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8篇“ 细菌区系“的相关文章
辣椒碱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细菌的影响被引量:4
2024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辣椒碱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细菌的影响。选用(90±3)日龄、体重(22±2)kg、体况优良的育肥湖羊公羊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辣椒碱组(CA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 g/t辣椒碱。预试期10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CAP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2)CAP组的瘤胃丁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3)CAP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4)在门水平上,CAP组的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螺旋菌门(Spirochaetota)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瘤胃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属水平上,CAP组的瘤胃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未明确F082科(norank_f_F082)、普雷沃氏菌科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瘤胃琥珀酸弧菌科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1)、未明确月形单细胞菌科(norank_f_Selenomonadaceae)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辣椒碱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提高免疫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增加瘤胃细菌多样性,增加瘤胃纤维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等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有害菌群的相对丰度,维护瘤胃健康。
高鑫李秀芝晏琦王蕊张卉韦德爽胡德强孔志伟邹彩霞林波
关键词:辣椒碱湖羊瘤胃发酵
燕麦草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规律与黏附细菌变化被引量:1
2023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燕麦草在奶牛瘤胃内随时间变化的降解规律和黏附在燕麦草上的细菌的变化。采用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用尼龙袋法分别在2、6、12、24、48和72 h测定燕麦草的营养成分动态降解率,并采集降解残渣用于分析黏附细菌变化。结果表明:1)燕麦草干物质(DM)降解呈现2个阶段(快速降解期和慢速降解期),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呈现3个阶段(快速降解期、滞后期和慢速降解期),其中NDF和ADF滞后期分别为2~12 h和6~12 h。2)燕麦草在瘤胃中2 h时,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取代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成为燕麦草中的优势菌门。培养时间具有影响黏附在燕麦草上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的趋势(P>0.05)。经瘤胃培养2 h后,在门水平上,燕麦草黏附相关细菌趋于稳定,仅观察到轻微变化;在属水平上,燕麦草残渣黏附细菌以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_1)和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等为主,且绝大多数来源于瘤胃内容物。除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和丁酸弧菌属2(Butyrivibrio_2)等外,大多数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随时间变化显著(P<0.05)。3)黏附在燕麦草上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与燕麦草残渣营养成分组成呈强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燕麦草在瘤胃中的降解特性以及黏附细菌的相应变化,发现宿主瘤胃微生物群落对燕麦草附着细菌产生一定影响。
郑会超郭晓辉蒋永清孙富祥孙伦
关键词:燕麦草瘤胃尼龙袋法降解细菌区系
不同类型复合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细菌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类型的复合添加剂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和细菌结构的影响,以探究复合添加剂改善青贮饲料品质的机制。在干物质含量为30.8%时将整株玉米收获并切碎,在鲜样基础上分别进行以下四种处理:(1)对照组(CO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2)复合乳酸菌剂接种组(CLB组):调制青贮时添加0.002 g/kg由布氏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组合而成的复合乳酸菌剂;(3)复合有机酸盐处理组(MS组):添加0.1 g/kg以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复合有机酸盐;(4)菌酸复配组(CLBMS组):同时进行(2)和(3)处理。每个处理3个生物学重复,抽真空并密封后室温贮藏42 d,开窖后分析玉米青贮的常规养分、发酵参数、有氧稳定性和细菌结构。结果表明:CON组玉米青贮的pH显著高于3个处理组(P<0.05),同时CON组和CLB组的乳酸浓度和乳酸/乙酸比显著高于MS和CLBMS处理组(P<0.05),表明CLB和MS处理均能增加玉米青贮pH的下降速度和程度,且MS能够使青贮发酵模式向乙酸型发酵转变;CLBMS处理组玉米青贮的有氧稳定为66.2 h,较CLB组的50.2 h提高了31.9%(P<0.05),而二者与CON组(60.2 h)和MS处理组(65.3 h)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细菌结构分析显示,与CON组相比,CLB组乳酸片球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DA score>2),而MS组的魏斯氏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LDA score>2),这些变化可能与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改变密切相关。综上表明,与复合乳酸菌剂相比,复合有机酸盐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更佳,且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但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月红张亚伟吴浩吴浩
关键词:全株玉米青贮
