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83篇“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相关文章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
2024年
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2022年期间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00例的微生物学检验资料。分析不同检测样本细菌检出阳率、食源致病细菌类型及检出阳率、不同季度、不同年份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结果 ①100例不同检测样本中,经粪便检出细菌率为32.00%、经肛拭子细菌检出阳率为29.00%、经呕吐物检出细菌率为15.00%、经食品检出细菌率为10.00%、经手拭子检出细菌率为8.00%;经厨具检出细菌率为6.00%。②检出副溶血弧菌35例(35.00%)、检出致病大肠杆菌25例(25.00%)、检出沙门氏菌10例(10.00%)10.00%、检出志贺氏菌(8.00%)、检出单增李斯特氏菌7例(7.00%)、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6.00%)、检出空肠弯曲菌5例(5.00%)、检出蜡样芽孢杆菌4例(4.00%)。③7~9月共发生46例,占比46.00%,其次是4~6月共发生30例,占比30.00%,再次是1~3月共发生20例,占比20.00%,最后是10~12月,占比4.00%。④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依次是44.00%、25.00%、13.00%、7.00%、6.00%、5.00%,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价值显著,粪便及肛拭子样本微生物检验,更利于细菌的检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感染类型主要以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为主。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季节发病特征,以7~9月为患病高峰期。一旦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应尽快实施微生物学检验,以确定细菌种类,予以针对治疗,控制感染病情。同时应加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宣传,重点避免7~9月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
陈爱新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的检验分析
2024年
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4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均接受微生物学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所纳入的患者共检出118株菌株,其中有63株病原菌,收集的样本中粪便样本病原菌检出率最高(P<0.05),致病大肠埃希菌的被检出率最高(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诺氟沙星药物的耐药最强(P<0.05)。结论 微生物学检验可以明确病原菌类型,并在检验结果指导下减少抗生素药物使用中耐药的影响,提高临床用药安全,加速患者的后续康复。
曲振宏王立国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验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
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检验分析
2024年
本次研究中对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我县人民医院和中医医院及乡镇卫生院于2021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食物中毒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毒前食用的食品、使用的厨具、手拭子,疾控中心对食物中毒患者的粪便、呕吐物、中毒前食用的食品、使用的厨具、手拭子进行病原菌微生物检验。结果 按照检出率对检测对象进行排序,依次是粪便(83.75%)、手拭子(50.00%)、呕吐物(45.39%)、食物(40.91%)、厨具(6.88%),病原菌占比依次是沙门氏菌(13.00%)、金黄色葡萄球菌(4.03%)、变形杆菌(3.61%)、致泻大肠埃希菌(3.36%)、蜡样芽孢杆菌(2.94%)、副溶血弧菌(2.60%)、志贺氏菌(1.85%)。结论 通过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检验,可以精准检测造成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类型、病原菌数量,展现出极高的医学价值。
张志霞
关键词: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的临床价值,为相关检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1月福建省宁化县总医院收治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60例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从粪便、食品、呕吐物、手拭子等方面进行病原菌检测,同时记录并统计分析患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在微生物检测中,病原菌总检出率为31.61%,患者呕吐物检出率为26.15%,粪便检出率为82.72%,肛拭子检出率为33.64%,手拭子检出率为5.26%,食物检出率为4.94%,其中粪便中检出率为最高。本次病原微生物检测,共检测病株1101株,沙门菌51株,变形杆菌24株,副溶血弧菌191株,致泻大肠埃希菌6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结论临床中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粪便、肛拭子、呕吐物中的检出率较为理想。同时,病原微生物检测能够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病原菌种类、血清属等进行辨别判断,协助医师进行对症治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吴茂彬罗秀琴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测病原学
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效果分析
2024年
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对其所取得的效果和所表现出的病原学情况加以观察。方法 依据随机原则对2021年3月-2022年5月阶段渭南市第二医院经急诊科检查确诊的5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疾控中心联合医院检验人员第一时间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食物、所用餐具、患者手拭子、厨师手拭子进行微生物检验,分析微生物检验所获取的效果和所表现出的病原学状况。结果 采集到的样本中均检测出病原菌,其中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患者排泄物(62.86%),高于患者手拭子(43.75%),厨师手拭子(33.33%),呕吐物(32.00%),食物(17.92%),其中最低的是患者所用餐具,病原菌检出率为13.71%;58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和发热,其中腹痛的发生率最高(55.17%),头晕的发生率最低为3.45%;58例患者中,共检测出321株菌株,病原菌75株,其中变形杆菌有较高的临床检出率(9.66%),相较副溶血弧菌(3.74%)占比,蜡样芽孢杆菌(3.43%)占比,肉毒杆菌(3.12%)占比,金黄色葡萄球菌(2.80%),占比均呈更高显示,致泻大肠埃希菌经观测检出率最低为1.56%。结论 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测,可以判断出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对临床上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保证了食品卫生安全。
孙小江张超周艳蓉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微生物检验
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及其分布特点调查分析
