚型206份,对照组分离毒株109株;研究组B型157份,对照组分离毒株97株,各组均未检出H5、H7、H9亚型。研究组检出阳性样本总数与对照组毒株总数呈正相关,且新甲H1型、H3型、B型与毒株分别呈正相关(P <0.05)。研究组检出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5.68%,对照组检出流感病毒阳性率为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流感病毒检测的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罗周正张丽艳李贺杜波
- 关键词: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细胞培养法
- 采用改良的微载体细胞培养法规模化生产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改良的微载体细胞培养法规模化生产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去除动静脉的脐带剪碎,充分洗涤;加入含牛血清和青链双抗的低糖DMEM培养液,置于CO<Sub>2</Sub>培养箱内培养,定期更换培...
- 陈锦阳李静静刘军权
- 文献传递
-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细胞培养法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比较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细胞培养法在流感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中心流感高峰季节接收的流感样病例样本726例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细胞培养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726例流感样病例样本中,细胞培养阳性89例,阳性率12.26%;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189例,阳性率26.03%。以细胞培养法为金标准,计算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灵敏度为91.01%,特异度为83.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灵敏度高、检出速度快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常规监测以及流感疫情应急检测等。
- 修敏任妍妍
- 关键词:细胞培养实时荧光定量PCR
相关作者
- 刘原君

- 作品数:144被引量:303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沙眼衣原体 衣原体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沙眼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
- 刘全忠

- 作品数:272被引量:78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研究主题:沙眼衣原体 衣原体 沙眼 泌尿生殖道感染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 程江华

- 作品数:197被引量:31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发酵 豆渣 豆制品加工 黄浆水 黄浆
- 丁之恩

- 作品数:195被引量:1,05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宣木瓜 山核桃 齐墩果酸 总黄酮 石榴
- 姜述德

- 作品数:94被引量:21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VERO细胞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流感病毒 脊髓灰质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