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对乳中高体细胞数奶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瘤胃细菌的影响被引量:11
2023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对乳中高体细胞数(SCC)奶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瘤胃细菌的影响。选取10头体况、泌乳期、产奶量相近且乳中SCC高于50万个/mL的经产荷斯坦奶牛,根据乳中SCC相近原则,分为对照组[乳中SCC=(97.48±23.75)万个/mL]和试验组[乳中SCC=(98.78±29.92)万个/mL],每组5头牛,2组奶牛均不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饲喂TMR+54 g/(d·头)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显著降低了乳中高SCC奶牛第14、28天乳中SCC(P<0.05),对产奶量、乳成分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没有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显著提高了乳中高SCC奶牛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能显著降低乳中高SCC奶牛瘤胃放线菌门、琥珀酸弧菌科_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01)和高氏瘤胃球菌群(Ruminococcus_gauvreauii_group)比例(P<0.05),提高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Prevotellaceae_UCG-001)比例。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中草药提取物复合制剂能降低乳中高SCC奶牛乳中SCC,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瘤胃细菌组成。
张腾龙郭晨阳宋洁敖长金王丽芳
关键词:中草药提取物奶牛免疫细菌区系
应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冷暖季节放牧牦牛瘤胃细菌特征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试验旨在探究高海拔地冷暖放牧季节的生长牦牛与成年牦牛瘤胃细菌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采用随机组设计,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1.5岁公牦牛和3.5岁公牦牛各5头,根据牦牛年龄和采样时间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BO组(暖季采集的1.5岁公牦牛瘤胃液)、BT组(冷季采集的1.5岁公牦牛瘤胃液)、DO组(暖季采集的3.5岁公牦牛瘤胃液)和DT组(冷季采集的3.5岁公牦牛瘤胃液)。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1.5岁和3.5岁公牦牛瘤胃中拟杆菌门、软壁菌门丰度在冷季明显高于暖季,而厚壁菌门和互养菌门的丰度在暖季明显高于冷季。在属水平上,1.5岁和3.5岁公牦牛瘤胃中产酸糖酵菌属、Papillibacter的菌属丰度在冷季明显高于暖季,而未分类-普雷沃氏菌属和欧氏菌属丰度明显降低。功能预测中显示,在冷季时期1.5岁和3.5岁公牦牛瘤胃微生物中的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功能、酶家族和脂质代谢和运输和分解代谢功能等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暖季,而翻译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暖季。研究表明,暖季放牧牦牛瘤胃水解产物降解菌群在种类、数量、能量代谢等方面均高于冷季,表明暖季放牧更有利于牦牛瘤胃细菌的生长发育。
崔占鸿杨得玉焦洋
关键词:放牧牦牛瘤胃细菌
补饲精料对冷季放牧牦牛瘤胃细菌特征的影响
2022年
本试验旨在探究补饲精料对冷季放牧牦牛瘤胃细菌特征的影响,为实施放牧牦牛冷季营养平衡调控提供一定参考。试验用放牧牦牛均选自玉树州称多县歇武镇的同一养殖合作社,其中0.5岁公牦牛12头,等分为放牧组(Am)和补饲组(Tm),补饲组每天需补饲0.5 kg犊牛补饲精料;2.5岁公牦牛12头,等分为放牧组(Cm)和补饲组(Sm),补饲组每天需补饲1.5 kg生长牦牛补饲精料。试验期间,牦牛每天8∶00之前出牧,18∶00之后归牧并补饲精料。结果表明,Tm组0.5岁牦牛瘤胃细菌有效序列、覆盖指数显著大于Am组(P<0.05),而Am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Tm组(P<0.05);Sm组2.5岁牦牛瘤胃细菌覆盖指数极显著大于Cm组(P<0.01),而Cm组Shannon指数极显著高于Sm组(P<0.01)。在门水平上,放牧组和补饲组的0.5岁和2.5岁牦牛瘤胃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Tm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Am组(P<0.05),变形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Am组(P<0.01);Sm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纤细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Cm组(P<0.01)。在属水平上,0.5岁和2.5岁牦牛瘤胃细菌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理研菌属、拟杆菌属、毛螺菌属和瘤胃球菌属。Tm组拟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Am组(P<0.05),Am组毛螺菌属丰度极显著高于Tm组(P<0.01);Sm组普雷沃氏菌属和拟杆菌属丰度显著高于Cm组(P<0.05)。0.5岁牦牛瘤胃细菌的功能中Tm组的KEGG(Kyoto Encyclopedia Genes and Genomes)水平1中代谢和细胞过程显著高于Am组(P<0.05);2.5岁牦牛瘤胃细菌的功能中Sm组的代谢、环境信息处理及细胞过程显著高于Cm组(P<0.05)。综上所述,补饲精料有利于冷季放牧牦牛瘤胃细菌平稳过渡,促进牦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
崔占鸿
关键词:补饲精料放牧牦牛
不同GI与CBI组合饲粮对牦牛瘤胃和直肠细菌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粗饲料分级指数(GI)与碳水化合物平衡指数(CBI)组合饲粮对牦牛瘤胃和直肠细菌的影响,旨在为舍饲牦牛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调控以及饲粮合理配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5岁健康、体重相近的公牦牛12头分为3组,即玉米青贮-苜蓿干草-精料组(CAC组)、玉米青贮-小麦秸秆-精料组(CWC组)、玉米青贮-燕麦干草-精料组(COC组)。3组试验牛均采用全混合饲粮方式进行饲喂,试验期为28 d。试验结束时采集瘤胃液和直肠粪样,应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和直肠细菌变化情况。