2024年
研究疾控中心对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检验效果,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布特点。方法 选择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84例,对其开展致病菌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细菌性食物中毒分布特点调查。结果 所选患者中,细菌培养425株,其中副溶血弧菌占比最高,肛拭子及呕吐物的病原菌检出率最高,患者在春季、冬季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次数较低,夏秋季节的发病率则较高。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通过病原学情况、微生物检验观察,能够显著提高疾控中心对食物中毒患者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刘志杰
关键词: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检验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感染病原学鉴定及微生物检测意义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感染病原学鉴定及微生物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8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呕吐物、粪便、肛拭子、食物等标本送检,开展病原菌培养,统计80例患者病原菌检出及分布情况、原菌血清型,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季节、年份分布情况。结果8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57株,其中沙门氏菌63株(40.13%)、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24.20%)、致泻大肠埃希菌29株(18.47%)、副溶血弧菌22株(14.01%)、志贺氏菌3株(1.91%)、蜡样芽孢杆菌1株(0.64%)、变形杆菌1株(0.64%);63株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别为鼠伤寒沙门菌21株(33.33%)、肠炎沙门菌17株(26.98%)、德尔卑沙门菌15株(23.81%)、猪霍乱沙门菌10株(15.87%);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学分别为A型14株(36.84%)、A-D型13株(34.21%)、A-C型11株(28.95%);2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别为致病12株(41.38%)、产毒9株(31.03%)、侵袭8株(27.59%);22株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别为O3∶K6型12株(54.55%)、O4∶K8型10株(45.45%)。157株病原菌中,春季检出29株(18.47%)、夏季检出94株(59.87%)、秋季检出20株(12.74%)、冬季检出14株(8.92%),2019年检出51株(32.48%)、2020年检出44株(28.03%)、2021年检出36株(22.93%)、2022年检出26株(16.56%)。结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病原菌好发于夏季,以沙门氏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做好针对防治。
王于慧吴静芸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鉴定微生物检测
心理和饮食护理干预对急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负情绪的改善评价
2024年
探讨心理和饮食护理干预对急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负情绪的改善。方法 抽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均为至我院就诊的急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共计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与饮食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命体征恢复、意识恢复、抢救、住院所需时间,相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pH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数据,相比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急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而言,加强心理与饮食护理十分重要,便于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情绪,缩短抢救与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水平,值得临床采纳。
焦英英
关键词:负性情绪饮食护理
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方法简析
2023年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食源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近几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在我国食物中毒事件报道中排第二位。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菌,是事件处置及患者救治的重要环节。本文就传统检测方法、免疫学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3种常见的病原菌实验室检测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蒙国伟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
2023年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9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送检标本93份,送检标本类型有剩余食物、肛拭子、呕吐物,检测细菌感染情况。结果:93份送检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35.48%)、变形杆菌(26.88%)、沙门菌(10.75%)等,单一感染占80.65%,二重感染占18.29%,三重感染占1.08%。在2020年1-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12月均有发生,变形杆菌除了11月以外,其他月份均有发生,2020年1-12月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分布在5-9月,8月份达到高峰。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均可在剩余食物、肛拭子、呕吐物中检出。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春末、夏季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彭聪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

相关作者

马呈珠
作品数:57被引量:6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卫生厅
研究主题:食物中毒 食品卫生 食物中毒分析 中毒分析 卫生质量
张红
作品数:32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研究主题: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分析 中毒分析 发病人数 化学性食物中毒
周登仁
作品数:26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霍乱弧菌 微生物污染 二次供水 细菌性食物中毒 腹泻暴发
黄锐敏
作品数:46被引量:188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分型 流感病毒 食物中毒 脉冲场凝胶电泳
林一曼
作品数:107被引量:417H指数:10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脉冲场凝胶电泳 副溶血弧菌 沙门菌 分子分型 荧光PCR