【结果】对于瘤胃,①3组牦牛瘤胃细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PCoA分析结果显示,CAC与COC组的瘤胃细菌有明显的PC1差异(P<0.05);③在门水平上,CWC组牦牛瘤胃放线菌门与CAC、CO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3组牦牛瘤胃细菌差异不显著(P>0.05);④瘤胃细菌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复制与修复、原核细胞群体、细胞信号传递、环境适应等KEGG二级代谢通路在CAC与CO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复制与修复、转录、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原核细胞群体和老化等KEGG二级代谢通路在CAC与CW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脂质代谢、其他氨基酸代谢和老化等KEGG二级代谢通路在CWC组和CO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于直肠,①3组牦牛直肠细菌的Chao1指数、Ace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PCoA分析结果显示,3组牦牛直肠细菌差异不显著(P>0.05);③在门水平上和属水平上3组牦牛直肠细菌差异均不显著(P>0.05);④直肠细菌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能量代谢有关的KEGG二级代谢通路在CAC与COC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膜转运、能量代谢、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的新陈代谢、细胞运动、�
郝文君夏洪泽焦洋崔占鸿刘书杰刘书杰周玉青
关键词:牦牛细菌区系
不同窖龄糟醅理化指标和细菌差异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以自制网状发酵容器作为不同窖池糟醅的转移装置,实现不同窖龄窖池糟醅的“交叉”发酵,并对3口窖池的中层样本和同层次钢丝网中样本进行理化和微生物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新窖池钢丝网中除水分趋同于转移的新窖池,其余理化指标趋同于原窖池;当老窖糟醅转移至新窖池中,乳杆菌属增加,梭状菌属减少,且在越老的窖池中形成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越高;当新糟醅转移至老窖池中,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梭状菌属减少,细菌群落趋同于老糟醅。由此可得,新老糟醅在相互转移的过程中主要受到转移后环境的影响,基本趋同于被转移后环境,同时保留少量转移前环境的特性,证明了浓香型白酒续糟发酵的可行性。
罗明有刘超王松刘江付雨晴胡斌唐代云周瑞平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糟醅细菌
天津独流减河流域不同等级河流沉积物细菌及功能辨识被引量:1
2022年
细菌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高,但在相似等级的生态条件下其代谢功能或具有趋同性.为探讨微生物群落的这种环境属性并验证其用于流域功能单元划分方面的可行性,本文以天津市独流减河流域上游汇水段河流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从河道干流(MS)、左岸支流(LT)和右岸支流(RT)这3个连续的空间单元入手,研究沉积物中细菌的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代谢丰度,并探讨其作为流域功能单元划分关键因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等级河流沉积物之间细菌的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Chao1、Ace、Observed_species和PD_whole_tree指数均呈现支流显著高于干流的现象(P<0.05).细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不同等级河流沉积物中差异不显著,但其功能代谢丰度则表现为干流显著高于支流(P<0.05),而不同支流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发现,除可交换态磷和硝态氮之外,其他理化性质在不同河流空间单元之间差异不显著,但pH和铁铝结合态磷显著影响了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有机质和总氮则与细菌功能代谢密切相关.研究同时发现,基于细菌代谢丰度可将河道干流和支流清晰地分成了Level-1和Level-2两个不同的功能单元,表明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的功能代谢丰度可以作为流域功能单元划分的依据.
刘嘉元丰玥杨雪纯张彦李德生刘福德
关键词:细菌多样性代谢功能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粪便细菌组成被引量:15
2021年
试验旨在比较分析放牧条件下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粪便微生物组成与基因功能预测,筛选出作为腹泻评价依据的细菌,为下一步牦牛犊牛益生菌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在放牧条件下分别采集青海玉树地正常与腹泻牦牛犊牛粪便样本各7份并提取DNA,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两组牦牛犊牛肠道微生物的OTUs聚类、门水平和属水平相对丰度差异性、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功能预测水平信息。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正常组和腹泻组的优势菌门有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且腹泻组的梭杆菌门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属水平上,正常组犊牛粪便中优势细菌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为:拟杆菌属、拟普雷沃菌属和未分类的瘤胃菌属;腹泻组犊牛粪便中优势细菌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为: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未分类的肠杆菌属和未分类的瘤胃菌属,且腹泻组的梭杆菌属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功能预测水平上,腹泻组的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运输和分解代谢、老化、分类和降解、脂代谢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正常组的氨基酸代谢、信号转导、细胞运动、遗传信息显著高于腹泻组(P<0.05)。通过分析放牧牦牛犊牛正常组和腹泻组之间的优势菌群差异表明,犊牛腹泻是由梭杆菌属引起的。
张玉莹刘书杰冯宇哲冯宇哲崔占鸿
关键词:牦牛犊牛腹泻粪便细菌区系

相关作者

刘书杰
作品数:317被引量:1,384H指数:20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
研究主题:牦牛 牦牛犊牛 体外产气法 补饲 营养价值
崔占鸿
作品数:168被引量:644H指数:14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牦牛 牦牛犊牛 体外产气法 瘤胃发酵 放牧牦牛
李志鹏
作品数:38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貂 梅花鹿 粗饲料 血清生化指标 细菌区系
夏东
作品数:161被引量:696H指数:19
供职机构: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二花脸猪 基因表达 发育性变化 热应激 断奶仔猪
孟庆翔
作品数:368被引量:2,442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肉牛 瘤胃发酵 饲料 营养价值 反刍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